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匯總8篇)。
教師作為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教學中要有一份準備充分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可以幫助教師掌握教學過程中的節(jié)奏。若要寫好一篇教學設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關系,會用動能定理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機械能守恒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物理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科學的嚴謹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動能與勢能之間的轉化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教師找學生上臺演示實驗:用細繩拴住一個小球,將小球擺動一定的角度,并靠近同學的鼻尖,根據(jù)實驗結果讓學生分析并不會碰到鼻子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新課機械能守恒定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動能與勢能餓相互轉化
通過上述實驗引導學生得到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并通過自由落體得出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的關系。
教師接下來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還有哪些動能與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例子,并找同學分享討論的結果。
教師總結:上述例子能夠看出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彈性勢能屬于勢能,并提問學生他們之間有哪些關系?從而引入機械能守恒定律。
(二)機械能守恒定律
結合教材中給出的自由落體例子,提示學生在AB兩點的機械能是多少?從A-B動能怎么變化,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之間的關系,并組織學生以4人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加以指導。并提問學生的討論結果。
教師通過讓學生根據(jù)結論總結出規(guī)律后在給出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定義: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tǒng)內,動能與勢能可以互相轉化,而總 的機械能保持不變。這叫做機械能守恒定律。
教師強調出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例題鞏固
學生判斷以下幾種情況機械能是否守恒?( )
A.豎直上拋運動
B.做平拋運動的小球
C.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物體
D.豎直方向勻速下降的物體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
作業(yè):完成書后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2)
一、教學目標
1.會使用電能表正確讀數(shù),能結合實例理解電功。
2.經歷對電功的探究,體會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提高思維變通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功的概念
難點:對電功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生活場景:思考家庭中一個月需要交多少電費?由學生的回答引出交多少電費的依據(jù)供電部門通過電能表來計算電費。提問學生對電能表了解多少,由此引出課題電能表與電功。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教師介紹電能表的概念,并實際展示電能表,引導學生思考電費的多少表示什么?電費的多少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結合電子式電能表,先讓學生觀察實物圖,思考表上的數(shù)字分別代表什么含義。教師介紹含義并強調額定電壓和基本電流的概念。引導學生觀察電能表的讀數(shù),介紹電能表的計量單位,學生總結供電部門計算電費的依據(jù)。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的家庭中交的電費不一樣,引出電功。教師可以列舉點亮的小燈泡、給電熱器通電、給小電動機通電、給電視機通電等例子,讓學生思考電能轉化為哪些能。學生總結是因為電流做了功,所以才有了能量的轉化,即電能的消耗,得出電功的概念。
教師講解電功的表達式,強調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并補充它的推導公式,即通過歐姆定律得到的變形公式,注意使用范圍。
學生活動:比較兩個燈泡的亮暗(在一定時間內,電流做的功越多,燈泡就越亮)
設計并進行實驗:1.將兩個電阻不等的白熾燈串聯(lián)在電路中,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比較兩個燈泡的亮暗和兩只電壓表的示數(shù);2.將兩個燈泡并聯(lián)在電路中,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比較兩個燈泡的亮暗和兩只電流表的示數(shù)。
實驗分析:串聯(lián)時,通過燈泡的電流相等,電阻較大的電壓越高,燈泡越亮;并聯(lián)時,通過燈泡兩端的電壓相等,電阻較小的電流越大,燈泡越亮。
介紹電功的單位:
國際單位:焦耳,符號為J,1J = 1VAs;常用單位:千瓦時,符號為kWh,1kWh=3.6106J。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展示教材中習題,小組內完成。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學生總結本節(jié)內容,課后思考電功已經會算了,那如何計算電功率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板書設計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3)
【教材分析】
本課依據(jù)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第四章《光現(xiàn)象》中的第3節(jié)《平面鏡成像》,本節(jié)內容是光學部分的教學重點之一。學生在學習了光沿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進一步學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及應用。本課中學生首次接觸“像”這個新概念,后面還將學到“凸透鏡成像”,本課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方法的學習和科學知識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讓學生親身體驗物理規(guī)律的得出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探究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情分析】
