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線段教學反思
線段教學反思合集。
每一位辛勤的老師,都甘充當學生進步的階梯。教師在上課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學水平才會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寫教案應該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經過收集并整理,我們?yōu)槟愠噬暇€段教學反思,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線段教學反思【篇1】
《直線、射線、線段》是學生學習幾何圖形知識的基礎,這堂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而且比較抽象。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猜謎語的故事情景復習線段的知識,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本節(jié)課由學生牽拉細繩的活動出發(fā),抽象出數學模型,引申出線段的概念,并動態(tài)演示由線段得到射線和直線的變化,讓學生直觀感受它們的聯系;學生還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進一步發(fā)現它們的聯系與區(qū)別,得出線段、射線、直線的表示方法。學生在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快樂。而本節(jié)課下來有三點感受:
1、概念的抽象注重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在射線引入時,以往是以生活現象引入,本節(jié)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由線段引入。
2、注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
3、本節(jié)課概念較多,而且比較抽象,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和操作,以幫助學生建立表象、較好的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整堂課上下來,有很多不足之處,設計練習的層次不明,訓練不到位,課堂調控不夠靈活,學生提出的“為什么在現實中找不到直線”這樣的問題,事先并沒有好好地去思索,自己的幾何語言教學不夠精煉、準確等等。雖然課堂上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的區(qū)別和聯系掌握很好,但還是有少數學生對它們的幾何語言表示稍顯困難,往往用一個大寫的字母或者一大一小的兩個字母就表示線段、射線、直線;在按語句畫圖的練習中,仍有少數學生讀不懂題目的要求,不知從何下手。也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在小學已有的對直線、射線、線段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再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性質及表示方法,有吃“夾生飯”的感覺,教材能否一次性安排完直線、射線、線段的內容,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重復性的教學(或者說怎樣處理小學教學和初中教學的銜接)?
(2)前面直線、射線、線段講的太多,過于重復。由于第一節(jié)課上后,感覺學生對同一射線、同一直線掌握的不好,所以課堂上對這一概念反復強調較多,導致前面內容自己說的太多。
(3)課堂語言不夠精煉,這是我心頭一大重病,課前我也想過課堂語言,可一上課就有點控制不了。最主要的是“延伸”與“延長”的區(qū)別。線段是不能延伸的,但線段可以延長。這在我以前的教學中根本沒有注意,通過這節(jié)課得到大家的幫助,但我對這兩個概念還是理解不深,導致在課中有兩處延伸、延長混為一談。這在比較講究“嚴謹”數學課堂上是不允許的,況且在課上我還一再提醒學生注意語言表達的嚴謹性,我還是犯錯,這為我以后的教學敲了警鐘。
(4)在講例題時,第二小題的幻燈片沒有設計好,我記得是把“過平面上任三點中的兩點,可以確定直線的條數為?”打上去了,可結果沒有,導致快一個節(jié)拍。說明課前準備還不夠仔細,這些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5)總覺得還是沒有放開讓學生講,很多時候還沒有讓學生發(fā)表自己足夠的想法。
線段教學反思【篇2】
《線段的大小比較》是七年級上學期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在上課后的一節(jié)反思型設計,力圖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并注重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相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從一開始就在創(chuàng)設的學生數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探索問題,自然的就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線段的大小比較;在比較的方法上也有時讓學生得出比較方法,此時設計了一個“兩個同學的身高問題”,學生很容易想到一些辦法,教師適當引導就可以得出比較方法;課中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熟悉掌握方法,恰當引出“線段中點”的定義,讓學生在動手中摸索并熟悉工具的運用,和線段和、差作圖的策略和方法;在一組練習題中讓學生加深理解;并在思維上進行升華拓展,為以后三角形的邊角關系也打下基礎。在教學中讓學生情調動手操作去主動地獲得性質方法,并學習用語言描述出事實結論;鼓勵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探索;小結交流所學所獲所感。整節(jié)課呈現一種層層推進的節(jié)奏,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銜接,也讓學生經歷了“實際問題—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解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過程。
整節(jié)課的設計中既注重了平面幾何的起步,立足于學生的知識經驗水平,強調“知識源于生活”,從“貓狗獲取食物”到“身高比較”問題的設置都體現了這一點;反復讓學生動手操作試圖強化知識的形成與過程的體驗,讓學生在動手中去摸索方法,并歸納形成理論。在動手中去體會工具的使用和表述,結論方法的得出使學生能夠理解并體驗深刻的。符合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平面幾何剛剛起步的基礎性工作,做好中小學的銜接教育。
