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陳丞相世家讀后感
陳丞相世家讀后感(匯集二篇)。
陳丞相世家讀后感 篇1
高祖本紀講了高祖劉邦的一生經(jīng)歷,即是寫劉邦如何戰(zhàn)勝項羽,最后建立漢國的過程。讓人真切的感受到歷史的豪邁,悲壯與些許心酸。
本篇著重寫了劉邦的成功,而對于他的一些缺點陋習,比如奸詐,損人利己,虛偽等人品方面則有些忽略,不過終歸來說,劉邦是成功的,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項羽雖然一生正氣,勇猛無比,但卻也只能是一個失敗者。歷史就是這樣殘酷冰冷,不得不讓人感慨。
看了《高祖本紀 當這種結果也是必然的。劉邦雖然人品不好,出身低微,胸無大志,無雄才偉略,但他卻領著一幫豪杰推翻暴秦,打敗英雄蓋世的項羽,建立漢國。首先,司馬遷認為他能當上皇帝是上天授予的。劉邦母親懷他時就有蛟龍附身,劉邦長相一副龍的容貌,面相貴不可言,被稱為赤帝的兒子,所到之處,天空都有象征天子的一團云氣,這么來說,劉邦自生下來命中注定就是天子,他就會建立漢國。這一點來說,帶有一些神話色彩。當然,劉邦德勝并不只是由于他是君權神授,他還有過人的用人才能,這一點是項羽遠遠不能及的。劉邦能夠識才。如《史記》上有:“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瘑柶浯?,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劉邦知道每個人的長處與短處,有才能的人都不會被他遺漏,取其長避其短, 使得人才得以盡其所用。而且劉邦用人十分果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用自己的的情感感人,很得人心,給他要用的人信心與盼頭,讓他們全心全力的為他效力,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所以他手下有韓信,張良,樊噲等為他盡心盡力。正如他說的:‘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肖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眲畈簧朴趯⒈?,而善將將,再讓他手下的人才竭盡全力地發(fā)揮他們的才智作用的時候,又要保持對他們的絕對領導權,加強他對人才的控制,這一點我認為即使是在今天,對當領導者的來說也是值得借鑒的。還有劉邦的能力十分強,能屈能伸,反應能力十分快。即使是在危機時刻,不管是在危機叢叢的鴻門宴,還是在被項羽圍困時,還是與項羽對決時被弓箭射中。他都有急智。他總是在最危急的時候急中生智,抓住哪怕一點點的希望,成功逃脫。相對于劉邦來說,項羽就有些反應遲鈍,死腦筋。在被逼到烏江時,他本可過烏江,以求之后重振旗鼓,東山再起。可是卻一下在失去理智,自刎于烏江邊上,只留得后人唏噓不已。劉邦能成功,還有個重要的因素時他會安撫人民,可謂得人心者的天下,在歸降了的地區(qū),劉邦對安撫人民,鼓勵耕種,鎮(zhèn)國家,撫人民,給糧餉,不絕糧道,正如他說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比藗兤毡槎颊J為劉邦是個品德高尚忠厚老實的人,認為他值得信賴,因此都紛紛依附他擁立他為王。而項羽呢,雖勇猛無比,卻又奸猾傷人,項羽曾攻下襄城,那里的軍民沒有一個活下來的,全被活埋了,凡是他所經(jīng)之處,都會遭到毀滅,他這樣的糟蹋人民,可想人民怎么會擁護他,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其實比劉邦更有才的人很多,比如張良,韓信等,但劉邦趨合理的利用他們并把它們的才能發(fā)揮出來,劉邦本不是曠世奇才,但他善于用才,善于撫民,最終取得成功。
本篇高祖本紀中,司馬遷將劉邦和項羽做了強烈而且鮮明的對比,由此更加突出了劉邦的勝利。劉邦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胸懷大略,虛懷若谷,求賢似渴,善于知人用人;而項羽者過于稚嫩,氣量小,嫉賢妒能,造的后來眾親背離,凄涼的自刎烏江。比如說寫到項羽劉邦分別率兵去關中擊秦時,項羽之描述了他在軍事上的勝利,而劉邦則不僅有軍事上的勝利,還寫到他撫慰軍民等安民措施。司馬遷還將項羽和劉邦用人方面進行了對比,項羽剛愎自用,有范增卻沒有好好利用,做事魯莽,不經(jīng)思考,正如劉邦這句膾炙人口的話語所說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司馬遷正是經(jīng)過這樣的層層對比,不對遞進,進而拉下了劉邦勝,項羽敗得帷幕。其實,很佩服劉邦。
本片高祖本紀語言精練,樸實無華,給我們讀者展示了劉邦與項羽爭霸的精彩以及歷史的殘酷與真實,劉邦與項羽兩位人物形象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劉邦得勝與項羽的輸給后人許多啟示。(好工具范文網(wǎng) faNweN.HAO86.CoM)
陳丞相世家讀后感 篇2
張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劉邦身邊的得力助手,能統(tǒng)籌布局,能帶兵打戰(zhàn),可卻偏偏不愛官場利益。
《史記·留候世家》中便有記載,留候跟從皇帝去攻打代國,出奇計攻下馬邑,以及立蕭何為相國,之后留候和皇帝從容地談了很多天下大事,留候常說:"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候,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這段話開始我還是很不理解的,那時的張良立下累累汗馬功勞,對于一般的大臣來說,他們巴不得在皇上身邊多待幾年。覺得有運氣可能還會得到皇上的青睞,升個官,發(fā)個小財,頤養(yǎng)天年什么的??蓮埩紖s執(zhí)意擺脫官場,去過算是歸隱的生活,畢竟他還是掛著"留候"這個名號的,且他后期也與呂后有接觸。倒是像極了南朝齊梁的陶弘景,可能張良并不具有隱士思想,只是在官場累了,想過自由的生活罷了。
并不同于晉宋間的宋炳與元代的吳鎮(zhèn),即便是皇上下令征召也不去,不和官方打交道,張良只是奔波太久,想停下來休息而已。他也想過過那種可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生活吧。雖說這是后期李白的詩句,但那種意境,著實讓人向往。也是,像"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樣的日子,敢問世間有誰不想要呢?
