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優(yōu)選8篇)。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設計(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語句和深邃內(nèi)涵。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闊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學習古人昂揚奮發(fā)的精神。
3、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重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豐富、奇特的想象;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引入《觀滄海》。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 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市)人。善詩歌,其詩大都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潔。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解題。
《觀滄海》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作何解,能否換觀大海這個題目?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海就顯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四、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音頻朗讀,學生跟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感知詩意;(出示補充注釋)
臨,來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竦,同聳,高。觀,看,統(tǒng)領全篇。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行,運行。若,如同。星漢,銀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畫面,感受形象。
4、理解詩歌大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向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
五、品讀詩歌,感受意境。
1、 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
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xiàn)詩人開闊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六、賞析詩歌及名句: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3、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賞析一:這四句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賞析二:日月的運行好象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漢是指銀河,燦爛的銀河斜貫天空,遠遠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發(fā)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親,表現(xiàn)大海的一種寬闊、博大的胸懷。讓學生思考、討論:
1、這是實景,還是虛景,即詩人想象?
2、如果是虛景,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想象?(明確:前面幾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麗,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目睹這壯麗的山河,激發(fā)了詩人要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達愿望。詩人以大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實際上是詩人寬廣胸懷、豪邁氣魄的寫照。)
七、寫作特點分析:
這首詩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謂詩中有畫,畫中含情,這種寫法,詩人們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詩歌情景是分開的。
曹操這首《觀滄?!窚蚀_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xiàn)了大海,也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xiàn)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队^滄?!返母叱狈旁谠姷哪┪玻母星榉浅1挤?,思想?yún)s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fā)性,更能激發(fā)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板書設計:
借景抒情: 實景:海水 樹木 草秋風洪波
虛景:日月星漢 寬闊、博大
情:開闊胸襟 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理想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詩人相關情況及寫作背景。
(2)學習古代詩歌的朗讀技巧。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及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2)能在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詩,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悟詩人的情懷。
教學重點:熟讀成誦,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諧美。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聯(lián)想法、品讀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中國古代詩歌源遠流長,從兩千多年前的《詩經(jīng)》,到盛唐時期的李、杜,無一不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遺產(chǎn)中的瑰寶。今天我們一起走入古代詩歌,感受古詩精練的語言、和諧的意境和真摯的情感。
二、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
1、播放古箏曲,教師范讀四首詩歌。
2、結合注釋,輕聲朗讀。
(1)讀準字音
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枯藤(téng)昏鴉(y?。?/p>
(2)指導朗讀,注意詩句停頓。
五言詩,一般是“二二一”的節(jié)奏斷句。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七言詩,基本可采用“二二二一”或“二二三”的方法斷句。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斷句時要注意句意。
(3)品味詩意,學生自由朗讀。
三、研讀《觀滄海》
(一)關于體裁及寫作背景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jīng)由樂府保存下來,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觀滄?!肥遣懿俚腵名篇,是他北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
(二)簡介作者
學生活動:說說你心目中的曹操。
師: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三)合作探究
聽課文范讀,思考:
1、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慷慨激昂,開闊豪邁。
2、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字詞解釋
臨:到達
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內(nèi)吹樹木的聲音。若:好像
星漢:銀河至:極點以:介詞,用
(2)翻譯詩句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開篇點題,交代觀海的方位及觀察對象。這是繼承《詩經(jīng)》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zhì)樸。
第二層(“水河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緦訉崒?,描寫海水和山島動靜結合寫出了大海的威嚴和遼闊。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第三層(最后四行)本層虛寫,點明主旨。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
幻燈出示:
1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2層(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實寫)
3層(9---12句):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虛寫)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4、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5、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6、朗讀
3-8句,這六句描繪的畫面,動靜結合,請簡要賞析。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動靜結合,描寫了大海的全景。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xiàn)了島上的生機勃勃。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動景,表現(xiàn)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7、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p>
思想內(nèi)容上:點明主旨,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夸張的修辭,生動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氣吞山河、包孕萬物的壯麗景象。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懷,抒寫了他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和抱負。
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想像夸張的寫法。
(四)總結
詩歌主旨:這是一首借景抒情詩,作者以飽滿的激情,描繪了大海宏偉壯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懷,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和抱負。
寫作特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透過情感觸摸文字,理解文章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逝世7年。你覺得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你從哪里讀出來的?不猜測,從文字中推測出來。
預設:痛苦、愧疚、思念、后悔、傷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邊讀邊分析:
痛苦,身體上的,1段;
后悔,沒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
愧疚,對母愛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寫文章紀念……
傷心,母親離世;
感激,感激母親的`教導,關心;
2、理解:當時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薄皟蓷l腿癱瘓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p>
三、品讀母親,明確寫法。
這之間的變化,有著一個人的功勞,母親。她用什么辦法讓我走出生命的陰霾?
