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7篇。
教師總是會做好有備無患,老師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寫好教案。教案的開頭,經(jīng)過,結(jié)尾要增增遞進,扣人心弦。該如何才能將一篇教案寫好呢?以下是88教案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帶給大家。歡迎收藏本網(wǎng)站,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的更新!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1】
本文主要寫劉備前往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幫自己統(tǒng)一天下??傻谌匀欢我婚_始有兩句關(guān)于景色描寫的句子: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孱孱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兩句話放在文中,看起來似乎沒什么用處,于是,我讓學生展開討論:這兩句寫景的句子究竟要還是不要,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有的學生認為不要,因為這篇文章是在寫劉備他們?nèi)ヂ≈姓堉T葛亮,而非去游山玩水的,此處寫景不恰當。
許多學生都表示贊同。可有的學生說:要,因為這樣一來可以讓我們知道諸葛亮住在哪里。有的學生馬上說課文前面不是已經(jīng)說諸葛亮住在隆中了嘛。于是馬上又有人表示贊同。我提醒:此處山明水秀,諸葛亮住在這樣的地方,能否說明一點什么?學生若有所悟,有的說:他喜歡住在這樣的地方,說明他是個喜歡山山水水的人。有的說:他喜歡住在這樣的地方,說明他是個隱居者,喜歡清靜的生活。有的說:他喜歡過平凡人的生活。……由此看來,這一段還要嗎?學生馬上說:要。于是學生悟出:這兩句寫景的話,看似沒什么用,其實從一個側(cè)面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性格、生活喜好。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2】
今天是我一日活動開課,課題是《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節(jié)選,主要講了劉備第三次前往隆中,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完成一統(tǒng)中國的大業(yè)。教學目標是通過語言文字讓學生感受劉備的尊重人才、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上完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成功之處。這堂課我總體把握教材挺好,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圍繞“劉備憑什么打動諸葛亮”和“諸葛亮究竟是個怎么樣的人”來展開教學,符合中年級“整體把握,突破難點”的教學思想。在具體的操作上,又抓住主要的語句讓學生朗讀、感悟、體會,因此,一堂課下來,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思想品質(zhì),也領(lǐng)略了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學生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存在問題。
(1)細節(jié)處理不夠好。這正是我上課的缺點所在,大方向不錯,整體把握也還可以,但小缺點卻很多,該引導時不引導,該深入時不深入,該提升時不提升,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如果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話,那根本就是一堂不成功的課。
(2)教師的“講”偏多。從傳統(tǒng)教學一路走過來的我,總突不破“講課”這個怪圈。雖說沒有“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個本事,也總是我的話偏多,是擔心學生不會嗎?有一點;是易于控制課堂嗎?有一點;是顯示自己的才學嗎?我說也有一點。作為旁觀者的聽課老師是清楚的,他們一針見血地指出,我所認為的精彩之處正是這堂課的不足處,這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三)、課后反思。“上一堂公開課,能夠快速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這話一點也不假。雖然上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時擺足了功夫,但平時自己的不足還是像狐貍尾巴一樣暴露無遺,知識的不足,語言的貧乏,激情的不夠……特別是駕馭課堂的能力,更是深感不足,面對即時生成的信息就顯得束手無策。也就在這時,眼前不由自主浮現(xiàn)出特級教師那行云流水、精彩紛呈的課,那幽默的話語,智慧的點撥,常常使課堂靈動而富有獨特的個性,令我們這些嘆為觀止。那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來要想真正上出一堂好課來,功夫要花在課外。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3】
