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預先準備好的,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要知道寫好教案課件,也能避免老師漏掉一些重點內(nèi)容。我們需要從哪些角度來寫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1】
【教學目標】
㈠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yǎng)文言語感,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
㈡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善于通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通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zhì)疑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xiàn)
1.導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齊讀、范讀、聽讀等)來培養(yǎng)語感,初步感知內(nèi)容。
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上扔蓪W生發(fā)現(xiàn)、質(zhì)疑、討論、總結(jié),然后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鳶(yuān)飛戾(lì)天經(jīng)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jié)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边€有“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diào)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并設置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匯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zhuǎn)”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jīng)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品讀,通過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表現(xiàn)景物特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體布局巧妙,結(jié)構(gòu)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jié)構(gòu)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jié)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chuàng)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置一個小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shù)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 導游篇:“美麗的富春江”。
課堂實錄片段
三、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F(xiàn)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
生:仔細品讀
師(提示引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小組討論交流。
生:展開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來描繪景物的?
生(1):我個人認為,原文的字詞精致,富有表現(xiàn)力。
師(鼓勵地):很好,能具體舉例說說嗎?
生(1):比如說“天山共色”,“共色”兩字不僅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還暗含著形體感,讓人仿佛眼前就現(xiàn)出:青青的山靄漸漸消逝,溶入藍藍的天空,慢慢合為一體……這境界是多么悠遠又闊大。
師(感慨地):說得真好!“共色”兩個字就仿佛在我們眼前拉開了一幅畫,可見作者用字多么精致。同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還有嗎?
生(2):還有,像“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人的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讀著讀著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詩詞。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會想起《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會想起“疏梅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很美。
師:(贊賞地)**同學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詞富有表現(xiàn)力,具有畫面感外,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啟發(fā)地)比如寫景的角度、方法、修辭的運用……
生(4)(舉手):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樣文章顯得更生動形象。
師(點頭):能具體說說嗎?
生(4):對偶到處都是。還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是比喻;“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是擬人。
生(5):我們小組認為寫景角度的變化,也是一個好方法。分別從顏色、形狀、聲音各個角度進行描述。
生(6):還有情景交融。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想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心跡,很有陶淵明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景色才有一種澄澈透明的美。
師:集體的力量真是偉大呀,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請教一下,你說,在這短短百余字的短文中,作者寫了水、魚、樹、鳥、蟬等等這么多事物,為什么卻沒給人凌亂、堆砌的感覺呢?
生(7):是因為結(jié)構(gòu)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這一點剛才我就提出過,但他們(指小組其他成員)否決了。
師(驚奇地):為什么呢?
生(7):他們認為景寫得美,寫得好與結(jié)構(gòu)沒有關(guān)系。
師(轉(zhuǎn)頭問):大家認為呢?
生(8):肯定有關(guān)系。就像畫畫一樣,如果沒有構(gòu)思好,這里畫一筆,那里畫一筆,就算每一筆都很好,也不會是一部好作品。
師:對,平常我們寫作文不也有這方面的要求的嗎?那,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結(jié)構(gòu)如何個好法。
(教師與同學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書)
師生(分析):第一段,總述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全景,總領全篇。
第二段展現(xiàn)“水之異”?!八钥~碧……直視無礙”描繪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水之急。
第三段展現(xiàn)“山之奇”?!皧A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樹之奇襯山之勢,寫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山之聲的美妙;“橫柯上蔽……有時見日”,從視覺的角度,在光與影中展現(xiàn)山之色。
全文采用“總分”的形式結(jié)構(gòu)全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邊分析邊板書)
與朱元思書
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jié)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
三、小組合作?;A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于開展小組合作,調(diào)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小組競賽,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贊賞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點評
這個教學片斷的重點把握比較準確——即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從教學實錄中看,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落實了自己的教學設想,特別是對文章語言的品讀,可以看出教師對文章的鉆研和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zhì),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從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及“教學反思”的后兩點上看,似乎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精致的美文,上這樣的課,把“合作學習”和“口語交際”“寫作”等內(nèi)容都攏進來,是否必要?建議“課時安排”為一節(jié)課。
《沁園春 雪》(教學實錄)
贛榆縣門河中學 王維
師: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有一位偉人,中國人民無人不知道他,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是誰?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2】
以前,我上文言文時,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大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現(xiàn)在算是找到了一點喜悅。
我現(xiàn)在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我把以前翻譯課文的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完成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
