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10篇。
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師對寫教案課件也并不陌生。?教案和課件的完善需要教師反復打磨和改進,教案教案會包含哪些部分?這篇網(wǎng)絡上的好文“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聽起來很簡單但內(nèi)容實用,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對你的工作有所啟發(fā)!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1
工具的準備情況:由于學校工具類型不多,假如就選取現(xiàn)有的一二種工具走個過場,或者看看插圖說一說來“畫梅止渴”,激發(fā)不了同學的學習興趣,于是課前就安排同學去準備他們自認為是工具的“工具”(因為安排帶工具前我就考慮到有些同學前概念里的工具應該是有些模糊的,果然第二天帶回來的工具可謂五花八門了!意料中的事。)
課堂活動:分兩大活動陣地進行探究。其一,我們用過什么工具。在這活動中我布置同學回憶自身在生活中曾經(jīng)使用過的工具,以調查表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是統(tǒng)計自身組的同學功用過多少種工具。課堂氛圍很好!同學統(tǒng)計的工具不少,應該說我們的同學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經(jīng)驗的。例舉的工具很多,比方:剪刀、菜刀、老虎鉗、錘子、鑷子、螺絲刀等等,但有同學統(tǒng)計出了:鉛筆、文具盒、電飯鍋、杯子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其二,選用什么工具好。在這一活動中,布置同學分組動手試一試用什么哪些工具能把釘在木版里的鐵釘、圖釘和螺絲釘起出來,并做比較:哪種工具用著更省力且方便。目的.為了讓同學在交流研討中認識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樣的事情,使用恰當?shù)墓ぞ吣芙o我們帶來方便和省力。最后對教科書上的幾項工作進行研討,選擇使用滑輪、斜面、杠桿,讓同學對工具和機械進行再一次的觀察,最終讓同學明白什么是簡單機械。
整堂課下來同學興趣高漲,熱熱鬧鬧的,可到最后總結以上活動,引出“機械”時,同學還是犯迷糊。關于機械的定義,書上的定義給我模棱兩可的感覺,書上是這樣論述的: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做機械。我們都知道這個“省力”是針對力學上的,但是很多小朋友對省力的外延無限地擴大化;還有對其另一個中心詞“方便”,小朋友對其也非常模糊;據(jù)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對“省力”也沒有明確地定義,現(xiàn)在突然提出,小朋友自然而然對其的定義會擴大化,于是他們自然會想到“電飯鍋”、“鉛筆”。 課后想來:假如用力學去解釋那肯定能精確,但小學階段并不要求深入探究力學原理。小學科學概念的廣而淺,有時候真為難到科學教師!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2
1.在活動中,通過視覺、聽覺、運動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感知、區(qū)分“1”和“許多”。
小兔子動物頭飾若干個,魔術口袋1個(內(nèi)可裝1個乒乓球,許多塊積木)。
參考游戲:老師帶幼兒們?nèi)ビ螛穲@玩。在游樂園門口老師把門票發(fā)給幼兒們,并請幼兒們仔細看一看手中的票上印的是什么(有的是印了一只蜜蜂,有的是印了許多只蜜蜂)?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教師還要求手拿門票是一只蜜蜂的幼兒從紅色拱門進,手拿門票是許多只蜜蜂的幼兒從藍色拱門進。(檢票時老師在一旁注意檢查)
(1)觀看池塘里的魚。參考提問:哪種魚是“1”條,哪種魚是“許多”條(有1條紅顏色的魚,有許多條黑顏色的魚);觀察周圍什么東西是“1”個,什么東西是“許多”個?
