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實用14篇。
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課件,而課件內容需要老師自己去設計完善。?詳細的教學教案有助于對授課內容進行完整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什么樣的教案課件才是好課件呢?88教案網(wǎng)小編精心篩選的這篇文章名為“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請您仔細了解以下信息!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小區(qū)建房問題,經(jīng)歷自主解決問題,從分步計算到三個數(shù)連乘計算的過程。
2、認識連乘算式,會計算簡單的三個數(shù)連乘的運算試題。
3、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積極主動的參與數(shù)學活動,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問題情景
出示課件情景圖,通過談話引出小區(qū)新建樓房問題,讓學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1、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情景計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預設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方法。
4、認識連乘算式,講解計算過程
5、出示連乘的計算題,對計算方法加以鞏固。
三、思維拓展
1、出示情景題1,讓學生自己讀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2、出示情景題2,讓學生試著用綜合算式解決。
四、課堂小結
師生通過簡短的談話引出新建樓房問題,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明確“一棟樓”的概念,為下面的計算做準備。
交流時要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通過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認證,同時還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不同想法,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情況。充分考慮這些可能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可以使教學過程顯得自然流暢。
兩道連乘的計算題,既是對計算方法的練習,又是為下面自己列連乘算式做準備。
這又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通過這道題,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以及數(shù)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這道題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知識內容的升華。這樣用分步列式的同學也嘗試到了列綜合算式的好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知識的用途,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師:同學們,我這有幾張城市建筑的.圖片,咱們先來看看。剛才我們看到這么多的高樓,體現(xiàn)出一個城市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這幾年,我們石家莊的發(fā)展速度也非???,到處都是高樓聳立。最近,有家開發(fā)商又要新建樓房了,他們打算在一個生活小區(qū)里新建樓房,用來解決一些居民的住房問題。他們的設計是這樣的(出示課件)。
師:圖中這是幾棟樓呢?
像這樣的一排樓房,就是一棟。一共要建8棟這樣的樓房,每一棟都有5個單元。
師:那么這個小區(qū)建成后可以解決多少戶居民的住房問題呢?先自己算算,然后四個人一組互相交流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自由發(fā)表不同意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有代表性的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
第一種情況:
在回答問題時,先有學生回答出用分步算式計算,再有學生回答出用綜合算式計算。
生1:12×5=60(戶)60×8=480(戶)
生2:8×5=40(個)12×40=480(戶)
生3:12×5×8=480(戶)
師:真不簡單,一道題就想出了這么多種算法。12×5×8=480(戶)這個算式,是把兩個乘法算式合成了一個算式,像這樣的算式叫連乘。那你們試著把這個分步算式也改寫成連乘算式吧。
第二種情況:
在回答問題時,可能第一個學生就用的綜合算式計算,首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讓其他同學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最后,老師再講解連乘。
生:12×5×8=480(戶)
師:這種方法挺巧妙。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生:(其他同學回答)
師:剛才第一名同學的方法是把兩個乘法算式合成了一個綜合算式,這樣的算式叫連乘。
第三種情況:
可能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學生列出用綜合算式計算,這樣就等學生們回答完,老師加以引導,列出綜合算式。
生:(找2、3名學生回答)
師:像這樣的兩個乘法算式,我們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綜合算式(板書),這樣的算式叫做連乘。
師:連乘算式的計算是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板書)
師:我這還有兩道連乘的計算題,你們試著做做。
(用投影展示2名同學的計算結果,說計算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幫助開發(fā)商解決了問題,大家表現(xiàn)的都很棒。我這還有一個題需要大家?guī)兔鉀Q一下。(出示課件)
師:在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學生列的是分步的算式,要加以肯定;如果有學生列出了連乘的算式,要予以表揚,但不做硬性的要求。
師:剛才同學們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那么多問題,真行!我家鄰居小明暑假去旅游了,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看?那咱們一起看看吧?。ǔ鍪菊n件)他照了多少張相片呢?大家一起算一算吧?。ǔ鍪菊n件)你們能不能嘗試列綜合算式呢?
生:能!