1、分角色朗讀第一段母子對話,賞析“躲”“抓”背后的情感,兒子需要宣泄,母親的理解及希望;(我語氣的絕望、肯定)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母子對話,賞析“擋”“笑”背后的情感,母親的呵護及快樂。(我語氣的無謂,母親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動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親為什么選擇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征。
菊花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嵥夹ぁ懂嬀铡?/p>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巍っ穲虺肌稓埦铡?/p>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作者卻從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結:看花是本文敘事線索,作者寫母親時候用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4
一、練習目標
了解一定的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
通過注釋、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
通過教師的試范賞析,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二、練習內(nèi)容
引入、朗誦(可讓學生朗誦)。
教師補充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背景材料。
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教師作點撥。
教師試析,學生評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作改寫練習。
三、練習過程
(一)引入
古代詩詞是我國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首古代詩歌,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胸懷和講究煉字煉句的手法。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說出里面的主要人物(曹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把他的作品背出來,默寫下來,并講出大意。
(二)簡介古詩詞常識、作家、作品、背景
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詩體名,為近代詩詞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各種詩體的統(tǒng)稱。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這是一首四言古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队^滄?!肥呛笕思拥?,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賞析(以練代析,詳見習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坝^”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睂懙氖莿泳?,“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這水波“澹?!钡暮I?,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作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行,若出之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鼻懊娴拿鑼?,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全詩語言質(zhì)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shù)摹?/p>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學生評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改寫練習(內(nèi)容詳見練習題)。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和百草郁郁蔥蔥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改寫散文
我北伐三郡烏桓,凱旋而歸,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高高聳立在海邊的山島,使大海顯得寬闊浩蕩、神奇壯觀。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叢生的草木在秋風中搖曳。在秋風中,海面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旭日被海浪拋出地面,明月被海濤拋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運行,大海簡直可以包容一切!真是宏偉無比,博大無比島上蕭瑟的秋風掀起洶涌的波濤,洶涌喧騰,海面是多么浩瀚無際。真是幸運極了,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用詩歌來詠嘆自己遠大的志向!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快速瀏覽課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快速篩選、區(qū)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對重要信息進行確認提煉及重組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祖國、航天事業(yè)、親友的熱愛,樹立為祖國民族建功立業(yè)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把握xx的結構特點。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任務驅(qū)動法、點撥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作者楊利偉、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資料,結合“思考探究”自學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人們時刻想著遨游太空,也因此產(chǎn)生了如“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xxx年10月15日,xx人實現(xiàn)了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xiàn)載人航天飛行,飛船環(huán)繞地球14圈后在預定地區(qū)著陸。
這次載人太空飛行,是中華民族智慧和xx的高度凝聚,是xx航天事業(yè)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許多人都羨慕航天員成功的那一刻的榮耀,卻不知道航天員背后的驚險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太空一日》。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我,夯實基礎
1、讀準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負荷(hè)載人(zài)屏息凝神(bng)無虞(yú)
熾熱(chì)弧度(hú)輪廓(kuò)俯瞰(kàn)
模擬(mó)遨游(áo)稠密(chóu)燒灼(zhuó)
千鈞重負(jn)(fù)舷窗(xián)赫茲(hèz)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無虞:不用憂慮。
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看,連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熾熱:溫度極高,極熱;感情和情緒熱烈。
俯瞰:從高處往下看。
千鈞重負: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味。
驚心動魄:使人神魂震驚。
四、課堂活動過程
活動一:學會瀏覽,把握主要內(nèi)容
同學們,xx雖然x幅較長,但易讀好懂,瀏覽后即可把握主要內(nèi)容,xx每個小節(jié)都有小標題,提示了本節(jié)的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小標題的提示,抓住每一節(jié)的重點。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快速瀏覽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點撥: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第一部分: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神秘的敲擊聲——第三部分: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2、xx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點撥:xx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達閱讀這x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堅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獻身的`xx。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祖國、對人民、對戰(zhàn)友、對親人的無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熱愛之情。
我感受到祖國的富強與偉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緊張和驚險。
活動二:理解意外情況,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填寫下面表格。
意外情況心理活動或舉動
第一次意外共振疊加,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為要犧牲了,頑強忍受。
第二次意外產(chǎn)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倒著飛很難受,容易誘發(fā)空間運動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閉著猛想,最終得以適應。
第三次意外出現(xiàn)神秘的敲擊聲。很緊張,邊聽邊看,冷靜觀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時舷窗出現(xiàn)裂紋。緊張、擔心,通過觀察判斷應該沒事。
第五次意外拋傘開傘時飛船晃動很大,折磨人。讓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緊張,重視這個過程。
2、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候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點撥: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沉著、穩(wěn)重、堅韌,一絲不茍,心理素質(zhì)好,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xx和拼搏勇氣。