我相信,一定有人覺得張良歸隱很傻,但我卻并不這樣覺得。當一個臣子愿意放棄榮華富貴去追求自由生活時,無非就那么幾個原因。也許是想休息了,就像是古人喝烈酒喝醉醒后都會習慣性品茗一樣。在大醉后來一杯清甜回甘的白茶,清去殘余的酒香,留下的縈繞唇齒的茶香不也是一種享受?另外,《史記》中有記載:"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說明張良已經(jīng)沒有帶兵的能力了,也只能出謀劃策。且"留候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說明張良早有歸隱之心,但這時天下尚未平定,所以留候堅持著服侍高祖。但劉邦已平定天下,張良遂了自己的心愿,有何不可?
再者,老子說:"功遂,身退,天之道。"功成,便要全身而退。人們說:"伴君如伴虎",功成卻不身退,便是要與虎謀皮,但這卻并不可能,張良也是看出這一點了吧。想想歷史上,來不及功成身退而落了兔死狗烹結局的可不少。伍子胥、岳飛、于謙,哪一個不是盡心地服侍君王,哪一個沒有為國貢獻?可最后呢?卻被那位高高在上的王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而與張良同期的韓信,為高祖收復燕、代、齊、趙,最后卻被誅三族;越王時期的文種為越王出謀劃策,收復吳國,最后卻被越王逼迫舉劍自殺。這一樁樁,一件件,可不可笑?范蠡說的沒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沒有君王會愿意留立下大功的臣子,最后也只會是兔死狗烹,所以,如范蠡與張良這樣,選擇歸隱才是明智。
而且,對比起明代陳繼儒,張良的選擇可謂是著大眾之眼光,隨心自在。陳繼儒明是歸隱之人,卻愛和官家打交道,因此被世人詬病"翩然一只云間鶴,飛來飛去宰相家"實在是可憐。而殷商時的伊尹,商周時的姜尚,元末的'劉基他們時機來臨就出山,沒有時機就隱下,這樣有何意義?歸隱反而成了他們?yōu)榱耸送径龅木W(wǎng),難道這樣就正確嗎?如果是,那張良的安然歸隱又有何不可?
我覺得,用"不伐己功,不矜其能"來形容張良再好不過,這"不伐己功,不矜其能"要的便是一份淡然;而張良歸隱求的也是這份淡然,相對比來看,這歸隱與品茗又差不多,這品茗之人品的不也是一份淡然嗎?像蒙頂甘露的齒頰留香,祁紅的"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武夷巖茶的馥郁豐富。這都是歸隱感受,也似人間百態(tài)。
想想,一個人歸隱自有道理,是累了要休息也好,是為仕途鋪墊也罷,抑或是為躲避君王的絕情。總是因為有一絲厭倦燈紅酒綠,渴望清閑雅致,才會選擇歸隱,或許只有那遠離塵世煩擾的青山綠水之間才能安放自己的靈魂。所以對于張良的歸隱,我欣賞。
陳丞相世家讀后感相關推薦
更多>- 《陳涉世家》03-22
- 套中人讀后感(匯集5篇)02-23
- 《陳涉世家》教案02-12
- 笑貓日記讀后感匯集12-17
- 曹禺雷雨讀后感(匯集14篇)02-15
- 非洲象之謎讀后感(匯集2篇)01-10
- 小狼小狼讀后感(匯集十篇)12-29
- 2024《時間簡史》讀后感(匯集四篇)12-24
2025學雷鋒心得感悟(集合十二篇)03-06
- 學生安檢申請書(熱門11篇)03-06
- 金粉世家讀后感(匯集2篇)03-06
- 最新醫(yī)院保安服務合同(范本十五篇)03-06
- 快樂童年珍藏于心讀后感03-06
- 2025疏寫人作文(匯集3篇)03-06
- 資助中心人員年度工作總結(合集十三篇)03-06
- 生日快樂祝福詩詞句子(集合84句)03-06
- 大班國慶節(jié)活動方案(合集八篇)03-06
- 金粉世家讀后感03-06
- 最新下跳棋作文(精華12篇)03-06
- 陳丞相世家讀后感(匯集二篇)03-06
- 陳涉世家06-15
- 《陳涉世家》03-22
- 《陳涉世家》教案02-12
- 《陳涉世家》教材賞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