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9人教大綱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大綱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zhì)。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yōu)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jīng)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xiàn)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fā)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yōu)槭裁磿@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nèi)齻€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chǎn)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xié)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yōu)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四、總結。
編輯推薦
三年級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懂課文,了解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3、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4、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練習用不同語氣讀人物對話。
5、體會遇到危險,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險為夷,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體會遇到危險,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險為夷,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還記得上節(jié)課做的那個逃生游戲嗎?做實驗的同學們都失敗了,沒有成功把鉛垂也就是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提出來,甚至不能出來,被堵在了瓶口,如果這不是實驗,而是真實的情況下,大家都困在了井里了,也就結束了寶貴的生命,生命可只有一次啊,同學們,你想這樣的悲劇真正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嗎?大家想知道如何才能成功逃生嗎?好,那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30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成功逃生的辦法!齊讀課題3遍。
二、正課:
1、上節(jié)課課前同學們做的逃生游戲失敗了,這結果和教育家之前做過的實驗的結果是一樣的,文中哪句話可以體現(xiàn)教育家做了許多次這樣的實驗,都失敗了?
2、出示: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p>
3、齊讀,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那實驗是如何成功的呢?請你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語句。
4、生匯報。出示: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這三個自然段中有個表示速度的字,你能把她找出來嗎?快??熳謱懗隽耸裁礃拥那闆r?危急,板書:危險。生命危在旦夕。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此時,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叭弊謩偝隹冢齻€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5、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蹦銘撚檬裁礃拥恼Z氣來讀呢?指名說(低聲而果斷的語氣讀)
大家把自己當作那個小女孩,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惫麛嘁稽c,再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痹俟麛嘁稽c,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大家讀得真果斷,把掌聲送給自己。
6、同學們,正是有了“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边@個果斷的決定,當教育家“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從“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這句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分工合作,才能把小鉛垂順利地提出來。板書分工合作。
7、此時此刻,教育家問小女孩,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出示: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不假思索地說是怎么說?沒有思考地說,說明是脫口而出的。例如,我問大家,現(xiàn)在在上什么課?語文課。大家這樣不用過多思考馬上就能說,叫不假思索地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jīng)深深地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此時,你體會到了什么?小女孩善良,先人后己。板書先人后己。
這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速讀呢?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微快點。
女同學讀讀這句話。
8、是啊,在所有人都面臨危險的時候,小女孩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種先人后己的精神感動了教育家,所以,出示: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p>
9、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這句話中那個字寫出了以前實驗失敗的原因?爭。如果實驗要取得成功就應該?讓。板書爭失敗讓成功。
如果爭,實驗就會失敗,如果讓,才能讓實驗成功,所以我們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學會讓。
10、學到這里,大家知道如何才能成功逃生嗎?用兩個詞來說就是:先人后己、分工合作。
出示道理:遇到危險,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險為夷。
三、拓展:
出示:實驗取得了成功,這三個學生會說些什么?寫一寫。
四、總結:
遇到危險,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險為夷。
五、作業(yè):
1、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2、完成課后練習。
六、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先人后己、分工合作(讓)成功
危險
爭失敗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
《一次成功的實驗》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三年級上冊人教版《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簡析】
這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體現(xiàn)出小女孩品質(zhì)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游戲的經(jīng)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⒈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⒉是一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xiàn)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
⒊通過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nèi)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⒈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⑵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⒉檢查自讀情況。⑴指名讀課文。⑵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⒊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⒈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nèi)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⒈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梢龑W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也可以結合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⒉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合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