3、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xiàn),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點撥:正是這種xx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xx載人航天xx,將是中華民族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xx財富。我們應該有這種為國家民族的利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氣和決心。
活動三:品析語句,體會嚴謹科學態(tài)度
同學們,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點撥:
(1)那種共振持續(xù)26秒鐘后,慢慢減輕?!脺蚀_的數(shù)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xiàn)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現(xiàn)球狀,而只是一段弧?!w現(xiàn)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xiàn)一片紅暈。——客觀的描述,是科學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4)我?guī)状闻ふ议L城,但沒有結果?!吧裰哿枴焙汀吧裰燮咛枴憋w行時,我曾囑咐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筑,我詢問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能拿出確鑿的證據(jù)說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時也只是淡淡的紅色?!憩F(xiàn)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么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細致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xù)續(xù)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xiàn)過。——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7)6時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的大氣層?!獪蚀_地記錄時間、高度,體現(xiàn)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xx: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這樣。
活動四:賞析關鍵語句,理解表達的情x
同學們,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yè)、親友的熱愛,請大家結合課文賞析下面語句,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x。原創(chuàng)作品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點撥:楊利偉熬過了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讓人松了一口氣,發(fā)射現(xiàn)場緊張的氣氛得以緩解,因此才會有人“大聲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歡呼。從語言描寫中讓人x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xiàn)一片紅暈,那里有我的戰(zhàn)友和親人。
點撥: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zhàn)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點撥: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國,喜不自禁,懸在心上的大石頭終于落地。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活動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楊利偉為什么被稱為“航天英雄”嗎?
點撥:楊利偉是xx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圓滿完成了xx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充滿不可預料的各種危險和意外情況之下,楊利偉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xx和拼搏勇氣,所以被稱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為國捐軀者才能成為英雄?
點撥:不是的。楊利偉在xx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遇到許多突發(fā)事件,危難考驗不時出現(xiàn),如果沒有大無畏的xx,沒有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意識,是不可能臨危不懼、堅持到底的。所以凡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顧個人安危,并為此奉獻xx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們都應該把他們當作英雄。
3、假如楊利偉到我們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么問題?
點撥: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認為要上太空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x想?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還想不想再次進入太空?
……
五、課堂xx
同學們,從這x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x受。他在太空飛行14圈,看見了許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險,經(jīng)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都有無數(shù)科學家、航天員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對科學的熱愛,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跡。希望我們向他們學習,將來為祖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yè)而建功立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1、品讀課文,摘抄并賞析令人x動的句子。
2、課下閱讀《天地九重》整本書,班上組織一次讀書報告會。
【板書設計】
太空一日
楊利偉
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英雄氣概科學態(tài)度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鄉(xiāng)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chuàng)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xiāng)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峽阻隔而產(chǎn)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xiāng)情懷,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fā)了鄉(xiāng)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2、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xiāng)愁)是的,游子思鄉(xiāng)、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xiāng)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xiāng)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教師示范朗讀。(多媒體配樂)
⒉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故園別
⒌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xiāng)愁的詩,與一般鄉(xiāng)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xiāng)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jīng)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xiāng)愁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使你對鄉(xiāng)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xiàn))
⑵鄉(xiāng)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chuàng)設意象來抒發(fā)情感的,創(chuàng)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xiāng)愁變得具體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jù)以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xiāng)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xiāng)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生自創(chuàng)。
2、學生思考、創(chuàng)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2、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xiāng)愁(余光中)
母子別郵票
新婚別船票
生死別墳墓
故園別海峽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感受。學會景物描
3、自學本文的生字新詞,會用“柔和”、“靜寂”造句。有表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自學生字,理解生詞的意思;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第一教時:
1、出示課題: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詞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2、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么的記敘文?你曾讀過哪些寫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課后練習一,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范讀課文,邊聽邊用……劃出有關寫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詞語。
4、(放幻燈①)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月夜
5、(放幻燈②)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星天
6、讀文章的第一句,看看這句話中用了哪些詞把這兩幅畫面連接起來了,哪個詞用得最妙?