師:試著做一做吧!誰來說說你的做法。
生:(找2名同學回答)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講解)
說得很好!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的非常出色,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20頁例5和練一練,練習五第1~3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中括號及中括號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
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做第20頁復習題。
指名學生口答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說明理由。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帶有小括號的算式要按怎樣的順序計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號。
24X18162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問:在混合運算中,使用小括號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列式時為了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要用到括號。但有時只用小括號還不夠,還要用到中括號。(板書[])
說明:像這樣的括號,叫做中括號。(說明中括號的寫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帶有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式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使學生在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shù)學學習的經(jīng)驗,能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3.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進一步感受混合運算的應用價值,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第一輪第一次游戲:用三張牌算24點。
談話: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也來玩一玩算24點的游戲怎樣?
呈現(xiàn)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板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第一輪第二次游戲:教師再呈現(xiàn)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1)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為什么?
(2)47-4的算式中,我們可以先算減法嗎?
(3)算式中有乘法和減法時,應該按什么順序進行運算呢?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種,比如教材中聯(lián)系實際問題,從具體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種。可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地方: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具體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以便從算理上弄清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運算,如果要嵌入具體的情景之中,對學生的思維要求,特別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新課的引入,不應拘泥于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尋求一個最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怎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又富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和挑戰(zhàn)性呢?我想到了算24點這個游戲。理由有三:一是這個游戲學生玩過,有經(jīng)驗、有興趣,且不會在游戲規(guī)則的問題上耗費太多的時間;二是游戲的機動性強,三張牌、四張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張牌玩,剛好對應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兩步混合運算知識,用四張牌則對應了這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新知,這使得學生激活已有的經(jīng)驗成為可能,又使得舊知向新知的過渡變得自然而順暢;三是算式被賦予了恰如其分的意義,學生要算得24,在頭腦中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分步列式的過程,一旦形成綜合算式,并不影響頭腦中原有的運算順序,相反,學生正是用頭腦中已經(jīng)確定的運算順序來闡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這就使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學生頭腦中的解題順序對應起來,從而體會到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二、新授
1.第二輪第一次游戲。
引導:我們用四張牌來玩算24點游戲,情況會怎樣呢?
教師呈現(xiàn)四張撲克牌:2、2、5、7。
要求:個人獨立思考,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然后將意見帶到小組內進行交流。
小組交流:
(1)小組內成員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嗎?
(2)這些算式運算的順序和步驟也相同嗎?
(3)比較不同的運算順序,有區(qū)別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呈現(xiàn):
25+27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引導比較:兩種運算順序都是正確的,但哪一種運算過程更簡單一些呢?
3.教師呈現(xiàn):404-287,要求學生獨立計算。
4.比較:25+27和404-287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第二輪第二次游戲。
教師呈現(xiàn)四張撲克牌:3、6、6、9。
學生先行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第二次合作。
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6-3-9,6+639,6+936,6+693,3+6+6+9
6.將上面的算式按運算順序的不同進行分類,觀察分析后比較:
(1)哪些算式不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運算的?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哪些算式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運算?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運算呢?
7.小結規(guī)律,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學生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實是經(jīng)歷一個歸納推理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對得出的結論深信不疑,我們應努力呈現(xiàn)各種情況,讓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中加深對事理的理解。這一部分,我安排了兩輪游戲,其作用分別對應于教材中的例題和試一試兩部分的知識要點。第一部分側重于體驗學習,學生親歷嘗試和交流,體會將算式中的乘法同時運算的優(yōu)越性。第二部分側重于分類和歸納,在開放的情境中比較同一級運算與兩級運算的區(qū)別,進而發(fā)現(xiàn)兩級運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部分我著意引導學生進行了多次比較,如簡單運算與較復雜運算的比較,同一類運算中不同運算順序的比較等等,落腳點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增強學生的抗干擾能力。]
三、鞏固
1.先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802+7642406-217
45-203451-363+25
評講:第一行兩道題怎樣計算更簡便些?第二行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2.小虎學了今天的知識以后,很高興,老師要求完成205-205和205205兩題的計算,小虎不一會兒就算好了。同學們,我們也來看一看,小虎做得對嗎?
