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7篇。
今天88教案網(wǎng)給大家介紹一篇有關“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的文章。教案課件也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們老師要認認真真對待。教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指導。如果您喜歡我的建議請不要忘記將這篇文章收藏下來以備日后查看!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地信念和樂觀精神。
【名句賞析】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角度一:“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但他對未來并不失望,堅信“沉舟側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終究會“萬木”爭春,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
角度二:借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深刻的哲理,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比現(xiàn)在美好。
角度三:(描繪畫面)波濤滾滾的大江之上,沉沒的船只旁邊,有成千上萬的船只揚帆競發(fā);大自然中,枯死的樹木前頭有千千萬萬棵樹木競相爭春,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2.“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么意思?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表達了作者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心情。
3.“聞笛賦”、“爛柯人”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聞笛賦”抒發(fā)了對已故朋友的悼念之情;“爛柯人”抒發(fā)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蘇州園林》是著名作家葉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出數(shù)量眾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共同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州園林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蘇州園林》教案
一、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架設生活與教材相聯(lián)系的橋梁,引導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使小組合作、討論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閱讀理解、感受、體悟園林建筑的自然美,讓每個學生從心底熱愛自然。
二、教學方式的構建
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蘇州園林畫面,使學生對蘇州園林的認識更形象,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及其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園林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利用課件展示教學內(nèi)容,面與文字疊放,能讓學生在圖文并茂中理解、領悟教材內(nèi)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篇說明文適合培養(yǎng)學生自我審美鑒賞能力,同時教學中注重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成“整體把握”——“具體感受”——“審美探究”的學習過程。
三、教材分析
1、地位:本文是五四制九年義務教育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一篇說明文。本冊教材著重培養(yǎng)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抓住說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其準確的說明語言。因此,作為說明文的起始課,本文有著重要的地位,學好本文,對學習其他說明文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
2、教材內(nèi)容分析:《蘇州園林》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筑藝術的說明文。作者葉老先生以其精練的語言、嚴謹?shù)慕Y構,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條分縷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紹。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稱其為“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即典范之作。然后,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布局,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我覺得本文與其他說明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像導游詞一樣的平面介紹,也不是呆板嚴肅的結構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展示在讀者面前,所以作者在文中處處提到“畫”字,使讀者無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感覺,不見其景卻如臨其境!
《蘇州園林》說課稿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
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筑者爭奇斗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xiàn)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guī)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為抓住特征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征,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一)理解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征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爆F(xiàn)代
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xiàn)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fā)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fā)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于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范圍過窄,不利于調(diào)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采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于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yōu)美的典范,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采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并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nèi)同時調(diào)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廣范吸收知識,迅速開發(fā)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jié)奏、信息化的現(xiàn)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
總分結構。)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于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xiàn)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xiàn)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特征?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于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huán)節(jié),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并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范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征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nèi)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
