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松果
[參考]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2000字精選。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多編寫教案也可以很快的提高新手老師的教育能力。教案是教師對一節(jié)課的整體設想,我們要如何才能寫出一篇特別的教案呢?經過整理,我們?yōu)槟愠噬弦荒昙墧?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請收藏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 篇1
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4.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安排的。
教材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另一部分是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這兩部分內呈現(xiàn)在同一情境圖采松果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充滿童趣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在讀懂圖意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能利用這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結合動手操作,積極主動地探究,通過經驗類推、假設、擺一擺、算一算等多種方法,解決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這樣設計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需要同時用加減法來解決問題,這也有助于加強加減法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在計算方法上,教材沒有把算法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應用舊知識,自主解決新問題,發(fā)展學生的計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樣化。
練一練中題目以遞進形式依次呈現(xiàn)。第1,2兩題,配以生動活潑的情境,減少枯燥乏味的單純計算感覺,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既練習口算,又培養(yǎng)應用數(shù)學的習慣和能力。第3題,讓學生在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口算的同時,反思自己的計算方法。第4題的幾組題目暗含了加法的交換律,目的是使學生對此有初步的體驗,引導學生在計算中能自主發(fā)現(xiàn),并嘗試延伸舉例。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已認識了100以內的數(shù),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對于加減法的意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將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完成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掌握這一新知識。通過課前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80%以上的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這一類題目,且口算方法多樣化。另外,經過上半學期的目標性訓練,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探索性學習。但是,對于單純的口算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濃,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便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蝺?yōu)美的動畫,請你認真看,然后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多媒體動畫,最后定格為教材主題圖畫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媽媽正在教小松鼠學本領。你看,小松鼠跳躍、爬樹、翻跟斗,學得多認真?。∷墒髬寢屨f:你不是最喜歡吃松果嗎?咱們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們比比看誰采得多。小松鼠邊說邊向樹上爬去。最后,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個松果。
(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該生高興地笑了。)
師:這么好聽的故事,聽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從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媽媽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兩塊數(shù)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樹。
(二)討論探究
1.提出問題
師:大家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說什么呢?
師:誰愿意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2:媽媽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說:媽媽,我能幫你干活了。
師:你對他們的回答滿意嗎?
(生1微笑點頭。學生齊說:滿意。)
生4:我的問題是: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5:請問大家,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生6: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7:我還有一個問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媽媽相差多少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
(師將生4,生5,生6,生7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誰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
(學生大部分已經能夠說出結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暫時沒有算出來的同學,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計數(shù)器等,也可以請求同組的同學來幫忙。
(學生動手探究,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參與引導。)
(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1:我是撥計數(shù)器算出來的。先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就是25,再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就有9個珠子,就是29。
生2:我擺小棒。我先擺上2捆,再擺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邊擺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來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來的??粗?5然后把4直接加到個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豎式計算出來的,是我媽媽教我的。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豎式。)
生6:我是口算出來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夠想出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覺得在計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數(shù)字,不要弄錯位置。
生2:要個位加個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認真計算,不要粗心。
師:剛才大家想到的這些算法:撥計數(shù)器、口算、擺小棒、列豎式,都是很好的計算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簡單?
生1:我認為口算最簡單。
生2:我也是認為口算簡單,因為列豎式我還不是很會。
3.類推探究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面還有三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共同去解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活動,并隨時注意其他小組的活動。)
師:請把你們小組的研究結果匯報給大家聽。
組1:我們解決的問題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我們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師:誰聽懂他們組的意思了?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1:他們的意思是用5減4就足夠減了,還剩下1,20根本用不著。所以25-4=21。
組2:我們解決的問題是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來的。
組3:我們解決的是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多少個這一問題,算式和口算方法與他們小組是一樣的。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三個說法不一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是一樣的呢?
生1:因為都是在算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差的個數(shù)。
生2:因為媽媽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媽媽少的。
師:今天學習的計算與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
生:也可以是一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生:只要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就會計算今天學習的算式。
(三)鞏固深化,應用新知
1.第1題(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讀圖,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生:19-9=10(顆)。
2.第2題(出示情境圖)。
師: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
4.第4題:想一想,填一填。
師:仔細觀察每組中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每一組的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是一樣的。
生:我發(fā)現(xiàn)每組兩個算式中加號兩邊的數(shù)交換了位置。
師:你能試著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嗎?
學生積極舉例:
(1)34+5=39,5+34=39;(2)21+7=28,7+21=28;
(3)83+4=87,4+83=87;(4)52+7=59,7+52=59;
師:如果不用你計算得數(shù),你還能快速地舉出類似這樣的算式嗎?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還能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規(guī)律。那么你認為這節(jié)課自己表現(xiàn)如何?