205-205205205
=100-100=100100
=0=1
[設計意圖:小虎做的兩題形式上比較相近,但第二題屬同一級運算,第一題是兩級運算。根據(jù)教學的前饋信息,學生常常容易發(fā)生混淆,故此處將兩題同時呈現(xiàn)出來專門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討論: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積比樂樂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在數(shù)與數(shù)之間添上加、減、乘或除號,使計算結果正好等于右邊的數(shù)。
2222=1
2222=2
2222=3
2222=4
2222=5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努力體現(xiàn)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特點,不僅立足于幫助學生鞏固計算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而且在不斷變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有趣的數(shù)學、有用的數(shù)學、智慧的數(shù)學。]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4
第一課時:分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68頁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題目和練習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計算、檢查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4+6330[(3+2)3]
2.讓學生說出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在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中,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有小括號的,又有中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后算中括號。
二、新授。
1.導語。
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來研究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2.教學例1。
出示例1。計算
(1)說明: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四
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讓學生把算式用文字敘述出來。(2分之1加上5又3分之1除以1又3分之1的商,和是多少?)
問:這個算式里含有幾級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兩級,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板書:
=
=
=
(5)讓學生繼續(xù)完成。
(6)學生把每一步認真檢查,看是否都對。
3.教學例2。
出示例2:計算
(1)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這個算式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應該怎樣計算。
(2)問:第一步算什么?(小括號里的加法)
第二步算什么?(中括號里的乘法)
第三步算什么?(除法)
(3)讓一學生到黑板板演。
=
=
=
=
學生計算時,教師巡視檢查。
提醒學生:做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不公要注意運算順序,還要注意分數(shù)加、減法和分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差異較大,必須分清什么時候需要通分,什么時候需要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
(4)讓學生說一說每步運算是什么?
(5)學生檢查:
①數(shù)字、符號有沒有抄錯;
②每一步計算是否都對;
③書寫格式是否規(guī)范。
4.小結: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但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通常是一次計算出一個得數(shù),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同時一起算。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69頁上的做一做。
(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后再計算。)
四、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共同研究了什么?
2.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嗎?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七的第1~5題。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5
小結: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當你列出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實際需要的運算順序不相符時,就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號)這樣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這部分就要用括號把這一步括起來。這個算式才正確表示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闡述自己得出的結論探究過程及疑難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fā)言、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辨析評價,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穩(wěn)定和完善。)
1、11頁做一做請同學們認真看題,弄清楚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分析他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列式計算。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饋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號,運算順序得到改變,在改變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1)使運算順序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號。
(2)使運算順序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號。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知識,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揭示課題)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評價:首先自評,你對自己學得怎么樣?接著生生互評。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shù)學。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18~19頁練習四第5一11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選擇靈活、合理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混合運算的三步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練習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按運算順序計算已經(jīng)學習的三步計算式題,使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組織練習
1.口算練習四第5題。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算
2.做練習四第6題。
然后集體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觀察,每一道題對不對,錯在哪里。讓學生改在練習本上。
提問:第1小題為什么不能從左往右先算165減657第2小題的小括號為什么不能去掉
指出: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當小括號里又含有加(減)和乘(除)時,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小括號在題中能夠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不能隨意添加或去掉小括號。
3.做練習四第7題對比練習。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1頁的第15題。
教學要求: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第一題:(1)讓學生按照要求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幫助學生總結出已學過的混合運算順序。(使學生明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有乘法和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有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除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第二題:(1)先讓學生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說出它們的運算順序。
(3)比較它們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
第三題:(1)提醒學生認真審題,要求學生先想出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注意檢查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重點輔導困難學生。
第四題:分步計算,不要求列綜合算式。
二、應用題練習。
第五題:先讓學生看清題意,教師幫助審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8
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 《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應用題》
小學數(shù)學面試說課稿《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