始段、結尾段;借助注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著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養(yǎng)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么?(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里?(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
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征;這是為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xiàn),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便于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
后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yōu)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后,使教學重點盡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為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引導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蓖队鞍鍟皥D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xiàn)。投影板書“布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么關系?(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布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qū)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并且是主要表現(xiàn)總特
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么內(nèi)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系?(引導
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為邏輯順
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五)遷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
選擇恰當?shù)慕Y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后)
4、要求課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yōu)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yōu)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于指導學生寫作。
《蘇州園林》自學評估練習
1.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1)池沼( ) (2)嶙峋( ) (3)著眼( )
(4)琢磨( ) (5)丘hè( ) (6)軒xiè( )
(7)相間( ) (8)對稱( )
2.解釋加粗的字并且解詞。
雷同:
鏤空:
別具匠心:
因地制宜:
3.解釋加粗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合理的順序排列下列句子,將正確的序號排列在橫線上。
A.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
B.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工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
C.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D.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戶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墒菈Ρ谏嫌写u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shù)奈恢醚b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diào)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游覽者即使就極小范圍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__;你能再說出幾個和“鏤”同義的詞嗎?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一句中“補”字用得準確嗎?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主要運用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蘇州園林_______________這一特征(用原文回答)。
開放探究
1.文中引用的“魚戲蓮葉間”出自《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1)背誦并默寫《漢樂府·江南》。
(2)這首詩是當時南詩的代表作,當時北詩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3)請再寫出兩句描寫江南風景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描寫“大觀園”景致的幾段文字,讀后根據(jù)審美感受,說說你最喜愛的語段并簡述理由(100字左右)。
(1)望前一望,見白石崚嶒(líng céng,高峻),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
(2)只見佳木蘢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
(3)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著數(shù)束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
(4)忽聞水聲潺湲,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zhǎo xún zhuó zhuó 壑 榭 jiàn chèn
2.打雷的聲音;不該相同而相同。
雕刻;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
另外;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
根據(jù);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3.(1)原指經(jīng)過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樣品,供觀摩、研究之用。這里是指為人們愿意觀摩取法的樣本。
(2)文中指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 (3)文中指景物單調(diào)的意思。
(4)意思是設計者和工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
4.B、D、A、C
【能力提高】
1.情趣;雕、刻、鐫、鍥、銘
2.有墻壁隔著 墻上有鏤空圖案 有廊子界著 廊子兩邊無所依傍
3.“補”寫出了匠師們的細心、匠心,說明他們注重圖畫美,善于將單調(diào)化為多彩。
4.舉例子 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開放探究】
1.(2)《木蘭詩》
(3)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略(言之有理有據(jù)即可)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3
復習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生字詞語,能正確默寫。
3.能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4.鞏固練習2中的題目,會用關聯(lián)詞語用在具體的句
子里。
5.復習例文《決賽》,會寫一次比賽。
復習重點:
1.生字詞語。
2.會用關聯(lián)詞語用在具體的句子里。
3.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4.復習例文《決賽》,會寫一次比賽。
復習時間:二教時
復習過程:
一、復習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
1.讀一讀,注意帶點字聲調(diào)的變化。(練習2第2題)
2.教師強調(diào)變化規(guī)律:相當一部分ABB式形容性詞語
的重疊部分,不管是什么聲調(diào),一般都讀成陰平調(diào)(第一聲)。
二、生字詞語
1.認讀生字詞語。
2.有選擇地聽寫課后詞語。
奸詐貪婪寶劍接濟戳穿俸祿夸口塌陷擴大顫動
三、詞
1.填上表示語氣的詞,再讀一讀。(練習2第3題)
2.關聯(lián)詞語。
①復習練習2第4題。
②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冊第23頁第六題。
四、造句
1.學生讀讀第35頁第4題的兩個句子。
2.指名分別用總是、不要......而要......作口頭
造句,教師評議。
3.學生書面造句。
五、小練筆。
《天鵝的故事》:用一段話將熱烈的勞動場面寫下來。
六、作文。
1.讀例文《決賽》后,填空:比賽進行時,要特別注
意觀察的、,同時要注意的。寫的
時候,要注意。
2.寫一次比賽活動。(見學生各自的作文)
七、課外作業(yè)。(見練習卷)
單元練習二姓名
一、看拼音,寫詞語。
jianzhatanlanbaojianjiejichuochuan
()()()()()
fenglukuakoutaxiankuodachandong
()()()()()
二、填上表示語氣的詞,再讀一讀。
1.漓江的水真綠!
2.從種稻到磨成粉,該要經(jīng)過多少人的手!
3.我們偉大祖國的河山是多么壯麗!
三、選擇關聯(lián)詞語填空。
不但......而且......如果......就......雖然......但是......
1.()我學習外語存在不少困難,()我有信心克服困難,學好外語。
2.茅盾同志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如《子夜》這樣的宏篇巨著,()寫過普通文學知識的通俗讀物。
3.一個人()驕傲了,()會落后。
四、造句
1.總是--
2.不要......而要......