整節(jié)課的設計中較多注重方法的獲得與解釋運用,特別是比較策略,強調師生協(xié)作、生生協(xié)作,主動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反思整節(jié)課的設計的亮點,第一注重問題情景的設計,用一些生活中的習以為常的例子來引發(fā)問題,切入主題,又用學生身邊的例子來突進方法的探究。過渡自然,銜接流暢。第二、強調學生的小組合作、合作性學習、探究式學習。比如給足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去發(fā)現方法,讓學生動手工具的操作方法、折紙問題等等。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都得主動積極參與,自覺探究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熱情和信心。第三,在設計中關注學生的人文價值和情感態(tài)度。強調知識的主動獲得,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有經驗水平。
本節(jié)課適當使用多媒體,并認真規(guī)范的做好示范性教學。例如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實際問題情境,恰當利用動畫功能演示兩種方法的比較,練習題的展示,但是老師工具畫圖的示范必須規(guī)范嚴格,讓學生動手操作才能體會深刻。動手折紙、動手畫圖、開口表達等方面訓練讓學生慢慢熟悉并進而掌握圖形符號語言,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問題解決去解決一個一個力所能及的問題,在實踐中獲得發(fā)展。
線段教學反思【篇3】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很抽象,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線段的兩個重要特征是:(1)直直的;(2)有2個端點。教學時主要圍繞線段的這兩個特點開展教學,形象地把一根彎曲的線拉緊,體現出線變直了,為引出線段是直的打基礎;接著引導學生看這根線有兩個頭,為后面揭示端點做準備。然后教師有線引到線段,在畫線段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線段是直的,而且又有兩個端點。
除了畫線段讓學生體會線段的基本特征外,我還接著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那些物體的邊是線段,使他們體會生活中線段無處不在,同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折一折、連一連來進一步體會線段的特點,學生通過折紙,體會到了我們自己也可以來制造線段。
線段教學反思【篇4】
作者/來源:高區(qū)實驗小學 苗瀟文
《畫線段圖解決問題》一節(jié)的數學知識基礎是:倍的知識、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數學策略基礎是:學生經歷了完整的用紙條圖表述題意的過程。在這樣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的增大,產生了畫線段圖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從而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信息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的完整過程,掌握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復習導入減緩教學難點、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方法多樣化優(yōu)化體驗、鞏固應用拓展延伸四大環(huán)節(jié)。教學時我力求通過有價值的數學活動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空間和時間,以便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獲取新知,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推理能力。
首先,以多樣的活動形式促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本節(jié)課教學中從導入開始,我先后設計了個人小競賽、獨立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展示等活動環(huán)節(jié),各種活動形式將趣味、挑戰(zhàn)、合作融為一體,從課堂表現來看,孩子精力集中,學習興趣得到很好地激發(fā)。
其次,以舊的知識經驗促學習資源生成
在此之前,學生對于畫直觀圖、用紙條圖表述題意的數學策略已經有全面完整的體驗,所以在教學時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啟動通過復習舊知減緩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的份量,分散突破教學重點。
第三,以有效活動促學生思想方法的感悟與形成。
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獲取新知,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推理能力是本節(jié)課的數學思考目標。課堂上我通過設計不同內容、不同范圍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1.通過對舊知的復習,讓學生畫直觀圖表述題意。
游泳隊:○○○○
啦啦球:○○○○○○○○○○○○○
在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重點體會“比游泳隊的3倍”、“多1”數形結合的過程,為后面貼紙條圖、畫線段圖時分析線段圖做鋪墊。
2.在用紙條圖表述題意的時候,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動時間,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兩個內容:一是“2倍”紙條的長度,二是“多5人”紙條的長度。通過交流如何確定紙條的長度,深入體會“2倍”“多5人”的含義,同時培養(yǎng)數感,豐富學生的素養(yǎng)。
3.通過我的板書引導,放手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表述題意,同時通過課件,讓學生體會紙條圖和線段圖的聯系,提升學生對方法多樣化和方法優(yōu)化的認知和體驗。
第四,以關鍵問題促學生思維更完整更深入。
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意通過關鍵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整體化的認識、更深層次的思考。
1.在學生順利畫出“比游泳隊的3倍多1”的直觀圖后,我問學生這樣幾個問題:“游泳隊的3倍在哪里?”“多1人在哪里?”“哪些是啦啦隊的人數?”利用直觀圖的簡潔,夯實了學生對“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的認知,為后續(xù)學習做鋪墊。