小結: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當你列出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實際需要的運算順序不相符時,就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號)這樣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這部分就要用括號把這一步括起來。這個算式才正確表示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闡述自己得出的結論探究過程及疑難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fā)言、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辨析評價,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穩(wěn)定和完善。)
第三環(huán)節(jié):多層訓練、拓展創(chuàng)新
此環(huán)節(jié)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挖掘并提供創(chuàng)新素材:設計有針對性、代表性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與提高。
練習形式:
(一)、鞏固練習
1、11頁做一做請同學們認真看題,弄清楚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分析他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列式計算。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饋
2、錯例分析,提高解題的能力
(二)、變式練習
把下面的三個算式列成一個綜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發(fā)展練習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號,運算順序得到改變,在改變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140÷4+3×2
(1)使運算順序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號。
(2)使運算順序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號。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知識,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小結質疑、自我評價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揭示課題)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評價:首先自評,你對自己學得怎么樣?接著生生互評。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shù)學。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2、經(jīng)歷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培養(yǎng)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兩步計算的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乘除混合運算的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4+30=
2×4×7=
36÷3÷2=
15+10-8=
問題: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或只有乘法、除法運算時,我們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2、觀察情境圖,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擺正方體學習并探究了連乘和連除的計算順序,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通過正方體來學習新的知識。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第15頁例3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學會口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解題。
教學重點:分析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西山小學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48人,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五年級(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3人,五年級(2)班一共有多少人?
3:果園里種有荔枝和龍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龍眼收果子6000千克,果園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①請說說你是怎樣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如果老師修改一下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你還會計算嗎?
果園里種有荔枝和龍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龍眼有30棵,每棵收果子200千克,果園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4:出示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
二:探究學習
1:出示例題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四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三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①學生合作完成
▲有幾個已知條件?
▲問題是什么?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后求什么?
▲怎樣列式計算?
▲怎樣列式才算是規(guī)范的?
②學生口述
▲你是怎樣列式的?
▲根據(jù)你所列的算式說出你的解題思路。
2:集體講評
解法一
①先計算三年級的學生人數(shù)
404=160(人)
②再計算四年級的學生人數(shù)
383=114(人)
③后求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學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列出綜合算式
404+383
=160+114
=274(人)
解法二
①先計算四年級的學生人數(shù)
383=114(人)
②再計算三年級的學生人數(shù)
404=160(人)
③后求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學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列出綜合算式
383+404
=114+160
=274(人)
3:小結:從問題入手,找出直接解決問題的兩個已知條件,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后求什么,最后列出算式正確計算,并把答語寫完整。
三:課堂練習
1:西山學校三年級有___,每班45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有48人,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工程車為建筑工地運輸石料,大車有5輛,每輛裝10噸;小車有8車,___。工程車一共運輸了多少石料?
3:小紅在菜園子里種菜,5畦種白菜,每畦種150棵;3畦種西紅柿,每畦種60棵。_________?
四:作業(yè):練習四:1、2、3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11
一、標準分析
本單元在整理混合運算順序時,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從而系統(tǒng)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教材創(chuàng)設了熱鬧的滑雪場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應的4個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xiàn)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因此教學例5時,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活動。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過去已經(jīng)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不少內容,知道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整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總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能力。請小組合作,討論整理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
(二)講授新課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
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shù)字、符號以及數(shù)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么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三)小組討論
(四)匯報交流
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只有加、減法混合的運算,從左到右,誰在前先算誰;
第二:只有乘、除法混合的運算,也是從左到右,誰在前先算誰;
第三:加、減、乘、除法混合的運算,先計算乘除,再計算加減;
第四:算式中有括號的,都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進行。
(五)整理總結
我們知道了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為四則混合運算,我反問一句,四則混合運算指的是什么呢?
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同學們討論的結果是:四則混合運算可以分為兩種基本情況:一種是沒有括號的,一種是有括號的。沒有括號的算式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只有加減混合或只有乘除混合,這樣的混合運算順序是什么呢?
(六)鞏固練習
1、P12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進行計算。
(3)匯報計算的結果,評議訂正。
2、P12做一做第2題。
學校食堂買來大米850千克,運了3車,還剩100千克。平均每車運多少千克?
