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楊絳散文讀后感
楊絳散文讀后感(集合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楊絳傳》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1
6月份開始讀了《楊絳傳》,這本書,了解了這位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讀完,有一種想再讀一遍的沖動。
楊絳先生一百歲時曾說:我今年100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邊緣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在序言中讀到這段話時,還不能體會其中的感情。在結尾處又看到這段話,好像理解了先生的話:我快回家了!一個百歲老人,把生命的終結看成是回家,并且要洗掉這100年沾染的污穢回家。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書中印象最深的是錢鐘書和楊絳被下放到農村的段落,那幾天看到他們在農村受苦,感同身受,好似自己的親人正在經(jīng)歷著這樣的磨難。心疼楊絳,又心疼錢媛。
看到錢鐘書病重,錢媛也住進了醫(yī)院,75歲的楊絳,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一頭是病重的老伴,一邊去病危的女兒,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那是怎樣一種無助與心痛。錢媛最后一次給楊絳打電話,“媽,以前你有個女兒,現(xiàn)在女兒也不中用了"??吹竭@里,我一個局外人都忍不住淚流而下,先生當時不知道是怎么面對這樣的局面。
從3月份到現(xiàn)在看了四五本書,寫了四五篇讀后感,看了楊絳傳,第一次為讀后感發(fā)愁。拙劣的文字,怎么能寫出先生的一生呢?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2
最近讀《楊絳傳》,我受益匪淺。在翻閱中,腦海里逐漸浮現(xiàn)出兩個詞:內觀本心、外諸行動。內觀本心,是向內看,了解自己,明心見性;外諸行動,是根據(jù)本心,作出選擇,付諸行動,無懼艱難。楊絳先生正是這樣,為我們作出了表率。
事業(yè)方面,楊絳先生遵從本心的興趣愛好。在動亂的戰(zhàn)爭年代,她依然堅定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無關錢財和聲名。在生活最艱難的時期,她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喜愛,依然從事《堂吉訶德》的翻譯,她的這份堅持,源自于對文學的熱愛。
愛情方面,楊絳和錢鐘書兩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婚后兩人做家務的經(jīng)驗都不足,見錢鐘書“笨手笨腳”,楊絳并沒有惱怒,而是用心操持著整個家。楊絳生女兒的時候,錢鐘書在家狀況百出,“打翻了墨水瓶”“把臺燈弄壞了”“門關不上了”……即使這樣,楊絳也并未生氣,而是說了一句:“不要緊?!彼臏厝崤c包容,給了家人很多安全感,為家人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心所向,愛而往之,就算遇到困難,也能用行動去化解。
無論事業(yè)還是愛情,楊絳先生都能遵從本心,付諸行動。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睜開眼睛就能看到世界,大多數(shù)人卻被睜眼所見的世界社會化。從早晨睜開眼睛到夜里閉眼入睡,我們一直都在做事情、忙工作,有時會感覺迷茫沒有方向,這時就需要給自己留片刻時間,靜下心來,放松身心,回歸本真,認清自己。越是認清自己,內心就越堅定,遇到困難時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
楊絳先生在《百歲感言》里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毕M覀兠總€人都能像楊絳先生一樣,認清自己,從容一生,活成最好的自己。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3
初雪的降臨延緩了春天的腳步,直到四月上旬氣溫才略有回升,青草也才剛剛冒出頭。春天來得無聲無息,可她的美麗卻在漫長的冬天后震撼人心。楊絳先生亦然,她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展現(xiàn)了春天一般的溫暖與美麗。淡雅素凈,寵辱不驚。像一株永遠盛開的蘭花,清淡卻充滿生機。
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楊絳先生的一生,應該是最溫暖的橙色,既有黃色的溫馨,又有紅色的蓬勃。楊絳先生出生時上面已經(jīng)有壽康、同康、潤康三個姐姐。按說,再得一個女兒應該不會受寵,但因為她是父親逃亡海外,留美歸來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家中的姐姐們又不在父母身邊。所以楊絳得到了獨女的寵愛。
父親為她起名季康,小名阿季。阿季幼時,天真無邪,糗事頻發(fā)。偷吃冰淇淋時凍僵小嘴,還依舊吧嗒吧嗒地舔著;出神地盯著穿旗袍、腳蹬高跟鞋的滿族人,還不自覺地模仿著人家的走姿。童年的趣事就像楊絳先生一生光影中的星辰,光輝閃爍。阿季就是這樣在姐妹的陪伴與父母的關懷中長大,脫離了幼兒時期的懵懂,開始懂得人情世故與家庭溫暖。
