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將相和教案
關于《將相和》教案及反思(模板5篇)。
教師,不辭辛苦育桃李,身為新老師,應該為自己的教案進行詳細的規(guī)劃。好的教案可以在教學時提高教師的自信心,讓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很多新手老師對于編寫教案都很頭疼把?你可以讀一下編輯整理的《將相和》教案及反思,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將相和》教案及反思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將相和》,這一課是根據(jù)司馬遷的《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改寫的。司馬遷是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在青年時期曾對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傳說做過深入廣泛的考察和研究。42歲時開始編寫《史記》,47歲時被處以宮刑。他忍辱茍活,集中精力著述,經(jīng)過十多年功夫,終于完成五十多萬言的巨著《史記》。這部巨著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后期長達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希望你們課余時間光顧一下這部名著。
好,咱們一起欣賞《將相和》這篇文章。課題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一個故事。你能說出是哪兩個人物,是什么故事嗎?那么“將”是誰?“相”又是誰?“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呢?
(板書:“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宰相藺相如;“和”就是和好。本文寫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團結的故事。)
二、檢查自學情況,交流自學收獲
1、檢查生字詞:
(無價之寶、完璧歸趙、絕口不提、攻無不克、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
2、給文中三個小故事各加一個小標題,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板書: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后,藺相如一升再升,這是將相不和的原因,而負荊請罪體現(xiàn)了將相重新和好。
3、指生讀三個小故事,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準備和同學交流。
4、跟大家討論課后思考練習的第三題“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
⑴澠池會上,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思考:秦王叫趙王鼓瑟后,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使學生體會到:秦王叫人記錄下趙王為其鼓瑟,是為了說明秦王可以支配趙王,這對趙王、趙國都是一種侮辱,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正是為了維護趙國的尊嚴。)
⑵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使學生知道:秦國不攻打趙國,至少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沒找到合適的借口;二是趙國將相聯(lián)手,很難對付;三是秦國暫時沒有精力攻打,只想先嚇住趙國,占一點便宜。)
閱讀小資料:
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zhàn)國七雄”,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余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在秦國和齊國之間。“完璧歸趙”的故事發(fā)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三、總結
通過交流自學收獲,看得出大家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深刻地了解。學習中,使我們了解了本課是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將相和為中心,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那么廉頗、藺相如各自的性格特點、語言、行動特點又是怎樣的呢?下節(jié)課咱再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總結談話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交流了彼此感興趣的問題,分析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一下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指導朗讀
說說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說說人物的特點,并從課文中舉出具體事例加以說明。
1、藺相如:
⑴機智勇敢。
⑵熱愛祖國。
⑶胸懷寬廣。
⑷顧全大局。
⑸不畏強暴等。
2、廉頗:
⑴英勇善戰(zhàn)。
⑵熱愛祖國。
⑶知錯就改等。
3、交流時相機理解廉頗的一段話,并指導朗讀:
“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⑴廉頗當時是怎么說這句話的?讀一讀,體會他的語氣。要讀出廉頗的滿腔怒氣和對藺相如的不服、不敬。
⑵你覺得廉頗的話有道理嗎?為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藺相如是如何憑借唇槍舌劍、舍生忘死不辱使命的,重點結合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讀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的語言,讀出藺相如不卑不亢、不畏強暴、誓死捍衛(wèi)祖國尊嚴的凜然正氣。
三、讀喜歡的段落,再主動讀給同學聽
總結:《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是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芳,除了他們各自的機智勇敢或英勇善戰(zhàn)之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那種顧全大局、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讓我們再讀一下幾千年前他們那些感人至深的話吧!
