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7-27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六)。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3、根據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根據上闋詞意,自學下闕詞意。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憑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件,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討論,達到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通過老師寫課題,你發(fā)現了什么?你對它有什么了解?
學生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動作;黃沙,點明地點。)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3、簡介作者。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
本詞寫于他遭貶閑居江西上饒之時,作者對黃殺嶺較熟悉。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識,又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學習詩詞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板書:知音
看課件,聽老師朗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見:讀xiàn ,同“現”。
讀對節(jié)奏,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3)指名讀。
(4)師生評議。
4、齊讀。
(設計意圖:識字后排除學習困難。)
(三)再讀課文,理解上闋詞的意思。
字音讀準了,我們還要明白詞意。板書:明意
1、默讀詞的上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上闋詞的意思。
3、交流上闋詞的意思。
(1)指名讀第一句,并說說這句的意思。
出示動畫,理解“別枝”的意思;
出示課件作選擇題:
“別枝”現在有三種解釋,
①離開枝頭。
②斜枝、樹枝;
③另外一枝。在本詞中選哪一種?
(2)指名讀第二句,并說說這句的意思。
(3)齊讀三、四句。
討論: A. 是什么送來一陣陣稻花香?
B. 是誰聽取蛙聲一片?
C. 是誰在說豐年?
把詞句補充完整。JAb88.COM
指名說說三、四句的意思。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本課理解上的難點。)
(四) 體會上闋詞的意境。
明白了詞意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需要我們進一步領悟詞的意境。板書:入境
老師伴樂朗讀,學生閉眼想象:皎潔的月光,帶著稻花香的清風,微微吹拂在臉上,烏鵲被驚醒,拍動著翅膀離開了枝頭,蟬兒不停的鳴叫著,農民在稻田邊談論著豐收的景象,青蛙在不停的唱著歌……
提問:
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板書:看 聽 聞 想)
這些景物美嗎?有這么多的美景陪伴著作者夜行,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學生配樂朗讀。
(五)指導朗讀。
帶著喜悅之情讀一讀吧!
1、自由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詞,用心體會景物的美麗。
2、指名讀,齊讀并評議。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韻味,進一步感悟作者復雜的感情。)
(六)我們通過學習上闕,已經學會了學習詩詞的方法,下面我們就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自己學習下闕吧!
1、學生自學。
2、匯報學習成果:
(1)說詞的大意。
(2)知道讀出節(jié)奏。強調: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3)體會感情:在山野中夜行遇雨,倉皇之間,你什么心情?(著急)后來又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理解“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夜行遇雨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經歷也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樂趣呀!
(4)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吧!
(七)拓展:
1、蘇軾和辛棄疾同是豪放派詞人,也寫過兩首《西江月》,(出示課件)這是其中的一首,讀一讀吧!
2、你讀出了什么?給你了什么感覺?
3、師小結:是呀!好一個愁字了得!作者不同,境遇不同,心情不同,所作詞作當然不同,所以我們再讀詩詞時,一定要了解詞人,悟出詞情。
(八) 作業(yè)
你能不能把這首詞,變成一首現代美文?自己動筆寫一寫吧!
(設計意圖: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
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看 明月 驚鵲
聽 清風 鳴蟬 蛙聲
聞 稻花香
想 說豐年
副板書:
悟情
明意
知音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精選閱讀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八)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八)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詞的節(jié)奏、韻味,背誦課文。
2.抓“明月、驚鶴、鳴蟬”等詞語進行品味,扣“說豐年”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并在誦讀中感悟作者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詞句的意思。在讀中理解、想象詞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準備:學生課前了解詞人辛棄疾及創(chuàng)作背景;預習課文。
教學準備:收集辛棄疾的相關資料,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區(qū)別詞與詩的形式,解題。
1.出示《靜夜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學生區(qū)別詩與詞的大致形式。(題目、字數……)
2.解題。
二、檢查預習,讀通字詞
(一)檢查預習情況。出示詞語。
出示詞語:(明月 清風)抽讀。
出示詞語:(驚鵲 鳴蟬 蛙聲) 抽讀。
出示詞語:(七八個星 兩三點雨) 抽讀。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抽讀指導讀準確;老師示范讀、學生齊讀。
(出示詞語:忽見)抽讀(正音,為什么讀現呢?“見”是一個古今字,讀“現”的音,是出現的意思。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敝械摹耙姟笔且粯拥摹#?/p>
(二)檢測讀文的情況。
三、再讀詩詞,體會音韻
(一)劃出節(jié)奏。
請同學們拿著筆,輕輕讀這首詞,試著劃一劃這首詞的節(jié)奏。
(二)讀出韻味。
押的是an韻,而這些句末押韻的字叫做這首詞的韻腳。一起來讀讀這些韻腳。
四、品讀詩詞,感受意境
(一)品讀夏夜的清幽
(出示句子)“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師:描寫了哪些景物?
生:明月、驚鵲、清風、鳴蟬
(1)抓住詞中的意象“驚鵲”“明月”“清風”“鳴蟬”感受夏夜的美。
(2)抓“鳴蟬”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
2.品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出示句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在“稻花香”中體會豐收的喜悅
(2)換角色,體會豐收的喜悅
(二)品讀沉醉的喜悅
1.體會天色的變化。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體會景美醉人。
(出示句子: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五、鏈接背景,感悟情感
(一)感悟情感
1.出示背景資料。(出示辛棄疾生平)
2.師:一位愛國詞人,因為光復祖國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一腔忠勇,奮發(fā)而為詞,辛棄疾才會痛首疾呼:“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p>
還寫到:“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3.誦讀全詩,升華情感。
附板書: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清幽
欣喜
醉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三)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3.根據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4.通過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悠悠中華文明五千年,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多讀一些古詩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而且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素養(yǎng)。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自由背誦。
看來,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先來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棄疾的圖片)這是誰?