(2)觀看動物馬戲。參考提問:什么動物叫了“1”聲,什么動物叫了“許多”聲;兔媽媽邀請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兔媽媽跳1下,小朋友就跳1下,兔媽媽跳許多下,小朋友就跳許多下(也可先跳許多下,再跳1下)。讓幼兒通過聽、動進一步感知“1”和“許多”。
(3)還可組織一些活動(如釣魚),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3.區(qū)分“1”和“許多”
教師引導幼兒摸魔術口袋,摸一摸哪種物體是“1”個,哪種物體是“許多”個。
教師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找一找,哪種物體是“1”個,哪種物體是“許多”個;散步時在幼兒園里找一找,哪種物體是“1”個,哪種物體是“許多”個。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踉、蹌”等生字,理解并積累“防不勝防、躍躍欲試”等生詞。
2、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激勵學生要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用第二人稱敘事的好處,欣賞本文親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結合自己學步時的真實的體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2、感悟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全新的內(nèi)容和意義”“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作者的資料,向父母詢問自己學步時的情形。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感知文意,學會生字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導入
1.(課件1)(播放孩子學步視頻)師:你剛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作家趙麗宏就將他兒子學步的情形寫成散文《學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步》板書課題。首先我們來了解作者,(課件2)趙麗宏照片及趙麗宏簡介: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1951年出生于上海,其散文創(chuàng)作被譽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詩”。代表作有《三峽船夫曲》《雨中》《雨中的鴿子》《學步》。板書課題(齊讀二遍)
過渡:課文寫些什么呢?我想聽聽你們預習后的看法。
二、檢查預習
1、請學生說課文內(nèi)容。(課文主要寫了作者的兒子學步的情形,文中寄托著作者對兒子的期望。)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4
教案與學案的區(qū)別 ?老師們對學案定義的理解不盡相同,部分老師甚至混淆了教案與學案在功能上的區(qū)別。 教案的主體是教師,包括教師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各種任務、教學活動等的設計思路和組織方法,以及各項準備工作。而學案的'主體則是學生,其中融入了教師對教育理念的理解,體現(xiàn)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提高學生思考能力的手段,以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其中的各項任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情,分層設計,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不僅可以內(nèi)化知識,更能逐步形成某種學習能力,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學案與學習目標相輔相成,依據(jù)學習目標制定,是引領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具體手段。學案大致可分為長期學案、階段學案和課時學案。長期學案指向學生學習能力的最終形成,階段學案強調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課時學案反應學習目標的具體落實。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fā)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fā)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3、以客體為中心來正確區(qū)分左右;
活動準備:紅圓點20張:
活動過程:1、猜謎導入: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2、每個人都有兩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3、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并做出動作。
如:教師:來,來,來,舉起你的右手來。幼兒:我的右手舉起來;
來,來,來,舉起你的左手來。幼兒:我的左手舉起來;
(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那我們的兩只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嗎?
4、教師出示右手,手上貼有紅圓點,提問:你知道老師手上有什么嗎?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還是右手,請你舉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師觀察幼兒舉手的情形,并在舉對的孩子手背上貼上紅)對于舉錯的幼兒,教師可以站在幼兒身旁,和幼兒同方向站,讓幼兒對照,是不是舉對了。師強調,幼兒按指令做動作:
二、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1、剛才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問:老師的左右腳、左右耳朵和你們一樣嗎?總結:我的和你們相反,你的左邊我就是右邊,你的右邊我的就是左邊了。
3、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教師:有6只小動物看到我們玩的那么開心,也來湊熱鬧了。、看,誰來了。(出示六只小動物的圖片。)
提問:
#、有幾只小動物?最左邊是誰?最右邊是誰?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
三、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1、剛才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其實不管什么時候在我們的左右邊都有人或東西,你們能說說你的左邊右邊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邊坐著誰?練說(用左右說一句話,如:我的左邊有什么?或我的右邊坐著誰?)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面向大家站,區(qū)分X的左邊是X,X的右邊是X?(讓幼兒體會他們是面對我們站的,方向和我們相反)。
篇五
一、說活動教材
區(qū)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nèi)容。其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為中心來辨別左右關系?!毒V要》中所說:“幼兒園數(shù)學應以游戲為主要向導,孩子在游戲中得以不同的發(fā)展和提高?!庇谑俏以诨顒又性O計了多個小游戲,讓小朋友在游戲中輕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為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xiàn)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著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fā)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fā)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發(fā)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準備:1、場地布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shù)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區(qū)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xiàn)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并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并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只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嗎?