齊讀“負荊請罪“中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四、看“負荊請罪”插圖,觀察想象
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自己練習說一說。(迷你句子網(wǎng) jz139.com)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3、讀習作,師生評議,從語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描寫是否具體等方面評價。
例文:
廉頗裸著上身,背上荊條,徒步向藺相如家走去。
藺相如得知廉頗來了,早已在門口迎候。廉頗一見藺相如,撲通一下跪倒,雙手抱拳,滿臉羞愧地說:“藺大人,我是個粗人,見識少,氣量小,哪里知道您這樣忍讓我,我實在沒臉見您。請重重責罰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感激萬分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廉頗感動得直流淚,藺相如心感快慰。旁邊的百姓見了,紛紛議論,都說:“趙國有這樣的將和相,是我們的福氣呀!”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2、有條件的可看看或聽聽表現(xiàn)“將相和”內(nèi)容的戲曲的錄像、錄音。
《將相和》教案及反思 篇2
教學目標(情感、知識、技能)
1、認識過度句與過渡段,初步了解過渡句(段)的作用。
2、學會8個生字,理解32個詞語的意思能說出其中5個成語意思。
3、進一步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理解課文,概括人物特點的讀書方法。
4、了解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顧全大局的品質(zhì),以廉頗勇于改過的品德,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心理活動,概括人物特點。
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廉頗。
教學準備
戰(zhàn)國末期七國草圖,錄音。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昨天,我們學了前面兩個故事,看到藺相如為使完璧歸趙,在秦王面前臨危不懼,以死相拼,澠池會上又是藺相如機智勇敢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個故事。
板書:
負荊請罪
二、新授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⑴出示填空題:
①藺相如做了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聲稱,藺相如聽了就。
②他對手下說這樣做為的是。
③廉頗知道了,就到藺相如門上。從此,他們,保衛(wèi)趙國。
⑵學生自讀課文,練做填空題,請學生填空。
⑶小結層意:
這三題把這則故事分成三層。第一層講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高,因而將相不和。第二層藺相如為了趙國利益,一再避讓。第三層講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2、學習故事第一層:
⑴先來看故事第一層,一生讀。
⑵小結過渡:
從這一層我們知道廉頗起初曾想給藺相如一個下不去,可后來卻與對方握手言和,最終將相和好。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關鍵作用?
3、學習故事第二層:
⑴過渡討論:
關鍵因為誰?他是怎么做的?他的行動用一個詞來概括(避開)。他為什么一再避開廉頗呢?在整個事情過程中,藺相如的行動起了很大作用,除此之外,還有什么?
⑵幻燈出示: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因為我們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國。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
⑶齊讀,你讀了這段話理解了什么?(板書:顧全大局。)
⑷老師分層,同學們對這段話已經(jīng)有了初步認識,我們再來一層一層細細討論一下。
⑸齊讀第一層:這句話說什么?
⑹齊讀第二層:
①這層圍繞哪個字來寫的?
②怎么說“和”這個道理的?(正反兩方面)
③“不和”有什么壞處呢?指齊讀。
④“和”呢?(引讀)
⑤這句話你怎么理解的?“文”的作用從前兩個故事可以看出,“武”呢?
⑥是啊,因為我們文武兼?zhèn)?,齊心合力,才保住了趙國;如果我們不和,只能是國破家亡。
⑺齊讀第三層:“趙國的利益”指什么?
⑻藺相如關心的是趙國的利益,他一心為了趙國。你們看看他這段話中幾次提到趙國?把“我們”換成“趙國”讀一下好嗎?
⑼藺相如的話一心為了國家,處處維護國家的利益。(板書:維護國家利益)
⑽我們能不能讀出他表達的意思呢?(讀、評)
4、再學故事第一層,藺相如這樣說,廉頗又是怎么說的呢?
⑴一生讀廉頗說的話,你覺得廉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⑵先看第一句:“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①他為誰而攻?為誰而戰(zhàn)?
②“克”是什么意思?“攻無不克”呢?“戰(zhàn)無不勝”?
③這“克”、這“勝”來得容易嗎?怎么來的?為的誰?
⑶再讀讀“澠池相會”中寫廉頗的句子,你有什么體會?
⑷廉頗是一位戰(zhàn)功赫赫、聲名遠揚的大將軍。他也是為了國家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這時的居功自傲,我想,只是他一時只看到自己的功勞,而看不到旁人的作用?
⑸過渡:當藺相如那一番肺腑之言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又是怎么想的呢?
5、學習故事第三層:
⑴齊讀,討論:廉頗怎么想的?引讀。
⑵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看這幅畫面。
⑶幻燈出示:(負荊請罪圖)
①從圖上你能看出誰是廉頗嗎?誰是藺相如?
②你能描繪一下廉頗的樣子嗎?
③他認為自己有什么罪?他背荊條做什么?
⑷一個威望極高、戰(zhàn)功赫赫的堂堂大將軍竟然這樣跪在人家面前,你對廉頗有什么新的想法?別人會怎么想?
(廉頗為了國家的利益,不顧自己的顏面,不計較榮辱得失,勇于改過,負荊請罪,這是多么難能可貴??!板書:勇于改過。)
⑸此時此刻,面對廉頗的舉動,藺相如是怎么做的?小結:他們兩人,一個是顧全大局、不計前嫌、寬容大度的宰相,一個是顧全大局、不計得失、勇于改過的將軍,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握手言和,齊心協(xié)力保衛(wèi)國家,多么偉大的兩個人物啊!
⑹齊讀。
6、小結文章寫作方法:
⑴這篇文章有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合起來就是(生說)。三個故事是怎么連起來的?
