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精選5篇)。
“我們特意搜集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案是每個老師都很熟悉的一種文體形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一份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篇1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兑蝗ザ铩肥且皇坠糯{,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在詩歌中學習生字,教學時我設計了“戴帽子”的活動及時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shù)字生字。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重視自主研讀,自讀自悟。在教學設計上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礎學習,將認讀生字,讀熟課文放在第一位考慮,在指導生字學習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同時又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區(qū)分,使識字教學達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指導讀文時,重視圖文對比讀書,這在低段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在寫字教學時,我著力做到仔細觀察,動手實踐,示范指導三結合來扎實地完成孩子們第一次書寫漢字,重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學習。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所以我本節(jié)課只涉及了寫其中的一個字“一”。我們組的小課題研究內容為培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所以在動筆寫字之前,我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了指導。希望能使學生在動筆前先把姿勢擺好,有了這個正確的“架子”再開始寫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篇2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拼音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教學上,而在理解詩意和感受詩情上略作點撥就可,不必花這么多時間。其實我也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在學了古詩后,通過看圖圈生字,讀生字卡片,比較生字識記“八”和“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讀兒歌識字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但是如果能把識字教學滲透在古詩教學中,效果肯定會更佳。并且我對學生的學情較了解,這首詩比較簡單,一部分孩子早會讀,甚至會背了,所以讀詩時顯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沒去注意文字,從而,錯過了如此好的識字機會。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及時地指正孩子們的錯誤習慣,真是后悔。還有,拼音剛學完,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做些有效的銜 接。
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在此鋪墊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最后學習生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篇3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兑蝗ザ铩肥且皇坠糯{,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容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在詩歌中學習生字,教學前我事先畫好幾個數(shù)字,讓學生來找朋友。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重視自主研讀,自讀自悟。在教學設計上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礎學習,將認讀生字,讀熟課文放在第一位考慮,在指導生字學習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同時又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區(qū)分,使識字教學達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指導讀文時,重視圖文對比讀書,這在低段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在寫字教學時,我著力做到仔細觀察,動手實踐,示范指導三結合。首先教給學生筆畫名稱,第一次書寫漢字,重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學習。在范寫時我一筆一畫的給學生講解,讓學生體會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篇4
也許是出于我的喜好,喜歡富于濃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學、藝術作品,喜歡感受它們并體驗它們。于是,不論什么課、什么教學內容,總也要從中滲透對學生體驗性的訓練,希望他們擁有一雙敏銳的雙眼和一顆善感的心靈。
在教學古童謠《一去二三里》的過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與學生共體驗。當學生能對詞語進行解釋并理解之后,我讓他們認真看插圖,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么地方體現(xiàn)?”這是相當簡單的問題,學生個個能講。趁他們講得正歡時,我馬上把思維角度一轉,說:“原來,這篇文章就是一幅畫呀!這畫美嗎?美在哪里?”因為有過美術欣賞的基礎,學生的回答體現(xiàn)了一定的美術功底。(Www.277433.COM 正能量句子)
清清說:“色彩很美,有綠的樹,紅的花,五顏六色的!”聽到這里,還有人補充道:“五彩繽紛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大樹和小草小花?!痹S可說:“擺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這兒一家,那兒一家,還到處開滿了鮮花!”還有的學生甚至講到了如果圖中再畫幾座小橋,天空畫上飛翔的小鳥就更美了。我小結道:“??!如此美麗的畫,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喜歡!”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我成功地引導他們站在畫外人的角度欣賞了童謠所描繪的美麗地方,實現(xiàn)了感官上的初步體驗。這一客觀存在的形象概念,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抽象的想象體驗做下了鋪墊。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看到的畫面意思讀出相應的句子,這樣畫與詩充分聯(lián)系起來,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體會意境美。然后教學生書寫生字一二三,因為是第一次寫字,我著重和學生進一步認識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稱及位置,寫字姿勢、橫的寫法及位置,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
這節(jié)課傳授知識較多,方法設計還不夠完美、紀律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以后還應多加反思和學習。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篇5
