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2世界區(qū)域地理。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區(qū)域地理”,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世界區(qū)域地理總復習一.世界各大洲地形、氣候大洲地形
氣候
特征
原因
亞洲
①地形復雜,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
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①氣候復雜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①所跨經(jīng)緯度在各大洲中最廣,地形起伏大,使地面受熱狀況和干濕程度差異很大;②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使亞洲具有廣大的遠離海洋的內(nèi)陸地區(qū),促成了大陸性氣候范圍廣大;③巨大的大陸東臨廣袤的海洋,冬夏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②東部縱貫東非裂谷帶③山脈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東南高原邊緣
①干燥②暖熱③氣候南北對稱分布
①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北部;海岸線平直,缺少深人內(nèi)陸的港灣,減弱海洋的影響;從東北緊鄰亞洲大陸干燥區(qū)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zhì)干燥;②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干燥地區(qū)廣,空氣透明度高;相當大的地區(qū)處于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③赤道橫穿中部,地形起伏小
北美洲
①地形大體上分為西部、中部、東部三大地形區(qū)②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yōu)勢②氣候類型多樣
①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50°N~70°N最寬,所以溫帶氣候占優(yōu)勢,熱帶氣候縮減;②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③地形起伏影響
南美洲
①地形分為東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三大地形區(qū),東部平原、高原基本相間分布②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脈
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②熱帶氣候為主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40°S以南的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qū)氣候類型截然不同)
①大陸北寬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yōu)勢;赤道低壓帶與來自海洋的信風控制地區(qū)廣;②南回歸線以南大陸緊縮,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受局限,缺乏水平地帶的亞寒帶、寒帶氣候;③安第斯山南北縱列分布且緊逼海岸,使副高與西風帶影響范圍小
南極洲
①平均海拔最高的洲②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
嚴寒、干燥和烈風的極地氣候
緯度高、地勢高,終年為極地高壓與極地東風帶控制
歐洲
①地形以平原為主②地勢低平,南北高、中部低,海拔最低的洲③冰川地形廣布
①除南極洲外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yōu)勢③海洋性顯著
①緯度位置決定(36°N~71°N);②大陸輪廓影響,輪廓破碎,各地距離海洋近;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影響的范圍;③西風帶與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影響顯著;④地形上,平原為主,山脈多為東西走向
大洋洲
①地形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三大地形區(qū)②地勢起伏和緩,東部山地海拔低
①千旱面積大②降水分布呈半環(huán)狀③普遍暖熱
①山地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nèi)陸地區(qū)因此干燥;②地形單調(diào),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變;③南回歸線穿過大陸中部,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受熱狀況差異小
二.主要發(fā)展中國家資源、工業(yè)及城市印度巴西埃及資源德干高原東北部煤、鐵、錳儲量豐富巴西高原鐵、錳、水力資源(伊泰普)豐富旅游資源、石油豐富主要工業(yè)部門采礦、紡織、電力、鋼鐵、機械、電子、航空、核能等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石油、棉紡織工業(yè)工業(yè)發(fā)展條件豐富的煤、鐵、錳資源,附近工農(nóng)業(yè)基礎好不利:缺少煤、石油;有利:鐵礦豐富、海上交通便利、開發(fā)早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主要城市新德里(首都)、孟買(棉紡中心)、加爾各答(麻紡中心)里約熱內(nèi)盧(港口)、巴西利亞(首都)、圣保羅(最大城市)開羅(首都、最大城市)、亞歷山大(港口)三.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作物分布、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分布農(nóng)業(yè)特點作物及分布農(nóng)業(yè)區(qū)日本漁業(yè)發(fā)達,捕魚量常占世界首位;耕地少、地塊小,多用小型農(nóng)業(yè)機械;合理使用化肥,精耕細作,農(nóng)業(yè)單產(chǎn)高;稻米自給,蔬菜、水果需要進口水稻(平原地區(qū));果樹和蔬菜(丘陵地區(qū))平原、丘陵印度耕地廣(亞洲最大),比重大(50%),茶葉出口量世界第一,水旱災害多發(fā)水稻(東北部及沿海平原);小麥、甘蔗(恒河平原);棉花(德干高原中西部)、黃麻(恒河三角洲)、茶(東北部山地)恒河平原埃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氣候適宜(夏光足、冬無霜),長絨棉產(chǎn)量世界第一棉花、小麥、水稻(尼羅河谷地及三角洲);棗椰(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及谷地德國南北差異顯著,北德平原以畜牧業(yè)為主,經(jīng)營粗放;南部以園藝業(yè)為主,山地為森林牧場小麥、黑麥、馬鈴薯、甜菜(北德平原);葡萄、煙草、水果、啤酒花(南部河谷)北部平原、南部河谷英國乳畜業(yè)和園藝業(yè)為主,農(nóng)業(yè)比重低,糧食不能自給乳畜業(yè)(西部);小麥(東南部)東南部平原俄羅斯耕地廣大,多分布于東歐平原中南部,伏爾加河流域、頓河流域為主要農(nóng)業(yè)帶,谷物產(chǎn)量不穩(wěn)定,需大量進口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亞麻(伏爾加河流域、頓河流域)伏爾加河流域、頓河流域美國農(nóng)業(yè)大國,糧食出口大國,熱帶農(nóng)產(chǎn)品進口大國,機械化、現(xiàn)代化水平高,地區(qū)生產(chǎn)專門化程度高小麥(小麥區(qū));大豆、玉米(玉米帶);棉花(棉花帶);煙草(亞熱帶作物帶);乳肉(乳畜帶)中部平原巴西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國,大批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小麥需進口咖啡、甘蔗、香蕉、劍麻、大豆、可可、柑橘、玉米(東南沿海)東南沿海四、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洲名地形主要特征亞洲①氣候復雜多樣(南北所跨緯度和東西所跨經(jīng)度,各大洲中最廣,因此地面受熱狀況和干濕程度,各地差異很大)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的遠離海洋的內(nèi)陸地區(qū),促成了大陸性和干燥性氣候范圍的廣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非洲①干燥(a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nèi)陸的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干燥區(qū),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zhì)干燥)②暖熱(a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干燥地區(qū)廣,空氣透明度高;c相當大地區(qū)處于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③氣候南北對應歐洲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yōu)勢(a緯度位置決定36°N-71°N;b大陸輪廓,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影響的范圍)③海洋性顯著(a西風帶;b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脈東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西北歐沿海地區(qū)成為同緯度冬季最溫和的地區(qū))北美洲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yōu)勢(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50°N-70°N最寬,所以溫帶氣候占優(yōu)勢,熱帶氣候縮減)②氣候類型多樣(北美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南美洲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由于多雨面積廣,干旱沙漠區(qū)面積相應狹小,它在南美大陸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熱帶氣候為主(大陸北寬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yōu)勢。同時南回歸線以南大陸緊縮,52°S已近尾閭,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帶的亞寒帶、寒帶氣候)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qū)氣候類型截然相反)大洋洲①干旱區(qū)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nèi)陸地區(qū)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huán)狀(地形單調(diào),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變)③普遍暖熱(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受熱狀況差異?。