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jié)構(gòu)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斌w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沒有人打瞌睡。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能翻譯了。我感覺這堂課很成功,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
這堂課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讓我這樣去償試的;1、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組老師就討論,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家都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課文,學生只是了解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學生不知道。別的文言文,學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啰。于是,我便有將文言文教學中的翻譯課文的時間解放出來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與魏書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講道;魏書生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也是文言文,課題是《晏子使楚》。魏老師上這課時,也沒有翻譯課文。然而,上完這篇課文后,學生們都能翻譯課文,聽課的老師們都很滿意。魏老師的課,給了我理論上的指導,堅定了我對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信心。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3】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熱愛,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水平;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性課文的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體悟能力,并學習一些初步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認真體味文章的字詞句。
2、分析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文學與形象的轉(zhuǎn)換,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通過一些具體方法來感受語言的表現(xiàn)力,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朗讀法、自讀法。
一、導入
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驕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但這些驕體文中也不乏優(yōu)秀作品,《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
二、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字叔庫,吳興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杜c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1、第一段: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⑤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省略了主語。
2、第二段:①縹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3、第三段: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③軒選:軒,高;逸,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⑤相鳴:相向和鳴。⑥戾天:到天上;戾,至,音。⑥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⑧經(jīng)倫:籌畫、治理。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⑾猶:好像,如同。⑿交映:互相掩映。⒀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四、學生對照文中注釋試著翻譯全文,有疑難舉手示意,教師巡視釋疑
五、研討課文:
1、本文每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試著概括出來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第二段分寫異水之“異”。
第三段分寫奇山之“奇”。
2、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請同學們從這兩方面入手圈出寫得好的字詞句,并談談好在何處。
⑴從視覺來寫: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而且將富春江放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來描寫,就勾勒出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境界。
②“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轉(zhuǎn)的特色,也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中的一個“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時令特征,也寫出了人的主觀感受。
④“負勢競上,互相軒追,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江的兩岸崇山峻嶺,高聳入云的雄奇景色;“競”“爭”二字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⑵從聽覺來寫:
“泉水激石,持持作響;好烏相鳴,櫻櫻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持傳,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chǎn)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六、小結(jié)
本文雖是驕體文,但卻寫得清新秀麗,淡雅自然,僅一百四十余字,卻描繪出了一幅祖國南方秀麗的山水圖,既寫了山川的秀麗,又寫了山水的奇異,既寫了靜中之景,又寫了動中之情,全幅畫面洋溢著詩情,讀來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七、作業(yè):背誦、默寫全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4】
結(jié)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jīng)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jié)。
一、成功之處
1、對于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也許,這節(jié)課不足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富春江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xiàn)力,我向?qū)W生推薦閱讀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
5、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nèi),一直以音樂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
二、不足之處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5】
為了參加全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最近我校組織了校內(nèi)選拔賽,其內(nèi)容之一就是上課,于是我選擇了上《與朱元思書》這一篇課文。
以前,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我一般是按部就班,按照下列流程來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理解內(nèi)容,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的用時就要占課堂時間的一大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聽的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嘗試著一些改變,現(xiàn)在算是找到了一點成功的喜悅。
我今天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用了一節(jié)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尤其要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基本能夠翻譯課文。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接著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小組(四人)討論,由組長負責記錄本組的疑難問題,之后進行全班討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翻譯課文的時間,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習慣。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jié)構(gòu)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斌w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6】
優(yōu)點
1、《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教師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教師能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教師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教師考慮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5、為拓展學生思路,教師讓學生把作者換成自己,提出問題:假如是你去富春江游玩,請你寫封信或打個電話告訴自己的朋友富春江的壯麗美景。這一問題的延展,不僅要求學生對富春江的美麗景色要進行想象性擴寫表述,還要求他們運用到信件格式或口語交際的知識。這對他們綜合性知識的擴展進行了訓練。
缺點:
結(jié)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學文科組的課題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1、結(jié)合文章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2、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加強,可在詞語的解釋上適當增加