3、游戲:你說我做
-----游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huán)節(jié)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了解不多,所以環(huán)節(jié)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為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為下一環(huán)節(jié)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區(qū)別左右腳
1、剛才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抬起左腳,請你抬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shù)次后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抬有右腳)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并在游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huán)節(jié)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2、幼兒改變方位后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么?
3、游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家具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fā)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6
3、理解詞意:
躍躍欲試 樂此不疲 防不勝防 踉踉蹌蹌 心如刀割
4、匯報朗讀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議糾正讀音
三、讀文理清層次
1、請同桌兩人一起讀文,讀完一個自然段議一議本自然段的內(nèi)容,之后理一理本文的層次。
2、指名交流分段情況,課文分為三部分:
(一)(1-3自然段)詳細寫兒子剛學步時的神態(tài)、動作,帶給父母的興奮,驚訝和思考。
(二)(4、5自然段)寫在兒子懵懂無知的情況下,父母發(fā)現(xiàn)兒子在學步時遇到的種.種坎坷,卻不知疼痛,不知退縮,樂此不疲,由此祝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失去學步時的勇氣。
(三)(6自然段)議論點題。在心中叮囑兒子,走好人生之路遠比學步艱難,需要付出勇氣和毅力。
四、自讀自悟,寫上批注,找出疑難點。
提出疑點:
1、只要不摔倒,你總是樂此不疲。
2、在你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必然會遇到無數(shù)曲折和坎坷,兒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剛學步時的那份勇氣。
3、你的額頭留下難以消退的疤痕,這是你學步的代價和紀念。
4、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
五、播放課件,幫助解疑
放課件,學生看課件,聽課文,理解內(nèi)容
六、小結布置作業(yè)
1、這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文章所寫內(nèi)容,學習了字詞,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同學們還自讀了課文,寫出了個人的感悟,找出了疑難點。下節(jié)課我們深入理解課文,解決疑難點,學習課文的寫法。
2、詢問父母自己學步時的情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激勵學生要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用第二人稱敘事的好處。欣賞本文親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我們初讀了趙麗宏先生的《學步》,知道課文講述了作者回憶自己的孩子學步時搖晃、踉蹌、摔倒的情景,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囑咐和期望。那是怎樣的囑咐和期望呢?請看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兒子,你的旅途還只是剛剛開始,你前面的路很長很長,有些地方也許還沒有路,有些地方雖然有路卻未必能通向遠方。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板書:學步————————尋路)師:初讀課文時,有的同學覺得“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边@句話很費思量——生命的過程非常豐富,為什么作者卻說“大概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呢?
二、品讀第一部分(1—3自然段)(5分鐘)
過渡:首先,我們細細研讀,體會父親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看著兒子學步的呢?引讀第一部分。(大屏幕出示句子)
兒子,你居然會走路了!我和你媽媽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
師:從沙發(fā)到房門不就四五步路嗎?父親為什么如此欣喜?出示:
從沙發(fā)到房門不過四五步路,這幾步路對你可是意義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獨立行走的路。
師:是怎樣的行走?(獨立)這就意味著:(出示句子)
靠自己兩條腿,就能找到爸爸媽媽,就能到達你想到達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師:從那時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內(nèi)容和意義,這里的“全新的內(nèi)容和意義”指什么呢?難怪父親發(fā)自肺腑的驚嘆:(出示句子)
兒子,你居然會走路了!指導感情朗讀
師:再看看兒子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竟然推開包圍著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東西,自己走到了門口!我們看到你時,你正站在房門口,臉上是又興奮又緊張的表情。看到我們注意到你時,你咧開嘴笑了。你似乎也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驚奇呢。想象下,如果兒子會說話的話,他此時會說些什么?