板書:愛但也愛
7、朗讀總起句
8、接著文章寫“我”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書:(從前)家鄉(xiāng)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園
(如今)海上艙面
9、學習第一段:
(1)從前,作者在家鄉(xiāng)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納涼的時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樣兒的?(用……點出有關的詞語)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燈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樣子?
(3)望著這樣的星天,作者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小結:……覺得星天有母親般的溫柔、親切。
板書:親切
10、學習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園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樣兒的?(點出有關的詞語)又有怎樣的感受?
板書:星群密布光明無處不在好像
(2)(放幻燈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與“密密麻麻”比較,有什么不同?
(3)“無處不在”是什么意思?(讀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燦爛、到處有星光外,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小結:雖然身處黑暗的舊社會,但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著星天就感到光明處處都存在。這時,他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5)表情朗讀“……雖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換個詞還可以怎么說?
(6)這段中還有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談心一樣”,你想一下,他們可能在談些什么?
(8)小結:這時,作者覺得星天更加親切
板書:更親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學領會嗎?先回憶一下老師是怎樣教你們學習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樣自學第三段?
第二教時:
(一)要點:自學第三段,匯報、總結全文。
(二)過程:
(1)(幻燈④)——聽朗讀。經(jīng)過充分的自學、討論,說說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兒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
(3)對同學提出的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這一段寫得好嗎?哪些地方寫得好,談談自己的體會(結合課后練習2、3、4題加以解決)。
(4)這時作者巴金陶醉了。(板書:陶醉)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背下來。
(5)看著板書,同桌互說。無論是“從前”、“三年前”,還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達了自己的一種什么感情?而這種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結:作者流露出對星天的愛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一層比一層深:愛著(親切)→交朋友(更親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筆下的星天,帶有母親般的溫柔和親切,作者愛月夜,愛星天,歸根結底是愛大自然。
(7)你能劃出本文的中心句嗎?
(8)小組討論:這節(jié)課自己學到什么?
(9)匯報、小結。
《繁星》知識點
一、多音字
覺jué(覺得)jiào(睡覺)
數(shù)shù(無數(shù))shǔ(數(shù)不清)
二、近義詞
靜寂—安靜夢幻—夢境微小—細小
三、反義詞
模糊一清楚靜寂—嘈雜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搖搖欲墜一穩(wěn)穩(wěn)當當
四、理解詞語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納涼:乘涼。
靜寂:沒有聲音;很靜。
群星密布: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擺布著,形容事物很多。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夢幻:如夢的幻境;夢境。
五、詞語搭配
(密密麻麻)的星星(靜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藍天
六、詞語擴展
AABC式詞語:搖搖欲墜滔滔不絕井井有條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侃侃而談津津樂道
ABAC式詞語:半明半昧自言自語不緊不慢若隱若現(xiàn)繪聲繪色不折不扣患得患失
七、句子解析
1.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這句話將“我”眼睛模糊時所見的無數(shù)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tài),比作“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十分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種朦朧的美、夢幻的美。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寫出了海上柔美、靜謐和奇妙,營造出童話般的意境,給人一種夢幻般的美感,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
3.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這樣寫,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命筆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得其情,產(chǎn)生無窮的遐想。
八、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按時間順序?!皬那啊薄ⅰ叭昵啊?、“如今”、“有一夜”。
3.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況和感受會不同?