平面鏡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對鏡子所成的像學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覺到“鏡中的像與物左右相反”、“像近大遠小”等。但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沒有仔細的研究過,對“像”的認識處于模糊階段。如果在教學中采用“概念外顯、認知沖突、概念澄清、變式練習”四階段教學策略,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前概念向科學概念轉化。
盡管本課的探究是學生光學中的首次科學探究活動,但在前幾章的學習中已經歷了幾次科學探究,這就為本課的探究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礎。
【設計思想】
一、重視思維訓練
學生探究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避免探究過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動達到啟迪學生思、發(fā)展學生能力的目的,我沒有為學生直接提供實驗器材及實驗方法,也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要怎樣做”、“應該這樣做”,而是轉變角色,既作為學習生活中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設計、修改和完善實驗方案,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適時適當?shù)囊龑Ш蛦l(fā)。在學生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分析誤差產生原因:在教學反饋環(huán)節(jié),安排了“找圖中錯誤”等思維練習活動,這些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得到較充分的發(fā)揮,促進了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注重過程體驗
學生要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離不開體驗,而這種體驗是在真實生活和具體實踐中產生的,課堂應成為學生體驗、感悟、參與的舞臺。創(chuàng)設探究條件,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正是為學生搭建這種舞臺。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小鏡子觀察自己或周圍的同學,根據(jù)觀察提出自己的猜想,這樣的猜想有感而發(fā),更真實、更實際。在實驗探究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或者興趣自主選擇、進行實驗探究,同時,為學生提供電池、膠棒、國際象棋子這些色彩鮮艷、易操作、易觀察的器材,讓學生在可選擇的條件下通過動手、動眼和動腦來完成科學探究。
三、關注交往與合作
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交往與合作的過程。在實驗方案的設計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實驗演示和師生合作討論的方式;在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總結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小組交流、師生共同評估的方式。這種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
四、體現(xiàn)學科綜合
新課程倡導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改變學科本位,推進課程整合,讓學生在科學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樂。我在本節(jié)教學中,開發(fā)了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承的其它學科資源,如小女孩在鏡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動畫課件,找錯誤的圖片,對稱的自然風景,優(yōu)雅的配樂等,將它們合理運用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力求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求知的同時,深刻感受科學的美,藝術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次難忘的生命之旅,學生良好的心理感受轉化為積極的學習心向,促進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促進了持久學習愿望的形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列舉生活中的平面鏡。
2、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3、了解平面鏡成虛像。
4、初步了解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體驗用“替代法”確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過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描述現(xiàn)象、歸納結論的能力。
3、通過交流匯報,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讓學生“找錯誤”、“解決視力表的距離問題”,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欣賞圖片,讓學生領略大自然中“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的對稱美與和
諧美,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自然奧妙的興趣和愿望。
2、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教學難點】利用“替代”的方法確定像的位置。 一、【教學媒體設計】
(1)自制多媒體課件:錄像、ppt課件、風景圖
(2)教師器材:鏡子、玻璃板、刻度尺、旋轉展示臺、蠟燭、火機
學生器材:小鏡子、玻璃板、支架、刻度尺、紙、象棋子等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滿偏電流和滿偏電壓的概念,并且知道電流表、電壓表改裝原理。
2.經歷舊知復習和討論的過程,提高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靈活變通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滿偏電流和滿偏電壓的概念。
【難點】電流表、電壓表的改裝原理。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復習舊知:串并聯(lián)電路的基本特點和重要性質。
提出問題:串聯(lián)電路電阻具有分壓作用,并聯(lián)電路電阻具有分流作用。那串并聯(lián)電路的這些特點有哪些應用呢?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1.表頭G(小量程的電流表)
教師講解:常用的電壓表和電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電流表(表頭G)改裝而成的。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電流表表頭與其他電阻的區(qū)別是什么?