五、小練筆。
學習《天鵝的故事》的寫法,用一段話將熱烈的勞動場面寫下來。
六、作文。題目:記一次比賽
要求:寫作時要注意詳略得當,特別要抓住參賽者的動作、神態(tài),把比賽的經(jīng)過寫具體。同時,要適當?shù)貙懸粚懹^眾的表現(xiàn),以此來烘托比賽緊張、活躍的氣氛。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4
(一)對主旨的理解
作者通過實例說明:“文化的眼光”實際上是從有形的事物中看出無形之價值或在無形的事物中看出其另有真實之價值的一種思想洞察力。
(二)對文本內(nèi)容的解析
1.正確理解“文化”的概念
《現(xiàn)代漢語詞典》關于文化一詞的解釋:⑴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⑵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同樣的制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⑶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2.“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存在。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這就需要文化眼光。”這句話應該怎樣來理解?
提示:文化實際上是人們在有形之物上所賦予的思想、情感或?qū)徝纼A向等,它體現(xiàn)著人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精神追求和審美需要,等等。因而,要從有形之物上看到一種無形的意蘊,就需要一種思想洞察力,即本文作者所講的“文化眼光”。
3.為什么說“只要用文化眼光來看,文化便無所不在,對事物也會產(chǎn)生新的認識與發(fā)現(xiàn)”?
提示:在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zhì)財富上,都寄托著人的精神追求,或是審美的,或是情感的,或是思想的。如古代的青銅器,不論是作為權利的象征,還是作為生活用具,其中雕刻的紋飾都體現(xiàn)著人們的審美追求;丘比特身上的翅膀,表現(xiàn)出的是人類的智慧與理想。只要有意識地去看,就能從任何有形的事物上看到無形的思想或精神。
4.“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現(xiàn)為一種文化素養(yǎng),一種文化意識,更是一種文化遠見和歷史遠見?!边@句話應怎樣理解?
提示:“文化眼光”是一種思想洞察力,因而要具有文化眼光,首先必須加強思想修養(yǎng),其次要有發(fā)現(xiàn)意識。與此同時,要有一種歷史的、辯證地觀點——將長城放在古代生產(chǎn)條件下去看,才能真正感受到一種偉大的力量。
5.怎樣才能使自己具有一種文化眼光呢?
提示:一是要豐富自己的思想,二是要培養(yǎng)自己思辨力,三是要培養(yǎng)自己對事物的洞察力。這些,都必須通過閱讀思想豐富、厚重的文本來實現(xiàn)。
(三)對寫作特色的認知
本文寫作方面值得借鑒的是用淺顯易懂的生活實例論說艱深的道理,使作者的觀點易于被讀者所接受。例如這篇文章所舉的酒文化和柏林墻的例子,這兩個例子除了具有代表性以外,最大特點就是淺顯,讓人一讀就懂,極易為人接受,使讀者很容易地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四)課堂需要引導的
1、學生在思考“探究擁有文化眼光的價值”時,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加以點拔。
2、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闡述“什么叫有文化”(當別人在隨意扔紙,你把它拾起來;當別人在肆意插隊,你主動排隊;當別人見到需要幫助的人時無動于衷,你卻主動讓座……)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研讀文本,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化眼光”的含義。
2、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把握作者寫此文的意圖——我們需要文化眼光。
說明:
馮驥才的作品扎根于民間,來自于鄉(xiāng)土,有濃濃的鄉(xiāng)土味。10余年前,馮驥才就開始關注現(xiàn)代化沖擊下的都市個性的存亡,文化的市場化、文化的傳媒化、文化的趨同化以及純文化的命運?,F(xiàn)在的他,深深地意識到構成中華文化半壁江山的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不但未能得到系統(tǒng)整理,反而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還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于是,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保護文化遺產(chǎn)與搶救民間藝術的事業(yè)之中。馮驥才的《文化眼光》,作者對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眼光,做出了自己的解釋,文章中未提“拯救傳統(tǒng)文化、拯救民間文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品味、揣摩作者的寫該文的目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思考、探究擁有文化眼光的價值。
2、 難點:用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事例來談談?chuàng)碛形幕酃獾暮锰帯?/p>
說明:
深入地沉浸到文本,分析文本,理解文化眼光的價值,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初三的學生應該有以此及彼的能力,從生活中找找事例去體會擁有文化眼光的好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本文的寫作意義。
思路點撥
整體認知,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眼光,再去探究文化眼光的價值,揣摩寫作目的——拯救歷史。用文化的眼光觀察、欣賞身邊的文化現(xiàn)象,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拯救優(yōu)秀的文化。
練習舉隅
1、用文化眼光來看上海這個城市,請你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并說說理由。
2、你能為拯救傳統(tǒng)文化、拯救歷史做什么?請設計一句號召人們的標語。
相關鏈接
馮驥才:守望民間 拯救文化
20余年前,馮驥才成為一名地區(qū)級的政協(xié)委員。那時的他,用文筆和畫筆記錄著天津最原汁原味、最活靈活現(xiàn)的市井民俗、生活百態(tài)。喜愛他的讀者說,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間,來自于鄉(xiāng)土。
10余年前,馮驥才成為一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那時的他,用銳利的眼光和深刻的筆觸,關注現(xiàn)代化沖擊下的都市個性的存亡,文化的市場化、文化的傳媒化、文化的趨同化以及純文化的命運。關注他的學者說,他背負著博大的文化責任感。
今天,馮驥才已經(jīng)是全國政協(xié)常委?,F(xiàn)在的他,深深地意識到構成中華文化半壁江山的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不但未能得到系統(tǒng)整理,反而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還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于是,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保護文化遺產(chǎn)與搶救民間藝術的事業(yè)之中,不惜花費畢生積蓄,不惜年高勞頓。所有具備“文化良知”的人都說,馮驥才,是保護民間文化的旗手。
2006年3月,全國兩會過程中,這名旗手發(fā)出了“文化保護做得如何,關系著最終實現(xiàn)的新農(nóng)村的精神內(nèi)涵與文化主體”的深沉呼喚,并未求得一鳴驚人,但實則已功在千秋。
大聲疾呼:“不要把新農(nóng)村改造成洋農(nóng)村”
從春花爛漫的時節(jié)一直走到秋風蕭瑟的日子,2005年兩會后,為了給2006年的提案做準備,馮驥才開始了穿梭于民宅小巷的扎實調(diào)研,他走遍了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7個民俗文化集中呈現(xiàn)的省份。走進民風古樸的古老宅落、走進已瀕風化的磚墻瓦房,馮驥才看到了一些有悖于我國民間文化保護的現(xiàn)象,讓他輾轉反側,痛心疾首。
走到浙江杭州附近一些富裕的小縣城,馮驥才發(fā)現(xiàn)生活富足的農(nóng)民已經(jīng)開始在建設自己家園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了文化的元素。但是,這文化,卻是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甚至不惜放棄了悠遠纏綿的中華民族文化。他們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爾鐵塔”,當?shù)氐暮⒆右浴鞍茽栬F塔”為榮,但是,當被詢問到最喜歡我們中國的什么建筑時,孩子們卻你推我讓地遲遲無法給出答案。在廣州的一些小村落,農(nóng)民們修建起了小型的盧浮宮,而中國的飛檐走壁、雨榭樓臺早已淡出視野,退出記憶。
為此,馮驥才憂心忡忡,“中華民族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基本上在農(nóng)村。文化的多樣性也在農(nóng)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財富之一,是民族歷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但是,現(xiàn)在很多農(nóng)村的狀況是,人們對外來的東西覺得特新鮮,把原來的東西都扔掉了。歷史的記憶和傳承都沒有了。如果這樣繼續(xù)發(fā)展,十幾年后,我們傳統(tǒng)的東西就都沒有了。”
同樣讓馮驥才憂心的狀況還有很多:很多口耳相傳的非物質(zhì)的文化種類,如剪紙、糖畫的民間老藝人在無聲無息地逝去。作為文化的攜帶者他們同時帶走了一種中國民間藝術傳承的希望;江西的一些村落中,很多農(nóng)民外出務農(nóng),家中無人留守,古色古香的房子已經(jīng)破敗不堪,變成空穴,隨時有風化倒塌的可能;山西的一些企業(yè)家將一些具有文化保護和文化研究價值的村落的管理權買下來,變成自己盈利的工具;云南的一些民俗旅游村落,當?shù)氐霓r(nóng)民已經(jīng)將民族服飾、民族藝術變成純粹賺錢的工具……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大規(guī)模的新農(nóng)村建設中,文化保護不能回避,相反應該首當其沖?!瘪T驥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身體力行:用行動感動所有具有文化良知的人們
“我們的文化行為感動了國人,激活了學術,民間文化逐漸熱起來了,民間文化保護,國家逐漸重視起來了?!瘪T驥才應該對自己以及眾多熱愛民間文化、致力于保護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有識之士所作的工作感到驕傲。