┠蠘O洲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五、世界主要河流湖泊洲名河名注入海洋發(fā)源地主要地形亞洲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亞南部山地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河流結冰期長。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黑龍江黃河長江太平洋亞洲中部的高原和山地以降水補給為主,受季風影響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界南河流水量豐富,徑流季節(jié)變化小,含沙量小,無結冰期;界北河流徑流季節(jié)變化大,含沙量大,有結冰期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印度洋東南亞和南亞的河流都源于青藏高原。西亞的河流源于亞美尼亞高原東南亞和南亞的河流都以降水補給為主,受熱帶季風影響,水位變化很大。西亞的河流,流經(jīng)干燥地區(qū),水量不大,屬于融雪和雨水補給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阿姆河錫爾河塔里木河內(nèi)陸沙漠或湖泊亞洲中部的高山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季河流徑流量最大,冬季最小,是流經(jīng)區(qū)灌溉農(nóng)業(yè)的主要水源非洲尼羅河地中海東非高原,青尼羅河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世界最長的河流(6600km),白尼羅河水量穩(wěn)定,青尼羅河水量變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尼羅河定期泛濫尼日爾河幾內(nèi)亞灣西非高原上、下游在熱帶雨林區(qū),水量較大;中游在沙漠地帶,水量較小扎伊爾河(剛果河)大西洋贊比亞北部高原大小支流都處在熱帶雨林區(qū),水量大,富水能,是世界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贊比西河印度洋隆達-加丹加高原流經(jīng)熱帶草原氣候區(qū),水量有季節(jié)變化歐洲伏爾加河黑海東歐平原西部歐洲最長的河流,在俄羅斯水運中占重要地位萊茵河大西洋阿爾卑斯山開發(fā)較充分,兩岸居民點和工業(yè)城市密集多瑙河黑海阿爾卑斯山水力資源豐富,以鐵門電站著名北美洲圣勞倫斯河大西洋安大略湖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穩(wěn)定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美國北部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補給為主,航運價值大,有運河同五大湖相連南美洲亞馬孫河大西洋安第斯山脈以降水補給為主,流域面積和流量均居世界首位,航運便利大洋洲墨累河印度洋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雨季河水暴漲,枯水期常有斷流現(xiàn)象六.主要國家地理特征國家自然地理特征經(jīng)濟特征美國東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部為中央大平原,西部為落基山脈和內(nèi)華達山等;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便利水運農(nóng)業(yè)高度現(xiàn)代化,實行區(qū)域專業(yè)化生產(chǎn),是世界最大的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國;工業(yè)也高度發(fā)達,全國形成了東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工業(yè)區(qū)俄羅斯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以高原、山地為主;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顯著;河流湖泊多農(nóng)產(chǎn)品主要有小麥、甜菜等,產(chǎn)量不穩(wěn)定;重工業(yè)發(fā)達,主要工業(yè)區(qū)有莫斯科、圣彼得堡、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yè)區(qū)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多火山、地震;季風氣候為主農(nóng)業(yè)重視水利和生物技術;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nèi)海沿岸印度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地、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多水、旱災害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主要農(nóng)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甘蔗、茶葉、花生等;工業(yè)在發(fā)展中國家中較發(fā)達,以r加爾各答、孟買和班加羅爾為中心德國地勢南高北低,階梯狀明顯;大部分地區(qū)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萊茵河、易北河水運發(fā)達北部農(nóng)業(yè)以畜牧業(yè)為主,南部以種植業(yè)和園藝業(yè)為主;工業(yè)發(fā)達,魯爾區(qū)是著名的工業(yè)區(qū)埃及地跨亞、非兩大洲,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位于尼羅河的下游,有阿斯旺大壩和蘇伊士運河尼羅河谷地灌溉農(nóng)業(yè)發(fā)達;石油、運河、僑匯和旅游是埃及經(jīng)濟的主要支柱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以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盛產(chǎn)熱帶經(jīng)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等),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較快澳大利亞地形呈東、中、西三部分,中間為大自流盆地;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呈半環(huán)狀分布農(nóng)牧業(yè)發(fā)達,大量出口小麥和羊毛;礦產(chǎn)資源豐富,工業(yè)發(fā)達,主要工業(yè)有采礦、冶金、機械、化學、紡織等日本德國
俄羅斯
美國
澳大利亞
地理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島國,位于北溫帶
歐洲中部,北臨波羅的海和北海,位于北溫帶
地跨歐亞兩洲,北臨北冰洋,西臨波羅的海(大西洋),東臨太平洋跨北溫帶和北寒帶
地跨北美和大洋洲,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大西洋)
位于南半球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跨熱帶和南溫帶
地形
以山地丘陵為主,多火山、地震
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為主
地形南北縱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東部低矮山地
地形分三部分,東部大分水嶺,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
氣候
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具有明顯的海洋性
西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顯著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類型復雜多樣,受地形影響大
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呈半環(huán)狀分布
主要自然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草原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
資源
除森林、水力資源外其他都很貧乏
煤、鉀鹽豐富
森林、煤、鐵、石油、水能豐富
資源豐富,種類與儲量大
煤、鐵等資源豐富
工業(yè)
部門
鋼鐵、機械、電子、紡織等
鋼鐵、采煤、機械、紡織、電子等
煤炭、鋼鐵、石油、機械、化工等
鋼鐵、汽車、電子、石油等
鋼鐵、機械、紡織等
分布
太平洋沿岸瀨戶內(nèi)海沿岸
魯爾區(qū)、薩爾區(qū)、慕尼黑
莫斯科工業(yè)區(qū)、圣彼得堡工業(yè)區(qū)、烏拉爾工業(yè)區(qū)、新西伯利亞工業(yè)區(qū)
東北部地區(qū)、南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
東南沿海地區(qū)
農(nóng)業(yè)
農(nóng)作物
水稻
麥類、馬鈴薯
春小麥、冬小麥、向日葵
小麥、棉花、玉米等
小麥
分布
沿海平原
北德平原
東歐平原南部
中央大平原
東南部、西南部
城市
東京、大阪、神戶、橫濱、名古屋、北九州
柏林、韓寶、法蘭克福、波恩
莫斯科、圣彼得堡、摩爾曼斯克、海參崴、伊爾庫茨克
華盛頓、紐約、芝加哥、休斯敦、洛杉磯、舊金山
堪培拉、悉尼、墨爾本
七.典型經(jīng)緯線剖面線示意圖1.亞洲沿40°N地形剖面圖及附近的地理事物2.亞洲沿80°E地形剖面圖及附近地理事物3.非洲沿赤道地形剖面圖及附近地理事物4.非洲沿20°E地形剖面圖及附近地理事物5.歐洲沿50°N地形剖面圖及附近地理事物6.歐洲沿10°E地形剖面圖及附近地理事物7.北美洲沿40°N地形剖面圖及其附近地理事物8.北美洲沿80°W地形剖面圖及其附近地理事物9.南美洲沿20°S地形剖面圖及其附近地理事物10.南美洲沿60°W地形剖面圖及其附近地理事物
延伸閱讀
中國區(qū)域地理
中國區(qū)域地理
1、我國甘蔗分布的地區(qū):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東省海南省臺灣省福建省四川省
2、我國主要商品糧分布地區(qū):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區(qū)太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平原
3、我國主要棉基地:
南疆綠洲區(qū)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中下游和江蘇沿海平原
4、近些年來,太湖平原逐漸失去起職能的原因:
(1)經(jīng)濟發(fā)達,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工業(yè)占用了大量耕地(2)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設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3)人口稠密,糧食需求量大。
5、我國四個主要地區(qū)的種植制度:
東北平原:一年一熟
西北地區(qū):一年一熟
黃淮海平原:一年兩熟
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三熟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復習:世界地理概況與區(qū)域地理學習
第41講世界地理概況與區(qū)域地理學習
探究點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⑴面積排序: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⑵赤道穿過地區(qū):剛果盆地、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印尼、新加坡、厄瓜多爾(基多)、巴西亞馬孫。
⑶北回歸線穿過地:非洲撒哈拉、阿拉伯半島、印度、孟加拉國、滇桂粵(汕頭)臺、墨西哥。
⑷南回歸線穿過地:納米比亞、馬達加斯加等南部非洲,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南美中部。
⑸四大洋的主要特征:①太平洋:最大,幾乎占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島嶼也最多。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狀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④北洋洋: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歐、北美大陸北岸之間,被海冰廣泛覆蓋,最小、最淺的大洋。
2.世界大洲的主要界限
亞與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亞與非:蘇伊士運河、紅海;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與北美:白令海峽;歐與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3.世界主要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拉布拉多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索馬里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南極半島、朝鮮半島、馬來半島、堪察加半島、佛羅里達半島。
4.世界主要島嶼、群島:格陵蘭島(最大)、馬達加斯加島、馬來群島、日本群島、大不列顛島、冰島、西印度群島、新西蘭北島、南島、火地島、塔斯馬尼亞島、斯里蘭卡島。
5.世界主要的海、海灣:地中海、阿拉伯海、南海、紅海、北海、波羅的海、黑海、孟加拉灣、墨西哥灣、幾內(nèi)亞灣、波斯灣、加勒比海。
6.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長江、黃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尼羅河、剛果河、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密西西比河、亞馬孫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里海、五大湖、死海、咸海、貝加爾湖。
7.世界主要海峽: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土耳其海峽、麥哲倫海峽、莫桑比克海峽、臺灣海峽、白令海峽、朝鮮海峽、曼德海峽、德雷克海峽。
例1填出圖中的大洲或大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的名稱:
大洲:1;2;3;4;5;6;7。
大洋:Ⅰ;Ⅱ;Ⅲ;Ⅳ。
海、海峽、運河:A;B;C;D;E;F;G;H。
大洋分界:①;②;③。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世界的大洲、大洋、海、海峽、運河、大洋分界等知識在圖中的落實情況。
答案: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海、海峽:里海、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英吉利海峽、白令海峽、巴拿馬運河、曼德海峽、德雷克海峽。大洋分界:大西洋與印度洋印度洋與太平洋太平洋與北冰洋
探究點二世界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七大洲地形特征:⑴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中部高、四周低。⑵非洲:高原為主,起伏不大,有東非裂谷帶。最高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⑶歐洲:平原廣,地勢最低,冰川地形廣布。⑷北美:分三大地形區(qū),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chǎn)物。⑸南美:西部高山、東部平原、高原相間排列。⑹大洋洲:地勢低平、東中西部地形不同。⑺南極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2.世界主要地形
⑴世界主要山脈:①兩大巨大山系年輕: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②古老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大分水嶺,阿巴拉契亞山,印度的東、西高止山等。
⑵世界主要平原:亞馬孫平原、西歐平原、中歐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拉普拉塔平原、圖蘭平原、兩河流域、中國三大平原。
⑶世界主要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東非高原、拉布拉多高原。中國的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等。
⑷世界主要盆地:剛果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
⑸世界主要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最大,孟印兩國,黃麻),長江三角洲(水稻、蠶絲)、湄公河三角洲—(水稻)、尼日爾河三角洲—(石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亞熱帶作物)、尼羅河三角洲—(長絨棉)。
⑹地形原因探究:①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板塊張裂處。②喜馬拉雅山——亞歐和印度洋板塊相撞。③阿爾卑斯山——非洲與歐亞板塊碰撞。④科迪勒那山系——美洲板塊受太平洋板塊擠壓前緣抬升形成。⑤安第斯山----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形成。⑥馬里亞納海溝、日本、千島群島等的形成:太平洋(大洋板塊)俯沖到亞歐大陸板塊之下,形成海溝,大陸板塊受擠壓上升,隆起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
3.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溝、海嶺。
例2下圖是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積與平均海拔示意圖,回答圖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歐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亞洲、歐洲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對大洲的面積和海拔高度的掌握,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們對坐標圖的判讀能力,增強了其與高考的接軌。
解析:各大洲的面積和海拔分別為: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950米,歐洲——1016萬平方千米、300米,非洲——3020萬平方千米、650米,北美洲——2435萬平方千米、700米、南美洲——1797萬平方千米、600米,大洋洲——897萬平方千米、340米。則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歐洲。
答案:C
(2011金華模擬)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從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與世界最深海溝都位于()
A.兩大板塊的消亡邊界B.兩個大陸板塊交界處
C.兩個大洋板塊交界處D.板塊的內(nèi)部
⑵分析圖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陸地面積約為海洋面積的30%
B.全球陸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陸平均值內(nèi)
C.海洋平均深度數(shù)值遠遠大于大陸平均海拔數(shù)值
D.大陸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海底地形的掌握情況。
解析:⑴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位于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二者均處于板塊的消亡邊界。⑵讀圖可知全球陸地面積約為海洋面積的40%;海洋平均深度與大陸平均海拔數(shù)值相差不大;大陸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4。
答案:⑴A⑵B
探究點三世界的氣候
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和具體分布地
⑴熱雨:南北緯10°之間。剛果河流域,亞馬孫河流域,新加坡、印尼等地。
⑵熱草: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非洲中部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
⑶熱季: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大陸東岸。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顯著。
⑷熱沙;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北非大沙漠、阿拉伯半島和澳大沙漠。
⑸亞季:南北緯25°-35°之間大陸東部。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
⑹地中海: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西岸、澳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
⑺溫海: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⑻溫季: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部,我國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日本和朝鮮半島。
⑼溫大:溫帶大陸內(nèi)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