對,那誰能談談你知道的辛棄疾?
辛棄疾,他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今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他曾遭貶閑居江蘇上饒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風拂面,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詞--
齊讀,板書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初讀感悟。
請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抑揚頓挫。
指名讀。
看來大家都預習的很充分,詞讀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嗎?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把你讀懂的地方跟大家說一說,不懂的地方請教一下周圍的同學。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結合對字詞的理解,把整首詞的意思說一說?
(三)再讀感悟。
你喜歡作者描繪出來的畫面嗎?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結合相關詩句和你的想象談談想法。
是什么人在說豐年?會說些什么?豐年與稻花香、蛙聲有什么關系?是什么樣的心情?
從“舊時茅店社林邊”和“路轉溪橋忽見”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钡木秤觯慨敃r心情怎樣?
請你帶著你的這種心情讀一讀這兩句。
(四)拓展延伸。
詞人用自然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藥追恋膱D片,請你們來給配一配詩句,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有信心嗎?
四、教學反思。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寫的是作者在夏夜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色,表達了此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熱愛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讓人不僅看到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而且產生一種身歷其境的美妙感覺。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方法引導,理解詩意,體會意境,拓展延伸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希望引導學生在疏通、理解古詞意思的基礎上,結合課下搜集整理的資料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在理解古詞意思時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上完成了預設,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學生基本上理解了詞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我沒能及時指出這里的七八個,兩三點都是虛指,造成了錯誤,在課后也及時進行了糾正。體會意境這一環(huán)節(jié)本想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談自己有沒有過詞人那種“路轉溪橋忽見”的感受,可是因為前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上課時就把這部分給略過了,造成了這點沒有講透。
新課標規(guī)定,對詩詞的學習應該是由誦讀開始,到體會意境,最后在落實到誦讀,但整堂課我只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扎實了誦讀,沒有進行誦讀的指導,還是讀得不夠。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點反思,今后我會繼續(xù)學習怎樣進行古詩詞的教學,爭取講好每一首古詩詞。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七)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七)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材分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詞作情景交融、恬靜自然,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這首詞,上闋寫農村的夏夜,月白風清,送來陣陣稻花香味,處處蛙聲相應,一片豐年景象,它給夜行人帶來無限的喜悅。下闋寫天外疏星,山前飄雨,溪回路轉,茅店忽現。筆調靈活,輕快,構思渾樸、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學情分析:詩詞名篇,以精煉的語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有豐富的想象。依據詞句想象畫面,感受詩歌的意境,對于學生來說是難點。
教學目標:
1、掌握“鵲”字。
2、有感情朗讀詞,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
3、抓重點詞語想象夜行的畫面,讀出意境,感受詞人夜行的心情。
4、拓展辛棄疾作品,加深對辛棄疾及其作品的認識。
教學重點:
抓重點詞語想象夜行的畫面,讀出意境,感受詞人夜行的心情。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語想象夜行的畫面。
教學流程:
課前三分鐘:背誦古詩詞。
一、導入課題,了解背景。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辛棄疾的一首詞,一起讀題目。
西江月是詞的什么?夜行黃沙道中呢?
一起來看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詞句,整體感知。
第一遍讀:讀正確,聲音響亮。
強調兩個字:
鵲:知“鵲”字的字理,指導書寫。
見:強調讀音。隨句子理解:什么路轉溪橋忽見?
第二遍讀:
1、讀出節(jié)奏。
2、打著節(jié)拍讀。
第三遍讀:讀出韻律美。
師生合作讀,發(fā)現古詩詞押韻的特點。
整體感知內容: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人們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首詞你知道寫的是什么了嗎?
三、想象畫面,讀出意境。
(一)上闋
黃沙道中,是什么樣的景呢?一起來看看,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呢?(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蛙聲。)
明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把這輪明月帶入詞句中,讀出你的感受。
這樣柔和的月光,這樣明亮的月光,如水一樣流瀉下來,照在了黃沙嶺上,照在了黃沙道上,照在了別枝上,照在了行走的詞人身上,好寧靜優(yōu)美的月色啊!一起讀。
驚鵲:
走著走著,詞人聽到了鳥叫聲,抬頭一望,他看到了什么?(驚鵲)
對,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兒驚飛。曹操《短歌行》中寫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蔽覀兝^續(xù)想象,月光驚動了樹上的喜鵲,喜鵲嚇了一跳,叫著飛出了巢,它一會飛到( ),一會飛到( ),一會飛到( ),它那晶亮的小眼睛四處搜尋著,什么東西,這么亮?。∷纯矗?),看看( ),看看( ),噢,原來是月亮,虛驚一場,又歡快地唱幾聲,飛回巢了,只留下它站立的別枝還在輕輕搖曳,假如是你,走在這樣寧靜的黃沙道中,偶爾看到驚鵲的情景,感覺怎么樣?把你的感覺帶進去讀一讀。
這驚鵲驚得好啊!靜中有動,使月夜顯得寧靜而富有情趣。
清風:說到清風,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讀出來嗎?而且,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清風?