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九、課文主題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表達了“我”對繁星和大自然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繁星》教學反思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借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后,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jié),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后通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jié)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nèi)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著手:1.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2.揣摩語言并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3.通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并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仿佛看見………我仿佛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和想像,字數(shù)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xiàn)了前緊后松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于對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通常都是后上課的班級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這可能是新教師對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不夠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設計教學時,我總是生怕遺漏知識點,所以每次上課都會把許多的內(nèi)容放到一節(jié)課中講。這就導致了我的課像是在走馬觀花一樣,只是填鴨式的講授。這樣短短45分鐘,學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學透的。因此,我覺得每節(jié)課可以挑選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也許缺憾本身就是美的,這里的缺憾是為了彌補下次的完美。這次的語文組內(nèi)研究課,讓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需要有扎實厚重的文學功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要認真地鉆研教材,剖析文本,廣泛閱讀;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篇8
一、設計思想
這是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詩,教學中要抓好朗誦這一環(huán),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會作品的深刻的象征內(nèi)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引導學生學習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有一定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海燕》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逗Q唷肥鞘字纳⑽脑姡疚膶懹?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tǒng)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chuàng)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chǎn)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據(jù)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nèi)涵為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nèi)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于單元要求:強調(diào)朗讀,注重聯(lián)想與想象,了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三、學情分析
運用象征手法是《海燕》最重要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理解象征手法,體會象征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課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作品整體上領會文中各種象征體的象征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義的關鍵。
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使之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教學中應著重啟發(fā)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復體味、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四、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在誦讀的過程中反復品味語言中蘊含的感情。
2、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難點)
3、引導學生認識文中描寫的海燕、海鷗、企鵝海鷗、暴風雨、閃電等的象征意義。(難點)
4、把握這篇文章的主題,感受作品濃烈的革命激情,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五、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來感知課文,弄清文章深刻內(nèi)涵,理解海燕這一藝術形象的典型意義;(重點)
2、理解象征、對比、擬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難點)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誦讀法、研討點撥法、對比閱讀法
七、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字詞預習。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入
(多媒體展示雷電天氣的音畫)在這樣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里,你們喜歡呆在哪里呢?為什么?(多媒體展示濁浪淘天的音畫)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里,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么名字呢?(多媒體展示海燕畫面及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的《海燕》。
二、走進作者:
高爾基(1868—1936年),俄國作家,“無產(chǎn)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導師。生在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面包師傅等,曾流浪俄國各地,經(jīng)歷豐富。189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寫沙皇統(tǒng)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發(fā)表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了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被列寧稱為是 “一本很及時的好書”。高爾基自傳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三、聽品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聽讀課文;
2、學生有感情自讀課文;
3、師生朗讀點評和教師指導。
《海燕》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xiàn)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xiàn)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油畫。文筆粗獷,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朗讀時候要注意體會,朗讀語速不可太快,隨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理解對比手法在文中的運用,深入理解“海燕”的精神內(nèi)涵。
細節(jié)揣摩精讀:
1、小組討論圈點批注,仿句說話:“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高傲?!?/p>
“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勇敢。”
“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敏感?!?/p>
2、合作研討:對比手法的運用
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其它動物的語句,齊讀后說說它們的形象,并討論描寫這些動物的作用。
明確:文中通過對比的手法,反襯海燕的勇敢、樂觀、自信、堅強、高傲,表達作者對海燕的贊美之情。
3、思考:如果讓你在題目“海燕”前面加一個修飾性的詞語,你認為應該是什么?
(修改標題的方法有利于打開學生閱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語詩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jié)的把握已經(jīng)有了一定深度。)
明確:勇敢、樂觀、自信、堅強、高傲、敏感……的海燕
五、結合本文寫作背景探討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難點)。
1、背景:高爾基的《海燕》寫于1901年3月,當時俄國正處于革命**到來的前夜,歐洲的工業(yè)危機波及俄國,大批工人失業(yè),沙皇專制反動統(tǒng)治日趨黑暗,人民群眾無法忍受,革命斗爭蓬勃興起,一小部分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的安樂窩,而許多英勇的革命先驅(qū)者,他們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奮勇抗爭,雖遭到反動勢力的殘酷鎮(zhèn)壓,但他們毫無畏懼,堅信勝利一定會來臨。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暴發(fā)在即……
2、小組合作研討象征手法的運用。提示學生:象征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方法,它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征體),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體)。
明確:海燕—象征——革命先驅(qū)者
暴風雨—象征——革命**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
烏云、閃電、雷聲、狂風—象征——沙皇專制發(fā)動勢力
大海、波浪—— 象征——人民群眾
3、學生朗讀象征詩《礁石》,分析礁石的象征意義,進一步理解象征手法。
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明確:礁石在與浪的搏斗中,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經(jīng)過巨大的磨難,礁石雖然傷痕累累,但它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對勝利仍充滿信心,足見礁石是何等的自信與偉大。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成一塊普通的石頭,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艾青的自我形象,我們還可以把它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壓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他們不畏強權,勇于抗爭,用微笑面對困難和險阻,他們應是時代和社會的中流砥柱。
六、聯(lián)系社會生活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結合自己實際,想一想,《海燕》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有益的啟示?