(10)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北緯50°-70°之間。歐洲、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11)苔原氣候: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12)冰原氣候: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內(nèi)陸地區(qū)。
注意:①六大洲都有的氣候是:地中海氣候;②沒有熱帶氣候的洲是:歐洲;③有寒帶氣候的洲是:非、南美;④熱雨最大洲是:南美。⑤熱草最大洲:非洲。⑥熱沙最大洲:非洲。
2.七大洲的氣候特征
⑴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亞洲特有的氣候是:溫季、熱季。
⑵非洲:氣候呈帶狀,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氣候炎熱,干燥地區(qū)廣;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
⑶歐洲:深受大西洋影響,從西向東,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溫海、地中海氣候最廣、最典型。
⑷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復雜多樣。
⑸南美:濕熱為主,熱帶雨林最大,也有廣闊的熱帶草原氣候,干旱氣候面積較小,沒有寒帶氣候。
⑹大洋洲:大部分炎熱、干燥,氣候呈半環(huán)狀分布。
⑺南極洲:酷寒、干燥、烈風。
例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亞洲某地(約27°N,86°E)藍天與自云交織,雪山與湖泊輝映…
⑴該地所屬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稀樹草原氣候B.高原山地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
⑵該地的相對地理位置位于
A.喜馬拉雅山脈南側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
⑶該地屬于亞洲地理分區(qū)中的
A.中亞B.南亞C.西亞D.東南亞
命題意圖:本題通過空間定位確定各地的位置,進而考查了世界氣候的分布特點。
解析:⑴考查區(qū)位定位和氣候分布類型。珠穆朗瑪峰:北緯27°59′14〃東經(jīng)86°55′26〃,由該地地理坐標定位為喜馬拉雅山南麓,氣候類型為高山高原氣候。⑵由珠穆朗瑪峰:北緯27°59′14〃東經(jīng)86°55′26〃準確判斷,還可采取排除法,看圖排除BCD。⑶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自然屬于亞洲南亞地區(qū)。
答案:⑴B⑵A⑶B
探究點三區(qū)域綜合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位置(區(qū)域定位)
⑴絕對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區(qū)域范圍,確定一個具體地點)
⑵相對位置——①海陸位置:島嶼、半島、大陸東西岸等;②山河位置:從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判斷區(qū)域;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據(jù)國家或區(qū)域輪廓,鄰國、鄰省輪廓判斷區(qū)域;④交通地理位置:從交通運輸?shù)闹饕绞郊敖煌ňW(wǎng)中線、點的分布判斷區(qū)域。
2.自然地理特征
⑴地形:①地形類型與名稱:可以根據(jù)區(qū)域位置得出,還可根據(jù)等高線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圖判斷。②地形特征:主要從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狀況、地形分布上來描述。③地勢特征:主要從地面起伏變化的趨勢上來描述,常用的描述語言有兩種,如西高東低或由西向東傾斜??梢詮娜齻€方面來判斷:a用等高線判斷;b根據(jù)圖幅提供的圖例來判斷;c根據(jù)河流的流向來判斷。④地質(zhì)作用:包括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nèi)力作用主要指板塊的碰撞、擠壓和張裂以及大的地質(zhì)構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蝕作用,低平的地區(qū)主要是堆積作用,降水多的區(qū)域(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主要是風力作用。⑤地質(zhì)災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⑵氣候:可從氣候類型、氣候要素指降水和氣溫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對動植物資源和河流的影響,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紹兩個方面。①氣候類型:從經(jīng)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氣候類型。②氣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大區(qū)域的氣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氣候特征,第二種局部地區(qū)氣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據(jù)其局部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來分析,如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等溫線在局部地區(qū)的彎曲、延伸、閉合及影響因素。
⑶河流:主要從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開發(fā)利用等方面分析。①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斷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無結冰期、冰期長短、凌汛)等。②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歸屬、河道(河谷寬窄、河床的深淺、河流彎曲系數(shù))。河網(wǎng)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關系),流域面積(面積、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資源等。③開發(fā)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qū),主要是開發(fā)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通寬闊,流量穩(wěn)定的地區(qū)開發(fā)內(nèi)航運。
一、單項選擇題
讀圖,回答1~2題。
1.某兩洲面積之和與某大洋面積十分接近,它們是()
A.亞洲、北美洲與大西洋B.亞洲、非洲與印度洋
C.歐洲、北美洲與大西洋D.歐洲、非洲與印度洋
2.從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jīng)過的海峽依次是圖2中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不但分布不均,而且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板塊構造學說,將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據(jù)此讀下圖完成3—5題:
3.概括地講,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圖3中示意此比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圖4中示意印度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分別是()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
5.圖中甲點的經(jīng)度為()
A.20°WB.20°EC.160°ED.0°EW
(2011寧波模擬)如圖所示為世界著名的運河、海峽、港口所在地的經(jīng)緯度,甲、乙、丙為氣溫降水資料圖。讀圖,回答6~8題。
6.圖中A運河連接的海域是()
A.北海和波羅的海B.北海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黑海D.紅海和亞丁灣
7.有關B海峽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
B.表層洋流從西向東流
C.既是兩大洲分界線又是兩大洋分界線
D.沿岸氣候類型與丙圖相同
8.有關C港口及其所在國家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太平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口
B.所在國家人口再生產(chǎn)類型屬于過渡型
C.所在國農(nóng)業(yè)主要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平原地區(qū)
D.該港口有極晝現(xiàn)象
(2011銀川模擬)下圖為某假想陸地的一部分,讀下圖回答9~10題。
9.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推論正確的是()
A.甲、丁地氣候類型相同,植被類型不同
B.乙、戊地氣候類型不同,自然帶不同
C.乙、丙、戊地河流都有結冰期
D.影響乙→丙→戊自然帶更替的主導因素是水分
10.A為一小島,1月份小島西側()
A.月平均氣溫大于0℃,降水量較多
B.月平均氣溫小于0℃,降水量較多
C.月平均氣溫大于0℃,降水量較少
D.月平均氣溫小于0℃,降水量較少
右圖為海底地形示意圖,完成11~12題。
11.于圖中所示海底地形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②為大陸架④為大陸坡
B.①為深海溝③為大陸架
C.②為大陸坡④為海嶺
D.①為海盆③為大陸坡
12.關于海底資源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海洋空間已開辟為深海旅游區(qū)B.②地已探明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C.③地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D.④地廣泛分布著海底砂礦
海峽是連接兩大海域的狹窄通道,地理位置特別重要,不僅是交通要道、航運樞紐,還是“兵家”必爭之地。據(jù)此回答13—15題。
13.隨著北極地區(qū)的冰層不斷融化,“西北航線”有望未來實現(xiàn)通航。此航線與a、b、c、d海峽中有關的是
A.aB.bC.cD.d
14.關于abcd海峽作為兩大洲洲界的說法完全正確的是
地點月份1月4月7月10月地點月份1月4月7月10月
①平均氣溫(℃)-0.49.122.613.1②平均氣溫(℃)7.2914.911.8
降雨量(mm)128.8134186.7149.5降雨量(mm)1677773157
③平均氣溫(℃)22.224.827.626.2④平均氣溫(℃)5.214.125.217.6
降雨量(mm)64.453.7105.6180.5降雨量(mm)48.6130.3161.5163.1
A.只有a是兩大洲的洲界線B.只有ab是兩大洲的洲界線
C.只有abc是兩大洲的洲界線D.abcd都是兩大洲的洲界線