如果說家庭是子女溫暖的港灣,那么父親楊蔭杭便是塔頂?shù)囊綗簦菞罱{先生一生的方向。在楊絳先生六歲時,家中曾發(fā)生過一場大變故。時任交通部總部長的許世英涉嫌貪污巨款,任京師高等檢察長的父親楊蔭杭依法傳訊交通部總長,同時搜查證據(jù)。楊蔭杭扣押了總長一晚。那晚,楊家的電話不斷。天亮以后楊蔭杭就被停職了。雖然停職時間不長,可楊蔭杭對這種官官相護,無視法律的行為失望透頂。再無意做官,于是辭職,舉家南歸。
父親一心為公,剛正不阿的態(tài)度為楊絳做了表率。父親的為人處世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楊絳,就像一盞燈一樣,在復雜的人情世故與道理綱常上,為她照亮一條路,使得楊絳自小便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如果說一見鐘情是偶然,那么楊絳先生與錢鐘書的愛情就是命運之盤旋轉的`必然。只是在千萬人中說了句你好,過去獨自走過的每一步似乎都從這句問候開始有了意義。
兩人于清華園中初見,晚霞已落,暮色剛起。一切都是心照不宣的開始。當晚,孫令銜會過表兄,來古月堂接楊絳同回燕京。孫令銜的表兄也來了。這位表兄就是錢鐘書。古月堂一面,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鐘情,匆匆一別后都還掛念著對方。那時錢鐘書已經(jīng)訂婚,對象是孫令銜遠方姑媽的女兒葉崇范。楊絳也有男朋友叫費孝通,是孫令銜的好友。就在二人遇見后不久,葉崇范便跟別人私奔了,費孝通一廂情愿到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愛情是一根心箭,目標明確,不留后路。刪掉所有的虛與委蛇,刪掉所有的哺糟啜醨,刪掉所有的口是心非。
錢鐘書寫了封信約楊絳見面。他說"我沒有訂婚。"她說"我沒有男朋友。"兩個書香氣濃厚的人開始談起了書香味的戀愛,
夢歸清華,牽手百年。
楊絳先生曾把讀書比作"串門",書籍是作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生沉淀,你打開書本的那一刻就像是有位老翁或是老嫗坐在火爐旁,對你說,你來了,然后娓娓道來他一生的故事。于是短短幾天里,我便讀完了楊絳先生百年的人生經(jīng)歷與感悟,這百年多的人生,時間對于她而言不會逝去,她像是一株永遠盛開的蘭花,不再向四季起誓。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4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于民國,那個出了眾多才子佳人的時代,大家印象極深的想必都是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等等,對于楊季康抑或她的筆名楊絳都不那么耳熟能詳。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她不張揚,只喜歡做讀書這件小事,對于政治不感冒,對于出名更是能躲即躲。她最愛的事就是讀書。
相比民國時代其他的風流人物,她的家庭算是樸素的了,父親是名剛正不阿的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父母恩愛也給予她無盡的寵愛,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自信從容,同樣,她也從父親身上學到了真實和剛毅,從母親身上學到了為人妻該有的賢良淑德。后來,她考入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遇到了一見鐘情的錢鐘書先生,從此,相濡以沫,共盡一生。
對于楊絳,好像多美好的詞形容她都不為過,有人說“于時光的荒野里,她始終如蘭芷,如清水,在這紛繁的塵世里,寂靜歡喜,她堅忍,她從容,她睿智,她寧靜”。
在她與鐘書先生的愛情里,她沒有孤芳自賞,沒有嬌小姐般的有恃無恐,她是一個強大的付出者,她為他中斷自己的學業(yè),陪他出國,料理他的一切生活起居,幫他處理生活中所有的麻煩事。鐘書先生是做學問的癡人,而她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一直在上學的姑娘呢,學習做飯,學習換燈泡,學習修門鎖,生活上的.瑣事都交給自己,怪不得鐘書先生說她是“最賢的妻”,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在國外留學的日子,他們最享受的時光,是每天晚飯后的散步,每天探索出一條新路,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樂趣,只要彼此陪伴,時間好像都會發(fā)光。
他們多年保持的習慣,是每天晚上,面對面坐在桌前,讀著各自喜歡的書,不管房子多大,能放下書桌好像就夠了。
世人都艷羨他們的愛情,我更向往楊絳一般優(yōu)雅,從容的過一生。當然,我理解的優(yōu)雅,不一定要養(yǎng)尊處優(yōu),錦衣華服,只要內心平和,愛我所愛,做我想做就好。名利,浮華都不重要,生活本已很喧囂,能單純的取悅自己就已很不容易。
最近開始迷上了畫畫,雖然零基礎,雖然很小白,但沉醉其中,自得其樂。
不是每個愛畫畫的都能成為畫家,但繪畫過程的喜悅想必是想通的,像楊絳一樣,只要能默默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本身就是活在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愿我們都被時光溫柔以待,都已優(yōu)雅過一生。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5
她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具有江南水鄉(xiāng)孕育出來的溫婉動人的氣質,又有知識分子的典雅,那么迷人雋永。在百歲之后的拍賣風波中有著堅定維權的錚錚鐵骨。在經(jīng)歷坎坷時的堅毅柔韌。真是一個亦剛亦柔的傳奇女性。