生1:這節(jié)課我發(fā)言特別積極。
生2:在小組內我算得最快。
生3:我覺得自己發(fā)言不是很積極,我會努力的。
師: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一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進行評價。)
師: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都非常好!能夠做到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努力。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上比較滿意的是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和諧。
本節(jié)課以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師不用刻意地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調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氣氛中學會了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關注學生發(fā)展,注重學科間滲透。
由于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相關數(shù)學信息相對較少(只有25和4),因此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相對就較少。于是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只能從語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與別人有所區(qū)別,才會出現(xiàn)了一個減法問題的三種不同的提問方法,教師給以高度評價并全部展現(xiàn)。這也體現(xiàn)當前的學科理念: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媒介。另外如編故事、闡述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等,都是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已超越原來所謂數(shù)學學科的范疇。
3.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促進學生主動地、個性化地學習。
本節(jié)課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體驗知識形成與獲得的過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口算、擺小棒或是撥計數(shù)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xiàn)了《標準》的新理念,數(shù)學教育應該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特點。
從上課開始時在具體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到自主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再到把所學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問題,以及最后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都是在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緊緊抓住學生知識的生長點,促使其尋找更廣闊的伸展空間。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感悟、共同進步。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生成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 篇2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3.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4.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蝺?yōu)美的動畫,請你認真看,然后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多媒體動畫,最后定格為教材主題圖畫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媽媽正在教小松鼠學本領。你看,小松鼠跳躍、爬樹、翻跟斗,學得多認真?。∷墒髬寢屨f:你不是最喜歡吃松果嗎?咱們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們比比看誰采得多。小松鼠邊說邊向樹上爬去。最后,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個松果。(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該生高興地笑了。)
師:這么好聽的故事,聽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從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媽媽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兩塊數(shù)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樹。
(二)討論探究
1.提出問題
師:大家能提出哪些問題呢?生1: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說什么呢?
師:誰愿意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生2:媽媽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生3:小松鼠說:媽媽,我能幫你干活了。
師:你對他們的回答滿意嗎?(生1微笑點頭。學生齊說:滿意。)
生4:我的問題是: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生5:請問大家,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生6: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生7:我還有一個問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媽媽相差多少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師將生4,生5,生6,生7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誰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學生大部分已經能夠說出結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暫時沒有算出來的同學,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計數(shù)器等,也可以請求同組的同學來幫忙。(學生動手探究,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參與引導。)
(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1:我是撥計數(shù)器算出來的。先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就是25,再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就有9個珠子,就是29。生2:我擺小棒。我先擺上2捆,再擺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邊擺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生3:我是口算出來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生4:我也是口算出來的。看著25然后把4直接加到個位的5上,就是29了。生5:我是列豎式計算出來的,是我媽媽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豎式。)生6:我是口算出來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夠想出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覺得在計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數(shù)字,不要弄錯位置。生2:要個位加個位,不要加到十位上。生3:大家要認真計算,不要粗心。
師:剛才大家想到的這些算法:撥計數(shù)器、口算、擺小棒、列豎式,都是很好的計算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簡單?生1:我認為口算最簡單。生2:我也是認為口算簡單,因為列豎式我還不是很會。
3.類推探究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面還有三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共同去解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活動,并隨時注意其他小組的活動。)
師:請把你們小組的研究結果匯報給大家聽。
組1:我們解決的問題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我們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師:誰聽懂他們組的意思了?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生1:他們的意思是用5減4就足夠減了,還剩下1,20根本用不著。所以25-4=21。
組2:我們解決的問題是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來的。
組3:我們解決的是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多少個這一問題,算式和口算方法與他們小組是一樣的。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三個說法不一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是一樣的呢?
生1:因為都是在算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差的個數(shù)。生2:因為媽媽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媽媽少的。
師:今天學習的計算與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生:也可以是一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生:只要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就會計算今天學習的算式。
(三)鞏固深化,應用新知
1.第1題(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學生獨立讀圖,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生:19-9=10(顆)。
2.第2題(出示情境圖)。
師: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生:25-2=23(米)。
3.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
4.第4題:想一想,填一填。
師:仔細觀察每組中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每一組的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是一樣的。生:我發(fā)現(xiàn)每組兩個算式中加號兩邊的數(shù)交換了位置。
師:你能試著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嗎?
學生積極舉例:
(1)34+5=39,5+34=39;(2)21+7=28,7+21=28;(3)83+4=87,4+83=87;(4)52+7=59,7+52=59;......
師:如果不用你計算得數(shù),你還能快速地舉出類似這樣的算式嗎?
生1:47+68=,68+47=。生2:395+126=,126+395=。生3:1000+800=,800+1000=。......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還能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規(guī)律。那么你認為這節(jié)課自己表現(xiàn)如何?