(1)請同學們認真看題,弄清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分析他們之間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列式計算。
(2)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3、P14第四題。
下面各題,看誰做得都對。
75+360÷20-572-4×6÷3
75+360÷(20-5)(72-4)×6÷3
(75+360)÷(20-5)(72-4)×(6÷3)
教師巡視糾正。
4、課堂作業(yè)
(七)課堂總結
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獲。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12
1.教材地位:《同級混合運算》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盎旌线\算”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新內容,教材創(chuàng)設了“圖書閱覽室”問題情境,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脫式運算,了解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使他們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知識目標: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同級的混合運算中,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道理。
能力目標:在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教學難點: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結合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學法:新課開始,讓學生通過圖書館這一情景,理解運算順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課件進行直觀演示,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更好地掌握脫式計算。
3、發(fā)現(xiàn)、討論法:利用我們小組合作座位優(yōu)勢,讓小組間討論、說計算過程,從而掌握計算方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以觀察、比較、小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為主線,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和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
課件出示下面題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口頭計算。
1.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數(shù)學有關的信息?
3.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4.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
(1)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1)什么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它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2)給出規(guī)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2)講解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示范板書:
教師邊講解邊說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3)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1)課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學生說說每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3)學生嘗試計算,同時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1).指定學生說一說每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學生計算每道算式,教師巡視,巡視時關注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
(3).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會正確計算,并能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對一些
小數(shù)除法進行正確的簡算.
2.通過對小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的歸納,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小數(shù)除法的簡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
0.80.51.6+0.380.1551-0.75
0.480.0363045261.242.5
280350.56140.920.41.15
教師提問:630452280350.5614是怎樣口算的?為新知輔墊
(二)先想一想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360454206+1507505-80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連除、除加、除減混合運算.
例10.一只蜜蜂0.5小時飛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飛行速度的2.4倍.這只蝴蝶每小時飛行多少千米?
1.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
9.30.52.4
教師提問:9.30.5求的是什么?
2.嘗試計算
說一說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練一練
4323.6+2.882.960.4-1.73
教師提問:小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它與整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有什么聯(lián)系?
結論:小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完全相同.
(二)小數(shù)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1.教師:在整數(shù)除法中,我們學過了一些簡便算法.
36045256035
教師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兩道題怎樣算比較簡便?
2.變式
3.64.525.635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說出簡算的方法.
小結:整數(shù)除法中的簡算方法在小數(shù)除法中了同樣適用.
3.做一做,用簡便方法計算
4.51893050.6
三、課堂小結
1.從這節(jié)課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對于今天學習的知識還有什么問題或疑惑?
四、鞏固新知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128=2.1□□
0.780.30.2=0.78□
(二)計算下面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
213.60.80.30.7735
40.50.5+10.759.7283.219
7.21.2318.3050.0785.76
(三)對比練習
13.442.5351.68
10.83.33.2+0.1280.8
(四)看算式直接寫得數(shù)
0.252.341.51.5+1.51-0.32-0.68
1.40.5-0.74.54.5218.442.3
3.6-2.42.4500.340.220(0.1-0.05)
0.10.20.34.67+34.638.500.38
1.250.480.651010.540.54
五、板書設計
小數(shù)連除、除加、除減
例10.一只蜜蜂0.5小時飛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飛行速度的2.4倍.這只蝴蝶每小時飛行多少千米?
9.30.52.4
=18.62.4
=7.75(千米)
答:這只蝴蝶每小時飛行7.75千米.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 篇14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掌握脫式計算的寫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正確進行脫式計算,并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書寫規(guī)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脫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結果,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7-2=7+8=79=546=
36=63=97=65=
48+16=549=47-18=217=
60-18=78=54=86=
2.先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再說說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最后算出結果
24+8-636947-10+52876
學生算出結果后,師生共同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
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上面同學們口算的四個兩步混合式題,也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結果,怎樣進行書寫呢?請同學們共同研究一道題。
2.出示例147-12+5
為了使學生理解掌握脫式計算的步驟,教師可逐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并思考。
(1)這道題都含有哪些運算符號?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第二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
這樣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脫式過程。
例147-12+5
=35+5
=40
3.教師出示:48+16-375497
讓學生嘗試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書寫格式,使學生初步學會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并請兩個學生到黑板板演:
學生甲48+16-37
=64-3764是哪一步計算結果?