夏天熱??!晚間,清風徐來,你看,枝葉輕搖,衣襟輕擺,送來稻花香,送來歡快的蟬鳴,送來涼爽,好舒服?。“堰@種感覺帶進去讀。
孩子們,你看,明月、清風、別枝、半夜、驚鵲、鳴蟬,由六個一一相對的名詞組成,簡單的六個名詞,描繪出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而富有生機的夏日夜景,看似無技巧,實則高超。我們再來欣賞幾句由名詞組成的經典佳句。
出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杏花春雨江南。
稻花香、蛙聲:
通過蛙聲一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蛙聲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宛如比賽,宛如開演唱會一樣,叫得那個歡哪!它們在稻花香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農業(yè)不發(fā)達,老百姓是靠天吃飯的,風調雨順,才會有豐收年。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水多,蛙才多??!蛙聲一片,說明今年雨水多,雨水多,稻田里水分充足,水稻就會長得怎樣?而稻花濃郁,也預示著豐年的臨近。
知道辛棄疾號什么嗎?稼就是種植莊稼,辛棄疾曾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笨梢?,他是一位關心農民疾苦的人,他為農民興修水利,建學堂,多年來,與農民朝夕相處的辛棄疾,看到者喜人的豐收景象,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與其說是蛙唱豐年,不如說是誰在贊嘆豐年?
引讀:鋤禾日當午,汗滴滴下土,農民豐收多不容易啊!如此景象,怎么不讓人欣慰呢?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足望豐年。朝朝出,一犁水足,才有豐年,這怎么不讓人歡欣?
蛙唱豐年,是辛棄疾的獨創(chuàng),因為他有著豐富的農村經歷,有著關愛農民的心,才會有如此合情而又獨特的創(chuàng)造。
體會詞人情感:
孩子們,一切景語皆情語,詞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假如你是辛棄疾,在這樣的黃沙道中行走,你會怎樣走?讀出你的感受。
(二)下闋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p>
師生合作讀:師讀上句中的句或詞,生用下句中的句或詞來對。
發(fā)現了什么?
出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p>
與原句相比,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意思沒變,那用哪句好呢?
再次合作對對子朗讀,師越讀越快,感受下雨時著急的心情。
指導朗讀:讀出詞人著急的心情。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現。”
創(chuàng)設情境:烏云被月亮遮住了,剛才太沉迷路上風景了,這是到哪了?我以前經常住的茅店在哪呢?在這嗎?在那嗎?茅店啊茅店,你在哪里啊?呀!轉過溪橋,茅店突然出現了。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讀出你的感受。
換詞比較: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出現。
將突現換成出現好不好?
引導學生體會“突現”的驚喜。
拓展:出示帶有“忽”字的古詩詞,繼續(xù)體會“忽”字里含有的驚喜。
四、梳理內容,找出線索。
這首詞上闋寫的是景,下闋寫的是避雨,兩闕也沒有什么關系啊,但是讀起來就是那么和諧,這是為什么呢?是什么把上下闕連在一起了呢?看看題目,是哪個字?(行)
行,是全文的線索,上闋是詞人在行的過程中看到的景,下闋是詞人在行的過程中遇到的事,行如一條細線,將景與事連在一起,這也正照應了詞題:夜行黃沙道中。
而且,在行的過程中,詞人的心情也是變化的,欣賞黃沙道的景色,心情是愉快的,突然下雨了,心情是著急的,茅店忽現,心情是欣喜的,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這種心情的變化。
五、聯系背景,對比延伸
孩子們,一次夜行,到了辛棄疾的手里,更添了一份閑情逸致,其實,他的閑情逸致多是無奈,辛棄疾是什么人?他武將,武功謀略可勝任大將軍,他渴望馳騁沙場,卻報國無門,一腔忠憤化而為詞,因此,他的詞,更多的是愛國熱情,英雄豪情。
出示《破陣子》。
即使到了晚年,仍表示出不甘衰老,猶有可為的壯烈情懷:
出示: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種永遠不能在平庸中度過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隨著辛棄疾的一生,也始終閃耀在他的詞中,奏響了宋詞的最強音。
我們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北大師生座談講話時,就曾引用了辛棄疾的一句詞: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浩然的英雄之氣,穿越古今。
孩子們,讀辛棄疾吧!相信他的情懷和智慧,同樣能夠點亮我們今天的生活。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五)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五)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詩人
三、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知詩人。
語言導入:同學們經過五年的學習積累,已經會背誦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出示課題和作者。
1、 我們還學過辛棄疾的哪首詞?
生:《清平樂·村居》、師:你能背一下嗎?
生:《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學這首詞的時候,我們介紹過(幻燈片回顧):辛棄疾,號稼軒,是南宋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詞風豪放、雄壯,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非常曲折坎坷,曾遭貶職,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繞閑居多年,(幻燈)
3、師:他定居的上繞那一帶風景優(yōu)美,土地肥沃。辛棄疾對那一帶非常熟悉。有一天詩人出門散步,即興寫下了一首詞。叫《西江月黃沙道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4、板書課題,通過題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詞牌名、課題的意思、黃沙的位置)作者夜晚在黃沙道中行走(幻燈)
師:對,這首詞就是寫了作者在黃沙道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這首詞。打開書本。
二、讀準字音知詩韻
1、輕聲讀詞,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現)(板書強調):
3.再指名讀一遍。
4.為了更好地展示你們讀書的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幫助好嗎?(出示畫好節(jié)奏的詞)自己試試。
a指名讀(2個人)
b齊讀。
很好,這就是聲斷氣不斷,
但是,要想把詩詞的韻味讀出來,讀到聽眾的心坎里去,除了做到聲斷氣不斷,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詞中作者的情感才能做到聲斷意相連?;脽?/p>
三、想象畫面,悟詩情
現在,我們和辛棄疾一起徜徉在黃沙的小路上,調動起我們所有的感覺器官,去欣賞風景,身臨其境去體會詩人的情感。
小組交流:出示中心問題:與同桌交流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說一說這首詞的上闕和下闕分別表達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一)出示上闕:(幻燈+心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片。
1、同桌交流,師巡視。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預設:生:舒服、悠閑的的心情
師:從那句話中看出來的?