2.在小組活動時,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更深、更全面地研究。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思考、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積累一定的探究經驗,為以后的研究學習打下基礎。
3.在交流紙條圖、線段圖每部分長度的選擇時,重點夯實了“幾倍”“多幾”的具體表述長度,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培養(yǎng)數感。
4.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我精心設計了一個看圖說題意和通過文字自己分析題意兩種題型。通過練習的多樣性,檢測學生對借
線段圖分析表述題意和通過線段圖理解題意的能力和掌握情況。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經歷了完整的“畫圖整理信息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的解題過程,借用線段圖幫助分析表述題意的數學解題策略也得到了很好的內化,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經驗,培養(yǎng)了數感。
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用紙條圖來表述題意的時候,學生能夠展示出正確的紙條圖,但仍缺乏正確的語言描述,而且在交流環(huán)節(jié),因為我沒能靈活處理學生把紙條圖分成一段一段的貼的情況,導致了學生在畫線段圖的時候也產生了這樣的情況。
2.個別學生還是不能順利的利用線段圖表述題意,對于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還缺乏必要的有針對性的關注。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到“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毙聲r代的青年教師需要教育理想,我將繼續(xù)積累反思,提高課堂實效性,向高效的數學課堂邁進。
線段教學反思【篇5】
進行《線段》教學備課時,我仔細研讀了教材,發(fā)現生活中線段無處不在,孩子們都能自覺或不自覺地認識它們,但是在數學教學中,線段作為幾何知識,是比較抽象的,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如果要以純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
于是,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在初步認識線段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思考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以走,從而引出從小丁丁家到學校有三條路線,讓學生對于三條不同的路線進行選擇,了解線段的樣子,兩條是彎曲的,一條是直的,再出示相對應的圖片,讓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了解線段的兩個基本特點,即線段有兩個端點,中間是一條直的線。通過直觀的教學,體會“線段是直的”,初步建立線段的表象特征。
在練習一部分,我運用手勢動作作為判斷的形式,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練習時,引導同學們根據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判斷哪些編號的圖形是線段,再次強化線段是直的,且有兩個端點的特征。而讓學生用直尺畫線段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既豐富了同學們對線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對線段的認識,十分有效。
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總結來認識線段。我在設計教案時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教學目標,進行不同的教授形式,如直接教授線段兩旁的兩根小豎線叫做端點;部分知識點是直接教授,部分內容則引導同學們自主學習,如通過讓學生畫線段,量線段的自主練習來鞏固加強對線段特征的認識。課上,同學們的參與面比較廣,課堂氣氛尤為活躍。
但是這堂課不管是在教學設計,還是教學過程中,都存在著不足之處:
1、語言表述還不夠嚴密。在表述線段的最主要特點時,我說“有兩個端點,中間是一條直的線,這樣的圖形,我們稱它為線段”。當學生講出“線段可以度量”這一特點時,我沒有準確地回答同學,這是我們之后要講的內容。
2、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容量不夠大,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多。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把握教學重點上有所偏差。
3、完成紙上練習后,可緊密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練習,如找出教室內、生活中的線段等等,從而更好地讓數學為生活服務。
4、應充分運用投影儀。在畫線段部分,由于我沒有在投影上加以演示,而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畫線段時,只是我對線段長度進行了檢驗,這樣無法讓同學們更直觀地了解畫線段的方法。聽了其他教師課后的總結,我調整為讓同學把線段畫在練習紙上,然后放置于投影下,以便讓同學們和我一起檢驗所畫線段的長度。
5、在強調數學語言“因為······所以······”的表述中,要讓同學們了解為什么在回答問題時,要明確用“因為······所以······”的表述來完整回答問題。
我希望通過對這堂課的分析和反思,讓自己在下一次進行教授同樣內容時,有更大的進步。
線段教學反思【篇6】
這節(jié)課我只學習了線段的兩種比較方法(度量法和疊合法),因為本節(jié)內容較少,考點不多,所以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忽視,只是輕描淡寫的提一提知識點就過去了,但我認為,本節(jié)是幾何的開始課,是以后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課,“學生幾何學習的的好壞,有沒有學習興趣,用什么方法學好這門課,在這節(jié)課中都必須起一個好頭,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
本著這個思想,我打破傳統(tǒng)教法,這節(jié)課我的整體思路是教給學生學習數學思想方法:
(1)給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這在兩種方法對比中已經體現,度量法是從數的方面理解線段的長短,而疊合法則是從形的方面理解線段的長短。
(2)我給學生展示了類比法,學習方法,如:在講疊合法時,因為它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我就讓兩個學生比身高,比較兩根線的長度等,先讓學生找到它們比較的關鍵點(其中一端必須對齊),再引入比較線段的長度的比較,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