在留學歸國途中,總結的暈船哲學,更是為人處世的哲學。無論遇到風吹雨打,只要自己身正心直,巋然不動,外界能奈我何?如果不處于水波之上,可能就不僅是暈船那么簡單,更可能是暈社會,暈生活,暈婚姻,甚至暈人生了。不必隨波逐流,也不必刻意特立獨行,只要順乎本性,尊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
楊絳所著,語言平實至真,她像一位觀察者以靜觀的心態(tài),觀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惡。對自身善良的意愿。她說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會相互傾軋,方能保其天真,成其自然,一心志于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她在高齡創(chuàng)辦的“好讀書”為貧困卻想讀書的清華學子提供資助和獎勵。共惠及本科研究生上百名,所獲版稅稿酬全部捐入“好讀書”,如今共計千萬人民幣。她與錢淡泊名利,潛心治學。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她在錢寫《圍城》之時,正值上海淪為孤島,一個大家閨秀甘當“灶下婢”。在錢病重幾年中,而后女兒錢璦也重病住院。來回奔波于醫(yī)院,最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先送走女兒。在照顧錢時,曾深情的說:“鐘書在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感人至深??!在錢離世之際,親吻著他的額頭,久久貼著他的臉,而后是極為感人的后事辦理。這個至真至純的老人,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酥齐[忍的感情,是需要多么強大的內心吶!整個過程讓人忍不住淚目。
九十多歲高齡依舊筆根不綴,創(chuàng)作了《我們仨》。其中動情卻又無奈的`寫到,我們仨失散了,失散了。獨孤無奈的情緒,痛失至親的悲痛,就在樸實簡潔字里行間,感受到感情的真摯。惹人淚下??!
作為大家,富而不驕,待人處世,淳厚謙遜。佩服!
百年之際,她走到了人生的邊上。打點自己的行囊,洗滌一生的沾染的污穢。心靜如水。而對于我這樣一個普通人,想要做到平靜,那就是做安心的事,去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在繁雜的俗事中也不與精神事務絕緣。像一個人一樣體面的活著。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6
楊絳先生說:“你有不傷別人的教養(yǎng),卻缺少一種不被別人傷害的氣場,若沒有人護你周全,就請你以后善良中帶點鋒芒,為自己保駕護航?!?/p>
其實,每一個善良的人,大都禮貌謙遜。不會無緣無故傷害別人,但這樣的人卻往往根容易被別人傷害。為什么呢?因為有時候人善被人欺,所以無底線的善良,其實縱容了他人的不懷好意其實也是一種惡。
什么叫善良中帶上鋒芒呢?就是有條件地善良,不是助人一定要有回報,而是在給予別人之前,要考慮自己的感受,不委曲求全,不迎合討好,不卑躬屈膝。而是不卑不亢做人,有原則地幫助他人,適當?shù)鼐芙^,而不是做個沒心沒肺的爛好人。
其實楊絳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溫柔有邊界,活得樸素卻靈魂高貴的'女人,每次讀她的自傳,都能感受到她在為人處事過程中的溫婉知性,又不失尊嚴,在別人刁難她時,她總能用自己盔甲讓別人知難而退。在她和錢鐘書的感情故事中,你可以學到愛情的真諦,感情長久的基礎是,志趣相投,以及勢均力敵的能力。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7
八一班張志昊 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妻子,是錢璦女士的母親,這本書是寫他們家的故事,這些故事里,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一家人在一條古棧道是離離合合,聚聚散散。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后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同,前一段時間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后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解讀。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群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己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jié),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鏈。她不直接抒發(fā)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致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里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著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鏈卻是珍貴的。因為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鏈。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8