⒊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一
《一次成功的實驗》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位教育家選擇一所小學的三個學生做一次“逃生”實驗的游戲。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做過很多次了,沒有一次成功的,但在這一次卻成功了。教育家目的是對學生的品行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從她與教育家質(zhì)樸的對話中,讓我們感受到她那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高尚品質(zhì)。
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課堂中,我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讓學生明白當時孩子們所處的環(huán)境是多么的危險,通過課文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三個學生只有盡快離開這口“井”才是最安全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讀“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險!快上來!一……二……’”,當學生讀得比較慢的時候,在生生評價時,就會很明顯地看出讀的同學在快慢上沒有掌握好。而當?shù)诙煌瑢W讀的時候,又把“危險!快上來!一……二……”讀的太快。這時,其他同學就不同意了,這么快三個人根本來不及把三個小鉛錘提出來。聯(lián)系上下文后,就知道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不然小女孩的話也來不及講了。又因為課文中用的是省略號。所以到最后同學讀的時候是既緊張又在一、二那慢一些。而在讀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睍r,也是一樣,很多學生都進入到了那個危險的情景中去了。因此,當一位同學讀得比較慢時,很多同學都認為不對,應該要快一點。原因是時間很緊張,容不得想太多。
本篇課文,內(nèi)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xiàn)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二
《一次成功的實驗》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zhì)。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文章可分為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jīng)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本課時,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圓滿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高效快樂課堂”。首先,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根據(jù)導學案導學引領中的任務結合老師的導學提示和自己的預習收獲交流、匯報、討論、質(zhì)疑,并推選小組代表準備在全班匯報、交流。其次,全班交流展示時,我設計了“生字我會認、詞語我會讀、生字我會寫、朗讀我能行、課文大意我知道”等板塊讓小組學生代表匯報,其他小組成員評議、補充,使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落到了實處。
1、在學習詞語時,引導學生理解了“不假思索”,并讓學生用“不假思索”說一句話,做到了讀寫結合,口書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tǒng)一?!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睂W生在朗讀、理解、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積淀,也有了一種想釋放的強烈欲望,通過小練筆,既釋放了學生的情感積淀,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學生寫字時,我讓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認為難寫、易寫錯的字,小組內(nèi)一人匯報一人板書講解提示,其他小組補充,突破了難寫、易寫錯字的難關。
3、特別是“朗讀我能行”將課堂推向了**,小組展示朗讀后,讓其他小組評議,并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對話進行重點朗讀訓練,學生知道了讀小女孩的話時是低聲地讀,讀教育家最后的話時要把教育家的激動的感情讀出來,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在初步閱讀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評評議議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發(fā),從而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讀讀、議議中學生也很輕松的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總之,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我認為只要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講臺交給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小組的合作、探究中自主學習,高效快樂課堂就能實現(xiàn)。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三
課文內(nèi)容乍看簡單易懂,但細細咀嚼,卻覺得很難達落實課文的重點難點。“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边@是文中的女孩兒不假思索說出的話,其實也是她內(nèi)心世界真實的想法,如果她當時有絲毫的猶豫,那么實驗的結果便是失敗。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這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社會中,看到很多這樣的鏡頭:公交車從遠方駛來,迫不及待的人們已經(jīng)蜂擁著向前,甚至可以不顧被輾在車輪下的危險;擁擠的商場里,不知在賣什么緊俏商品,長長的隊伍里,總有人不自覺地插隊,面對旁人的指責面不改色……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都可以如此犧牲自尊,更何況是面臨生命的威脅?鉆研教材時,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蒼白的說教根本無力改變這樣的現(xiàn)實,不知自己上這篇課文應該定位在哪里?反復思考,我覺得孩子們畢竟還是很純真的,現(xiàn)實社會的陰暗面,還不至于植入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更何況相信很多有遠見卓識的人士,都希望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的,選編這篇課文入教材便是一個證明。
當然現(xiàn)實社會中,陽光的一面還是有的,前不久剛看到一則報導,杭州某公交車站秩序井然,無論是誰都能自覺地排隊乘車,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原因是一直以來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來累月地到這里維護義務維持秩序,久而久之,人們便養(yǎng)成了習慣??磥黻柟庀码m然有陰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驅(qū)趕,還是能縮小這陰影的范圍的。于是我打算結合文中的實驗,也進行一次與三年級學生探討人生價值的實驗。
學習課文時,我先以小羊過河的故事導入,這樣既切入了“謙讓”這一主題,也從反面舉了一個例子,為學生明白只有謙讓才能讓實驗成功埋下了伏筆。結合實驗,我讓學生先了解課文中的實驗是一個怎樣的實驗,然后分析實驗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都很簡單,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讓學生著重抓住小女孩說的第一句話和“不假思索”一詞,體會女孩內(nèi)心的想法,感受她沉著冷靜、處事果斷,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質(zhì)。女孩的舉動感動了教育家,也感動了學生。然后這畢竟是實驗,接著,我通過一個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這一合作學習的實踐來測試學生有沒有真正把課堂上學到的“謙讓”付諸到實際行動中,使學習身體力行。
在學習中,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讀書前要求明確,讓學生習得邊讀書邊批注和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方法,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
不足之處:
1.對“如實”一詞,學生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課堂上所用的時間太多。如果將此環(huán)節(jié)濃縮一下,把時間讓出來,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朗讀,應該更有效。
2.課堂的教學語言還可以更簡潔和精致一些。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敲,因為好的教學語言對學生就是一種運用語言的示范,好的評價語言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四
一堂課上下來,我感覺到和我預期的課堂效果存在很大差別。課下,領導對課堂中指出的不足以及同事的交流,讓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這節(jié)課的訓練目標是讀準人物對話。事實上,我也在訓練學生讀好對話,但由于我沒有能夠讓學生真正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導致課堂效果極不理想。