小結:是啊,這可是你邁出生命中的第一步!你也將從這里踏上你的人生旅途,這一步留給父母和孩子多大的快樂呀!
三、品讀第二部分。
過渡:學步僅僅給父母和兒子留下了快樂嗎?請默讀4——5自然段,邊讀邊想:學步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留下什么樣的紀念?(自讀4、5自然段)
第一次, 你摔倒在地上,膝蓋上烏青,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xù)走你的路
第二次, 你撞到桌角上,頭上起了個大包,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xù)走你的路。
第三次,你絆倒在石塊上,額頭被戳出一道血口子,血沿著臉頰直往下流,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xù)走你的路。
第十次,你滑倒在水中,衣服全濕了,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xù)走你的路。第一百次,你踩空臺階,摔得鼻青臉腫,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xù)走你的路。師: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你曾經(jīng)多少次摔倒,數(shù)不清你頭上曾被撞出多少烏青和腫塊,每次你都哭叫兩聲,然后臉上掛著淚珠——(齊讀)爬起來繼續(xù)走你的路。
師小結:學步讓兒子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兒子身上的塊塊疤痕,不正是學步留下的紀念嗎?而這種在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的勇氣,不就是學步留給我們最最珍貴的紀念嗎?
說說看,你學步時付出了什么代價?或者留下了什么紀念?
摔跤摔得冷你渴望學步的熱情嗎?是啊,只要不摔倒,你總是樂此不疲。結合課文,聯(lián)系自己學步的實際,想想“此”指什么?什么樣的路?(高低不平、雜草叢生、水洼泥濘)
師:用一個詞概括.(坎坷、曲折、危險……)
師:這樣的路,孩子卻走的樂此不疲。(指導朗讀)
小結:任何事情都是興趣始,毅力終。這種對學步樂此不疲的勇氣、熱情和堅持正是學步留給我們最最珍貴的紀念。(板書:勇敢地走)這是怎樣的勇氣啊?(不怕失敗,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大勇氣)難怪父親會說:
在你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必然會遇到無數(shù)曲折和坎坷,兒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剛學步時的那份勇氣。
小結:在如此平常的學步中,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說“人生亦如學步”太恰當不過了,這也是父親想告訴孩子的。
再次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四、從寄語中體會父親的期望。(12分鐘)
自然過渡:為什么作者還說“生命的過程就是尋路的過程”呢?再次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讀(2名)邊聽邊思考。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相機板書小結。
兒子,你的旅途還只是剛剛開始,你前面的路很長很長,有些地方也許還沒有路,有些地方雖然有路卻未必能通向遠方。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
點評:這句話,意味深長!蘊含著什么意思呢?(學步和走人生之路是一樣的,也要付出代價,也需要熱情,勇氣,堅持不懈,但人生之路遠比學步艱難得多。)這句話,是父親對兒子的期望,父親期望兒子怎樣地走?(板書:勇敢地腳踏實地)其實,天下父母對兒女都有著這樣的期望,(齊讀)
讀著父親意味深長的話,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吧! 2、聯(lián)系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用簡明的語言寫一寫你對父親這幾句話的理解。 3、交流所寫的感悟,師適時點撥、提升。
五、結語:讀課題,同學們,這篇文章,作者用第二人稱敘事,其間夾雜著自己的看法,既讓我們覺得特別親切,又讓我們明白了父親想告訴我們:人生亦如學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獨立、勇敢、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你們即將告別童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新征程,希望你們帶著學步時的勇氣,熱情,帶著這位父親的寄語,獨立的,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六、板書設計
代價 紀念
學 步 ————(人生之路)——————尋 路
(難) (更艱辛)
勇敢地走
腳踏實地地走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7
教學設計
一、課標分析
二、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nèi)容在課標和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節(jié)內(nèi)容與前后內(nèi)容、與處置內(nèi)容的聯(lián)系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力基礎
2、學生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學生可能才丶各種學習策略
四、教學目標(用具體、明確和可操作的行為語言進行表述)
五、重難點
六、教學策略設計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準備:學生教師教學環(huán)境
2、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步驟(含設計目的與意圖)導入、講解、活動、小結和作業(yè)
八、教學反思(含教學評價)
1、評價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該教學設計的修改、補充和完善
3、教學感悟
教案
1、課題
2、課型、課時(新課或者復習課)
3、教學目標
4、教學重難點
5、教學方法
6、教學過程(詳細的環(huán)節(jié)、步驟和時間分配)
7、教具
8、作業(yè)處理