=27
學生乙5497
=677照寫下來,為什么?
=42
學生完成后,教師可提問旁注,強調兩道題的書寫步驟,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上述三道題計算時的書寫格式。
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清楚:
(1)每道題第一步計算結果,都要寫在第一行的下面。
(2)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要照抄下來。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
(4)左邊的等號上下要對齊。
4.教師出示例263+5050-6
3
然后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這兩個式題各含有什么運算符號?和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可設問:這樣的混合式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學生思考片刻后,教師指出,像這樣的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接著師生共同完成例題的計算過程。
例263+5050-63
=18+50=50-18
=68=32
請較好學生說出63+50先算6和3的積,再加上50,算出它們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積,再從50里面減去。以滲透四則式題按運算順序的讀法。
為了鞏固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教師可再強調指出50沒有參加計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來,再寫出要減去的6和3相乘的結果。
為了鞏固例2的計算步驟,可出19+53和78-29兩道同類題,讓全班學生做一做。
5.教師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式題。學生看清題目后,教師可指出:像這樣的兩步混合式題有除法和加、減法,而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然后請同學們試著自己完成。并請兩名學生板演。
學生甲546-7學生乙7+546
=9-7=7+9
=2=
16
學生完成后,可讓同座位同學互相說一說,每道題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學習了三道例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的兩步混合式題的特點,小結出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并有重點地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反饋
1.根據(jù)下面算式,正確填上()里的數(shù)
2.找出下面各題中的錯誤
3.脫式計算下面各題
(1)58-48(2)48+15
(3)455-8(4)8+45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著重教學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乘除在后,但需要先算的兩步式題。這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學生較長時間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開始做這樣的題容易受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在課堂設計上要注意突出這一難點。在三個例題安排的基礎上,每個例題教學后,又安排了試一試的題目,以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正確掌握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混合運算(一)(參考教案二
以上就是《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實用14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小學混合運算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小學混合運算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0篇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相信你應該喜歡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0篇,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小數(shù)加、...
-
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模板 教師將學生領向更壯麗的人生。有了好的教案老師上課也得心應手。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績效。我們該從哪些方面評判一個教案是否優(yōu)秀呢?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 :混合運算05-31
- 分式的運算---分式的混合運算10-19
- 混合運算03-18
- 2024小學立定跳遠體育教案實用14篇09-10
- 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06-05
- 《同級混合運算》教案01-25
- 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10-29
- 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10-06
開學第一天作文六年級09-05
- 祝女婿生日句子(精華200句)09-05
- 開學典禮觀后感50字09-05
- 軍訓心得體會150字初一(優(yōu)質10篇)09-05
- 重陽節(jié)主題活動總結幼兒園(優(yōu)質10篇)09-05
- 小學生防溺水作文300字2篇(分享14篇)08-15
- 大班重陽節(jié)活動總結與反思(集合6篇)09-05
-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一等獎(優(yōu)選10篇)09-05
- 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設計優(yōu)秀教案(熱門十篇)09-09
- 開家長請假條錦集09-05
- 四則混合運算課件(必備六篇)06-25
- 小學混合運算教案精品07-19
- 高中數(shù)學必修一教案模板范文(通用六篇)09-05
- 小學混合運算的教案實用14篇09-05
- 小學混合運算教案收藏十二篇01-13
- :混合運算05-31
- 混合運算03-18
- 小學運動會加油稿(模板7篇)01-11
- 小學運動會加油稿(優(yōu)選12篇)04-17
- 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模板11-26
- 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0篇05-10
- 小學混合運算教案收藏十二篇01-13
- 簡便運算教案03-16
- 乘法運算律及簡便運算05-14
- 《同級混合運算》教案01-25
- 小數(shù)的運算的教案12-17
- 分式的運算---分式的混合運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