針對這節(jié)課我作以下反思:
一、找準課堂的落腳點。
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學表達,是給一段對話填提示語的練習,本想讓學生通過本課中“低聲”“不假思索”等詞語,感受提示語的語言魅力----幫助讀者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山Y果事與愿違!由于設計的不當,導致課堂時間的浪費,和學生學習情緒低。
二、找準落腳點后,要將目標落實到極限。
也許“極限”這個詞用到這里有些言重了。但我認為,我的多次課堂教學,整節(jié)課感覺設計的有滋有味,但一節(jié)課下來總覺得學生沒學會我要教的。我想著就是目標沒有真正落實。這點在我今后的課堂教學工作中將會是努力的方向。
三、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
這節(jié)課之所以學生在讀對話時找不到感覺,更大的原因是我的教案出了問題。在備課時,我只關注到了幾處精彩的語言對話,而忽視了語言的環(huán)境。于是感覺課堂上干巴巴的,學生很難進入角色。
這堂課的教學,通過組內(nèi)的教研,讓我找到了課堂上的缺陷。對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深表感謝。
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學案分析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學案分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學案分析
教學要求:
1會認得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字,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咱們做個游戲,分三組,每組三人。游戲的名字叫“虎口脫險”。
學生游戲
2評一評游戲結果。
3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故事里就提到了這個游戲[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正音:實驗
5誰做實驗,什么實驗?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小聲地讀課文,把帶有音節(jié)的字讀準確。
2掃除障礙,認3個生字,在課文中找出來。
出示3個帶音節(jié)的生字。指名認讀音節(jié),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這3個字在課文中組了哪個詞?讀一讀。
這3個詞在哪些句子里?誰會讀?
3請全班同學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以問帶讀。
A.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B.實驗的準備是哪些?經(jīng)過如何?實驗的結果怎樣?
解詞:順利是什么意思?
“順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發(fā)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教師可以聯(lián)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來幫助學生理解,“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边@實際上是為“順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課文的語境中,“順利”實際上含有“迅速的,沒有任何阻礙的”的意思。
C.這個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引讀課文:不假思索地說:‘是什么’。
D.“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jīng)過思考,脫口而出的,學生通過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tài),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zhì)。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jīng)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E.這位教育家聽了之后,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4小結:《一次成功的實驗》給我們帶來什么新發(fā)現(xiàn)。同學們下課后交流交流,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弄?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大家想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2、復習鞏固:
出示會認的字
指名認讀生字
3、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⒈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nèi)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⒈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br>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梢龑W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br>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在什么情況下,通過這句話來讀全文,不要想女孩此事會想什么?回答為什么這樣做?不要學生去猜想?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
⒊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br>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也可以結合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⒉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合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
⒊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jīng)過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一次成功的實驗》的三年級語文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實驗》的三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材簡析】
這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體現(xiàn)出小女孩品質(zhì)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游戲的經(jīng)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⒈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⒉是一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xiàn)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
⒊通過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nèi)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分頁標題#e#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⒈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⑵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⒉檢查自讀情況。⑴指名讀課文。⑵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⒊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⒈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nèi)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⒈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可引導學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⒉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p>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也可以結合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⒉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合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分頁標題#e#
⒊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三
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或抄寫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②一個瓶子,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一懷水。
第一課時
做實驗,揭示學習目標
①教師組織學生做課文中的實驗,如果實驗成功了,請學生總結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實驗不成功,師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為什么沒有成功?