(把握形象,展開聯(lián)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條理的分析。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膽地發(fā)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面對“暴風雨”,海燕不是畏懼,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它勇猛堅強,樂觀自信,以大無畏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心搏擊“暴風雨”。它是“勝利的預言家”。那么當我們有了“暴風雨”考驗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像海燕那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充滿自信,堅強勇猛地和困難作斗爭,這樣就一定能克服困難,取得最后的勝利。
七、結語
溫室里長不出擎天大樹,暴雨里才顯出雄鷹的羽翼。航海者雖然比觀望者要冒風險,卻有到達彼岸的希望。奮斗吧,做勇敢的海燕!
八、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正面描寫(海燕) 英勇無畏(飛翔、叫喊)
海燕
側面描寫(海鷗 樂觀豪邁(飛舞、號叫)
海鴨
企鵝)
九、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
2、同步測試練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理解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品味文章的語言;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一、檢查背誦情況,教師指導學生背誦。
二、品味關鍵句子
1、請你從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說說你的看法。
( 要求:準確指認修辭方法;反復體味,深入分析;要從表情達意的效果及營造意境角度進行分析。)
① 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明確:比喻和擬人?!昂谏拈W電”準確傳神地展現(xiàn)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海燕藐視一切反動勢力的精神風貌。
② 風緊緊抱著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明確: 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還有“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
③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明確:比喻、擬人和反復?!懊舾械木`”,“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盀踉普诓蛔√?,——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復,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三、總結這篇散文詩的主題思想。
明確:作者通過對海燕搏風擊浪,勇敢、樂觀、堅強的描寫,贊揚了像“海燕”一樣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鞭撻了“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烏云、狂風”為代表的反革命勢力,表現(xiàn)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tài)度。
四、語言技能、情感技能培養(yǎng):
時光流逝,百年歷史已成為過去,革命的風暴也已煙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挑戰(zhàn)生活的暴風雨需要更大的勇氣。生活中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呢?請以“我們是勇敢的海燕”為題寫幾句話,表達你的觀點。(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全班交流)
五、作業(yè)設計:
對比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推薦
更多>-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四)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教學目標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悟古今不同內(nèi)涵。2、...
-
初中語文課文春教案8篇 教師的行為舉止時刻影響著孩子,教師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編寫教案是義不容辭的義務。教案的基本內(nèi)容是新理念下的備課方式,那么,一份好的教案該怎么寫呢?也許下面的“初中語文課文春教案”正合你意!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 初中語文《錢塘湖春行》優(yōu)質(zhì)教案12-14
-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模板09-14
- 初中語文教案詳細模板(摘錄8篇)09-10
- 《望岳》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9-22
- 《富貴不能淫》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教案12-14
-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合集7篇02-28
- 初中語文教案詳細教學設計09-09
- 關于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精選05-01
臘八作文三年級的小學(合集七篇)09-15
- 十個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策劃09-15
- 初中語文教案如何寫好09-15
- 初中語文齋09-15
- 軍訓心得第2天體會(集合十二篇)09-15
- 開學第一課主題內(nèi)容2024(優(yōu)選9篇)09-15
- 感恩節(jié)主題黑板報內(nèi)容(優(yōu)選七篇)09-15
- 綜合實踐活動課件精選14篇09-15
- 悼念丈母娘的句子09-15
- 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簡報假期收心09-15
- 初中語文09-15
- 初中語文教案如何寫好09-15
-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模板09-14
-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范例大全(經(jīng)典十篇)09-13
- 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分享8篇)09-12
- 初中語文教案模板范文數(shù)學09-12
- 初中語文課程教案模板(集合十三篇)09-05
- 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反思1500字04-30
- 優(yōu)秀教案模板初中語文下冊09-05
- 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分享8篇)09-12
- 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案范本范例01-01
- [收藏]初中語文《貓》教學反思7篇05-02
- 初中語文《春》教學反思2000字精選04-14
- 初中語文《春》教學反思(模板10篇)01-20
- 初中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5篇04-27
- 《望岳》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