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2幻燈機放大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F215.Com 中學范文網(wǎng))
2.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實驗能力
通過正確組裝、調整實驗儀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2.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并用列表的方法歸納出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實像或虛像的條件.
3.培養(yǎng)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利用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用作圖法解決凸透鏡的成像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原理的分析逐步培養(yǎng)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觀察與實驗,就像和影、實像與虛像的成因,初步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
分析,就是對各種相關現(xiàn)象分別進行研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找出最主要、最本質、帶決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把通過對各種現(xiàn)象分析得到的結論、以及相關因素聯(lián)系起來進行研究從而得到較為完整的認識.例如對實像、虛像的認識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三種情況)的基礎上,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是由光形成,有光進入眼睛引起人們的視覺,因而與影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它們的不同點是,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虛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因而決定了它們的顯像方法也不相同.這就是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綜合指導下的分析.在物理學習中,形成概念,掌握規(guī)律離不開分析與綜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將有助于今后的學習.
德育目標
通過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以及對其成像規(guī)律的分析有意識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首先以學生實驗開始,觀察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和虛像的條件.在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認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講述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講了幻燈機后還介紹了投影儀的構造和原理,講了放大鏡后介紹了顯微鏡的原理.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儀器,原理與幻燈機類似.向學生簡單介紹顯微鏡的原理,有助于加強學科間的聯(lián)系.
教法建議
本節(jié)跟講照相機的方法相似,仍是先讓學生做實驗,觀察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和虛像的條件.在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認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講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建議結合實際情況介紹投影儀、顯微鏡的構造和原理.針對本節(jié)內容,在教學中應以實驗教學為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當提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示例
一、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教學說明
1.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是一個連續(xù)的變化過程,讓學生從這一物理現(xiàn)象變化全過程的高度來分析這一物理現(xiàn)象,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認識.
2.由于本實驗要求學生同時觀察和考慮的內容比較多,如凸透鏡的焦距、凸透鏡焦點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體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時還要觀察像的性質.對于一個初二的學生來講容易在觀察某一內容時忽略觀察其他內容,或者雖然觀察了但是頭腦中沒有反映出其它的內容,這樣就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整個物理變化過程,為此在本節(jié)實驗設計中采取了兩個辦法.
(1)每進行完一個內容的實驗(如物體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學畫圖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體在這個范圍內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師利用復合投影的燈片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在實驗現(xiàn)象與物理模型之間建立起必然的聯(lián)系,從而加深對這一物理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2)三個內容的實驗全部完成以后.可用計算機模擬物體從2倍焦距以外移到焦點以里的過程.凸透鏡成像由小到大、由實到虛、從倒立變?yōu)檎?、在透鏡另一側用屏幕接取到用眼直接觀看的整個動態(tài)變化,從而對凸透鏡成像形成一個宏觀的整體的認識(也可通過投影或畫圖進行).
3.為便于操作,也為使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形成深刻的認識從而為探索規(guī)律打下基礎,實驗前應要求學生在光具座中透鏡兩側的標尺上明顯的標出與焦距和2倍焦距等長的位置以便在實驗中能迅速準確的找到應找的位置,并對物、像所處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教學說明
要教育、引導學生不要死記硬背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徑有三個
1.認真完成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通過實驗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
2.采用作圖法,利用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中的任意兩條,作出凸透鏡在三種情況下的成像光路圖,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凸透鏡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
3.將實驗現(xiàn)象、物理模型與平時應用幻燈機、放大鏡的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完成“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學生分組實驗.
1.完成分組實驗.(分兩個階段完成)
2.利用凸透鏡的特殊光線,運用作圖法來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分兩個階段完成)
3.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實驗及相應的理論分析后,討論、研究在實踐中哪些光學儀器是運用這一原理制作的或工作的.
(二)結合上節(jié)照相機的知識分析、研究在三種情況下凸透鏡成像的變化過程及變化規(guī)律.
五、教學過程設計方案
1.引入課題
方案一:教師采用幻燈機和投影儀在屏幕上展示各種有關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圖片,向學生介紹這些儀器的主要工作元件都是凸透鏡,從而引入新課.
方案二:結合上節(jié)課講到的照相機,指出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提出問題:如果物體放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物體成像特點是什么;若物體放在焦點以內,能成像嗎?像的特點是什么?從而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學生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研究物體位于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畫出板圖)、位于焦點以里(畫出板圖),兩個位置凸透鏡的成像情況(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質(指像與物比是放大還是縮小、像是倒立還是正立,是虛像還是實像)).我們用u來表示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像到透鏡的距離、f表示焦距.
教師介紹儀器及使用方法,并重點強調以下幾個問題
(1)告訴同學凸透鏡的焦距
(2)把透鏡放在標尺中央,從透鏡的位置開始在左右兩邊的標尺上用粉筆標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物體分別設兩個位置,進行兩個實驗,分兩次完成.每完成一個實驗,做一次小結,再進行下一個實驗.對每個位置成像情況的研究都要通過三個途徑進行
(1)通過實驗研究物體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況.略調整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發(fā)生什么變化.