生1:這節(jié)課我發(fā)言特別積極。生2:在小組內我算得最快。生3:我覺得自己發(fā)言不是很積極,我會努力的。
師: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一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進行評價。)
師: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都非常好!能夠做到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努力。
〖教學反思〗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上比較滿意的是以下幾點。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和諧。本節(jié)課以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師不用刻意地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調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氣氛中學會了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2.關注學生發(fā)展,注重學科間滲透。由于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相關數(shù)學信息相對較少(只有25和4),因此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相對就較少。于是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只能從語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與別人有所區(qū)別,才會出現(xiàn)了一個減法問題的三種不同的提問方法,教師給以高度評價并全部展現(xiàn)。這也體現(xiàn)當前的學科理念: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媒介。另外如編故事、闡述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等,都是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已超越原來所謂數(shù)學學科的范疇。3.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促進學生主動地、個性化地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體驗知識形成與獲得的過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口算、擺小棒或是撥計數(shù)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 篇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小棒、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情景圖,請學生說說圖意。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探索算法,掌握規(guī)律
1、根據(jù)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列出式子。(學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學范圍,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中,以后再解決)
2、小組合作,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匯報交流。
4、用小棒擺一擺驗證自己算的結果,小組內再說說怎樣算出得數(shù)。
5、小結規(guī)律: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十位不變,個位相加減。JaB88.coM
通過學生觀察算式,得出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的規(guī)律。
三、鞏固練習,熟練計算。
1、看圖列式解決問題(第1題)。
先看圖理解圖意,提出問題,再列式計算。(要多給機會學生提出問題)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讓學生討論,再總結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
3、計算(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匯報算法。(進一步體會十位不變,個位相加減)
4、獨六完成第4、5題。
四、板書設計:采松果
25+4=29(個)25-4=21(個)
4+25=29(個)
十位不變,個位相加減。
教學反思:《采松果》一課的目標主要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習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個知識在上學期已經接觸到,這次是超過20的算式,但是我感覺學生掌握得還不錯,有少數(shù)孩子對簡單的加減法還是不熟練,這很頭疼,上課的時候多提醒他們,多提問他們吧。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 篇4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會了計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之后,初步認識、學習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本課時利用采松果童話情趣,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索過程,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合作意識。設計練習1、2題,目的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練習第3題和游戲活動的設計,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快速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通過第4題的計算探索,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目標:
1、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本節(jié)課主題圖)、游戲棒、計數(shù)器、有算式的蘿卜卡片若干個、小兔頭飾若干。
學具準備:
計數(shù)器、游戲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開火車游戲(大屏幕顯示整十數(shù)相加減算式),學生口算并說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大屏幕展示主題圖,講故事導入:冬天到了,松鼠媽媽帶領小松鼠去采了些松果準備過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媽媽分別采到了多少松果?聽了這個故事,看了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完整的數(shù)學問題。
生1: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2: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它們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探索計算方法:
(1)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列算式。
師:我們一起結局第一個問題,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師:第二個問題怎樣用算式表示?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怎樣計算25+4和254,在小組內交流算法(提示:用自己的學具)。
(3)交流反饋:
請小組長匯報自己小組內的計算方法,并進行算法演示和講解。
生1:我用5+4=920+9=29
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數(shù)的。
生3:我是用計數(shù)器先撥25,再在個位上撥4就得29。
3、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計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個一個數(shù),也可以用計數(shù)器撥,還可以把兩位數(shù)分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幾,然后進行兩個一位數(shù)的加法,再加上這個數(shù)。)
三、深入練習,鞏固新知
1、用所學的知識解決23頁第1題和第2題。教師激發(fā)引導: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的知識解決嗎?(獨立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
2、反饋:你解決了哪些問題,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和理由。
3、試一試:(課本23頁第3題),獨立解答,同桌交流。
4、游戲:小兔拔蘿卜。
出示卡片,請同學們戴上小兔頭飾搶答,誰先答對卡片上的算式,請誰拔去一根蘿卜,看誰拔得又快又多。
5、想一想,填一填。(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大屏幕展示:
24+5=13+5=7+40=62+6=
5+24=5+13=40+7=6+62=
(1)先計算第1、2組題,找出上下對應的兩題有什么聯(lián)系?怎樣才能很快填出得數(shù)?
(2)再計算后兩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然后仿照自己想一組算式,并計算。
四、課外延伸,繼續(xù)探索
1、口算:
15+3=274=387=22+6=
2、比大小:
2820+632+77+3246440+6
13+620192666368-3
五、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得都非常棒,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和應用,在計算時要注意把兩位數(shù)先看作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再計算。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這些加法。
2、用加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意識。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熱情,以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并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求原來有多少的思考過程及列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用加法計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豐收啦!。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組去采松子,松鼠媽媽說:我已經采了25個松子。小松鼠數(shù)了數(shù)說:哦!我采了4個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問題呢?