15.關于abcd海峽所在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a位于東半球B.b位于南寒帶
C.c位于中緯度地區(qū)D.d位于上海所在的時區(qū)
二、綜合題
16.閱讀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地球表面是由眾多大陸、島嶼與海洋組成的,世界上海陸面積比例是三分陸七分海,全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
材料二:各大陸的面積與平均海拔高度關系示意圖(圖Ⅰ)
材料三: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圖(圖Ⅱ)
(1)圖Ⅰ中X大陸是()
A.非洲大陸B(tài).北美大陸C.南美大陸D.南極大陸
(2)圖Ⅰ中Y大陸是()
A.亞歐大陸B(tài).澳大利亞大陸C.北美大陸D.南美大陸
(3)圖Ⅱ中代號相應的海底地形名稱是:ADE。
(4)圖Ⅱ中,位于板塊消亡邊界的地質(zhì)構造是(雙項選擇,填字母)。
17.圖“北半球某三個著名島嶼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表1為上圖中四個城市的氣候資料。分析并指出四個城市分別對應的氣候資料。
Q;T;K;H;
(2)根據(jù)氣候資料判斷,Q、T、K、H四個城市盛產(chǎn)甘蔗的是;判斷理由是。
(3)城市K位于城市Q的(方向)。
(4)甲島所在國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聚集著大小2萬余處溫泉。試簡要分析其溫泉豐富的原因。
18.(2011徐州調(diào)研)讀世界輸電電纜示意圖和有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太陽能發(fā)電是全球各國非常重視的研究項目。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陽能資源,科學家設想,把全球太陽能電站聯(lián)成網(wǎng)絡(如下圖,圖中的A、B、C、D、E、F、G、H為世界上一些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qū)),以便在晝夜半球之間調(diào)節(jié)太陽能的余缺。
(1)圖中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qū)的分布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兩幅剖面圖對應的大洲分別是甲______,乙______。兩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N為晨線,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則上述地點中此時太陽能發(fā)電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各點位于世界兩大山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解析:根據(jù)圖中信息可以判斷A、B、C、D、E、F、G分別代表大洋洲、歐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亞洲;H、I、J、K分別代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根據(jù)兩圖中數(shù)據(jù)即可判斷亞洲+非洲面積與印度洋面積十分接近。
答案:B
2.解析:從上題分析可推B大洲最大港口為荷蘭鹿特丹港,G大洲最大港口是我國上海港,因此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jīng)過的海峽依次是英吉利海峽②、直布羅陀海峽①、馬六甲海峽④、臺灣海峽③。
答案:D
3.解析:據(jù)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判斷海洋陸地比例大致是七比三。
答案:C
4.解析:據(jù)六大板塊的輪廓,可判斷圖中①為亞歐板塊,②為印度洋板塊,③為非洲板塊,④為美洲板塊,⑤為太平洋板塊,⑥為南極洲板塊。
答案:B
5.解析:圖中甲點位于東西半球分界線上,其以西為西半球,以動為東半球,所以此分界線為20°W。
答案:A
6.解析: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可以判斷A運河為基爾運河,它連接的是波羅的海和北海。
答案:A
7.解析:從圖中經(jīng)緯度可判斷B海峽為直布羅陀海峽,它處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西側為大西洋,東側為地中海,大西洋的鹽度低于地中海,故其表層洋流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該海峽沿岸為地中海氣候,應與乙圖氣候類型相同。
答案:B
8.解析: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位置判斷C港口為摩爾曼斯克港,是北冰洋沿岸終年不凍港。該港口有極晝現(xiàn)象。
答案:D
9.解析:圖中甲地是地中海氣候,形成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丁地是亞熱帶季風或季風性濕潤氣候,形成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乙地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戊地是溫帶季風氣候,兩者的自然帶均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乙地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高于0℃,河流沒有結冰期;乙→丙→戊的更替是因為海陸位置不同導致的水分差異形成的。
答案:D
10.解析:A處小島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附近,冬季海洋氣溫較陸地高,氣溫大于0℃;冬季該地受季風影響,盛行西北風,經(jīng)過海洋,帶來充足的水汽,降水較多。
答案:A
解析:據(jù)圖可知,①為深海溝,②為大陸坡,③為大陸架,④為海盆。大陸架淺海是海洋中最富饒的海區(qū),不僅盛產(chǎn)海洋水產(chǎn),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chǎn)資源。
答案:11.B12.C
解析:根據(jù)海陸輪廓形狀可以判斷a、b、c、d海峽分別代表白令海峽、德雷克海峽、土耳其海峽、馬六甲海峽,除馬六甲海峽位于亞洲內(nèi)部外,其他海峽分別是亞洲與北美洲、南美洲與南極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日界線從白令海峽穿過,因此跨東西半球;德雷克海峽緯度小于60°S,因此屬于南溫帶;土耳其海峽位于30°N—60°N之間,屬于中緯度地區(qū);馬六甲海峽位于東7區(qū)。
答案:13.A14.C15.C
16.解析:(1)—(2)各大洲的海拔分別為:亞洲9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非洲560米,大洋洲400米,歐洲最低,只有300米。南極大陸最高,平均海拔為2350米。各大洲的面積分別為: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圖中只有六個大陸,由此判斷亞歐大陸合為一體,即圖中面積最大的大陸為亞歐大陸。而X大陸海拔最高,是南極大陸;Y大陸面積最小,海拔最低為澳大利亞大陸。(3)根據(jù)海底地形的分布即可判斷。(4)B(島弧)、C(海溝)位于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碰撞的地方,因而形成消亡邊界。
答案:(1)D(2)B(3)A:海嶺D:洋盆E:大陸架(4)BC
17.解析:(1)甲、乙、丙分別代表本州島、愛爾蘭島、古巴島,本州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南部)、溫帶季風;愛爾蘭島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古巴島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①②③④分別代表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對照四個城市分布即可回答。(4)甘蔗對熱量要求較高,只有古巴滿足條件。(3)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即可判斷。(6)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火山活動帶來大量地熱資源和天然溫泉。
答案:(1)①④②③(2)H;(甘蔗對熱量要求較高,需要年積溫5000℃以上)H地全年高溫,年積溫大(3)西北(4)該國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是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眾多的火山活動帶來大量地熱資源和天然溫泉。
18.解析:本題以太陽能資源分布和太陽能發(fā)電網(wǎng)絡為背景,考查對世界大洲地形、世界氣候等知識掌握。在熟練掌握世界地理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對知識加以運用。
答案:(1)大多分布于副熱帶地區(qū);多分布于高原、山地和內(nèi)陸地區(qū)
(2)北美洲 大洋洲 在東西向上分為三大地形區(qū),有山地、高原、平原相間分布 (3)E 全年高溫干燥 (4)A、C、E、H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世界各區(qū)域資源分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世界各區(qū)域資源分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世界各區(qū)域資源分布
一、東亞:
1、朝鮮境內(nèi)有豐富的森林、礦產(chǎn)資源;
2、日本國內(nèi)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yè)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chǎn)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yè)發(fā)達:(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chǎn)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chǎn)品;
2、礦產(chǎn)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布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nèi),儲量占世界的一半,開采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chǎn):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布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nèi),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qū);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礦產(chǎn):金剛石、錫、鋼鐵、鋁,銅(贊比亞),黃金(南非)、鐵(利比亞),石油(尼日利亞)鈿礦(南非);
2、水利資源豐富:世界第二;