耗時10年,我國首次對民間文化進行國家級搶救、普查和整理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已于2003年2月18日正式啟動,用10年的時間對全國56個民族、2800多個縣市的民間文化進行地毯式的普查、搶救、整理和保護。工程實施3年來,進展順利。這一工程還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
為了摸清民間文化傳承人的狀況。馮驥才開展了民俗文化傳承人的普查和認定工作。普查的標準、規(guī)范化的手冊和范本已經(jīng)建立,全國有26個省市已經(jīng)開始了普查工作。
為了摸清古村落的狀況,馮驥才幾乎跑遍了我國所有的村落。他直接走進田間地頭,和老百姓聊,和村委會主任、村支書聊。他還不放棄每一個宣講的機會,在一系列的文化論壇和研討會上發(fā)表觀點,以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間文化保護的隊伍當中?!皻v史街區(qū)不斷地被拆除,極具文化價值的古村落聚居地在土崩瓦解,大批的農(nóng)村孩子進城務工,他們的文化也在瓦解。我們無法阻止一個時代的變化,但是,文化,我們必須挽留?!瘪T驥才說。
馮驥才有很多重身份,他是一名作家,幾十載筆耕不輟,他的作品讓人不忍釋卷;他是一名畫家,他的作品不拘泥單純形似,唯重視審美品格。被稱之為“中國現(xiàn)代文人畫的代表”;他更是一名政協(xié)委員,因此,他遍訪民俗傳人、調(diào)研族落文明、拯救文化遺產(chǎn)。支撐他的,是不能卸去的使命感。當別人問起這幾重身份其中的差別時,馮驥才說,“政協(xié)委員,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政協(xié)委員,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分子,應該站在國家的利益上思考一些重大的問題?!?/p>
作為政協(xié)委員的馮驥才,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也正是這樣影響著一代具有文化良知的人們。
任重道遠:“未來要做的事實在太多”
今年的兩會上,當馮驥才做了“關于規(guī)劃新農(nóng)村建設要提前注重文化保護問題”的主題發(fā)言后,引起了政協(xié)委員們的強烈共鳴,“民間文化的本質(zhì)是和諧。它的終極目的從來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還有人間的和諧,因此它是我們建設和諧農(nóng)村和先進文化的得天獨厚的根基。由于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都是那一方水土獨特的精神創(chuàng)造和審美創(chuàng)造,它又是人們鄉(xiāng)土情感、親和力和自豪感的憑借,以及永不過時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鑒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城市大規(guī)?,F(xiàn)代化改造中,片面追求經(jīng)濟指標,對城市歷史文化造成的破壞已不可挽回;這一次,在新農(nóng)村建設起步之時,應以全面的科學的諧調(diào)的發(fā)展觀,兩個文明一起抓。將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率先列入新農(nóng)村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之中。千萬不要再出現(xiàn)城市改造的文化悲劇?!?/p>
會后,委員們和馮驥才依舊熱烈討論,全國政協(xié)常委王蒙同志在兩會結束后,還專門致電馮驥才,繼續(xù)討論這個話題。
兩會剛剛結束,馮驥才又投入了即將于5月份在浙江嘉興召開的“保護古村落研討會”的緊張籌備當中。“我們要把去年魅力名鎮(zhèn)評選中,當選的名鎮(zhèn)負責人召集到一起,切磋經(jīng)驗,溝通信息、相互借鑒。”馮驥才對即將召開的研討會充滿信心。
在研討會結束后,馮驥才還將繼續(xù)對中國56個民族的民間藝術進行“地毯式”的登記、拍照、錄像;他還要出版上千個民俗縣集本;出版中國民俗民間藝術分布地圖冊;他還要繼續(xù)為經(jīng)費的問題奔波;他還要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間文化保護的隊伍當中來……
“未來的事情實在太多!”政協(xié)委員馮驥才,守望民間,拯救文化,未曾停歇。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yōu)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并領悟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3、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搜集鼎湖山有關資料、作者有關資料
2、認真閱讀,掌握基本詞匯,思考、理解文章寫作思路,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
一、導入新課:
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你在觀賞美景時,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萬物,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感想呢?學生可結合假期游歷眾說紛紜,教師做適當?shù)目隙ā?/p>
下面我們學習《鼎湖山聽泉》,了解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時到底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受?