文中第二自然段寫的是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張飛嚷著要用繩子捆來,劉備生氣責備。劉備為什么“生氣地說:‘你一點也不懂尊重人才……’”?什么叫尊重人才?怎樣才叫尊重人才?諸葛亮是人才嗎?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如果學生不明白,就無法理解當時劉備為什么“生氣”。那怎樣幫助學生解惑呢?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仔細讀書,從課文中找到“人才”的解釋——文中第四自然段,進而觀察劉備是怎樣對待人才的——文中第三自然段“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同諸葛亮見面”。最后,回到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再去解答先前的種種疑問。此時,學生對此處劉備的虔誠、張飛的粗魯已能把握的入木三分。
文中寫劉備第三次見諸葛亮時,表現(xiàn)得極為虔誠,總是“輕輕的”。
(1)到諸葛亮的家后,劉備“上前輕輕敲門”。此時,劉備并不知道諸葛亮在睡覺,除了說明劉備一向有這種好習慣望,更能說明文章后面的他和諸葛亮之間的“魚”“水”情誼,心有靈犀。
(2)當?shù)弥T葛亮正在午睡后,“劉備輕輕地走進去”,等候諸葛亮,則是進一步寫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3)等候多時的劉備終于等到諸葛亮醒了,于是“快步走進”草堂。既說明劉備求才心切,也隱含著劉備怕耽誤諸葛亮的時間之意,充分表現(xiàn)了劉備對人才的尊重。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4】
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出自《三國演義》。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并不陌生,尤其是班里幾個男生,對《三國演義》中一些人物和內(nèi)容津津樂道,非常感興趣。所以,人物介紹我基本上穿插在課文講解中,放手給學生自己去說,通過人物特點來讀好課文,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寫法的妙處。
我從課文的標題出發(fā),引出課文的主要人物:誰三顧茅廬?去拜訪誰?為什么要三顧茅廬?結(jié)果怎么樣?從中可以看出劉備對人才的尊重。緊接著,我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能看出劉備尊重人才的地方,寫上批注,接下來的一系列學習活動都圍繞著一個大問題展開。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找到很多相關(guān)的語句,包括人物的語言、動作等,主要集中在第三自然段,其他段落中,學生也能找出一二。每找到一處,我就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并帶上自己的理解把句子讀好。提到故事中的人物時,順便讓學生簡要介紹一下,在知道了張飛的魯莽、劉備的禮賢下士以后,學生能很好地把人物的語言讀好,通過這兩個人物的對比,更能進一步感受到劉備對人才的尊重。此時,恰好引出課文中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手法,以張飛的魯莽襯托劉備的尊重。介紹完側(cè)面描寫,很自然就引出正面描寫,就是直接寫劉備的語句。討論過程中,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寫一開始學生沒有注意到,我提示學生說這一處描寫我覺得很有意思。通過朗讀,有的同學讀出了諸葛亮生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非常寧靜,就好像他本人一樣不愿意爭名逐利。有的同學從“山岡蜿蜒起伏”讀出了山路難走,劉備能夠親自前往,也可以看出來他尊重人才。我讓他們再次讀了讀其中的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边@僅僅是描寫了隆中的山岡嗎?學生肯定地回答“不是”。我范讀了一遍,特別強調(diào)后面的幾個字“一條等待事假騰飛的臥龍”,這條“臥龍”不僅僅比喻“山岡”,還是……我語氣提高,此刻,有的同學恍然大悟,大聲說出“是說諸葛亮!”所以,諸葛亮,還有一個稱號,人稱……學生馬上回答“臥龍先生!”