生:第一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師:那你能試著描繪出這一幅讓人感覺特別舒服的畫面嗎?
生:生試著描述畫面。
師相機解釋:驚鵲:驚醒的山鵲。斜枝:旁枝
老師幻燈補充:一輪明亮的圓月高掛天空,也許是月光的閃爍突然驚醒了正在斜枝上休憩的喜鵲,徐徐的清風吹來,蟬兒鳴叫著,聲音飄出很遠很遠......
相機板書:看到了:明月、斜枝、驚鵲、鳴蟬
聽到了:蟬叫 (景色如此之美,連蟬兒的叫聲都是那么舒服)
師:明月、斜枝、山鵲、清風、蟬兒好一幅幽靜、清新的中國畫啊,誰來讀一讀這句詞?
指名讀1-2人
師總結:明月高照,清風習習,夏夜靜謐讓人感覺好舒服啊,帶著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質疑:這一句中有動靜、有聲音,怎么你感覺到的卻是“靜謐”呢?聯想到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都是在以動襯靜。(這個怎么切入比較好)
師:上闕中你還感受到作者的什么心情
生:喜悅的心情(板書:喜悅)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的“豐收的喜悅”?
生:稻花香里……
師:哦,稻花飄香的日子里,你覺得誰在說豐年?
引導學生回答(青蛙、農民、詩人、)
讓學生自己找角色演一演,充分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青蛙怎么說?(使勁叫)
農民會怎么說?(今年真是個豐收年,不會餓肚子了)
詩人會怎么說?(看著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我真高興啊!)一個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介紹辛棄疾關心農民生活的內容,這樣的詩人會用怎樣的語氣說自己的心情呢?
師:男女生分別讀讀這兩句,體會期盼和喜悅之情。
師小結;對呀,大家多么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齊讀上闋。
(二)出示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p>
師: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詩人還沉浸在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呢,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齊說:下起雨來。
師:詞人是怎樣描繪這場雨的。
找一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意思
老師相機補充:天上隱隱約約的還有幾顆,卻下起雨來,這是暴雨將至了。
師:這時候詩人的心情如何?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p>
1、 自主感悟
2、 全班交流,下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
預設 生:著急
師追問:著急的原因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生:突然下起雨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老師相機補充:天上隱隱約約的還有幾顆,卻下起雨來,這是暴雨將至了。
用詩人的話就是
剛才還明月高照,突然只剩下七八顆星星了,山腳下還飄落了幾點雨,糟糕,要下雨了!怎么辦?趕緊找地方避雨??墒且郧埃ㄅf事)經常去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現在卻不到了呢?山路一轉,走過小橋,茅店突然出現了,真高興。
指名說,邊說邊補充,邊生動描述生。
質疑:為什么經常見的茅店現在找不到了?(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fā)現)
就在詩人著急的時候--路轉溪橋忽見
解釋:路轉--山路一轉彎 溪橋--溪上的小橋
轉過山路,走過小橋,“舊時茅店”忽見,什么心情?
板書:喜出望外
師:詩中的哪個詞最能體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生:忽現
誰愿意表演一下作者看到茅店后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體會心情?師:陸游也有的一句詩寫的也是峰回路轉的喜悅--“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讓我們再一起讀這半闋,體會作者的驚喜之情吧。
五、情感升華。
引讀: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在夜晚行走在黃沙嶺上,
看見了----(明月高懸)(綠樹環(huán)繞)(喜鵲翻飛),
辛棄疾不禁高興地吟道――(齊讀第一句)
聽到了-----(蟬兒輕叫)(蛙鳴齊唱)、聞到了(稻香撲鼻)豐收在即;喜訊遠傳,不禁歡快地唱道――全詞(齊讀第二句)
走著,走著,忽然驟雨將至,茅店立見,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棄疾夜行山道,不禁興奮地唱道--(齊讀三、四句)
跟隨詩人我們欣賞夜間黃沙道的美景,感受詩人話豐收的喜悅,倉皇之間找到避雨地方的豁然開朗,真是處處充滿著人生的樂趣。
八、辛棄疾一生創(chuàng)作了629首詩,我們再來欣賞它的兩首作品。出示兩首辛棄疾的詩(找豪放派的詞,學生沒有學過的)
九、布置作業(yè)
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作業(yè)呢?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二)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背誦并默寫《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2、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這首詞的意思,并能背誦。
教學難點: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準備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3、同學們,讀了題目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學生自由說)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西江月”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才是詞的題目。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他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被免去官職以后閑居在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這首詞就是他那里生活時寫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這首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實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4、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1)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上闕詞義。(明亮的月亮升起來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爽的夜風伴隨著蟬的鳴叫。聞到稻花的香氣,聽到青蛙的叫聲,讓人想象出一派豐收的美景。)
(2)出示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下闕詞義。( 很遠的天空閃爍著七八個星星,山前似乎有淅淅瀝瀝的雨點滴落。舊時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店哪里去了呢?轉過了一個彎,在小溪的石橋上忽然就看到了。)
三、讀中感悟
讀課文,體會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讓學生試著背誦這首詞。(注意詞的節(jié)奏)
五、課堂總結
這首詞通過寫鄉(xiāng)村夏夜月明風清,稻花飄香,蛙聲和蟬鳴,顯示了豐收在望的喜悅,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農村生活的熱愛。
六、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看:明月 驚鵲 星星 茅店
聽:鳴蟬 蛙聲 雨聲
聞:稻花的香味
想:豐收的年月
(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十)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十)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用問題為切入口,想象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咱們從一年級到現在學了很多很多的古詩,感受了詩歌的魅力。也積累了不少名句。能背上幾句嗎?