9、板書設計
10、課后記(分析和反思教學)
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對比
(1)目的與目標
教案中稱之為教學目的,多來源于教學大綱的要求,比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課程重視了整體性、統(tǒng)一性,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淡漠了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修養(yǎng)。
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可由教師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教學目標更加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目標更加具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重難點分析與教學內(nèi)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難點分析主要由教學大綱指出,是教師上課講解的主要內(nèi)容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習者進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分析得到的重點和難點常常是媒體設計時所針對解決的對象。
(3)教學進程與新課程教學過程設計
教案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怎樣講好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評價階段。不同的課型教學過程的設計流程不一樣。但是一定要體現(xiàn)學生既是教學活動的對象,又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這一主要特點。
(4)教學方法和教學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較簡單,多為模型、掛圖等公開發(fā)行的教具,缺乏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
教學設計非常重視媒體的選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時的作用和時機,有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5)教學評價
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評價體現(xiàn)的不明顯;
教學設計:依據(jù)教學目標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狀況作出準確而及時的評價,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由過去主要評價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
2.由過去注重“雙基”和“學科能力”目標落實的評價向既注重“雙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轉變;
3.由注重教師對教材使用和教學方法選擇的評價,向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教學媒體的有效利用轉變。
總之,教案作為經(jīng)驗科學的產(chǎn)物仍需進一步理論化,特別是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日漸介入,對教案的編寫有巨大的沖擊力;教學設計雖然有了自己的理論框架,但還需要在教育實踐中充實和完善。由于二者既有相同點又有明顯區(qū)別。而且二者都要在教育實踐中得以發(fā)展,很可能在不久的教育實踐中二者回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完全有理由相信擁有現(xiàn)代教學設計思想的教案會有著更加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8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shù)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
2.利用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經(jīng)歷探索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發(fā)展推理能力。
3.正確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重點】體會除法的意義,正確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除到小數(shù)部分仍有余數(shù)時添0繼續(xù)除;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要對齊
【導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發(fā)現(xiàn)問題
師:生活中李老師總是喜歡精打細算,讓我們一起走進兩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題圖:甲、乙兩商店的牛奶銷售情況。
師:從圖中看到什么了?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預設:
生:可能會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買5袋贈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會提出:買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這一問題。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別是多少元錢?等問題(課堂生成)
師:今天這節(jié)數(shù)學課,我們共同解決“買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書課題:精打細算——小數(shù)除法(一)。
明確目標:看到這個課題和這幅主題圖,你能猜想到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相關知識是什么
嗎?