②揭示課題:實驗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出示課題并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檢查預習
①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說說這些生字詞哪些你已經(jīng)認識了,是怎么認識的。教師即時表揚主動識字的學生,推廣他們識字的好方法。
②多種形式讀生字和新詞。
③指名學生讀文,讀后請學生互相指正。
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
①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兩遍。
②請學生說說這次實驗的過程。
自主閱讀
①學生讀文,畫出感興趣的語句,讀讀想想,從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②小組內(nèi)交流,組長整理意見,準備下節(jié)課全班交流。
指導寫字
①師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②在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字?請學生上黑板演,并說說這個字的注意事項。
③學生寫字,教師即時評價。
第二課時
復習生字詞
①用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②聽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聽寫后學生對照詞語表自行批改訂正。
交流感悟
①組織學生交流上節(jié)課自讀自悟的收獲。
②教師相機出示以下重點句子讓學生談體會。
a.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b.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c.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話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激動來體悟句意。如,這位教育家怎么激動?他為什么激動?
分析原因
①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
學生可以前后4人一組,也可以找好朋友討論。
②交流討論的結果。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認識到,實驗能夠取得成功,是由于小女孩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而且她在遇到危險時能沉著果斷地安排,也是由于三個同學能密切配合。
感情誦讀
①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讀完后互相評一評,提提改進的意見,特別是怎樣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②小組賽讀。
各小組開展朗讀比賽,看看哪組讀得好。老師和其他學生做評委。
擴展練習
讀了這個故事你相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寫在日記本上。
人教大綱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并約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還有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于爬上了天都峰頂。第八、九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shù)巧咸於挤逡院螅嗷サ乐x。第十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文最后以爸爸的話結尾,發(fā)人深思。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1.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峰的所查找資料。
(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陡攀辮決勇
(2)字形難點。
顫:左右結構。第十三筆是“—”。
(3)理解詞語。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終于:表示經(jīng)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xiàn)的情況。本來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課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何?。
三、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畫出有關語句,出聲讀一讀。
2.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進一步地表現(xiàn)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么叫“發(fā)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小結。
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么高、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這部分內(nèi)容,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3.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xiàn)了他們什么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集體匯報、小結。
(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小朋友這么小的年紀,老爺爺這么大的年紀怎么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xiàn)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對話。
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我()向峰頂爬去。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終于’’是經(jīng)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朗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
(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為什么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么詞?這“勇氣”體現(xiàn)在哪里?
(體現(xiàn)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為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內(nèi)練習
一、讀讀寫寫下面的詞。
筆陡——石級——鐵鏈
似乎——發(fā)顫——奮力——
攀登——終于——紀念——
辮子——勇氣——決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音節(jié)│音序│部首│再查幾畫│組兩個詞│
├───┼───┼───┼───┼─────┼─────┤
│││││││
│陡││││││
├───┼───┼───┼───┼─────┼─────┤
│攀││││││
├───┼───┼───┼───┼─────┼─────┤
│念││││││
├───┼───┼───┼───┼─────┼─────┤
│勇││││││
└───┴───┴───┴───┴─────┴─────┘
三、判斷帶點字的讀音,在正確的讀音后面畫“√”。
似乎暑假
發(fā)顫應該
四、選字填空。
紀記年()()住日()()念
作做工()留()()()業(yè)
相像()聲()片好()照()
五、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
1.我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2.爸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望:啊,峰頂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掛下來的,真叫人.——!
1.這一段寫天都峰的——。
2.用“,,”把這段話分兩層。
3.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30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精品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①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的課件。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①出示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②質(zhì)疑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可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初讀感知
①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②學生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然后反復練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③指名讀課文,互相評價。
④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老師板書:實驗這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⑤組織交流。
a.請三個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個部分。
b.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分內(nèi)容。
精讀感悟
①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你有哪些已經(jīng)解決了?
②組織學生交流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a.什么人在做實驗?
b.又是怎么做的呢?
c.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在交流第二個問題時,教師可演示實驗過程的課件。
識字寫字
①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②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a.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b.引導學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c.引導學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d.引導學生思考寫左中右結構的“激”應注意什么。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即時評價。
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的課件,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繼續(xù)精讀感悟
①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問題已經(jīng)理解了?