問答:通過表頭的電流可從刻度盤上讀出來。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那同學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用表頭去測量較大的電壓呢?
小組討論:學生通過討論可以得出結論:給表頭G串聯(lián)一個適當?shù)碾娮鑂,將表頭改裝成一個量程較大的電壓表,用改裝后的電壓表可以測量較大的電壓。教師補充串聯(lián)電阻R的作用是分擔一部分電壓,起這種作用的電阻被叫作分壓電阻。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同學們能否將表頭改裝成大量程的電流表呢?并嘗試著說出分流電阻的概念。
問答:利用并聯(lián)電阻的分流作用,給表頭G并聯(lián)一個適當?shù)碾娮鑂,將表頭改裝成一個量程較大的電流表。并聯(lián)電阻R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電流,起這種作用的電阻被叫作分流電阻。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學生畫出把表頭改裝成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電路圖。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作業(yè):思考分壓和分流電阻的阻值如何確定?下節(jié)課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書設計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并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秳恿慷ɡ怼敷w現(xiàn)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jié),是第一節(jié)《動量和沖量》的延續(xù),同時又為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2.本節(jié)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xiàn)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xiàn)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guī)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了解并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關注并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像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像: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后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啟發(fā)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
為了保證建筑工人高空作業(yè)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么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要挑選軟度合適的橡皮泥做實驗)
(兩次物體都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兩次繩長相同)
實驗現(xiàn)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
學生嘗試解釋現(xiàn)象。
第二環(huán)節(jié):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沖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為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沖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松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沖量之間一定是有聯(lián)系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么?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yōu)関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傳感力和速度傳感器當場測數(shù)據(jù),
\
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傳感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傳感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圖像,速度傳感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
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沖量與碰撞前后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
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
第三環(huán)節(jié):定性應用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物理學中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的研究方法。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技術聯(lián)系起來。首先圍繞定理Ft=△P分情況進行討論。
我們經常用雞蛋碰石頭來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沒有辦法讓雞蛋不碎嗎?
演示實驗:瓦碎蛋全(也可以放錄像)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短,力大;時間長,力小。
如:圖片(圖5)中的現(xiàn)象
鐵錘釘釘子,沖床沖壓鋼板
第四環(huán)節(jié):定量應用
例:一高空作業(yè)的工人體重600N,系一條長為L=5m的安全帶,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時安全帶的緩沖時間t=1s,則安全帶的受的沖力是多大?(g取10m/s2)
【分析與解答】依題意作圖,如圖所示,人跌落時為自由下落,設剛要拉緊安全帶時的速度為v1,則v12=2gL,即v1=\
經緩沖時間t=1s后速度變?yōu)?,取向下為正方向,對人由動量定理知,人受兩個力作用,即拉力廠和重力mg,所以(mg-F)t=0-mv1,
將數(shù)值代人得:F=(600+600)N=1200N
所以,人給安全帶的沖力F′為1200N,方向豎直向下。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6)
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摩擦力》: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選自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摩擦力是力學中重要的一類力,也是比較復雜的一類。
二、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于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不會太難。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并能復述滑動摩擦力的定義及能判斷滑動摩擦力方向。
(2)能根據(jù)受力分析,得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提高動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主動獲取知識。
四、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拔河游戲新課引入
在課堂的開始,我會請兩位同學上臺進行游戲,將兩本書,書頁依次重疊,合在一起,進行拔河比賽,同學用力,而書本卻不分開,引發(fā)學生思考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從而引入新課,這樣可以利用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感受摩擦舉例生活得到定義
由學生自己感受摩擦力,并舉例生活中的摩擦力還有哪些,后引出滑動摩擦力的定義。由學生自行感受滑動摩擦力,老師做毛刷演示實驗,學生與老師一起學習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的理解。
(三)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關的因素
(1)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這時學生會提出各種猜想,這時不論學生提出哪種猜想,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有關?