預設:生:可能會回答:學習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方法。
【設計意圖:從生活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喜歡數(shù)學成為可能。能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巧妙落實、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程標準“四能”的要求。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容易提出多種相關問題,針對生成的問題,老師要積極引導,有效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目標意識?!?/p>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談話:自主學習之前,我們共同看“自學指導”。(白板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1.閱讀學習過程中的第1-4題。
2.根據(jù)導學問題,先嘗試自主完成。
3.然后組內(nèi)交流,解決存在的問題。
4.小組分工合作,同時板演、練習講解,作好展示準備。
在自主學習之前給大家一個溫馨提示:請你在梳理時,用最簡潔的方式,在學案上寫一寫、畫一畫、不懂的用“?”做上標記。
預設:學生大約用6-8分鐘時間自主學習。(獨學與對學)
導學1:觀察教材第61頁主題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和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么辦?說一說。
預設:
生1:通過觀察主題圖,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說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個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先分別求出兩個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進行比較。
生4:學生可能會“估計”出兩個商店牛奶每袋約多少錢。(雖然后面安排了這個導學問題,但針對學生生成的問題,老師有必要適度、適當?shù)脑u價鼓勵。)
……
【設計意圖:雖然本問題在情境引入時已經(jīng)有提及到,但我們?nèi)匀唤ㄗh學生要經(jīng)歷這個信息、問題的梳理過程。本問題旨在讓每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同桌對學、經(jīng)歷完成閱讀文本,讀懂教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并簡要記錄在學案上,培養(yǎng)學生記錄學案的能力,創(chuàng)造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p>
導學2:
閱讀教材第61頁“甲商店”,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如何計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錢?想一想,算一算,說一說。
預設:(在思考“導學1”問題的基礎上)學生會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錢呢?學生可能會想到如下方法:
(1)
(2)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后續(xù)學習小數(shù)除法奠定基礎,同時也鼓勵學生嘗試用估算的方法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
導學3:嘗試直接用筆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錢?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嘗試列豎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單價是:11.5÷5;這是一道小數(shù)除法的問題,怎樣計算呢?面對一個新問題,同學們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和已學過的知識,自己先想辦法。
預設:
生1:在計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時,學生會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轉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發(fā)現(xiàn)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就象整數(shù)除法一樣,只要在列豎式計算時,商的小數(shù)點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導學2與導學3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分開進行。針對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特點,學生會統(tǒng)整思考并自主解決問題,選擇怎么樣的方法?主要取決于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充分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導學問題的隱性價值注重了對算理的理解。通過嘗試筆算,進一步體會對小數(shù)除法意義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尊重了學生差異性的特點?!?/p>
導學4:閱讀教材第61頁“乙商店”,嘗試在下面算一算,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再比較哪個商店的牛奶便宜?
預設:學生可能會列豎式,用筆算的方法計算。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學生繼續(xù)用轉化成整數(shù)的方法計算,老師要適當點撥,鼓勵學生。
在轉化成整數(shù)計算時,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時發(fā)現(xiàn)仍有余數(shù),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豎式計算12.9÷6時,除到小數(shù)部分還有余數(shù),應在余數(shù)后面補0再繼續(xù)除,因為在小數(shù)末尾添上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豎式計算12.9÷6時,除到小數(shù)部分還有余數(shù),可能無法再計算下去。(因為不夠分了)
【設計意圖: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當提出129÷6時,當遇到有余數(shù)時怎么辦?促使學生進一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做進一步轉化,并能順利解決問題;當遇到豎式計算仍有余數(shù)無法繼續(xù)算下去時,可引導學生將它繼續(xù)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單位。通過對生成問題的正確把握,突破難點,強化了學生遷移和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能力。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更好的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p>
三、組內(nèi)交流,展示分享
預設1:學生大約用8分鐘時間
合作交流、板書,組長分工,準備展示分享。
預設2:教師在學生準備好的同時,采取報道站的方式確定小組板書內(nèi)容。
【展示交流】
同學們,自主學習時間到了,準備好了嗎?下面按報道站的順序,分享一下我們的學習成果吧!
預設:各組按導學問題的順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講解自己的思路。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在教師幫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會學生如何分工、如何準備、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學生還比較小,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方式方法需要老師的引導與幫助,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學會展示與交流,體現(xiàn)出指導性?!?/p>
四、學以致用,反饋提升
【達標反饋】
1.完成教材第61頁“試一試”。
7.42÷7
8.2÷5
15.9÷15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進一步對小數(shù)除法意義的理解,鞏固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并加以分析改正,積累錯誤經(jīng)驗,鞏固學生的運算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的檢驗、反思能力。】
2.
兩袋蘋果,第一袋9千克,賣81.9元,第二袋15千克,賣138元,買哪種更劃算?