(2)利用凸透鏡的特殊光線(兩條就可以),用作圖法研究凸透鏡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況.
(3)研究、分析在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三種儀器中,哪種儀器利用了凸透鏡在這一位置的成像原理.
教師講完后,問同學們有無問題,然后宣布開始第一個實驗,將物體(蠟燭)放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學生實驗結束,教師組織提問、進行總結.
教師利用作圖法分析物體從2倍焦距以外向透鏡移近的過程中,凸透鏡成像的變化情況(有條件可用計算機模擬).
物體從大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點處移近的過程中,像成在透鏡另一側,像離透鏡越來越遠,像越來越大.2倍焦距處是一個變化點,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成縮小實像,進入2倍焦距內(大于焦距)成放大實像.焦點處是又一個變化點,而且使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實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應使學生們頭腦中對整個成像情況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模型.
教師結合實驗講述幻燈機、放大鏡的構造及應用.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講了幻燈機后簡要介紹一些投影儀的構造和原理.講放大鏡之后可介紹一下顯微鏡的知識,有助于學科間的聯(lián)系.
3.總結
分析了幻燈機、放大鏡的工作原理,結合前面學過的照相機,總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和特點.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這里有三個成實像的情況,兩個成虛像的情況.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虛像是由反射光線(平面鏡成像)或者折射光線(物體位于焦點以里的凸透鏡成像)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從岸邊觀察水中的魚、石子,看到的也是水中物體的虛像.它們的相同之處是:不論實像、虛像都是由光線形成的.從這點看影又與它們有本質的不同,影是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qū)域.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學習投影儀的使用方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利用學校的投影儀學習如何使用投影儀,并會一般的維護.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精選閱讀
內燃機
初三1-8物理
一一
§12..3內燃機新課
認識方面:1.常識性了解汽油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2.常識性了解柴油機與汽油機在構造和工作過程中的異同點。
3.常識性了解四沖程內燃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能力方面:利用燃料內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部分內能轉化和轉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熱機效率的概念,并與機械效率作聯(lián)系和類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熱機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
了解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四個沖程。能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建立熱機效率的概念
講授法,討論法
討論法
內燃機示教模型(帶電源),教學掛圖
1.復習
什么是熱機?
2.引入新課
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水加熱,由于燃料在試管外燃燒,熱量損失較大,內能的利用率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內部去燃燒,來獲得更大的動力?
3.進行新課
板書:第三節(jié)內燃機
內燃機: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的熱機
(1)汽油機
最常見的內燃機,以汽油或柴油為燃料,分別叫做汽油機和柴油機我們首先介紹汽油機
板書:
一、汽油機:用汽油作燃料的內燃機
①構造(出示模型或掛圖。邊指示邊講解)。
進氣門,排氣門,火花塞,氣缸,活塞,連桿,曲軸。(介紹名稱的同時,介紹各部分的功能)
沖程:活塞從氣缸一端運動到另一端叫做一個沖程
②工作原理。
(邊動作邊講解,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活塞、氣門、連桿、曲軸的動作情況)
內燃機的工作過程以一個循環(huán)為一個單元,一個循環(huán)又分為四個沖程
開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氣缸上端,進、排氣門均關閉。工作時,活塞由上向下運動,進氣門打開,排氣門仍關閉。由于缸內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空氣和汽油的混合氣體被吸入氣缸。這是第一個沖程
板書:吸氣沖程
活塞運動到最下端,就開始轉為向上運動。這時進氣門、排氣門都關閉,混合氣體被強行壓縮,使氣體的溫度升高,壓強增大。這是第二個沖程
板書:壓縮沖程
壓縮結束時雖然溫度較高,但未能達到燃料的燃點。在壓縮沖程結束的瞬間,火花塞產生電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高溫高壓燃氣推動活塞由上向下運動,通過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實現(xiàn)了內能向機械能的轉化。這是第三個沖程
板書:做功沖程
做功沖程結束,活塞繼續(xù)由下向上運動,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燃燒后的廢氣被活塞推出缸外。這是最后一個沖程
板書:排氣沖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運動,從此進入下一輪循環(huán)
③能的轉化。
教師:汽車在開動前,是如何使內燃機起動的?