②重點引導討論“實驗為什么能取得成功”這個問題。
a.4人小組討論。
組長負責整理本組的意見,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
b.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要抓住重點語句,如: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迸⒉患偎妓鞯卣f:“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闭勛约旱目捶āMㄟ^交流認識到,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為人的精神,關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安危;二是三個學生有合作精神?;ハ嗯浜系煤芎谩?/p>
③讓學生再質(zhì)疑,再釋疑。
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①學生先試著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不同人物不同的語氣。
②小組內(nèi)合作讀一讀。
③各小組毛遂自薦來讀,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拓展活動
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也可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人教大綱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灰雀》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大綱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灰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全文共1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列寧在郊外養(yǎng)病期間,每天都到公園散步,他非常喜歡公園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講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以為它凍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只是堅定地說,灰雀會飛回來的。第11~13自然段講第二天,列寧果然又看見了那只灰雀,但他沒有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為什么說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及小男孩的認識過程。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質(zhì)疑。
1.出示課題。
2.質(zhì)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幾只灰雀?灰雀什么樣?圍繞“灰雀”為什么用“灰雀”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發(fā)生了什么事?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支理解詞義。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讀音。
白樺胸脯面包渣惹人喜愛
(2)字形難點。
散:左下“月”的第一筆是“/”。右邊的反文要寫小一些
惹: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邊一撇不要丟掉。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誠實:言行跟內(nèi)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
2.教師說: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人喜愛。你看它們可愛嗎?
3.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灰雀的語句并填空。的灰雀來理解。)
4.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多媒體演示“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小男孩的語言。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p>
(2)男孩看著列寧,說:“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p>
(3)“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的。
2.指導學生讀小男孩的話,再說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認識過程:吞吞吐吐一想說不敢說一決心把灰雀放回公園,肯定地說。)
3.課中質(zhì)疑,讓學生體會列寧育人過程。
(1)列寧聽到小男孩的話,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帶走。如你是列寧,這時你會對小男孩說什么呢?
(2)文中列寧是怎么說的?畫出列寧的話。分組討論,通過讀列寧的話,讀懂了什么?
A.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丁。天氣嚴寒,它怕冷。”
(飽含著對丟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卻故意不明說,而用自己的感情來啟發(fā)男孩自己覺悟,以情育人。)
B.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p>
(“自言自語”實際上是說給小男孩聽的。“可惜”表達了列?對灰雀的愛護和惋惜,他用這種感情來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愛灰雀,關心著灰雀的命運。)
(3)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對話。老師為列寧,學生為小男孩進行對話。老師用責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
(4)指導學生再讀書上列寧的話,體會列寧育人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1)小男孩為什么低著頭?
(2)列寧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寧為什么不問愛說話的男孩,而問不說話的灰雀?
(4)列寧為什么不問那個男孩,就知道他是誠實的?
(因為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2.分組讀書、討論思考題。
3.小組代表發(fā)言。
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1.文章寫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圍繞列列寧、小男孩、灰雀,還會發(fā)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請學生小組討論。
2.請學生評價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內(nèi)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外()步胸()()孩
一()()者()是面包()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地說()地歌唱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頭()唱歌,()惹人喜愛。
2.列寧()說:“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會飛回來了?!?/p>
四、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符號。
1.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2.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五、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1.給文中帶點詞換上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2.寫出文中的數(shù)量詞:
3.從哪些地方看出列寧非常喜歡這三只灰雀?
4.你喜歡哪些動物呢?為什么?