1、名句背誦。
師:我還記得一句“稻花鄉(xiāng)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敝朗钦l寫的嗎?(南宋詞人辛棄疾)相信大家對辛棄疾并不陌生,了解這位偉大的詞人嗎?
2、簡介辛棄疾,知背景:
3、揭示課題:
而“稻花鄉(xiāng)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背鲎运摹段鹘?夜行黃沙道中》。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遨游吧!
理解題目:(“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山道中是詞的內容。)
教師介紹黃沙道
黃沙,就是指黃沙嶺。辛棄疾當時隱居在江西上饒帶湖,那里有一個黃沙嶺,高約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農田十多畝。黃沙嶺一帶風景優(yōu)美,農田水利條件很好
二、整理學習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用問題為切入口,想象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三、自主學習
1、請看屏幕,指明讀“學習任務”,齊讀“自學提示”。
2、學生自學。
3、檢驗:
(1)指明讀詞語,齊讀詞語。(評價)
(2)解釋詞語
(3)檢查朗讀:(評價)
四、合作探究
1、分組讀“學習任務”、“溫馨提示”。
2、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點撥啟發(fā)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p>
生1:詞人看到了明月當空,喜鵲正在枝頭歡叫,驚飛……(隨機出示句子)
板書: 看: (學生寫)明月 清風 驚鵲 鳴蟬
聽: (學生寫)鵲聲 風聲 蟬聲
師:誰還從這一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2
師:明月無語,但流瀉的是清幽的月光;樹枝不動,但鵲兒飛起,引起枝兒搖曳;它飛到另外的枝頭,甚至邊舞邊鳴。明月之夜,清風無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來,令人神清氣爽;蟬兒一改酷暑的喧囂鳴叫,或許是被枝的顫動驚醒,送來幾聲悠長而又涼絲絲的蟬聲。)
師:多美的月夜啊,詞人深情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引讀)
師:多美的月夜啊,我們深深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師: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烏啼”的場面,讓我們再次感受詩句--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引:還看到、聽到或聞到了什么?
板書:聞 : (學生寫)花香 聽:蛙聲 人聲
A、此時此刻,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耳聽著水國的驕子們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詞人擁有怎樣的心情?為什么(板書:愉悅、與民同樂)
師引:作者行走在黃沙嶺的道途之中,沐浴著清風、明月,嗅著晚風送來的稻花的清香,那種輕松與愉悅之情已經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從心湖之中溢出來,流淌出來。
他會想些什么呢? (課件) 板書:想
(如:“今年是一個豐收年??!”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p>
師:是啊,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就讓這種喜悅通過你的朗讀傳遞出來吧!
B、朗讀詩句 生1
評:讀得怎樣? (生評)
誰再來吟一吟? 生2 齊讀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边@句千古名句,讓我們也感受了豐收的喜悅。
過渡:還有另外的發(fā)現嗎?
3、“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板書:雨聲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掛著幾顆星星,聽到了雨的聲音。
師:誰也從這句聽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A、這里詞人采用了什么手法? (對偶)
(師引導:“天有不測風云”幾顆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著眼睛,小雨沙沙送來夜的清涼。這是無聲中的有聲,這是不動中的悄動。)
B、師:讓我們再次詩意地讀--
4、“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過渡:還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A、從這句詩,你想到了哪句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詩人此時此刻有怎樣的心情?(轉急為安、興奮不已、激動萬分……)
C、你是從哪里發(fā)現的?
(“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夜來飛雨,并沒有使作者懊惱、掃興,相反,更增加了詞人的興致。) 板書:驚喜
D、請你帶著詩人此刻的心情,再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興奮、激動)
師:是啊,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齊讀這一句--
六、當堂達標--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先配樂,后畫面展示
師:這樣的一個夜晚,不僅是一首詞,也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這幅畫你可以用語言來描繪。咱們再默默地讀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詩歌的意境。
1.仔細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時此刻,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2、配樂寫話
師:此時此刻,老師知道你們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請你拿起筆,靜靜地想,靜靜地寫。寫下那動人的畫面。(師巡視指導)
3、展示畫面
(1)師:你能給自己的畫配上一個動聽的名字嗎?盡量用精煉的語言。
(若有困難,小組討論,比一比哪組的小標題最美。)
(江南夏夜圖、山村夏夜美景圖、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
4、課件展示部分譯文,一生朗誦
(1)學生補白
(2)譯文展示:(師范讀)
·夜晚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
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
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預示豐收),
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
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
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
轉眼山前便灑落了兩三點雨。
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頭轉彎處,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3)教師朗誦
師:簡直是一幅優(yōu)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盡管詞人沒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筆下的一幅幅藝術畫面,卻流露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太平生活的珍愛。讓我們再次把詞人這種情、這種愛讀出來吧!會背的可以背誦。
板書:珍愛生活
5、齊讀(或背)整首詞,整體感知 (師生共讀)
師:我又一次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七、拓展延伸,對比欣賞。
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怎樣的文筆,怎樣的風格?(清新歡快,豪放)但是由于詞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也是最優(yōu)秀的愛國詞作之一,有人甚至稱此詞為辛詞之首。全詞表達了詞人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輕敵的思想,抒發(fā)了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同屬豪放派,與蘇軾相比,辛棄疾少了一份曠達、一份雄邁,多了幾許悲涼、幾許蒼勁。)
師生共讀:
念奴嬌o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八、請你選擇喜歡的一項作業(yè)。
★★A. 請把這首詞中你最欣賞的詩句寫下來。(動手抄抄,有益與學生掌握詩歌
★★★B. 如果你想畫,拿起你的畫筆,畫一幅簡單的夜行黃沙道圖。
★★★★C. 課外收集感興趣的宋詞、元曲,并背上幾首。
★★★★★D.學完這首詞,如果你也想寫詩,那就大膽地行動吧!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九)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吟誦全詞
2、 通過想象畫面,大致理解詞的意思
3、 品味詞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吟誦全詞
2、 品味詞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過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你們還記得嗎?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學而不忘真是個好習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辛棄疾的另一首詞
二、讀
1、 首先看看我們的題目,西江月應該是這首詞的?(學以致用真好)夜行黃沙道中才是題目,讓我們來好好的讀讀題目,根據我的要求來
(1)重讀夜(生讀)(如知時間)
(2)重讀行(生讀)(如聞事件)
(3)重讀黃沙(生讀)(如曉地點)
那題目的意思就是?