學生:接通電源,開動“馬達”。
學生:用手“搖車”。
教師:“馬達”也好,“搖車”也好,都是為了給內燃機輸入能量,通過外力先使飛輪和曲軸轉動起來,由曲軸通過連桿帶動活塞運動,消耗機械能來幫助內燃機完成吸氣、壓縮兩個沖程內燃機一旦開始做功,內能就會轉化成曲軸的機械能。這時曲軸獲得的機械能一部分通過做功,一部分通過飛輪(與曲軸相連的質量較大的輪子)保存起來。然后依靠飛輪的慣性再反過來向外輸出帶動曲軸轉動,靠消耗飛輪的機械能完成排氣以及下一循環(huán)的吸氣、壓縮。這樣內燃機就可連續(xù)工作下去了。
板書:在做功沖程燃氣對活塞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其余三個沖程靠消耗飛輪的機械能來完成
(2)柴油機
板書:
二、柴油機: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
柴油機與汽油機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①柴油機與汽油機的相同點:都是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都要經(jīng)歷四個沖程
②柴油機與汽油機的不同點:
構造方面:柴油機沒有火花塞,而在相應位置上安裝的是噴油嘴。
工作過程上:
吸入的氣體不同(汽油機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機吸入的只是空氣);
壓縮情況不同(問:汽油機壓縮沖程末溫度、壓強多大?柴油機壓縮沖程末,氣體體積要小得多。所以壓強更大,溫度更高,這個溫度早已超過了柴油的燃點);
點火方式不同(汽油機靠火花塞點火。柴油機由于壓縮氣體溫度已超過柴油燃點,從噴油嘴噴入霧狀柴油便可立即燃燒。這種方式稱為壓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機比汽油機便宜,但汽油機一般比柴油機輕巧,所以汽油機通常用在飛機、小汽車、摩托車及一些小型農用機械上。而柴油機一般用在艦船、載重汽車、拖拉機、坦克以及發(fā)電機等大型設備上。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yè)
(l)簡述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過程。
(2)回答下列問題:
①內燃機的四個沖程順序能顛倒嗎?為什么?
②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活塞往復運動幾次?曲軸轉動幾周?
板書:
§12..3內燃機
內燃機: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的熱機
最常見的內燃機,以汽油或柴油為燃料,分別叫做汽油機和柴油機
一、汽油機:用汽油作燃料的內燃機
1、構造(出示模型或掛圖。邊指示邊講解)。
2、進氣門,排氣門,火花塞,氣缸,活塞,連桿,曲軸。
3、沖程:活塞從氣缸一端運動到另一端叫做一個沖程
4、工作原理: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
二、柴油機: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
①柴油機與汽油機的相同點:都是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都要經(jīng)歷四個沖程。
②柴油機與汽油機的不同點;③構造方面;④工作過程上;⑤吸入的氣體不同;⑥壓縮情況不同;⑦點火方式不同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和望遠鏡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
1、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器材:
顯微鏡、電腦平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圖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
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
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教學后記: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后總結它們的結構
和原理,然后復習本章知識。
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五節(jié)顯微鏡和望遠鏡
一、知識目標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
利用兩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教學用具
投影儀、顯微鏡、望遠鏡、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出示多幅有關顯微鏡觀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師]人眼觀察物體的細微結構時,分辨本領是有限的.把物體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鏡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對于太細微的結構,如生物的細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鏡也是看不清楚的.我們從實驗中可看出用兩個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利用這個原理就制成了顯微鏡,想了解它嗎?想了解什么?
二、新課教學
[師]顯微鏡的構造?
顯微鏡的原理是什么?
結合課本圖3.5—1投影.讓學生看書后講解.
[生]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生]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
[生]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生]物體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作為目鏡的“物體”,通過目鏡成放大的虛像.
[生]顯微鏡使物體經(jīng)過兩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體能看到.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顯微鏡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顯微鏡成像原理
一、顯微鏡
原理:物鏡f<u<2f: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投影儀)
目鏡u<f將物鏡所成的像再放大(放大鏡)
[師]繼續(xù)提問問題
望遠鏡的構造是什么樣的?
為什么使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會感到物體被放大?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原理是一樣的嗎?
學生看書后回答
[師]看投影課本圖,仔細觀察分析的結論.
[生]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
[生]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叫做物鏡.
[生]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
[生]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生]我們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和物體本身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生]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生]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都叫物鏡和目鏡,但有不同的地方,顯微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體進行一次放大.望遠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像,作用是把遠處的物體與眼睛的距離拉近.目鏡都起放大鏡的作用.
[師]就同學們所講,望遠鏡的物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xiàn)代天文望遠鏡都是力求把物鏡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星.
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望遠鏡成像原理
二、望遠鏡
原理:物像: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
目鏡: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
[師]望遠鏡觀看的對象在遠處,無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盡可能多地收集遠處物體發(fā)來的光,觀察宇宙中的星體時更是要這樣.因此望遠鏡的物鏡總是做得盡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徑很大的透鏡.因為大塊玻璃質地不均勻,會導致透鏡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為了消除凸透鏡成像的缺點,牛頓發(fā)明了反射望遠鏡.它的物鏡不用凸透鏡而用凹面反射鏡,也使光在目鏡焦點處成實像.
[師]在地面上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時,星體發(fā)來的光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要被吸收一些,還要受到不規(guī)則折射的影響,因此大大影響像的質量,為改進對星體的觀察,1990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了一臺望遠鏡,叫哈勃太空望遠鏡.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
顯微鏡構造:
①物鏡原理f<u<2f
②目鏡原理放大鏡作用
望遠鏡構造:
①物鏡原理u>2f
②目鏡原理放大鏡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案的練習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