⑵這是內(nèi)容上相連,什么思想貫穿全文?是啊,《將相和》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閃爍著一種愛國主義的光輝。正因為這點,這則記載在《史記》中的故事才流傳了幾千年。故事中兩位偉大人物的崇高品質(zhì)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人們還傳為美談!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熱愛祖國,處處維護國家的尊嚴,維護國家的利益。
《將相和》教案及反思 篇3
對教材的理解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改寫而成。本文講了一個被世人傳為佳話的歷史故事,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武將廉頗和文臣藺相如之間由和到不和最后和好的一段佳話。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對于這樣一篇以故事性見長,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可謂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長篇課文來說,該怎樣去處理教材呢?我認為通過反復研讀,讀懂三個小故事的大意并初步認識將相二人的個性品質(zhì),在此基礎上,把三個故事聯(lián)系起來認識事情發(fā)展的前因后果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摒棄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淡化了情節(jié)教學,將閱讀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把握全文、認識三個故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向?qū)W生滲透聯(lián)系看問題的邏輯觀。此乃教學目標之一。
另一個教學目標也是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定的。初讀課文時,學生很容易把握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廉頗的知錯能改等個性品質(zhì),而對兩人之所以能化干戈為玉帛的內(nèi)在思想品質(zhì)──都能看到大敵當前的嚴峻現(xiàn)實、都能以國事為重、都有一顆愛國心往往知之不深,認識模糊,因此將其確立為第二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及主要特點
一、突出訓練重點,摒棄繁瑣分析
本課教學要摒棄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淡化故事情節(jié)教學,將有限的教學時間用在突破教學重難點上。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可分為兩步:第一步,先從回顧初讀情況入手,引導學生理清三個故事各自的因果聯(lián)系;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領會全文及三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這一環(huán)節(jié)側重讀的訓練,以讀懂為基礎,向讀深、讀透、會讀過渡,以學生學會讀書為目的,解決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閱讀能力之間的關系。第二步,是以寫為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練筆,以寫促讀,給學生寫真話、抒真情的實踐機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檢驗讀的效果。
二、強調(diào)務本求實,深刻理解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目的,它的工具性決定了要以學習語言、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為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搞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認識小學語文學科的目的、性質(zhì)、任務的基礎上,在務本求實的訓練過程中,做到不唯教材,不唯教參,不唯教案,“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綱”,目中有人,重學情,重學法,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如這節(jié)課中,我把寫的訓練擠進了課堂,它既是讀的深化和檢驗,又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以我手寫我心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可謂一舉多得。
本課教學的主導思想是要盡量地把有限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做的過程放給學生,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比如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就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盡管學生的書寫還不盡如人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學生們在這節(jié)課中又多了一次實踐的機會,這樣做比老師自己寫更有意義。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新穎性、求異性、批判性、直覺性幾大特征。良好的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在瞬間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比如在理解“澠池之會”的結局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認識趨同,于是我引導他們討論:“澠池會上,秦王與趙王是打成平局,還是分出了勝負?”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們的思維由發(fā)散到輻合,由淺入深,也悟出了讀書的方法──讀細想深。
又如寫的訓練設計,我給學生的提示是開放性的:“×××,我真()你”。這個題目既讓學生有話可寫,又能以對話方式寫出親切感來,使所有學生能夠很快地產(chǎn)生寫作的動機,這本身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將相和》教案及反思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yōu)秀品質(zhì)。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學習重難點
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進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內(nèi)容
1、導入:
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它們都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
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浩如煙海,除了“四大名著”,你還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資治通鑒》等)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在我國漢代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請同學們翻開教材,讀一讀“資料袋”。(生讀)
2、破題、解題:
題目中“將”指誰?“相”又是指誰?“和”的意思呢?
二、走進課文內(nèi)容,領悟文章中心
1、聽課文配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哪三個故事?指名說后再讓學生上臺板書。
(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
2、學生自讀課文,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當場交流解決。
3、指名接力自讀課文:
想想,課文哪些自然段講“完璧歸趙”?哪些自然段講“澠池之會”?哪些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讀后反饋、明確:第1~10自然段講“完璧歸趙”;第11~14自然段講“澠池之會”;第15~18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4、學習“完璧歸趙”的故事:
⑴指名讀課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再提出幾個感興趣或不理解的問題。
⑵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解決;再指名提出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解決。
⑶以下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提及,可以由教師提問,重點討論:
①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導秦國去。……”
藺相如說話前為什么要“想一會兒”?
(一是因為這是一個事關國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必須思考成熟,二是因為這是一個難題,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思考。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著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xiàn)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為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犧牲的精神。)
②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理直氣壯”的理解。
藺相如為什么能“理直氣壯”?
