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守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29《質量守恒定律》學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質量守恒定律》學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質量守恒定律》學案
一、【是真是假】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人們經(jīng)常用來贊美蠟燭“照亮別人,毀滅自已”高貴品質的詩句。這里所說的毀滅是指自然界的物質可以隨意的消滅,這是真的嗎?
2、廢品收購站的經(jīng)營之道是:先從零散的家庭當中以較低的價格收購鋼鐵之類的金屬,然后又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廠家,從中賺取差價。但廢鐵收購站往往把收購來的廢鐵放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待長滿鐵銹后再出售給廠家,這樣可以提高鋼鐵的質量,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是真的嗎?
二、【合作探究】
請你根據(jù)幻燈片上的問題作出選擇,
我的觀點是。
請按照指導完成實驗并將實驗記錄填入下表中:
實驗名稱反應前的質量實驗現(xiàn)象反應后的質量我的結論
三、【快速搶答】
判斷正誤,并說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質量仍是1g,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2、鎂燃燒之后生成氧化鎂,質量增加,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學法指導]①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
②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時一定要認清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
③定律揭示的是質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鑒】
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金屬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燒,冷卻后進行稱量,得出的結論是固體物質的質量增加了。該實驗導致波義耳與質量守恒定律擦肩而過。
(1)是什么原因導致波義耳未能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
(2)說說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圖片展示出電解水的微觀變化過程嗎,那就試試吧?。ㄕ堃詢蓚€水分子為例)【W(wǎng)wW.Fz76.cOm 工作計劃之家】
(2)說說你在貼圖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吧?
六、【知識運用】
1、[再回首]請你重新思考學案第一環(huán)節(jié):“是真是假”。
2、工業(yè)上用氮氣(N2)與氫氣(H2)兩種物質反應來制氨氣(NH3)。某生產(chǎn)車間氨氣的日產(chǎn)量是340噸,消耗掉氫氣的質量為60噸,則理論上消耗掉氮氣的質量為
噸。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圖表示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氣。由此可推斷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獲共享】
〖基礎篇〗1、化學變化的過程是重新組合的過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不變;不變;不變,所以,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
2、比較下列物質的質量大小,用“”、“=”、“”填空。
(1)木材燃燒,余下的灰燼的質量原木材的質量。
(2)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后的“銅絲”質量原銅絲的質量。
〖拔高篇〗3、有人說他能使水變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氫元素),一本萬利?,F(xiàn)在,他要把這項發(fā)明權超低價賣給你,你會買嗎?請你用化學知識揭開騙子的可惡面紗。
八、【走進生活】
減肥是當今社會上的一個時尚話題,但有許多人走進減肥誤區(q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專家指出:科學的做法是合理飲食、多運動。你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合理減肥的原理么?
相關推薦
《質量守恒定律》導學案
《質量守恒定律》導學案
【學習重點】
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獨學任務】
【復習鞏固】
1、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和符號表達式。
(1)紅磷燃燒;
(2)鐵絲燃燒;
(3)木炭燃燒;
(4)硫燃燒;
(5)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制氧氣;
(6)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
(7)加熱氯酸鉀制氧氣;
(8)水的電解;
以上反應都屬于變化,其判斷的依據(jù)是:
【學習新知】
2、什么是質量守恒定律?(閱讀課本92-94頁)
3、寫出(1)紅磷與氧氣反應;(2)鐵與硫酸銅反應(3)鎂與氧氣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網(wǎng)]
【對學任務】
1、觀看“白磷燃燒實驗視頻”和“鐵與硫酸銅反應實驗視頻”,回答以下問題:
▲注意:白磷著火點低易自燃,且有劇毒,實驗中要用鑷子夾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
【實驗探究】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提出問題: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比較存在什么關系?
實驗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反應
實驗現(xiàn)象
文字表達式
天平是否平衡
結論
分析討論:(1)錐形瓶底部為什么鋪一層細沙?(2)玻璃管上端套氣球的目的是什么?
2、觀看實驗5-1和實驗5-2視頻,回答以下問題:
實驗方案實驗5-1實驗5-2
實驗現(xiàn)象
文字表達式
天平是否平衡
結論
分析討論:
(1)上面兩個實驗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實驗結果(從天平平衡角度回答)?
(1)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xiàn)什么實驗結果?
(2)以上兩個化學反應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群學任務】
通過上述的實驗探究,思考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為什么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請從宏觀宏觀和微觀角度進行解釋)
【展示任務】
展示群學中的疑問或成果。
【課堂反饋】
課本98頁,第3題和第4題
7.1質量守恒定律(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7.1質量守恒定律(學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7.1質量守恒定律(學案)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的測定,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和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守恒的原因;能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化學問題。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驗的操作,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一、自主學習
1.。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對有意義,而對無意義(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是否相等?為什么?