1、學生資料交流:
作者簡介:謝大光男1943年生,漢族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人,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yè)于河北工學院電力系。1962年應征入伍,歷任總后勤部某部戰(zhàn)士、文書、文工隊創(chuàng)作員,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廠職工,《散文》月刊編輯,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副組長、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小說家》編輯部副主任、主編,《中外散文選萃》主編、副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
鼎湖山介紹:鼎湖山位于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shù)亓硪伙L景區(qū)——星湖齊名,是地球同緯度上的一片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1979年成為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wǎng)的成員之一。鼎湖山景區(qū)古道兩旁,森林蒼翠。林中有2000多種植物,飛水潭飛瀑從30米高的峭壁上傾瀉而下,霧罩云飛,章太炎當年在瀑布旁的眠綠亭題了四個字:滌瑕蕩垢;慶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嶺南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673種。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游記,本文為當代散文家謝大光寫,卻與眾不同。
2、詞語掌握:
肇慶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悵惘翩飛禮遇柔曼萬籟俱寂楹聯(lián)
二、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猜測,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教師可配樂)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主要寫了作者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3、此類型的文章,我們一般定為什么文體?它們通常以什么為順序來組織材料?
--------游記散文,空間轉換順序。
4、學生圈劃課文中表示空間轉換的相關句子。
例如: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過了寒翠橋-----行至半山等
5、學生積極發(fā)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半山)
6、作者還略微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學生指出并概括。
------黃昏—晚飯后—夜間
7、教師小結:
課文以空間轉換為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作者就這樣移步換景,逐漸把山泉的形態(tài)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一路走來,就像慢慢舒展的畫卷,鼎湖山美景層層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8、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在頌泉,“聽”字支配“泉”字,“泉”是關鍵,是線索,課文依次是:聽泉聲(§1)——看泉水(§2-3)——尋泉影(§4-7)——枕聽泉(§8-10)
三、朗讀體會
學生感情選讀若干語段,教師做適當指導和評點。
四、作業(yè)布置
1、預習: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nèi)容的信息?標記各部分內(nèi)容。
2、詞語整理及抄寫
3、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段。
板書設計:
聽泉聲
看泉水空間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半山)
鼎湖山聽泉尋泉影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后—夜間
枕聽泉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準備詞語的抽測。
2、圈劃文中描寫山泉和聽泉感受的句子,并能適當做旁批。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回顧與復習
1、詞語抽測
2、提問: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采用什么順序來組織材料?
二、閱讀賞析
1、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nèi)容的信息?
-------課文主要寫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的美妙感受。
2、學生圈劃出課文中描寫泉水的語句,了解作者筆下泉的特點,說說喜歡的理由。
3、師生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生動描寫鼎湖山的泉?試從修辭、內(nèi)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師生小結:
(1)山泉之多“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無處不鳴”
(2)山泉之態(tài)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遠的嬌兒之態(tài)”
(3)山泉之聲美“孩子如鈴的笑語”“不同樂器彈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襯托)“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直向山頂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后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盎蠲撁摫盘迸c“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表現(xiàn)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為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蘊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xiàn)泉水與山林的關系。后半:“鐘”“泉”之聲相應,把寺和亭勾連到一起,襯出了山泉的青春氣息。
⑤第八段:渾然一片的泉鳴,層次分明,起伏變化,用對樂曲的闡釋道出作者對人生規(guī)律乃至社會和宇宙發(fā)展規(guī)律的領悟,認識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現(xiàn)§8
導入: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于平靜。因為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著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課文如何表現(xiàn)的呢?