一次成功的實驗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⒈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⑵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⒉檢查自讀情況。⑴指名讀課文。⑵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⒊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⒈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nèi)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⒈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梢龑W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也可以結合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⒉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合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
⒊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jīng)過
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
―――
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簡說:
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
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zhì)。
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為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jīng)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四、教學過程:
1、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鉛錘(或用小石塊代替)。
2、本課要求認的字不多,注意“錘”是翹舌音。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復雜,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后再書寫?!拔!弊值摹啊辈灰獙懗伞八取?。
3、本課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jīng)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下面的兩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時思考討論: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順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發(fā)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教師可以聯(lián)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來幫助學生理解,“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實際上是為“順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課文的語境中,“順利”實際上含有“迅速的,沒有任何阻礙的”的意思。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jīng)過思考,脫口而出的,學生通過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tài),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zhì)。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jīng)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4、課后第二題是引導學生理解全文的問題,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設計這個題目是讓學生領會課文的主旨并能談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許談不同的看法,對實驗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見解。例如,有的認為是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為讓實驗得以成功,有的認為是女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讓實驗取得成功,有的認為是學生聽從安排、有序“撤離”讓實驗取得了成功。這些看法都正確,特別是要體會到后兩點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鼓勵。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塞車時大家都往前擠,結果亂成一團,誰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車時,排隊上車既迅速又安全。
教師在教學時,單純強調(diào)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xié)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xiàn)代教育思想。
三年級上冊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生字組詞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生字組詞人教版
【育】
讀音:yù
巧記:云()下有月()。
字義:①教育②養(yǎng)活③生養(yǎng)
組詞:①德育體育教書育人②養(yǎng)育育苗育種③生育生兒育女
造字:形聲
造句: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筆順:整個字要突出長橫?!坝窒掳氩糠帧币⑵穑€(wěn)住重心。
字歌:
品德教育
不可盲目
講究方法
才有新路
2【瓶】
讀音:píng
巧記:倒八字(),下邊“開”,“瓦”在一旁沒法蓋。
字義:口小腹大的器皿,多為瓷或玻璃做成,通常用來盛液體
組詞:瓶子瓷瓶暖瓶花瓶酒瓶子
造字:形聲
造句:實驗室里擺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瓶子。
筆順:“瓦”的橫折彎鉤橫縮短,彎自然圓轉。
字歌:
用手去拼搏
饑餓食月餅
走之火星迸
加瓦變水瓶
3【系】
讀音:jì
巧記:“小”“幺”頭上飄絲帶()。
字義:打結;扣
組詞:系扣子系鞋帶系圍裙(qún)
造字:會意法
造句:明明剛上幼兒園就學會系扣子了。
筆順:第一個撇折短小,第二個撇折稍長,豎鉤短。
字歌:正在系(jì)鞋帶門外好友來大家常聯(lián)系(xì)才能更友愛
4【繩】
讀音:shéng
巧記:“口”下有“電”,絲(纟)來左相伴。
字義:①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②約束,制裁
組詞:①繩子繩鋸木斷②繩之以法
造字:形聲法
造句:拔河比賽用的繩子又粗又長。
筆順:豎彎鉤把“日”平均分成兩部分,寫得圓潤。
5【茶】
讀音:chá
巧記:一“人”戴草(艸)帽,躲在樹()梢上。
字義:①茶樹,常綠灌木,葉長橢圓形,花白色②用茶葉沏成的飲料
組詞:①茶葉②茶水茶余飯后
造字:形聲
造句:爺爺最喜歡喝茶水了。
筆順:中間撇捺舒展,“”對正撇捺的交叉點。
6【危】
讀音:wēi
巧記:刀()下“厄”運來。
字義:①不安全,跟“安”相對②高的,陡的③損害④端正
組詞:①危險危急轉危為安②危樓③危害
造字:會意法
造句:橫穿馬路是危險的事情。
筆順:整個字突出長撇和豎彎鉤。
7【險】
讀音:xiǎn
巧記:劍去利刃(僉),補上左耳(阝)。
字義:①可能遭受的災難②要隘,不易通過的地方③存心狠毒
組詞:①危險冒險②天險③陰險險詐
造字:形聲
造句: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武警戰(zhàn)士的身影。
筆順:右半部分“人”的角度大,末橫穩(wěn)住重心。
字歌:
左耳有危險
月下展笑臉
木馬勤檢驗
人們很節(jié)儉
8【順】