。
2.從宏觀和微觀看質量守恒定律,可將化學反應過程歸納為“六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兩個可能改變”不變
宏觀不變
不變
六個不變不變
微觀不變
不變
化學反應過程不變
兩個一定改變不變
可能改變
兩個可能改變可能改變
二、自主體驗
1.下面是水通電分解的示意圖:
根據(jù)該圖,你得到哪些信息:
①;
②;
③。
2.某可燃物燃燒后生成的產(chǎn)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則該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三、自我檢測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1L氫氣和1L氧氣反應能生成2L水
B.蠟燭完全燃燒后,蠟燭沒有了,違背了質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體、液體間的物質反應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氣體參加反應,就不遵守了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和氧氣的質量之和。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8克氧氣恰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
A.12克B.11克C.44克D.22克
3.R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R+3O2=2CO2+4H2O,則有關R的組成敘述正確的是()
A.只含有碳、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氫元素
4.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是一樣的[
B.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是一樣的
C.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原子的總數(shù)是一樣的
D.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分子的個數(shù)是一樣的
5.在A+B==C+D的反應中,5gA物質跟4gB物質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gC物質和克D物質,這是根據(jù)定律進行上述計算的。
6.在化學反應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學式為。
《質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質量守恒定律》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質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本節(jié)我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利用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發(fā)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jù)。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jīng)過前面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愿望,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產(chǎn)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五、教學重點: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七、教學策略
1.對于質量守恒定律,設計并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lián)系,利用Flash制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qū)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酸堿鹽》奠定了基礎。
2.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會得到進一步激發(fā)。采用以實驗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jù)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f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欲望。
八、教學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九、教學流程:
組
總結
演示
十、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教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么?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問題引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許多的化學變化,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是否會有同學從量的角度對這些化學反應提出問題呢?
【提出問題】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fā)生改變?
學生觀察并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jīng)過思考后提出一些問題。
傾聽
思考、產(chǎn)生學習興趣
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激發(fā)興趣
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
精心設疑,激發(fā)求知欲。
學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1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過
教師活動
過渡: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從討論的情況來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么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下面用實驗來探究。學生活動
[
聆聽教學意圖
程【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呢?思考激疑、探索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實驗現(xiàn)象反應后
質量和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匯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著上述問題做實驗,并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xié)作、觀察并記錄。
3:代表匯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4:描述實驗現(xiàn)象,歸納實驗事實,試著總結規(guī)律。1: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進行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yǎng)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3:體現(xiàn)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
1、定律內容(略)記憶定律內容初步記住定律。
教學過程【講述】科學家也是沿著我們剛才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fā)現(xiàn)并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fā)現(xiàn)要歸功于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
【投影】史實資料--《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
閱讀材料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chǎn)生過程,重溫歷史,學習科學家敢于質疑、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沒有經(jīng)過科學理論的證明的經(jīng)驗歸納,不能稱之為定律,只有經(jīng)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jīng)驗歸納才可以成為定律。
【提問】我們做了很多的實驗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萬次實驗都是平衡的,但有沒有‘萬一’呢?
思考
【學生實驗】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師生交流:實驗記錄:
反應前、后質量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教【問題討論】(1)鐵生銹后質量大于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蠟燭燃燒后無影無蹤,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守律?聯(lián)系實際,討論、體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初步運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
【板書】2、幾點說明:
(1)參加化學反應
(2)總質量(沉淀或氣體)
(3)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字,如“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足量反應”等字所表示的意義。領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意義。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學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思考再次設疑,啟發(fā)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過【多媒體課件】
電解水微觀過程演示,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學生在觀察基礎上,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引導學生從化學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產(chǎn)生質的飛躍。
【板書】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均不改變。
(三個不變)學生歸納并記錄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遷移與應用】投影思考并回答知識的運用
程【反思評價】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長進?學的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學生自由發(fā)言學習的反思是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升華的過程。
布置作業(yè):
(易)在反應A+B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克C,則生成D的質量為克
(中)在反應
3A+2O2點燃H2O+CO2中,A的化學式為。
(難)1克H2和9克O2混合后,點火爆炸后生成水的質量是克。記錄分層作業(yè),利于學生智力開發(fā)
課外提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請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上網(wǎng)去查詢自愿
開拓學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等于反應后生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均不變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十一、教學反思: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本節(jié)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瘜W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現(xiàn)在回想起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說的并不多,我把許多空間留給了學生,學生發(fā)揮的余地較廣,從練習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jié)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節(jié)的教學中呢?我還會努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