周國平曾說過:“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個位置對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標準不是看社會上有多少人爭奪它,眼紅它,而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真正感到快樂?!睏罱{的一生正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她用她的一生告訴我們優(yōu)雅且平淡是人生最好的樣子。她雖生于亂世,卻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之心。外界給了她頗多贊譽——堅韌、從容、睿智、寧靜……;
為什么那么多人敬重楊絳,不只是她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她的品質、她的修行,她對事物的見解。楊先生她出身名門世家,書香門第,然而卻恰逢亂世,歷盡坎坷,看遍世態(tài)炎涼。最落魄的時候,曾經(jīng)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山村,粗布麻衣,挨餓受凍,艱難勞作,但是這些從來都不曾消磨楊絳的意志與心態(tài)。哪怕經(jīng)歷了再多的不美好,她也依舊笑對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淡然。我個人認為主要源于以下幾點:
一是優(yōu)秀的家族基因,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家風;楊家世居無錫,是當?shù)匾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楊蔭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運動的人物之一,之后又成為上海著名的律師。母親唐須荌則是一個大方賢惠,身上具有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同時也是一個有知識的傳統(tǒng)女性。而楊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員如楊蔭榆、楊蔭瀏等人,要么從事于教育事業(yè),要么獻身于藝術屆,也算得上一時之俊彥基于優(yōu)秀的家族基因,才有其父楊蔭杭獨立、自律、清高和不向世俗低頭的個性,塑造了楊絳不被名利所累的品行。二是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楊蔭杭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他曾明白地說過:“我的子女沒有遺產(chǎn),我只教育他們能自立。小學階段,楊絳與姐姐曾就讀于上海著名的教會學?!獑⒚?,開啟了中西文化視野。后就讀振華女校,校長和老師皆為名師,教科書采用外國最新版的教科書。為此,楊絳打下了堅實的中英文基礎。東吳大學畢業(yè)后,楊絳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1935年楊絳隨同錢鐘書留學英法等國,在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和滋養(yǎng)下,她的思想和個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張揚,也為今后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礎,家學淵源的輝光與中西文化的交相融照;
三是博覽群書;楊絳和愛人錢鐘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惜時如金,嗜書如命”,她百年的閱歷,橫跨兩個世紀,經(jīng)歷三個朝代,人生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豐富了楊絳的人生視野和藝術源頭,這亦是她的生命和創(chuàng)作不曾枯竭的底蘊所在。加之敏而好學、勤于思考的優(yōu)良品質,楊絳的創(chuàng)作豐富、靈動,讓人咀嚼不盡,常常生出無以名狀的美感、神韻。無疑與她文化構成之豐富性、多樣性、復雜性絲絲相關;正因為她“腹有詩書”,所以她才“氣自華”,才使她安之若素,歲月靜好!時間會消逝,歲月會流失,但我們經(jīng)歷的那些時光和記憶會定格,美好會永存。每個人不過是凡塵中的一粒微小的塵埃,在漂泊中尋找幸福的痕跡,或許會跌跌撞撞,但身在其間驟覺開開心心、簡簡單單是為極好,最美麗仍然是愛,相伴牽手才是最好,為此而不懼怕這一生的波折,始終牽手到老?!薄吧罾镉兴耐?,不失為一件幸福的事?;蛟S是物,或許是人,或許是情感,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因有所念想,歲月得以變得更加豐盈?!薄皸罱{先生百歲感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如楊絳先生一般,在簡樸的生活中,擁有高貴的靈魂。人生不易,在短暫的一生中,不忘初心,把好本心。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9
讀《楊絳傳》[追思紀念版](羅銀勝著)算是機緣巧合。一兩周前逛超市,在圖書角買的,回家拆了包裝,還沒來得及仔細研讀。被撞那晚,家人接我時,順手帶上這書。閑處無客來,獨坐自慵損。養(yǎng)傷的這兩天,內心日漸焦躁,為了打發(fā)時間,開始翻閱這書,也借由這書走進了先生的世界,感慨良多,受益匪淺。