學生畫出重點語句。
思考:“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與下面這段進行比較,看誰寫得好。
輕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shù)道溪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雄渾磅礴的泉水,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5自然段。
2、學會本課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讀準生字字音。
2.能說出2、5自然段和3、4自然段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
1.指出生字寨的寫法,并于賽、塞作區(qū)別。
2.請學生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九寨溝在什么地方?那兒什么樣?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詞,圈出生詞,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同時讀順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詞,正音。指讀長句,提醒學生注意句子停頓。
3.聽范讀全文,邊聽邊思考前面質(zhì)疑的問題。
讀后討論,逐步歸納出三、四自然段的段以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為分段作準備。
三、再讀課文
1.練習分段。
2.通過分段初步了解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與3、4兩段的關系。
四、細讀課文第一段
了解九寨溝位置,那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抓住神奇、童話世界從而對九寨溝有個整體印象。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說出課文介紹了九寨溝的那些景物?
2.能說出課文中描寫了哪幾種珍稀動物?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練讀,整體感知:介紹了九寨溝的那些景物?討論后再隨機板書。再逐句細讀,理解問句。
2.認真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觀。
3.你看到什么?展開評讀討論,要抓住文中具體的詞句,觀察圖畫幫助理解,進行想象,在指導朗讀。
雪峰:(高)看圖理解直插云霄。告訴學生,峰頂銀光閃閃是因為終年積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顆顆體會湖泊多。看圖理解清澈見底、色彩斑斕。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湖泊分布在溝谷中的景象。
森林:(多)相繼理解遍布。
彩池:(多、美)引導學生弄清彩池是怎樣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塊;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瀑布:(錯落有致)通過朗讀,使學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壯觀的景象。
隨即理解:高低錯落,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4.指導朗讀,把最美的畫面展現(xiàn)給大家。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討論第三自然段學習過程和方法。歸納出示:
a.自由練讀,整體感知。
b.逐句朗讀,理解詞句。
c.想象畫面,加深體會。
d.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2.要求學生自己試著提問,幫助大家整體感知第四自然段,課文中描寫了哪幾種珍稀動物?特點是什么?
3.運用上述方法自學本段。
4.交流自學情況。
5.重點掌握句式:也許也許也許也許。
三、小結
本段主要寫了九寨溝的自然風光和生活在那里的珍禽異獸。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記住文中生字字形。
2.能仿照第四段寫出片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教寫生字
1.出示生字,齊讀,注意字形。
2.自己設法記憶字形。
3.指導書寫易錯字,強調(diào)關鍵筆畫。
4.學生描紅。
二、學習第四段的結構方式,練習說話,進行彷寫
1.指讀排比句,明白了用了四個也許表示推測,都是在介紹珍稀動物的特點。
2.學習本段方法仿寫片斷。
三、了解的一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首尾呼應。
2.起總結、總起作用。從中悟出寫作必須謀篇布局,巧妙構思。
四、作業(yè)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60342.html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九年級上冊語文《孤獨之旅》精品教案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孤獨之旅》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qū)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nèi)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
-
8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篇 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直接的體現(xiàn),教案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對這一堂課的設計與理念。如果老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進行合理教案的設定。根據(jù)您的要求欄目小編為您準備了以下的“8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推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 [精品]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模板匯總04-19
- 初中九年級上冊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精品教案06-02
- 2024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熱門7篇03-26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簡短10篇05-09
- [熱門]一年級語文教案上冊人教版教案(7篇)04-09
- 四年級語文教案7篇04-18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9篇05-11
- 語文九年級下冊《海燕》精品教案06-02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2000字12-03
- 雇用合同04-25
- 2024商務談判的方案15篇04-25
- 公司貸款合同十篇04-25
- 最新公開承諾書(精品7篇)04-25
- 九年級英語上冊教案6篇03-16
- 2024最新旅游的句子74句04-25
- 2024工作作風心得13篇04-25
- 教育活動總結04-25
- 我中國夢活動總結18篇04-25
- 她四年級想象作文集錦13篇04-25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7篇04-25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故鄉(xiāng)》教學設計06-07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5-11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簡短05-12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論教養(yǎng)》創(chuàng)新教案06-02
- 《風雨吟》九年級語文教案06-02
- 《風雨吟》九年級語文教案示例06-07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故鄉(xiāng)》教學設計06-07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7篇04-25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