(因為藺相如已經(jīng)把璧獻給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給城,秦國理屈,趙國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氣壯地說。)
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
(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歡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來,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會真撞的,他決不會讓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③到了舉行典禮那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
藺相如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時候藺相如的心理狀態(tài)?
(踏實、坦然、輕松、放心、沉著、輕松、無懼無畏。)
④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從“只得”“客客氣氣”中你讀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氣氣”與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對比,說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終于在藺相如的面前敗下陣來,而藺相如則取得第一個回合的勝利?!爸坏谩闭f明秦王的“客客氣氣”,是無可奈何,沒有別的辦法,不是甘心失敗。
⑷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完成練筆:
藺相如是一個_______的人。(膽識過人、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勇于犧牲、英勇無畏、足智多謀……)
⑸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走進課文,理解內(nèi)容
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完璧歸趙”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的內(nèi)容。
1、學習“澠池之會”的故事:
⑴生默讀課文第11至14自然段:
提出幾個感興趣的或不理解的問題進行交流。如藺相如為何拼命地堅持要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為何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⑵提問:
①在課文的這個部分中,你對哪些詞句感受最深刻?
②這場斗爭,趙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占了上風?
(趙國贏占了上風。因為秦國是強國,趙國是弱國,秦王和趙王一樣為對方演奏樂器,秦王吃虧了。再說,趙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藺相如逼著擊缶的,秦王和藺相如身份不一樣,要求對方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說是趙國占了上風。)
③你能用一些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取其辱……)
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負荊請罪”的故事:
⑴指名讀課文第15至18自然段。
⑵說廉頗負荊請罪,同學們認為廉頗有罪嗎?
答案可以是──廉頗只能說犯錯,不能說有罪。廉頗認為自己有罪,這說明廉頗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頗不及時改正錯誤,就要成為國家的罪人。
⑶廉頗負荊請罪,可以看出廉頗是是個怎樣的人?
知錯就改的人,最終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
⑷通過這個故事,你對藺相如又有哪些認識?
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胸懷寬廣。
⑸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
二、回歸全文,總結提高
1、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成語的含義。
2、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前面兩個故事,寫廉頗與藺相如的“和”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證了國家的安全。后面一個故事,廉頗與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圍繞“和”字來寫。
3、說說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有條件的同學課外閱讀司馬遷和其他歷史人物的故事。
《將相和》教案及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理解“完璧歸趙”,體會藺相如勇敢機智的品質(zhì)。
2、弄清“完璧歸趙”的前因后果。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完璧歸趙”的過程中,體會藺相如的品質(zhì)。
教學設想
讓學生自讀、自議、自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藺相如的品質(zhì)。從讀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培養(yǎng)自主意識,促進思維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導入新課
1、選擇讀音,理解題意:
⑴軟件出示課題的三組讀音,選擇正確讀音,讀題。
⑵“將”“相”指的是誰?(板書“藺相如”)
⑶“和”是什么意思?
2、統(tǒng)領全文,引入新課:
⑴導疑:從“和”你會想到什么?
⑵課文以“和”為線索,寫了哪幾個小故事呢?(板書“完璧歸趙”)
⑶指出這節(jié)課重點學習“完璧歸趙”。
二、整體感知,直奔中心
1、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默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及思考故事的起因、結果。
2、問:一接到秦王的來信,趙王和大臣們各自的表現(xiàn)怎樣?
(引導學生打比方或用四字詞、成語概括)
3、問: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什么人?(板書“勇敢機智”)
(引導學生用四字詞、成語概括。)
三、質(zhì)疑自讀,自議自悟
1、圍繞藺相如勇敢機智,令人佩服激疑。
2、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令你佩服的地方與同桌交流,讀讀、議議,并說說原因。
3、學生品讀領悟,老師點撥,激發(fā)情感。(重點環(huán)節(jié))
四、歸納總結,暢談收獲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同桌試述或指名講述。
五、學法遷移,課后延伸
1、小結學習方法。
2、課后,用該方法自學剩下的內(nèi)容。
板書設計
將相和
↓
藺相如
↓
完璧歸趙
(勇敢機智)
以上就是《關于《將相和》教案及反思(模板5篇)》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將相和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將相和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通用版1000字12-11
- 關于租房的合同模板集錦5篇12-06
- 小班蘋果熟了教案反思(通用12篇)12-11
- 鋼筋采購合同模板(系列5篇)12-07
- 小班小狗頭教案反思1000字精選12-11
- 二次函數(shù)說課稿范例12-11
- 小班分糖果教案反思1000字精選12-11
- 磁生教學反思700字12-11
- 小班體育游戲教學反思1000字合集12-11
- 教你寫教案: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經(jīng)典版)12-11
- 疫情教學反思800字系列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