先生一生淡泊。她說‘她是一滴清水’,殊不知這滴水卻折射了太陽的光輝,照亮了讀者們的心房,包括偽讀者的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難得先生,卻一生保持著一份清明與淡泊,甚至有一點特立獨行。不了解先生的人,自然會覺得她是高傲了,先生自己也有自知,用她勸慰自己的話講便是“我們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離,又好像是驕傲了。我們年輕不諧世故,但是最諧世故,最會做人的同樣也遭非議”。修身養(yǎng)性,獨善其身,剩下的,留予外人道也。
先生說,“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你罵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決不還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殺我,我會說:‘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為我當殺人犯呢?我哪里礙了你的道兒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所以我說,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的統(tǒng)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要學會含忍?!蹦苋蹋且环N胸懷,是一種度量,也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人生的技巧。難得先生,一生將忍的藝術升華到極致,升華到自覺將自己處理為某種“零”。如此淡然,寬容,著實讓人敬重。
曾經(jīng)我的日記里寫過這樣一段話:生活教會我謙卑,教會我禮讓,獨不曾教會我強勢,所以很受傷,常常。盡管看不慣我柔弱的人一直希望也三番兩次地教育我,偶爾要學會霸氣,至少氣勢上不能差人家太多。但沒辦法,性格造就的東西,真的好難去改變。嘗試著去強勢,但現(xiàn)實面前,軟弱還是會占據(jù)了上風。所以,還是順其自然,單純地虔誠地祈禱:我待人好,人亦以好待我吧。反之,也只能自認栽,道一句:‘那人真沒素質,不跟它計較好了’,作為翻篇。
“木子心清淡若水,守得云開現(xiàn)彩霞?!彪m然不知爸媽給我起那名字的緣由,但這是年紀漸長的我對自己名字的淺解,這也是我日常勉勵自己的話。“不怒不嗔,不爭不辯,隨遇而安?!?/p>
楊絳散文讀后感 篇10
大多人羨慕楊絳,能遇到錢鐘書這樣志趣相投的人,可我不羨慕。楊絳曾對不想結婚的女兒說:“將來我們都是要走的,撇下你一個,我們放得下心嗎?”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杰作——女兒,她竟會走在自己甚至是老伴兒前面?;貞浵雭?,只怕如夢般遙遠。
錢媛去世后第二年,錢鐘書也跟隨而去,落下楊絳一人獨自一人存活于世。在這短短兩年之內,楊絳竟承受了兩次失去至愛之痛?;蛟S是楊絳的命太長,但絕非鐘書的命太短。他已陪她度過了60余年,可惜的是他們的女兒,錢媛。
錢鐘書和楊絳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的離去卻無能為力,悲痛欲絕而又無可奈何。更可悲的是,錢鐘書此時也是病倒在床,這意味著,楊絳在悲痛之余還要照顧自己的老伴兒,未來的一切都是不可預料的,或許,或許明天,楊絳就要面臨老伴兒的離世…果不其然。楊絳一人獨自過完了剩下的18年。
我不羨慕楊絳,也許有人要說,60年的曾經(jīng)擁有已經(jīng)足矣。如果是我,我不想要這樣的`曾經(jīng)擁有,我不想那么久的美好被最后剩下的18年打破,在最后的日子里還是在回憶,在最后時光留下的是遺憾。而今只能從屋子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微乎其微的空氣中嗅到一絲絲以往的甜蜜…
也許楊絳余后18年存活于世,并非只為愛情,更為她的事業(yè)(楊絳翻譯了《堂吉訶德》);或許,她不是獨活,她在用她余下的光陰替他們一家三口一起看這繁華的世界,待到她死去那天,便能了無遺憾。
但我只是一個平凡又俗氣的人,沒有那么偉大的目標,更沒有那么堅強的內心,所以,如果同樣的事降臨在我身上,我可能只會一蹶不振,既舍不得了解生命,也不愿過此般暗無天日的日子,整天渾渾噩噩…因此,我打心底里佩服楊絳先生。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215752.html
楊絳散文讀后感相關推薦
更多>- 書蟲讀后感(集合六篇)02-03
- 地球脈動讀后感集合12-27
- 竹石讀后感集合12-27
- 盡頭讀后感(集合11篇)12-30
- 《秦腔》讀后感(合集10篇)12-26
- 張曉風讀后感(集合9篇)03-24
- 管理實踐讀后感(集合8篇)01-31
- 2024巨變讀后感集合15篇12-27
高考加油的句子(通用14句)02-17
- 相遇山茶花作文(精品二篇)02-17
- 體驗方案(實用17篇)02-17
- 楊絳文集讀后感(系列6篇)02-17
- 2025關于合作的句子(推薦100句)02-17
- 教師節(jié)高中活動方案策劃(集錦7篇)02-17
- 乘法交換律的教案02-17
- 實習臨床總結(實用11篇)02-17
- 楊絳傳讀后感1000字匯總02-17
- 處暑文案短句(精華10句)02-17
- 愛情如花甜美句子(匯總50句)02-17
- 楊絳散文讀后感(集合10篇)02-17
- 楊絳的作品文段摘抄05-30
- 2024《冰心散文集》讀后感系列八篇12-22
- 哈姆雷特讀后感12-22
- 《復活》讀后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