2、 好,千古美文在手,須得朗朗上口!今天就讓我們像讀題目一樣,細細地讀這篇詞,首先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一讀。(生讀)
3、 古人常說,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既然是一首詞,我們也可以手舞足蹈一番,體會其節(jié)奏美。請伸出你的手把上闕手舞一番。
不僅可以手舞,還可以足蹈,可以踏歌,讓我們一起來踏歌下闕。
把整首詞手舞足蹈一番
4、 我們的詩歌也好,詞也好,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還要讀出音韻美。請大家打開你的書,劃出節(jié)奏,(生劃好后)看看你們的節(jié)奏劃得是否和老師一樣呢?現在我們根據節(jié)奏來讀讀這首詞,要做到音斷氣連(師試讀一句,生再自讀,再抽生讀)
5、 現在觀看我們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你有什么發(fā)現?(押韻,這些字叫韻腳)現在我們把韻腳拉長讀一讀,把這些含有韻腳的詞語讀一讀。最后再連起來讀,做到音斷起連,韻腳拉長
三、想
1、詞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夜行的道中,詞人“遇”到了些什么?
(明月,闕,清風,蟬,稻花,蛙,星,橋、、、、)
2、讀著這首詞,說說你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喜鵲被驚飛到了其他的樹枝上,蟬此起彼伏的叫著,微風吹來很是愜意,稻田里飄來陣陣芳香,青蛙們聚在一起討論豐收的場景,幾顆星星掛在天邊,幾點雨落在我身上,我猜想大雨快來了,急忙想到找地方躲雨。以前熟悉的茅店好像就在土地廟旁邊,怎么沒看見了,轉過溪橋,哦,原來它就在這里)
四、品
1、這些自然而然的景物,詩人對此賦予了什么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驚)
2、請大家默讀這首詞,拿起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這詞中的哪些地方,飽含了 “驚”。
(1)“驚”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什么被驚動了?鵲,是什么驚動了它?月,月亮太迷人,驚動了熟睡的喜鵲,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可見這月亮可真有魅力,所以我們驚嘆月亮。鵲出來,誰也跟著來賞月了?蟬,好像也被月亮迷住了,不停地唱著歌兒。)
過渡:驚有驚嘆的意思,還可以是驚動或者是驚訝
(2)“驚”聲
月亮驚動了哪些聲音啊?
鵲聲,蟬聲,蛙聲還可能有人聲,我們也驚訝詞人在夜晚能聽到這么多的聲音,那是不是說夜晚很熱鬧呀?這些聲音其實是突出了夜晚的寧靜(以動襯靜)
其實這首詞里不久有聲音,它還感官齊聚,說說還有哪些?(嗅覺、觸覺、視覺)
過渡:這樣美好的夜晚,讓詞人沉醉其間??商旃蛔髅?,說變就變,要下起雨來了,詞人只好慌忙躲雨,忽見這時候詞人的心情是驚喜
(3)“驚”見
月亮太美是驚嘆,它驚動了鵲和蟬,聲音太多是驚訝,驚動了各種聲音,那忽然出現的橋是驚喜,詞人為什么會驚喜呢?(他太沉醉月色,忘記了身邊的一切,連以前熟悉的茅店都找不到了,忽然找到自然驚喜,也不會淋雨了)
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催@兩句里面的數字,你有什么發(fā)現?(七八比較大,卻是形容星星少,月明星稀,而兩三點,數字比較小,卻形容雨點大而稀。我們上闕的聽取蛙聲一片,這個一,數字最小,卻感覺最大,滿滿的一大片全都是)
這樣美好的夜晚,給我們勾勒出一幅什么圖呢?給它取個名字?(鄉(xiāng)村月夜)
月色迷人,豐收在望,詩人的心情自然是高興的,此情此景,自然想到了老百姓的生活,這可以說是?(安居樂業(yè))
看到這“安居樂業(yè)”,你覺得詞人最終向往的應該是什么呢?(看時間是否講故事)
(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渴望國泰民安)
小結:真好,這才是詞人月夜所想,“安居樂業(yè)”才是他追求的境界,是詞人寄托的精神家園。此景,此情,此刻,驚嘆月夜,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再次吟誦起來吧!