(2)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說他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瑔l(fā)學生。
(3)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四)課后習題鞏固新知
適當給學生安排相應的課后習題,從而鞏固學到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將板書分為兩個部分,左邊主要用于書寫主要知識點,而右邊主要用于畫表格。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并會進行計算;知道力的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養(yǎng)成科學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提升對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牛頓第二定律。
【難點】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師向學生提問:上節(jié)課的實驗結論,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這個結論是否具有普遍試用性呢?從而引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牛頓第二定律
①教師向學生講述:大量的實驗和觀察到的事實得到同樣的結論,由此總結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跟質量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②組織學生合作探究牛頂?shù)诙傻谋磉_式,學生可以寫出: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給出例題,一個物體,質量2Kg,受到互成120角的兩個力F1和F2的作用,此外沒有其他力。這兩個力的大小都是10N,這個物體產生的加速度?
向學生提問此時對力怎么處理?學生討論后得出,此時作用力為合力,可以根據(jù)力的合成和分解,進行計算。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教師總結。
作業(yè):對科學漫步進行探討。
四、板書設計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篇8)
一、說教材
《牛頓第一定律》選自八年下冊第八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探究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包括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是第一定律以及慣性的內容。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本節(jié)課的學習是力和運動的開端,在力學中的基礎。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半學期的物理,對物理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有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但是對于探究實驗的實驗結論分析還不到位,因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實驗,提高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實驗是演示以及聯(lián)系生活提高對物理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分析物體運動與阻力的關系;
難點:通過實驗以及理論推導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五、說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我采用實驗演示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進行講解。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本節(jié)課我采用生活實例進行導入。在上課開始前我會問同學這樣一個問題“生活中我們都玩過滑板車,如果我們不用力蹬地,車會走么?”,由這個問題引入到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
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
2、新課講授
1)提出伽利略的觀點以及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讓大家猜測自己的觀點。
2)進行演示實驗進行驗證猜想:
我會讓大家在觀察實驗時注意小車在水平面的滑動距離的遠近。
a)在斜面上放置一個小車,,松手,小車滑下,記錄下小車滑動距離。
b)在水平木板上放置一條棉布,重復上述實驗,記錄小車滑行距離。
3)同學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總結和分析,總結出阻力和運動的關系。
4)當阻力為零時,運動的小車將一直進行下去,即: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意圖:通過聯(lián)系實驗和前人的推理及實驗,得出結論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總結能力
3、鞏固提高
為了能夠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中,我會舉例子讓學生自己運用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解釋說明,既能鞏固知識,又能變相的提高他們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物理的能力。
4、小結作業(yè)
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一部分是預習下節(jié)課的慣性內容,另外讓學生再去尋找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應用,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秉著簡潔大方的原則,層次清晰,突出重點。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以上就是《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匯總8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查看或關注本網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相關推薦
更多>- 初中數(shù)學教師教學反思模板(合集8篇)12-29
- 教育教學反思及范文模板8篇04-14
- [薦]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模板集錦8篇04-25
- 小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匯總04-11
- 小學教案模板范文精選8篇04-23
-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范文模板01-12
-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模板1000字精選8篇02-01
-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模板8篇02-18
我們的鞋中班教案精選04-26
- 分與合教學反思1000字精選04-26
- [薦]關于初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6篇04-26
- 語文園地八教案及反思合集6篇04-26
- 夜書所見 教學反思模板04-26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反思簡短精選04-26
- 教師離職申請范文(模板8篇)04-06
- 小小安全員大班教案1000字集錦04-26
- [參考]快樂小動物教案1000字精選04-26
- 教師學年總結(模板8篇)11-28
- 最新我是小學生教案2000字模板04-26
-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匯總8篇)04-26
- 物理教師教學設計模板范文(集錦5篇)03-22
-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思考打印版11-20
-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范文模板04-16
- 家庭女教師教學設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