3、動物資源豐富:獅子,大象,猩猩;
4、生物資源豐富:可可,丁香,劍麻;
七、西歐:
1、礦產(chǎn):煤(大不列顛島)、鐵(大不列顛島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資源-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森林資源(第一);
2、水力資源;
3、礦產(chǎn):石油(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天然氣,煤(中西伯利亞高原、東海岸),鐵礦(東歐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有色金屬(錳銅鋁鋅);
九、北美:
1、礦產(chǎn):煤(美國東北部),鐵,石油,天然氣,鋼金鋁鋅-有色金屬(美國西部);
2、森林(寒帶針葉林,溫帶闊葉林),草場,水力——美國;
3、加拿大——森林(為原料,新聞紙加工),石油,鐵,煤,鎳(占世界80%),漁業(yè)資源豐富;
十、拉丁美洲:
1、礦產(chǎn):石油(墨西哥東南沿海,委內(nèi)瑞拉沿海),鐵,錳(巴西高原東部),銅(智利世界最多),銀(墨西哥安第斯山脈);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紅木,烏木);
4、經(jīng)濟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礦產(chǎn)-鐵(塔斯馬尼亞島),煤(澳大利亞東部沿海);
2、稀有動物-鴨嘴獸;
十二、南極:
1、礦產(chǎn)-煤,鐵,石油,天然氣,生物,淡水;
2、生物-企鵝(鳥類),海豹,鯨,磷蝦;
3、淡水水庫;
十三、北極:
1、豐富生物資源:北極熊,海豹;
2、礦產(chǎn):煤(30億噸),石油(100-200億桶),天然氣;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地理概況與區(qū)域地理學習復習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高中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地理概況與區(qū)域地理學習復習教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37講世界地理概況與區(qū)域地理學習
探究點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⑴面積排序: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⑵赤道穿過地區(qū):剛果盆地、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印尼、新加坡、厄瓜多爾(基多)、巴西亞馬孫。
⑶北回歸線穿過地:非洲撒哈拉、阿拉伯半島、印度、孟加拉國、滇桂粵(汕頭)臺、墨西哥。
⑷南回歸線穿過地:納米比亞、馬達加斯加等南部非洲,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南美中部。
⑸四大洋的主要特征:①太平洋:最大,幾乎占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島嶼也最多。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狀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④北洋洋: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歐、北美大陸北岸之間,被海冰廣泛覆蓋,最小、最淺的大洋。
2.世界大洲的主要界限
亞與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亞與非:蘇伊士運河、紅海;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與北美:白令海峽;歐與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3.世界主要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拉布拉多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索馬里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南極半島、朝鮮半島、馬來半島、堪察加半島、佛羅里達半島。
4.世界主要島嶼、群島:格陵蘭島(最大)、馬達加斯加島、馬來群島、日本群島、大不列顛島、冰島、西印度群島、新西蘭北島、南島、火地島、塔斯馬尼亞島、斯里蘭卡島。
5.世界主要的海、海灣:地中海、阿拉伯海、南海、紅海、北海、波羅的海、黑海、孟加拉灣、墨西哥灣、幾內(nèi)亞灣、波斯灣、加勒比海。
6.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長江、黃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尼羅河、剛果河、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密西西比河、亞馬孫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里海、五大湖、死海、咸海、貝加爾湖。
7.世界主要海峽: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土耳其海峽、麥哲倫海峽、莫桑比克海峽、臺灣海峽、白令海峽、朝鮮海峽、曼德海峽、德雷克海峽。
例1填出圖中的大洲或大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的名稱:
大洲:1;2;3;4;5;6;7。
大洋:Ⅰ;Ⅱ;Ⅲ;Ⅳ。
海、海峽、運河:A;B;C;D;E;F;G;H。
大洋分界:①;②;③。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世界的大洲、大洋、海、海峽、運河、大洋分界等知識在圖中的落實情況。
答案: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海、海峽:里海、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英吉利海峽、白令海峽、巴拿馬運河、曼德海峽、德雷克海峽。大洋分界:大西洋與印度洋印度洋與太平洋太平洋與北冰洋
探究點二世界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七大洲地形特征:⑴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中部高、四周低。⑵非洲:高原為主,起伏不大,有東非裂谷帶。最高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⑶歐洲:平原廣,地勢最低,冰川地形廣布。⑷北美:分三大地形區(qū),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chǎn)物。⑸南美:西部高山、東部平原、高原相間排列。⑹大洋洲:地勢低平、東中西部地形不同。⑺南極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2.世界主要地形
⑴世界主要山脈:①兩大巨大山系年輕: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②古老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大分水嶺,阿巴拉契亞山,印度的東、西高止山等。
⑵世界主要平原:亞馬孫平原、西歐平原、中歐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拉普拉塔平原、圖蘭平原、兩河流域、中國三大平原。
⑶世界主要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東非高原、拉布拉多高原。中國的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等。
⑷世界主要盆地:剛果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
⑸世界主要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最大,孟印兩國,黃麻),長江三角洲(水稻、蠶絲)、湄公河三角洲—(水稻)、尼日爾河三角洲—(石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亞熱帶作物)、尼羅河三角洲—(長絨棉)。
⑹地形原因探究:①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板塊張裂處。②喜馬拉雅山——亞歐和印度洋板塊相撞。③阿爾卑斯山——非洲與歐亞板塊碰撞。④科迪勒那山系——美洲板塊受太平洋板塊擠壓前緣抬升形成。⑤安第斯山----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形成。⑥馬里亞納海溝、日本、千島群島等的形成:太平洋(大洋板塊)俯沖到亞歐大陸板塊之下,形成海溝,大陸板塊受擠壓上升,隆起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
3.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溝、海嶺。
例2下圖是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積與平均海拔示意圖,回答圖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歐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亞洲、歐洲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對大洲的面積和海拔高度的掌握,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們對坐標圖的判讀能力,增強了其與高考的接軌。
解析:各大洲的面積和海拔分別為: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950米,歐洲——1016萬平方千米、300米,非洲——3020萬平方千米、650米,北美洲——2435萬平方千米、700米、南美洲——1797萬平方千米、600米,大洋洲——897萬平方千米、340米。則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歐洲。
答案:C
(2011金華模擬)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從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與世界最深海溝都位于()
A.兩大板塊的消亡邊界B.兩個大陸板塊交界處
C.兩個大洋板塊交界處D.板塊的內(nèi)部
⑵分析圖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陸地面積約為海洋面積的30%
B.全球陸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陸平均值內(nèi)
C.海洋平均深度數(shù)值遠遠大于大陸平均海拔數(shù)值
D.大陸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海底地形的掌握情況。
解析:⑴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位于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二者均處于板塊的消亡邊界。⑵讀圖可知全球陸地面積約為海洋面積的40%;海洋平均深度與大陸平均海拔數(shù)值相差不大;大陸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4。