根據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jié)課的導入,我采用了猜謎語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積極參與課堂。
本節(jié)課我注重學生的活動,讓生動手畫,不斷啟迪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己總結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
做的不好的地方是:
(1)、疊合法用的時間有點長,在它的應用部分,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時,時間有點緊,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給學生在課后知識的鞏固方面增加了負擔。
(2)、學生的表現不如平時積極活躍,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整節(jié)課都在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表揚的話,激勵的話與課堂無關太多。
線段教學反思【篇7】
教學“直線、射線、線段”這一內容,我讓學生舉出生活中“三線”的例子,當一學生回答說“知識是直線”這一意外生成信息時,就與學生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對話?!袄蠋?,知識是直線,因為直線是無限長的,而知識也是無止境的”、“不,知識是射線。我們的學習總有一個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fā)向一方無限延伸”、“知識是線段,我們的學習是有始有終”。這時我說:“或許,對于某一個人而言,知識是有限的,是線段,但對整個人類而言,知識是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反思:在當前的課堂里,我們所遇到的更多的是“意外生成”,這種意外生成會造成兩極性的效果——尷尬或精彩。無論是何種效果,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既不能因尷尬而刻意回避,也不能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而應立足發(fā)展,放眼全體,或“放大”、或“縮小”,或“擱置’、或“延遲”,以智慧來啟迪智慧,以“生成”來應對“生成”。這就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學智慧和教學技巧。在教學中,我就是敏銳地抓住雖“另類”卻有價值的生成信息,采用了“放大”策略,生成了一番新的天地。
錢夢龍老師曾有過備一節(jié)課既是一小時又是一輩子的說法,其實正好說明了預設之必然和生成之偶然的道理?!吧伞奔匆馕吨n堂的不可掌控性,而實際上卻又需要教師極好的掌控能力,不然,一堂課走到哪里算哪里,恐怕也會走向壞的方向去。但走向之不可掌控,并不意味著教師心里沒底。而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底,則必需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首先是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基本功。學養(yǎng)當然不只是知識,可能還要有書卷氣、文化氣度、儒雅風范等,至于基本功,當然是教師之必備的如說、寫、畫、演、做,還有媒體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操作等。其次是教師的理念、學情把握、方法積淀、經驗積累等,教師要在意識深處深刻確立生命教育理念,感悟人生真諦,這樣才能在教學雙向互動中,將關注由自己挪移到學生,體察到學生生命的生長,善待他們、呵護他們、引領他們、成全他們。
線段教學反思【篇8】
這節(jié)課是我聽了沈老師的課之后又重新備的課。沈老師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尤其是她一些豐富的提問方式能極大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課堂的一開始我出示了一些常見的繩子。接著讓孩子們拿出他們自己準備的繩子。通過和他們的操作互動,慢慢揭示線段的三個特征“線段是直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段有長有短”其中第三個特點我是通過孩子們準備的繩子讓他們感受到線段的第三個特點。三個特點板書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假設你是線段,你會如何介紹自己?”這個問題提完之后,孩子們都非常興奮,積極性很高。在想想做做中,四點畫線段這題中,有一大半的孩子們漏畫了。這與我在教授過程中沒有詳細地教導有關。整節(jié)課需要孩子們動手操作的部分很多。我發(fā)現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這樣的方式也能很好的讓孩子們感受到。線段的三個特點就是通過孩子們動手操作自己感受出來的。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明白了設計提問的重要性。一個問題如何表達很有學問。問題既要精煉又要能提起孩子們的興趣,這需要在備課的時候反復琢磨。這點我需要多向老教師們模仿和學習。動手操作機會多了并不意味著課堂就能雜亂無章。學生的聽課習慣需要反復提醒和教導才行。
以上就是《線段教學反思合集》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線段教學反思查看或關注本網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線段教學反思相關推薦
更多>- [薦]線段的教學反思1000字精選12-18
- 自主學習教學反思合集12-28
- 番茄太陽教學反思合集01-28
- 線段直線射線角教學反思1000字01-27
- 《愛蓮說》教學反思1000字合集02-06
- [參考]燈光教學反思最新合集01-19
- 小蝸牛教學反思簡短合集12-19
- 關于古詩教學教案反思合集01-08
《升國旗》教學反思之四04-06
- 「必備」裝豆豆中班教案1000字10篇02-14
- 少年閏土教學設計反思簡短9篇02-14
- 幼兒園大班禮儀教案3篇02-14
- 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案1000字02-14
- 小班教案認識顏色1000字集錦02-14
- 精選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反思合集11-30
- 小象消防員教案反思1000字02-14
- 關于小班科學變了變了的教案匯總02-14
- 數一數教案及反思1000字12篇02-14
- [參考]幼兒園大班植物教案02-14
- 線段教學反思合集02-14
- [薦]線段的教學反思1000字精選12-18
- 線段直線射線角教學反思1000字01-27
- 最新直線射線線段角教學反思1000字通用02-01
- [教案分享]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學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