五、唱
千年前的月夜,讓我們驚嘆,讓我們驚訝,讓我們驚喜,就讓我們把這“月夜”吟唱出來吧!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四)
統(tǒng)編版語文六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四)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2、初步認識詩與詞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3、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品味詞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了解詞。
1、同學們,都說唐詩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相信你們一定積累了不少唐詩。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瞧,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首詩?(出示圖)《詠柳》、《山行》、《江雪》(評價:學而不忘好習慣)
2、這三首唐詩中,有描寫春景的《詠柳》,還有描寫--(秋、冬) 唯獨缺少描寫--------(夏)
3、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鄉(xiāng)村夏夜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齊讀課題)
4、那你們知道什么是“詞”嗎?
(預設)1、關注課后連接或查閱資料了解。
評價:你預習得真到位,連課文鏈接都關注到了。聽了他的介紹,你捕捉到了哪些關鍵信息?
看來你已經學會利用多種信息渠道獲取資料,真不錯!
2、未預習
評價:沒關系,讓我們打開書讀讀課文鏈接,看看你從中捕捉到了哪些關鍵信息?
5、老師不得不夸你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捕捉到了關于“詞牌”的介紹。為了使我們進一步了解詞牌,老師請來一位博士為大家深入介紹。
(二)解詞題
1、是的,西江月是這首詞的“詞牌名”,而夜行黃沙道中才是這首詞的題目。
2、題目“夜行黃沙道中”,是什么意思?你說--
3、不錯,解讀得很準確,那辛棄疾在黃沙嶺欣賞到了怎樣的風景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詞.
(三)讀詞
(1)讀準字音
1.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來,誰愿意站起來讀一讀。(抽生讀)
2. 掌聲是大家對你的認可,(他字音都讀準了嗎? )(強調“見”)這一個字是一個古今字,讀現的音,是出現的意思,這一個字在學過的一句詩中也出現過。(抽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 讀詩詞,就得這樣將每個字都讀準,來一起試一試,不過這次老師有更高的要求,用上老師的小妙招,讀出這首詞的節(jié)奏(齊讀)
(2)讀出節(jié)奏
1.老師評價 強調“稻花香里”“七八個星”“兩三點雨”
2.來,再讀一遍。(齊讀)
(3)讀出韻味
1.字音準,有節(jié)奏,大拇指送給你們。可是這還不夠,古人吟誦詩詞還要講究平仄。這樣,才能讀出詞的韻味。平,就是第一、第二聲,要讀得輕而緩。仄就是第三、四聲,讀得重而短。
2.瞧,老師已將這首詞的平仄音標記出來了,先聽老師讀兩句。來,自己練習讀一次。
3.請男孩子先試一試。有點韻味了,如果藍色字的音再延長一點,會更好,來女孩子讀。真能干,每讀一遍都有進步,讓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再美美地讀一讀。
(四)解詞意,悟詞情
1.聽著你們的朗讀,我仿佛也跟辛棄疾著走進了夏夜里的黃沙嶺。在這個夏夜,辛棄疾都聽到了哪些聲音?(蛙聲、蟬鳴叫的聲音、喜鵲拍打翅膀的聲音)
2.喜鵲的聲音。喜鵲為什么會拍打翅膀?被什么驚動了?(明月)怎樣的明月,才能將喜鵲驚動得飛離樹枝?(皎潔的月光)來,帶上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句話。(明月別枝驚鵲)
3.蟬的鳴叫。(是誰送來了蟬兒的鳴叫?一縷縷清風伴著蟬的鳴叫徐徐吹來,它們的叫聲早已沒有了白天的聒噪、刺耳,此時,蟬叫聲顯得是那么清脆、悅耳)來著這樣的感受讀讀這句話。
4.青蛙的叫聲。青蛙是怎樣叫的?是啊,聞著稻香的青蛙們就是這樣此起彼伏歡樂地叫著,它們好像在說著(豐年)僅僅是它們在說今年是一個豐收年嗎?
還有誰聞著稻香也在說豐年?(農民、辛棄疾)是?。∶褚允碁樘?,想到豐收的景象,想到農民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辛棄疾的心情一定很--?(愉悅、高興、愉快、欣喜)板書:愉悅。這,真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板書情景交融)
5. 在這個夏夜,辛棄疾聽到了蛙聲、蟬叫聲、連喜鵲撲打翅膀的聲音他都聽得如此清晰,說明此時的夜晚怎樣?這樣的表現手法叫(板書:以動襯靜)
6.來,讓我們帶著想象和愉悅的心情再來讀一讀上闋。
學習下闋
1.當辛棄疾正沉浸于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和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是啊,夏夜的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說大就大,說小就小,此時,他心里一定很--?他真想--?
3.是啊,他太著急了,以至于舊時住過的旅店也一下找不到了,只好尋尋覓覓,幸好,山路一轉,舊時的茅店忽然出現,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4.看著近在眼前的旅店,辛棄疾真是又()又()?。@喜)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5.來,帶著既著急又驚喜之情讀一讀下闕
(四)拓展,豐富辛棄疾人物形象
一個夏夜,辛棄疾吹著清風,散著步,賞著明月,聞著稻香、聽著蛙聲、蟬鳴,多么愜意、閑適的生活,真令人向往。這也不難看出辛棄疾對淳樸安樂的農村生活的喜愛,對恬靜美麗的大自然的熱愛。我想,作為一位愛國詞人,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絕不僅僅是眼前的黃沙道,而是整個國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樂業(yè)”,企盼的是“國泰民安”,這就更進一步地體現出他對恬靜美麗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9、同學們,詞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首詞,都是一幅畫,一曲歌,更是一種情,希望你們下去之后,積累更多的詞,滿滿品味詞的魅力。好了,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靜謐 以動襯靜
熱愛
愉悅 情景交融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分析
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里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于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相關知識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相關知識”,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yōu)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jié)配合的需要,創(chuàng)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虜之后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后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chuàng)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并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于抒發(fā)感情,所以詩盲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tài);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fā)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yōu)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fā)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說課設計
一、文本解讀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幾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辛棄疾曾兩次罷官,四十二歲至六十二歲,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當時的辛棄疾潛心研讀莊子和陶潛的的文章。這首詞與《清平樂村居》都是詞人在這個時期寫的。西江越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于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并不在采用的情節(jié)多寡,而在那些情節(jié)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朱光潛)
二、教學難點、重點
對本詞來說,學生對鄉(xiāng)村生活,尤其是夏夜的鄉(xiāng)村,沒有表象積累,更沒有情感體驗。面對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著工業(yè)文明的成果長大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通過詞作里對景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略夏夜農村的清新恬靜之美,品味詞作樸實的語言描摹等文學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設計理念:
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意蘊,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意思。
3、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能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時體會作者熱愛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復習學過的詞
在小學階段,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詞作了,大家還記得嗎?