整節(jié)課只討論了一個大問題,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體會了人物,練習了朗讀,也學習了寫作手法。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5】
《三顧茅廬》是一篇歷史故事,描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要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教學這課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上,體會人物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課文,品味人物的個性,體現(xiàn)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
為了突破難點,抓住了“誠心誠意“這個重點詞為主線,質(zhì)疑導讀。
比如:第二自然段:張飛與劉備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配上動作表演,體會兩個人對人才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其中一句劉備生氣的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讓學生明白和了解劉備和張飛的關(guān)系,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桃園結(jié)拜的兄弟,從言語中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再如:“離諸葛亮的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了”。劉備怕馬驚擾了諸葛亮,半里地就下馬了”。這說明劉備很有誠心,從行動中體現(xiàn)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求賢若渴。
再如:到了諸葛亮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讓學生體會“輕輕”一詞,表現(xiàn)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指名表演一下恭恭敬敬,進一步體現(xiàn)劉備對人才的虔誠和恭敬。教學中,抓住了這些刻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的語句,反復品讀感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節(jié)課中,我覺得也出現(xiàn)很多欠缺,課堂教學雖然氣氛較活躍,但沒有真正突破難點。原因是學生課外積累太少,尤其是四大名著毒的太少,因此上起課來挺吃力。其次,教師沒有巧妙的運用多媒體課件,適時地給學生提供背景材料,對學生加以點撥。在今后教學中,要一邊教學,一邊運用課件,爭取讓自己再上一個臺階。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6】
《三顧茅廬》是根據(jù)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的內(nèi)容改編而成。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拜訪諸葛亮”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找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字、詞、句,談?wù)勛约旱捏w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潛心和文本對話,紛紛找到了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
①第二小節(jié)中張飛和劉備的對話。張飛“嚷道”“捆來”,短短的一句話,一個“魯莽”“草率”的猛張飛躍然紙上。孩子們讀起張飛的話語都饒有趣味。了解了張飛的態(tài)度,孩子們又談起劉備的表現(xiàn)。從“生氣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們看出為了諸葛亮,劉備對自己的結(jié)拜兄弟都動了火,足以說明他的“誠心”。
②在體會“恭恭敬敬”一詞時,我向他們介紹了“恭”字的含義,底下的小字加一點,其實是“心”的變體,這個詞語就表示對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別人,從而在詞中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
③體會劉備的一些行為“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進、站在臺階下等候、快步走進”,通過體會這些細節(jié)描寫,孩子們體會到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虔誠和敬重。
④抓住時間詞“半晌工夫、一個時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還告知他們劉備當時已經(jīng)47歲,而諸葛亮年僅27歲,讓學生領(lǐng)悟到劉備顛倒軍臣之禮,體會他的謙虛有禮和不恥下問,更深入地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可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篇7】
《三顧茅廬》是根據(jù)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的內(nèi)容改編而成。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了文中的細節(jié),讓學生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一、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
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張飛和劉備的不同表現(xiàn),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劉備的尊重人才,教學時,我讓孩子們對比閱讀,在朗讀中獲得了體會。
二、抓細節(jié),細細品讀:
文中對劉備“三顧”寫得很是詳細,讀第三自然段,我讓孩子們抓住劉備的一些席位舉動加以體會,在文中圈圈點點,然后談?wù)勛约旱南敕ā:⒆觽儚摹跋埋R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進、站在臺階下等候、快步走進”等地方,體會到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虔誠和敬重。抓住時間詞“半晌工夫、一個時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還告知他們劉備當時已經(jīng)47歲,而諸葛亮年僅27歲,讓學生領(lǐng)悟到劉備顛倒軍臣之禮,體會他的謙虛有禮和不恥下問,更深入地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意。
以上就是《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7篇》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查看或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guān)注!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三顧茅廬教案02-12
- 范文參考:三顧茅廬教案集錦4篇04-11
- [參考范文]三顧茅廬教案(6篇)04-09
- 九年級《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精選4篇)12-02
- 二O 三顧茅廬05-31
- 三顧茅廬-教案設(shè)計精彩11-05
- 延伸·拓展·整合——《三顧茅廬》教學案例與分析11-09
- 九年級《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1-30
中班公開課教案及反思2023合集12-16
- [最新]桂林山水教案教學反思集錦12-16
- [最新]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簡短匯總12-16
- [讀后感借鑒] 三顧茅廬讀后感范例06-27
- 通用版因數(shù)與倍數(shù)教學反思精選12-16
-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000字模板12-16
- [薦]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800字12-16
- 《三顧茅廬》教案基礎(chǔ)版11-29
-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900字模板10篇12-16
- 中班數(shù)學教案反思通用12-16
- 精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900字精選12-16
-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模板7篇12-16
- 三顧茅廬06-03
- 三顧茅廬說課稿11-06
- 三顧茅廬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