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散步讀后感
發(fā)表時間:2025-05-05龍應臺散步讀后感(精華五篇)。
龍應臺散步讀后感 篇1
如果書籍,是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海,那我只收藏《如果云知道》這朵溫情的浪花;如果書籍,是一片郁郁蔥蔥的萋萋芳草,那我只采擷《如果云知道》這棵小小的嫩芽;如果書籍,是一棵碩大無比的參天大樹,那我只珍惜《如果云知道》這圈淺淺的年輪……
夏日溫暖的午后,泡一杯清茶,浸著明媚的陽光,捧起張琳老師的新作《如果云知道》,細細品讀。感受這本小說,以它獨特的視角,爛漫的筆觸,曲折的情節(jié),為我們描繪著一幅幅溫情、充滿大愛的畫面。小說主要講了:一只名叫久沐的畫眉鳥,因為遭到朋友的拋棄,而郁郁寡歡。這時,它遇到了一位新朋友——名叫海銘的畫家。這位新朋友與它志趣相投,在一次次的生離死別中,他們彼此理解,包容,關心,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歲月。
整本書以南方一望無垠的大海為背景,以空中形形色色的云為線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去世后,久沐千里跋涉,飛過絕壁深壑,去到遙遠的北方,追尋和感受已故的海銘的氣息。在那里,久沐遇到了海銘的一位故友——一只名叫山布的小麻雀。小麻雀帶著它,去看絢爛奪目的丹霞地貌,去看晶瑩剔透的冰山,去看金黃美麗的油菜花田,去吃香甜可口的撥魚子……做海銘做過的事情,品味他的童年。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朵潔白的云彩,一直追隨著它們,那是已故畫家海銘的靈魂化作的。海銘并沒有死,他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降臨了人間。生死有常,人活一生,草木一世。有人說:“死亡并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在生命的長河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p>
曾幾何時,我也曾因為親人的離世而感到痛苦,傷心欲絕,但閱讀完這本書后,我釋然了。人各有命,死亡不可怕,被人遺忘才是。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傳言:一個人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死了。我們害怕談論死亡,去忘了死亡是生命的必由之路。生也好,死也罷,都是我們存在于這世間的兩種形式。
書中,一只鳥,一位老人,一只海豚。不同物種之間的微妙關系,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彼此之間心靈相通,惺惺相惜。為我們讀者描繪著一幅幅溫情的生命畫卷。
人生路漫漫,有喜也有悲。面對生命,多一份溫情;面對死亡,多一份坦誠。就讓我們攜一顆淡泊從容的心,用自己獨特的眼睛,帶上最愛的人,一起看云卷云舒,風吹浪起,似錦繁花。與云共舞,與海為伴,探索屬于自己的歸途……
龍應臺散步讀后感 篇2
這個假期,我因為疫情影響而足不出戶。正當我盤算著如何打發(fā)假期的時間時,爸爸卻替我選好了一本精妙絕倫、引人入勝的長篇小說——《如果這是宋史》。
在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展現了宋朝真實的一面:太祖趙匡胤雖是篡位得天下,但其發(fā)家是靠開疆擴土,一統(tǒng)中原而來。宋王朝始于武功,卻不重視武功,重視文臣,卻因文臣滅國。
宋朝的建立結束了分割的五代十國,讓漢族人再次統(tǒng)一,漢文化歷經三百年的演變,變了多少味道?各色人等,各種丑態(tài),各種奸佞,各種唯利是圖,各種損人利己,各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層出不窮,忠孝之士不是沒有,只是力量太弱了,往往被抨擊地面目全非。
兩宋三百年,留給后世的印象是“弱宋”,他的弱不是因為武將,而是因為文臣本身的因素,自縛手腳,各種機會擺在面前都抓不住。更有奸臣小人視國家利益為兒戲,滿足自己的利益。兩宋的皇帝也是,為什么就不強勢一點呢?如能有明朝皇帝百分之一的毒辣都不至于如此。
可轉念一想,正是在這樣昏暗的大環(huán)境里,才誕生了那么多不可一世、千古留名的宋代大豪杰——那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那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的晏殊;那個寫《醉翁亭記》《生查子》的歐陽修;那個七八歲砸缸,后來又編寫《資治通鑒》的司馬光;那個文能寫詞,武能對抗金國的辛棄疾......
我看這本書的快樂就在這里,能看到了好多語文課本里熟悉的人名。而且因為從小就熟讀他們的詩詞,熟悉他們的事跡,就好像認識他們一般。
宋朝的滅亡,給中國的影響不僅是王朝的更迭,而是中華大地整體的淪陷,文化的淪陷,雖然元朝保留了漢文化,但漢文化的風骨,“寧教身死,不教名滅”的氣節(jié)隨著崖山陸秀夫攜帝跳海,十萬將士跳海追隨,文天祥從容赴死被擠搾將盡。
漢文化中丑陋的那一面顯現出來,漢人的價值觀已經被扭曲了。再也找不到溫和而不失武功,強悍卻不失風雅的漢唐之風。漢文化從宋朝變得畸形,再也沒有矯正過來。
龍應臺散步讀后感 篇3
每個家庭中都有親情的存在,無論是母親與兒子,還是母親與女兒,還是父親和女兒,父親和兒子,他們之間往往都有著一股發(fā)自內心的愛,那份愛,是一個歸屬。
就像《散步》這篇文章中所說的,雖然自己已經到了晚年,呆在世界上的日子已經不多了,陪伴著孩子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但是她為了下一代孫兒的快樂,犧牲自己的意愿盡量滿足孫兒的需要,這份親情是無價之寶,有錢也未必能買得到,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不要為了之間的一點兒矛盾而從此產生誤會,家庭和睦,家庭幸福便是最大的幸福。希望大家能和諧相處,一起牽手陪伴完整個人生!
龍應臺散步讀后感 篇4
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季,我忙里偷閑,把作業(yè)撇在一邊,抽出十分鐘,讀了莫懷戚的散文名篇《散步》??赐旰螅疑钍芨袆?。
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每個人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文章里的'“全世界”我想作者指的是這個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他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說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此刻我長大了,我明白了。作為兒女的,應當?;丶铱纯矗拖衲鞘赘璩哪菢?。爸爸媽媽辛苦的養(yǎng)育我們,我們怎樣做,也報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這大好春光里,讓我們我們一起祝愿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笑容燦爛!
龍應臺散步讀后感 篇5
《散步》通過一家祖孫三代,在一次日常散步活動中,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包容、相互支持扶攜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生動地描述了一幅扶老攜幼、幸福溫馨的動人畫面。
每個人都有年幼的時候,每個人也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幼年人和老年人都是在身體和心理上最需要關心和愛護的特殊年齡階段的弱者。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深知尊老是我們的義務,愛幼是我們的責任,老人和小孩就是我們要背負的“世界”。唯有義不容辭地扛起扶老攜幼的重大責任,我們才能擁有溫馨的家庭、和諧的世界。
-
需要更多的龍應臺散步讀后感網內容,請訪問至:龍應臺散步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