2、學生提問,學生提的問題已經學過就口答解決。
3、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請小朋友同桌的兩位小朋友扮兩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過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說說。
2、交流匯報:通過剛才的采松子活動,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該怎么算了嗎?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4+25=29
4、你是怎樣想的?
5、師小結: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只要把松鼠媽媽采來的25個和小松鼠采的4個合起來。
6、現(xiàn)在你能用響亮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嗎?
7、學生自己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8、這就是我們學習的用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9、板書課題
10、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2)同桌的同學交流演示。
(3)指名學生列式:25-4=21
(4)你是怎么想的?
(5)指名學生說一說。
三、從生活中體驗
1、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
(1)小紅擺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還剩多少根?
2、練一練:師引導學生逐題解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拓展練習:
3、想一想,填一填的第4題:
根據(jù)練習你能像上面那樣寫出一組算式嗎?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 篇6
教學內容:整十數(shù)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連加減的口算方法,進一步鞏固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3.教育學生要用心計算。
教學重點: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連加減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連加減的口算方法
教學用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2+1+43+1+59-2-3
30+6030+5040+50
90+1060-3090-10
80-2090-7030-20
二、學習新課:
1、學習連加
先計算:3+2+4
再計算:30+20+40
學生分小組討論計算方法是什么?
討論:整十數(shù)連加與10以內連加法的異同
2、學習連減:
學生試做:80-20-30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
(8個十減去2個十得6個十再減去3個十是一個十就是30)
三、鞏固練習:
⑴.出示卡片后直接說得數(shù)
⑵.爭奪紅旗比賽
五、課堂作業(yè):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六、板書設計:
采松果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3、
4、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
3、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
教學重點:1、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口算
教學用具:小棒
教學過程:(一)復習檢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90-70
34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79是由()個一和()個十組成的。
(二)新課學習:
5、投影出示掛圖,觀察圖畫,提出問題
大森林里松鼠媽媽采集25個松子,小松鼠采了4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
25+4=29
205
6、請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7、小組活動,討論算法
8、用小棒擺一擺,分別說一說擺的過程
9、根據(jù)圖中已知條件,再提問題
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小松鼠比媽媽少采幾個?
25-4=21
205
(2)分組討論,如何計算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
(3)集體歸納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
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直接寫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個()里可以填什么數(shù)?
10+30〉()20+()〈2525+()=25-()
板書設計:
被減數(shù)
46
96
28
36
減數(shù)
4
5
7
5
差
《[參考]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2000字精選》一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幫助您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作用,如還需更多,請關注我們的“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松果”專題。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松果相關推薦
更多>-
最新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000字精選 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離不開教案。寫教案是教師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必備過程,如何公平地選擇一個教案的教學內容呢?88教案網(wǎng)現(xiàn)在向你推薦最新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建議你收藏并分享給其他需要的朋友!...
-
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2000字精選 88教案網(wǎng)專題“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為你推薦以下內容。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編寫教案已經成為教師工作任務的一部分。寫一份好的教案就要要求每位教師要不斷加強思想修養(yǎng),樹立崇高的職業(yè)道德。那么,一份好的教案該怎么寫呢?88教案網(wǎng)小編現(xiàn)在向你推薦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采松果》數(shù)學教案08-10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及教學1000字精選12-03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課件范文1500字精選9篇12-06
- 熱!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600字)05-07
- 一年級語文下冊表格式教案1500字精選11-30
- [參考]冀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設計2000字合集11-27
- 一年級語文下冊《松鼠和松果》教案09-24
- 一年級下冊《松鼠和松果》教案05-07
精選生活好幫手教案反思1000字精選5篇12-07
- 蜘蛛開店教學反思范文12篇12-07
- [最新]小學四年級體育說課稿(合集7篇)12-07
- 中班數(shù)學認識梯形教案課件范文合集12-07
- 除數(shù)兩位數(shù)除法教學反思800字系列12-07
- 比長短教學反思1000字精選6篇12-07
- [最新]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教案4篇12-04
- 分數(shù)基本性質教學反思集錦12篇12-07
- 公開課的教學反思怎么寫1500字5篇12-07
- 一年級數(shù)學老師工作計劃11-26
- 影子第一課時教案精選12-07
- [參考]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采松果2000字精選12-07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采松果》教案北師大版05-26
- 一年級語文下冊《松鼠和松果》教案09-24
- 一年級下冊《松鼠和松果》教案05-07
-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采松果》數(shù)學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