(毛澤東的《詠梅》、李清照的《如夢令》、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讀起來都瑯瑯上口,而且別有一種意蘊,這也是詞這種文學形式的獨特魅力之一吧。因為詞是依據曲子填的,不同的詞牌名有不同的調,同一個詞牌名因內容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情調。
2、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辛棄疾寫的另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師介紹黃沙道
黃沙,就是指黃沙嶺。辛棄疾當時隱居在江西上饒帶湖,那里有一個黃沙嶺,高約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農田十多畝。黃沙嶺一帶風景優(yōu)美,農田水利條件很好。
●請學生說說課題的意思
辛棄疾在這隱居,一住就住了近二十年,也住出了閑情。聽說還在這建了《黃沙書院》,所以夜晚出來走走,是經常的事。詞中就描寫了一次夜行的經歷。
(二)初讀詞作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己練讀
3、指名朗讀交流
指出:見的讀音
(三)解詩意
1、自己再輕聲讀讀,看看哪些句子的意思,自己可以試著理解,還可以跟同學討論討論。不懂得可以提出來。
2、交流遇到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上闋,
●別枝驚鵲
●半夜鳴蟬
●蛙聲一片
3、誰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教師隨機引導理解這些關鍵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用語言描繪明月無言,清風無聲,但黃沙嶺的夜晚卻是寂靜中的熱鬧。)
(1)隨機引導:
是什么驚起了鵲兒?你見過這樣的明月嗎?說說你的感受。
被驚起的鵲兒此刻在干什么?
此刻的蟬鳴會與白天一樣嗎?
田野里稻花飄香,令人陶醉。此的青蛙們在說些什么呢?
(3)在這樣的一個夏日月夜,作者在夜行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還感受到什么?如果你就是作者,你能不能來給大家說說你夜行黃沙道時的所見所聞,還可以加上所感。
(4)這樣的夏夜,作者真是不虛此行,讓我們再來一起讀讀上闋。
●誰先來讀一讀。
●再指名讀、起度。
●字里行間都流淌著一個字:愜意,快樂。再次朗讀上闋。
4、學習下闋
(1)解決關鍵詞,
●七八個星
●兩三點雨
●舊時茅店路轉溪橋忽見
(2)詞人在路上一路走一路賞,一路樂,可夜行忽然又發(fā)生了一點小插曲,你能不能把他連起來說說呢?能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更好。
(3)大家理解的真不錯。這一急一喜,讓夜行更有了一種情致,誰把下闋連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四)誦讀悟境
學習整首詞作,似乎跟隨作者一起夜行。與剛上課時比較,相信已經有了不同的體會或者更深刻的體會,或者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連起來再讀讀全詞,還可以邊讀邊想象,便讀邊體會。
1、學生練讀
2、指名朗讀交流,并說說自己現在的體會。
教師隨機捕捉這次夜行留給你最美好的記憶是什么?
3、齊讀
4、背誦
(五)作業(yè)
1、展開想象,把作者的夜行經歷寫下來。
2、收集田園詩詞,進行賞析比較。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案之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復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
課件設計:
PP四張抒情音樂一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背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
2、揭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牌詞題
二、布置初讀。
1、自由誦讀:字字正確、句句通順。
2、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檢查。
1、(出示課件1)指名讀,正音;齊讀。
2、質疑,引導解疑。
四、小組學習。
1、用心讀,邊讀邊想畫面。
2、小組內互說,有感情地朗讀。
五、大組交流。
1、自由說自己印象最深的畫面。
①引詞句。②說畫面。③作補充。④練誦讀。
2、范讀。學生閉眼想象完整畫面。
3、(出示課件2)說完整畫面。
①小組內互說。②獨立說或合作說完整畫面。
4、配樂誦讀。
①指名誦讀。②簡評。③齊誦,可變換方式。④練背。
六、補充積累。
1、(出示課件3、4)補充辛棄疾詞《南鄉(xiāng)子》《破陣子》,師生齊誦。
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景
情
鄉(xiāng)村夏夜
舒適喜悅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材理解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大意】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么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注釋】
①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xiāng)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xiāng)夏夜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鄉(xiāng)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yōu)美,音節(jié)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仿佛臨其境,馀味無窮。
②《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③黃沙:黃沙嶺,在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閑居帶
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
④別枝:旁枝。
⑤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
【簡析】
詞的上片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
云小雨,天氣的突然變化,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fā)現,表現夜行鄉(xiāng)間的輕松和饒有興趣。上下片都寫的情真
景真,筆調輕快,是一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