總之,難度既要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引導其他同學對課文注釋中沒有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這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yōu)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7】
教學設想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美學資源,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運用課件,激趣導入,張顯文章意境,體悟文章美感。品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賞美景,營造氛圍,引入課文
1、播放課件,觀賞富春江風光。
2、插入解說:桐廬──富春江旅游區(qū)簡介。
富春江的美,激發(fā)了無數(shù)文人雅士的豪情,他們留下了許多吟詠的佳句。(播放佳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由此引入: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為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讓我們一起來細心體味,盡情欣賞。
二、由學生講述作者的簡歷,教師作評價補充
展示課件:吳均,字叔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他出生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骨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人效仿他這種文體,稱“吳均體”。著有《吳朝清集》和小說《續(xù)齊諧記》《齊春秋》《廟記》等,不少作品后來失傳了。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展開課件,提示重要詞語的讀音。
3、指名學生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并對其進行評價。
(教師可適當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語速、注意停頓、注意重音、注意節(jié)拍。)
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讓學生理解文中加粗詞的含義。(多媒體顯示)
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面)上
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絕
猿則百叫無絕(停、斷)絕
2、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語句,準備質(zhì)疑。
3、讓學生自主提出翻譯難句,小組討論解決,也可求助于老師。
播放課件:(學生有可能提到的疑難語句)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五、理清課文的思路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富春江的景物特征?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板書),全文都是圍繞著“異”和“奇”這兩個字來寫的,總領全文的作用。
2、小組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xiàn)富春江山水的“異”和“奇”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邊引導邊板書:
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
從急湍猛浪水之急天下
流
飄奇山:高山寒樹樹之奇
蕩獨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絕
息心忘反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六、學生根據(jù)板書,嘗試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與朱元思書》。
2、摘抄文中景物描寫的佳句。
第二課時
一、教師檢查背誦
二、播放音樂,讓學生想象富春江之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教師評點,并提出問題
本文為我們呈現(xiàn)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引導學生進—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可以通過同桌互動,師生互動進行交流、品味。)
四、再讀課文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1、提問:“一切景語皆情語”請同學們反復品讀課文,看看作者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展開課件進行總結(jié))
總結(jié):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2、讓學生劃出作者感懷的句子,細細體會。
展開課件: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五、品味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本文語言形象生動,以駢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富有韻律美。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多媒體顯示寫景佳句:
風煙俱凈,天上共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教師要求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要求從描寫角度、詞語運用、表現(xiàn)手法、表達作用等角度,任選一點,揣摩妙處,體會寫法。
3、學生齊誦這幾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zhì)。
六、探究拓展
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七、課外延伸
閱讀吳均詩歌三首,進一步了解作者獨樹一幟的寫作技巧。
山中雜詩從軍行梅花落
山際見來煙,男兒亦可憐,終冬十二月,
竹中窺落日。立功在北邊。寒風西北吹。
鳥向檐上飛,陣頭橫卻月,獨有梅花落,
云從窗里出。馬腹帶連錢。飄蕩不依枝。
懷戈發(fā)隴坻,流連逐霜彩,
乘凍至遼川。散漫下冰澌。
微誠君不愛,何當與春日,
終自直如弦。共映芙蓉池。
八、課堂小結(jié)
九、布置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有不少感受。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會使人流連忘返;文中那些優(yōu)美的語言,整齊的句式讀來令人賞心悅目,瑯瑯上口;文中那些哲理性的語言,也會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請把你的閱讀感受和同學交流一下,并寫出來。字數(shù)在200字左右。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篇8】
開放性雙主互動式教學模式是針對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利弊探索教育改革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它是從教學內(nèi)容、方法、空間和時間上全方位強調(diào)雙主、互動、開放。立足于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立足于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做語文學科認知結(jié)構(gòu)、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做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的組織者,做學生釋疑解難的點撥者,做創(chuàng)設情景喚醒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者。
在如今的課程改革浪潮里,師生課堂上的交流是開放的、雙主的、互動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老師所追求的不僅是一種靈活多變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這種民主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以放飛,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催生語文課堂的生命與個性,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搖曳多姿,精彩紛呈。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開放雙主互動中走向精彩。
以上就是《《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查看或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guān)注!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29727.html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7與朱元思書03-08
- 《與朱元思書》教案01-18
- 《與朱元思書》1506-01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1405-31
- 21《與朱元思書》教案01-11
- 《與朱元思書》復習學案01-18
-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06-02
- 《與朱元思書》公開課教案04-29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簡短通用03-06
- 幼兒園小班教案含教學反思精選03-05
- 社戲教學反思范文9篇02-03
- 合同收藏:《百家姓》教學反思簡短06-14
- 關(guān)于幼兒園語言操教案設計(集錦8篇)03-06
- 春思02-18
- 六年級英語教學反思(通用5篇)03-05
- 關(guān)于初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系列03-05
- 關(guān)于火車開啦教案反思1000字精選03-06
-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簡短通用03-05
- 小班教案《快樂輪胎》通用02-27
-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通用12-18
- 與朱元思書01-11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03-08
- 7與朱元思書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