預設:完成隨堂練習內(nèi)容,并補充了一道實際問題。確保有限的40分鐘,實現(xiàn)有效為前提,處理好“學”與“用”的關系,追求課堂的高效。
【設計意圖:補充這樣一道現(xiàn)實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學實現(xiàn)了算用結合的效果,為學生建立了“數(shù)學有用”的觀念,提升了數(shù)學價值,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樣的橡皮,甲文具店買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買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買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劃算?
【學教反思】
本節(jié)課我學會了什么
?還有哪些收獲?我的不足之處有哪些?還有哪些問題?在與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師生總結。
【設計意圖:達標反饋,與追求層次化的傳統(tǒng)練習設計有所不同,本課重點隨堂練習。達標,不僅能檢驗知識目標達成情況,還能為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jīng)驗,鞏固新知的同時,更要注重積累分析錯誤、糾正錯誤的經(jīng)驗,這是分享式教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傳統(tǒng)教學通常反思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知識,在分享式教學中,反思成為學生個性與全面發(fā)展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反思包括師生共同反思,反思內(nèi)容包括學到了什么知識,還包括在研究過程中情感體驗,特別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樣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等。每節(jié)課可以個人總結,也可以小組總結,同樣包括教師的感受與收獲,實現(xiàn)現(xiàn)實意義的教學相長?!?/p>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9
設計意圖: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精心設計的若干個生動有趣的小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其中,每個游戲中都蘊涵著針對性較強的獨立知識點,與此同時,各個游戲之間仍體現(xiàn)著循序漸進式的連帶關系。力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較扎實和透徹地掌握有關1和許多的知識。
活動一
活動名稱:我們?nèi)ソ加?/p>
活動目標:
認識一個物體和許多個物體,知道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
小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區(qū)別1和許多》3篇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布置———
1、積木圍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條大魚,許多條小魚。一只青蛙,許多只小蝌蚪。
2、樹模型一個,樹上掛著一只大鳥,多只小鳥,多個蘋果。
活動與指導:
1、談話引出課題:“今天的天氣可真好,讓我們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師與幼兒一同統(tǒng)計活動的人數(shù),讓幼兒明確知道只有一個老師,有許多個小朋友。)
2、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鴨子、小魚、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鴨子?(1只)有多少只小鴨子?(許多只)有幾只青蛙?(1只)幾只小蝌蚪?(許多只)然后繼續(xù)啟發(fā)幼兒進行觀察,想一想池塘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一個和許多來表示。
4、小朋友圍坐在大樹下休息,引導幼兒觀察并且說出樹上有一只大鳥、許多只小鳥;一棵上有許多只鳥、許多片樹葉、許多個蘋果。
活動二
活動名稱:小猴兒摘桃子
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親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活動準備:小猴頭飾、桃樹模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兒,圍著桃樹唱歌、跳舞。并引導他們說出“樹上有許多桃子?!?/p>
2、請每只小猴子摘一個桃子,邊摘邊說“我摘了1只桃子?!庇H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3、小猴子們每人舉起手中的桃子,大聲說出:“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活動三
活動名稱: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親身感知理解——1個、1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
活動準備:
教師將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里、房子模型1個。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小朋友們,小熊樂園里的熊寶寶們都出來做游戲了,可是它們太貪玩、走得太遠了,現(xiàn)在,它們找不到回小熊樂園的路了?讓我們每個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嗎?(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說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請小朋友輪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樂園”里。并請每名小朋友說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請小朋友觀察現(xiàn)在的“小熊樂園”,引導他們說出“1只1只小熊合起來就是許多只小熊,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后還要善于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shù)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jù)小班幼兒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shù)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對教材的反思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shù)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于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jù)他們年齡小、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游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shù)學教育目標。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qū)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游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fā)”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篇10