識字教學的第一課《一去二三里》?!耙蝗ザ?,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是北宋理學家邵雍所寫。一首短短20個字小詩中,竟然用了10個依次排列的數(shù)字,而且一點也不生硬,讀來又是那么瑯瑯上口。這首詩是兒童學習一到十這幾個數(shù)字,熟悉它們的排列順序,練習書寫漢字基本筆畫的好課文。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辨認八、入;九、幾;四、十。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到十的數(shù)字學生在生活中一定已經(jīng)見過了,而且一些學生在幼兒園已經(jīng)掌握了。那么,如果我還把他們當成生字來教的話,部分學生肯定會失去興趣。要考慮已經(jīng)學會的學生,讓他們有新鮮感,又要照顧還不會的學生,讓他們學會并掌握這些生字。于是,我將我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設計為:故事導入,展示生活中已經(jīng)認識的語文數(shù)字,并請他們當小老師教一教,學習生字一——十,然后游戲鞏固,拓展數(shù)字成語。第二板塊設計為:用數(shù)字看圖說話引出古詩,初讀感悟詩的意境,并在讀詩中進一步鞏固生字。第三板塊設計是寫字指導,任務有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姿勢和學寫“一、二”。課后要求讀數(shù)字詩《詠雪詩》。
課堂上我導入的故事是講一個姓萬的人去讀書,只認了一二三就覺得什么都會了。別人讓他寫個“萬”字,他一個上午都沒寫好。我想通過故事教育孩子們,做事學習都不能想當然,自以為是,學到一點就驕傲了。同時也自然地過渡到展示識字。在識字展示中,學生興趣盎然,學得不亦樂乎。作為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非常重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才是真理。”識字也是如此。在展示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課外識字的樂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他們就會更加留心地去識字,去學習。當小老師更是對那些識字大王們的極力肯定和贊揚
在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識字第一課,我想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這會讓他們在以后的識字學習中事半功倍。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識字方法;善于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痹诮虒W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一個個漢字在他們的眼里都是美麗的圖畫。那么在本課中,一二十七,跟我們的數(shù)學符號、拼音符號非常像,完全可以用這樣的聯(lián)想想象的方法記憶。聽故事,猜謎語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方式,盡管學生編的字謎還很幼稚,但在編字謎的過程中學生記住了生字,在活動中高漲起了對識字的熱情,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則更是學習中常用的識字方法,這是因為漢字的構字特點所決定的。
現(xiàn)在的識字不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識字過程中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識字。我們往往把生字放到課文中去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初讀課文時找出生字,誦讀課文時把這些字的字音讀準,在課文結束之前把字,詞再次提出來強化記憶,最后再把字放回到課文中去記憶。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時,識字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復閱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在教學《一去二三里》時,數(shù)字已經(jīng)在之前學習了,我就讓學生先觀察圖畫,用上剛學的數(shù)字看圖說話。這樣,生字就有了一個實踐運用的機會。要認的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都比較簡單,而這首古代童謠又深受學生喜愛,我們就可以用注音多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認字。多次反復的讀,學生自然將生字熟記于心,而且字詞的理解也在文本的誦讀中認識并掌握。讀后再讀幾首有趣的數(shù)字詩,比如鄭板橋的《詠雪詩》“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總不見?!边@些生字又進一步得到鞏固
平時,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這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途徑,意味著識字從生活中來,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告訴孩子們:我們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從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筆一畫中識字。
以上就是《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精選5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相關推薦
更多>-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05-10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00字合集04-11
- 《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1500字11篇04-27
- 教案:一去二三里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2-24
- 關于一去二三里教案(模板6篇)03-26
- 「必備」一去二三里教案1500字精選12-06
- 大班詩歌活動教案《一望二三里》附反思09-19
- 去購物教學反思精選12-18
獅子和鹿的教學反思精選05-12
- 《烏鴉喝水》教學設計及反思05-12
- 最后一頭戰(zhàn)象教學反思(合集6篇)05-12
- 【教案收藏】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篇一)09-04
- 大班迎元旦活動方案精選11篇05-12
- [薦]墨梅教學反思簡短精選05-12
- [教案參考]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之一07-15
- 小貓鉤魚教案集錦4篇05-12
- 好玩的球小班教案反思精選7篇05-12
- 螞蟻和西瓜繪本教案匯總6篇05-12
- 乘法公式教學反思精選(9篇)05-12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精選5篇)05-12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集錦05-10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00字合集04-11
-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05-10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集錦05-10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00字合集04-11
-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05-10
-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精選5篇)05-12
- 《一去二三里》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