答案:⑴A⑵B
探究點三世界的氣候
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和具體分布地
⑴熱雨:南北緯10°之間。剛果河流域,亞馬孫河流域,新加坡、印尼等地。
⑵熱草: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非洲中部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
⑶熱季: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大陸東岸。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顯著。
⑷熱沙;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北非大沙漠、阿拉伯半島和澳大沙漠。
⑸亞季:南北緯25°-35°之間大陸東部。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
⑹地中海: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西岸、澳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
⑺溫海: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⑻溫季: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部,我國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日本和朝鮮半島。
⑼溫大:溫帶大陸內(nèi)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
(10)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北緯50°-70°之間。歐洲、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11)苔原氣候: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12)冰原氣候: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內(nèi)陸地區(qū)。
注意:①六大洲都有的氣候是:地中海氣候;②沒有熱帶氣候的洲是:歐洲;③有寒帶氣候的洲是:非、南美;④熱雨最大洲是:南美。⑤熱草最大洲:非洲。⑥熱沙最大洲:非洲。
2.七大洲的氣候特征
⑴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亞洲特有的氣候是:溫季、熱季。
⑵非洲:氣候呈帶狀,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氣候炎熱,干燥地區(qū)廣;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
⑶歐洲:深受大西洋影響,從西向東,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溫海、地中海氣候最廣、最典型。
⑷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復雜多樣。
⑸南美:濕熱為主,熱帶雨林最大,也有廣闊的熱帶草原氣候,干旱氣候面積較小,沒有寒帶氣候。
⑹大洋洲:大部分炎熱、干燥,氣候呈半環(huán)狀分布。
⑺南極洲:酷寒、干燥、烈風。
例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亞洲某地(約27°N,86°E)藍天與自云交織,雪山與湖泊輝映…
⑴該地所屬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稀樹草原氣候B.高原山地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
⑵該地的相對地理位置位于
A.喜馬拉雅山脈南側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
⑶該地屬于亞洲地理分區(qū)中的
A.中亞B.南亞C.西亞D.東南亞
命題意圖:本題通過空間定位確定各地的位置,進而考查了世界氣候的分布特點。
解析:⑴考查區(qū)位定位和氣候分布類型。珠穆朗瑪峰:北緯27°59′14〃東經(jīng)86°55′26〃,由該地地理坐標定位為喜馬拉雅山南麓,氣候類型為高山高原氣候。⑵由珠穆朗瑪峰:北緯27°59′14〃東經(jīng)86°55′26〃準確判斷,還可采取排除法,看圖排除BCD。⑶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自然屬于亞洲南亞地區(qū)。
答案:⑴B⑵A⑶B
探究點三區(qū)域綜合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位置(區(qū)域定位)
⑴絕對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區(qū)域范圍,確定一個具體地點)
⑵相對位置——①海陸位置:島嶼、半島、大陸東西岸等;②山河位置:從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判斷區(qū)域;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據(jù)國家或區(qū)域輪廓,鄰國、鄰省輪廓判斷區(qū)域;④交通地理位置:從交通運輸?shù)闹饕绞郊敖煌ňW(wǎng)中線、點的分布判斷區(qū)域。
2.自然地理特征
⑴地形:①地形類型與名稱:可以根據(jù)區(qū)域位置得出,還可根據(jù)等高線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圖判斷。②地形特征:主要從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狀況、地形分布上來描述。③地勢特征:主要從地面起伏變化的趨勢上來描述,常用的描述語言有兩種,如西高東低或由西向東傾斜。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斷:a用等高線判斷;b根據(jù)圖幅提供的圖例來判斷;c根據(jù)河流的流向來判斷。④地質(zhì)作用:包括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nèi)力作用主要指板塊的碰撞、擠壓和張裂以及大的地質(zhì)構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蝕作用,低平的地區(qū)主要是堆積作用,降水多的區(qū)域(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主要是風力作用。⑤地質(zhì)災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⑵氣候:可從氣候類型、氣候要素指降水和氣溫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對動植物資源和河流的影響,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紹兩個方面。①氣候類型:從經(jīng)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氣候類型。②氣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大區(qū)域的氣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氣候特征,第二種局部地區(qū)氣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據(jù)其局部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來分析,如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等溫線在局部地區(qū)的彎曲、延伸、閉合及影響因素。
⑶河流:主要從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開發(fā)利用等方面分析。①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斷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無結冰期、冰期長短、凌汛)等。②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歸屬、河道(河谷寬窄、河床的深淺、河流彎曲系數(shù))。河網(wǎng)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關系),流域面積(面積、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資源等。③開發(fā)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qū),主要是開發(fā)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通寬闊,流量穩(wěn)定的地區(qū)開發(fā)內(nèi)航運。
一、單項選擇題
讀圖,回答1~2題。
1.某兩洲面積之和與某大洋面積十分接近,它們是()
A.亞洲、北美洲與大西洋B.亞洲、非洲與印度洋
C.歐洲、北美洲與大西洋D.歐洲、非洲與印度洋
2.從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jīng)過的海峽依次是圖2中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不但分布不均,而且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板塊構造學說,將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據(jù)此讀下圖完成3—5題:
3.概括地講,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圖3中示意此比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圖4中示意印度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分別是()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
5.圖中甲點的經(jīng)度為()
A.20°WB.20°EC.160°ED.0°EW
(2011寧波模擬)如圖所示為世界著名的運河、海峽、港口所在地的經(jīng)緯度,甲、乙、丙為氣溫降水資料圖。讀圖,回答6~8題。
6.圖中A運河連接的海域是()
A.北海和波羅的海B.北海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黑海D.紅海和亞丁灣
7.有關B海峽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
B.表層洋流從西向東流
C.既是兩大洲分界線又是兩大洋分界線
D.沿岸氣候類型與丙圖相同
8.有關C港口及其所在國家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太平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口
B.所在國家人口再生產(chǎn)類型屬于過渡型
C.所在國農(nóng)業(yè)主要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平原地區(qū)
D.該港口有極晝現(xiàn)象
(2011銀川模擬)下圖為某假想陸地的一部分,讀下圖回答9~10題。
9.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推論正確的是()