九色鹿
教材分析
本單元安排了一篇神話故事,寫了九色鹿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一個落水者,卻被落水者出賣,最后忘恩負義受到懲罰的故事,贊揚了九色鹿救助別人不求回報的優(yōu)秀品質,譴責了落水者忘恩負義的可恥行徑。
語文天地中圍繞著真誠設計了測測你的真誠度和寫一篇文章贊美別人或感激別人或勸告別人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九色鹿見義勇為、不圖回報的品質,譴責”那個人”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2、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情境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九色鹿的舍已為人、見義勇為的精神,把握表現(xiàn)”那個人”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的有關詞句,反復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九色鹿的動畫視頻,提出要求:邊看邊思索。把你想說的內(nèi)容準備在心里。
2、交流觀后的初步感受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讀準生字詞;
2、讀通讀順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細讀品味讀完故事,你們一定有特別想說的話,來,找出幾個成語來形容調達,一吐為快。(生說。)
板塊一:”那個人”的見利忘義
板塊二:背信棄義
板塊三:恩將仇報
板塊四:善良的九色鹿面對死亡,還不忘“勸人為善”
過渡:有人說,中國文字就像一杯熱茶,越品越有味。一段話你讀的遍數(shù)越多,感受也會越多,說不定還能讀出新問題來呢!再讀讀,看看又有什么收獲。
四、評價人物,寫話練習。
這件事很快在那個古老的國家傳開了,人們都在議論九色鹿、”那個人”、國王、王妃。他們對四個人物都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并從他們的事上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是當時的良民,一定也會參與這場討論的。請你選擇一人寫幾句話。(出示:很棒:對人物有一個明確的評價--他是怎樣的人?棒極了:寫明為什么這樣認為?最棒:你要告訴別人一個什么道理?)
五、介紹故事的來源及敦煌壁畫和故事的結局
來源:此故事繪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huán)畫式本生故事畫。畫面從兩頭開始,中間結束
故事結局:《九色鹿》的故事有很多版本
①說來也奇怪,當國王率軍隊回到王宮時,夫人的病也奇跡般地痊愈了。
后來全國各地的鹿,都聚集在九色鹿住的地方,吃草飲水,平安地生活。而這個國家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②王妃的貪欲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被活活地氣死。
③后來雙目失明,生惡瘡而死
[九色鹿(北師大版五年級教學設計)]
以上就是《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10篇》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教案教學設計區(qū)別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教案教學設計區(qū)別相關推薦
更多>-
高三化學教案:《硅和硅酸鹽的區(qū)別》教學設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學教案:《硅和硅酸鹽的區(qū)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學法指導1.要注意知識的縱向和橫向對...
-
《陶罐和鐵罐》說課設計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jīng)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
- 教幼兒區(qū)別10以內(nèi)單雙數(shù)的教案06-01
- 《和時間賽跑》說課設計10-19
- 《矛與盾》說課設計12-04
- 《將相和》說課設計11-16
- 說勤奮教學反思10篇03-18
- 我家是動物園教案的說課(精選10篇)05-04
- [教案必備] “左、右”教學設計與說課(寫作示例)10-12
-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設計04-27
最新試用期個人總結簡短十三篇03-25
- 快遞實習報告(合集十一篇)03-25
- 抗美援朝史心得體會03-25
- 梔子花開作文合集03-25
- 感動事跡心得體會(收藏九篇)03-25
- 語文教師工作教學總結(10篇)04-10
- 父親節(jié)短語文案(優(yōu)選82句)03-25
- 2024交通安全教育教案十五篇03-25
- 2的乘法口訣教案合集03-25
- 粉牛與黃牛的區(qū)別10-20
-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范例03-25
- 說課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qū)別10篇03-25
- 高三化學教案:《硅和硅酸鹽的區(qū)別》教學設計12-14
- 小班美術教案 區(qū)別長短08-25
- 小班數(shù)學教案:區(qū)別長短07-26
- 小班科學教案 區(qū)別輕重05-28
- 《影子》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09-22
- 《挑山工》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06
- 《長城》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02
- 《燕子》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0
- 《掌聲》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