讀音:shùn
巧記:第三(川)“頁”。
字義:①順利②隨,趁便③服從,不違背
組詞:①順遂順心如意②順手順手牽羊③順從歸順
造字:會意
造句:他順手從水里撈上一顆菱角來。
筆順:左邊第一筆為豎撇,第三筆豎與“頁”同長。
字歌:
預先做準備
順從不違背
項目雖然累
須讓心無愧
9【倆】
讀音:liǎ
巧記:“兩”旁有人(亻)。
字義:兩個(“倆”字后面不能再用“個”字或其他量詞)
組詞:倆人咱倆夫婦倆仨瓜倆棗
造字:形聲法
造句:你們倆人都是我的好朋友。
筆順:左窄右寬。右邊兩個“人”左小右大。
10【索】
讀音:suǒ
巧記:禿寶蓋(冖)上立“十”,“小”“幺”下面藏。
字義:①大繩子②搜尋,尋求③討取,要
組詞:①繩索船索鐵索橋②搜索遍索不得③索錢索賠索價
造字:會意法
造句:我在網(wǎng)上搜索到了許多學習資料。
筆順:中間的“冖”要寫得寬些,蓋住下面的“糸”。
字歌:細搜尋找線索心中怕打哆嗦
11【激】
讀音:jī
巧記:水(氵)文(攵)之中有白方()。
字義:①水沖擊或急速澆淋【引】使發(fā)作,使人的感情沖動②急劇的,強烈的
組詞:①激蕩【引】激動激動人心②激戰(zhàn)
造字:形聲
造句:兩隊激戰(zhàn)一場,不分勝負。
筆順:“氵”提給右面讓位;“攵”的捺略舒展。
12【堵】
讀音:dǔ
巧記:老頭(耂)抱“日”靠“土”坐。
字義:①阻塞,擋②墻③量詞,用于墻
組詞:①堵住堵車圍追堵截②安堵觀者如堵③一堵高墻
造字:形聲法
造句: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筆順:“”窄而偏上;“者”稍寬,撇向左下長伸。
字歌:都市堵車心緒煩亂記者朋友都來察看
13【獲】
讀音:huò
巧記:獄前(犭)獄后(犬)草(艸)又生。
字義:①得到,取得【引】能得到機會或空閑②收割莊稼
組詞:①獲得不要而獲獲取利潤【引】不獲面辭②收獲
造字:會意
造句:只有經(jīng)歷過挫折,才能獲得寶貴的經(jīng)驗。
筆順:下部左窄右寬,右邊橫與撇向左穿插。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順利、不假思索、激動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4.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通過分析人物動作、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懂得實驗成功的真正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流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看哪一組能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拿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成功的原因和失敗的原因。
3.小結、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板書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導入: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明確要求
1.出示閱讀提示:
聽課文朗讀,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課文范讀。
2.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的事。
過渡:剛才聽了課文范讀,現(xiàn)在老師想聽一聽同學朗讀課文。
3.老師重點指導下面兩個詞語:
鉛錘:chu。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4.自由讀課文,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出感情。
5.了解課文內(nèi)容。指名說一說外國教育家給我國小學生做了一個什么實驗?
6.小組合作討論: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分組反饋討論結果。
重點指導: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從這幾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
(2)教育家問這個女孩: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女孩如實地告訴了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讀了這幾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8.再次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悟,通過讀書來幫助學生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反饋的結果不強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p>
三、作業(yè)超市
1.抄寫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2.回家和小伙伴們做做這個試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
2.理解重點詞句,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展示朗讀才能。指名讀課文,小組開火車讀。
2.評價朗讀情況。(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1)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2)在大家朗讀時,有讀得不準的生字和詞,我們再來復習一下。
(3)出示生字詞:開火車讀,然后評價認讀情況。
二、再讀課文,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小組內(nèi)完成下列作業(yè)。
(1)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準備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的原因的。
(2)完成下列練習。隨機板書:準備階段、實驗階段、成功的原因。
A、實驗的準備:()自然段──()自然段
B、實驗的過程:()自然段──()自然段
C、實驗成功的原因:()自然段──()自然段
D、這個實驗是誰讓做的?
E、實驗有哪些準備?
F、實驗怎樣算是失???(口答)
G、實驗怎樣才是成功?(口答)
(3)指導分段。
(4)這個實驗是誰讓做的?(明確做實驗的人)
(5)實驗有哪些準備?(學習第3自然段,找出有關詞)依次、迅速、提(板書)
(6)實驗怎樣算是失?。浚ú荒苎杆倮觯?/p>
(7)實驗怎樣才是成功?(迅速依次拉出)
(8)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用--畫出,怎么做的,用~~畫出,(重點句一一分析)
理解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梢龑W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理解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7)說說他們實驗成功的原因。(口答)(板書)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8)實驗成功后,教育家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用____畫出。
激動抱好久放(原因是教育家的話)
理解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9)我們從小女孩身上學到了什么: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
(10)我在團結合作方面做得(在對應的括號里打)(自我評價)
特別好()好()一般()不好()
【本文內(nèi)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xiàn)的主要特點。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p>
三、品讀感悟。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2.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3.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p>
四、作業(yè)設計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