A.甲、丁地氣候類型相同,植被類型不同
B.乙、戊地氣候類型不同,自然帶不同
C.乙、丙、戊地河流都有結冰期
D.影響乙→丙→戊自然帶更替的主導因素是水分
10.A為一小島,1月份小島西側()
A.月平均氣溫大于0℃,降水量較多
B.月平均氣溫小于0℃,降水量較多
C.月平均氣溫大于0℃,降水量較少
D.月平均氣溫小于0℃,降水量較少
右圖為海底地形示意圖,完成11~12題。
11.于圖中所示海底地形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②為大陸架④為大陸坡
B.①為深海溝③為大陸架
C.②為大陸坡④為海嶺
D.①為海盆③為大陸坡
12.關于海底資源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海洋空間已開辟為深海旅游區(qū)B.②地已探明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C.③地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D.④地廣泛分布著海底砂礦
海峽是連接兩大海域的狹窄通道,地理位置特別重要,不僅是交通要道、航運樞紐,還是“兵家”必爭之地。據(jù)此回答13—15題。
13.隨著北極地區(qū)的冰層不斷融化,“西北航線”有望未來實現(xiàn)通航。此航線與a、b、c、d海峽中有關的是
A.aB.bC.cD.d
14.關于abcd海峽作為兩大洲洲界的說法完全正確的是
地點月份1月4月7月10月地點月份1月4月7月10月
①平均氣溫(℃)-0.49.122.613.1②平均氣溫(℃)7.2914.911.8
降雨量(mm)128.8134186.7149.5降雨量(mm)1677773157
③平均氣溫(℃)22.224.827.626.2④平均氣溫(℃)5.214.125.217.6
降雨量(mm)64.453.7105.6180.5降雨量(mm)48.6130.3161.5163.1
A.只有a是兩大洲的洲界線B.只有ab是兩大洲的洲界線
C.只有abc是兩大洲的洲界線D.abcd都是兩大洲的洲界線
15.關于abcd海峽所在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a位于東半球B.b位于南寒帶
C.c位于中緯度地區(qū)D.d位于上海所在的時區(qū)
二、綜合題
16.閱讀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地球表面是由眾多大陸、島嶼與海洋組成的,世界上海陸面積比例是三分陸七分海,全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
材料二:各大陸的面積與平均海拔高度關系示意圖(圖Ⅰ)
材料三: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圖(圖Ⅱ)
(1)圖Ⅰ中X大陸是()
A.非洲大陸B(tài).北美大陸C.南美大陸D.南極大陸
(2)圖Ⅰ中Y大陸是()
A.亞歐大陸B(tài).澳大利亞大陸C.北美大陸D.南美大陸
(3)圖Ⅱ中代號相應的海底地形名稱是:ADE。
(4)圖Ⅱ中,位于板塊消亡邊界的地質(zhì)構造是(雙項選擇,填字母)。
17.圖“北半球某三個著名島嶼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表1為上圖中四個城市的氣候資料。分析并指出四個城市分別對應的氣候資料。
Q;T;K;H;
(2)根據(jù)氣候資料判斷,Q、T、K、H四個城市盛產(chǎn)甘蔗的是;判斷理由是。
(3)城市K位于城市Q的(方向)。
(4)甲島所在國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聚集著大小2萬余處溫泉。試簡要分析其溫泉豐富的原因。
18.(2011徐州調(diào)研)讀世界輸電電纜示意圖和有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太陽能發(fā)電是全球各國非常重視的研究項目。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陽能資源,科學家設想,把全球太陽能電站聯(lián)成網(wǎng)絡(如下圖,圖中的A、B、C、D、E、F、G、H為世界上一些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qū)),以便在晝夜半球之間調(diào)節(jié)太陽能的余缺。
(1)圖中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qū)的分布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兩幅剖面圖對應的大洲分別是甲______,乙______。兩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N為晨線,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則上述地點中此時太陽能發(fā)電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各點位于世界兩大山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解析:根據(jù)圖中信息可以判斷A、B、C、D、E、F、G分別代表大洋洲、歐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亞洲;H、I、J、K分別代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根據(jù)兩圖中數(shù)據(jù)即可判斷亞洲+非洲面積與印度洋面積十分接近。
答案:B
2.解析:從上題分析可推B大洲最大港口為荷蘭鹿特丹港,G大洲最大港口是我國上海港,因此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jīng)過的海峽依次是英吉利海峽②、直布羅陀海峽①、馬六甲海峽④、臺灣海峽③。
答案:D
3.解析:據(jù)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判斷海洋陸地比例大致是七比三。
答案:C
4.解析:據(jù)六大板塊的輪廓,可判斷圖中①為亞歐板塊,②為印度洋板塊,③為非洲板塊,④為美洲板塊,⑤為太平洋板塊,⑥為南極洲板塊。
答案:B
5.解析:圖中甲點位于東西半球分界線上,其以西為西半球,以動為東半球,所以此分界線為20°W。
答案:A
6.解析: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可以判斷A運河為基爾運河,它連接的是波羅的海和北海。
答案:A
7.解析:從圖中經(jīng)緯度可判斷B海峽為直布羅陀海峽,它處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西側為大西洋,東側為地中海,大西洋的鹽度低于地中海,故其表層洋流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該海峽沿岸為地中海氣候,應與乙圖氣候類型相同。
答案:B
8.解析: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位置判斷C港口為摩爾曼斯克港,是北冰洋沿岸終年不凍港。該港口有極晝現(xiàn)象。
答案:D
9.解析:圖中甲地是地中海氣候,形成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丁地是亞熱帶季風或季風性濕潤氣候,形成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乙地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戊地是溫帶季風氣候,兩者的自然帶均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乙地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高于0℃,河流沒有結冰期;乙→丙→戊的更替是因為海陸位置不同導致的水分差異形成的。
答案:D
10.解析:A處小島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附近,冬季海洋氣溫較陸地高,氣溫大于0℃;冬季該地受季風影響,盛行西北風,經(jīng)過海洋,帶來充足的水汽,降水較多。
答案:A
解析:據(jù)圖可知,①為深海溝,②為大陸坡,③為大陸架,④為海盆。大陸架淺海是海洋中最富饒的海區(qū),不僅盛產(chǎn)海洋水產(chǎn),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chǎn)資源。
答案:11.B12.C
解析:根據(jù)海陸輪廓形狀可以判斷a、b、c、d海峽分別代表白令海峽、德雷克海峽、土耳其海峽、馬六甲海峽,除馬六甲海峽位于亞洲內(nèi)部外,其他海峽分別是亞洲與北美洲、南美洲與南極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日界線從白令海峽穿過,因此跨東西半球;德雷克海峽緯度小于60°S,因此屬于南溫帶;土耳其海峽位于30°N—60°N之間,屬于中緯度地區(qū);馬六甲海峽位于東7區(qū)。
答案:13.A14.C15.C
16.解析:(1)—(2)各大洲的海拔分別為:亞洲9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非洲560米,大洋洲400米,歐洲最低,只有300米。南極大陸最高,平均海拔為2350米。各大洲的面積分別為: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圖中只有六個大陸,由此判斷亞歐大陸合為一體,即圖中面積最大的大陸為亞歐大陸。而X大陸海拔最高,是南極大陸;Y大陸面積最小,海拔最低為澳大利亞大陸。(3)根據(jù)海底地形的分布即可判斷。(4)B(島?。(海溝)位于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碰撞的地方,因而形成消亡邊界。
答案:(1)D(2)B(3)A:海嶺D:洋盆E:大陸架(4)BC
17.解析:(1)甲、乙、丙分別代表本州島、愛爾蘭島、古巴島,本州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南部)、溫帶季風;愛爾蘭島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古巴島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①②③④分別代表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對照四個城市分布即可回答。(4)甘蔗對熱量要求較高,只有古巴滿足條件。(3)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即可判斷。(6)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火山活動帶來大量地熱資源和天然溫泉。
答案:(1)①④②③(2)H;(甘蔗對熱量要求較高,需要年積溫5000℃以上)H地全年高溫,年積溫大(3)西北(4)該國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是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眾多的火山活動帶來大量地熱資源和天然溫泉。
18.解析:本題以太陽能資源分布和太陽能發(fā)電網(wǎng)絡為背景,考查對世界大洲地形、世界氣候等知識掌握。在熟練掌握世界地理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對知識加以運用。
答案:(1)大多分布于副熱帶地區(qū);多分布于高原、山地和內(nèi)陸地區(qū)
(2)北美洲 大洋洲 在東西向上分為三大地形區(qū),有山地、高原、平原相間分布 (3)E 全年高溫干燥 (4)A、C、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