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褒禪山記讀后感
褒禪山記讀后感(精選5篇)。
關(guān)于" 褒禪山記讀后感 ",本文筆者談?wù)勛约旱囊恍┎煌娊?。讀后感是一種常見的寫作形式,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一種。在閱讀了作者的作品后,通常會對其中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很多感受。通過記錄心情的文字,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思考問題。我們將努力為您找到更多相關(guān)信息!
褒禪山記讀后感 篇1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這是王安石在游山時的深感。實在令人嘆服。
人生、治學(xué),亦如游山。要成為有所成就的人,就得立志于“險遠之地”,即便不達頂峰“極夫游之樂也”,“盡吾志”也可以無怨無悔矣。
生命每個人都有一次,有志的人才可以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只有那些“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人才能經(jīng)得起風(fēng)雨人生、不懈進取,便有“乘風(fēng)破浪,直掛云帆濟滄?!钡臅r候,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人如此,且事物亦如此。鄭板橋曾說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于斷巖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這正是青松的高貴的品質(zhì)。
立志堅定的人,才能做出超凡的貢獻。達爾文xx寫成《物種起源》,司馬遷忍辱負(fù)重完成《史記》,蘇武羈留匈奴xx的遭遇中,不為威脅所屈,不為利誘所動、堅持民族氣節(jié)、忠于祖國的愛國志士,最后“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蒲松齡屢試不第,便引詩自勵:“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嘈娜?,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便寫成《聊齋志異》,留名青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古今中外,不知成就了多少人。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xiàn)。追溯以住歷史,也并非人人能至“險遠之地”,“壯志難酬”之人也并不是沒有,“長使英雄淚沾襟”之人更不在少數(shù)。然而,“盡吾志者,可以無悔矣”。人生、治學(xué),“路漫漫其修遠兮”,無論險也罷,難也罷。有志之人定將“上下而求索”而至險遠之地,便可無悔矣。譚嗣同一代烈士,從小便立志救亡圖存、救民于水火,但他一心主持的變法,最后也以失敗告終,而被捕于獄,題一詩于獄壁說:“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雖然,變法失敗了,但是,他甘愿為變法犧牲,希望以自己的鮮血報答皇上,警醒世人。
有志者,有所成就,實為一大壯美。有志者,無所成就,亦為一大壯美?!氨M吾志者,可以無悔矣”。記得鄭板橋曾灑脫地說過:“科名不來,學(xué)問在我,原不可折本買賣”。
立志在我,求索在我,成就在我,人生治學(xué),要時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態(tài)度,則可以無悔矣。
褒禪山記讀后感 篇2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的旅行,我們雖然從出生就就是有自由得,但是我們擁有者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甚至根本沒有方向,所以我們根本無法感受到生命的美妙,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只是跟著旅游團,卻都不敢獨自去旅行。在《游褒禪山記》中,我非常敬佩王安石的一番話,是:“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世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p>
這句話的意思是:“道路平坦距離又近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道路艱險而又偏遠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沒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輔助,也不能到達?!?/p>
其實,我們應(yīng)該努力的去探索這未知的道路,而不是在已知的道路上安逸享樂,這么做是不對的,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意志力,力量和借助物,才能到達自己理想的境界,但是如果自己的力氣明明可以達到但卻沒有達到,那這就太可惜了。如果自己盡力了也還是沒有達到,那就沒有什么可以感到可惜的了,因為至少我們還努力過。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也能夠看到,如果我們要想看到奇麗的景觀,就一定要有這種力圖精進,永攀高峰的精神,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國在會更加的強大!
褒禪山記讀后感 篇3
王安石生活在宋仁宗年間,列寧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jì)最偉大的改革家。作為一個外國人能知道的中國古代人物,可見王安石影響力之大。
一次他從舒州通判任上辭職,回家的路上順路游覽了褒禪山,三個月后以追憶的形式寫下了《游褒禪山記》。文中王安石未能探尋到奇景,不得不在遺憾中結(jié)束游覽。然而這帶給了他不斷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進而得出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這一感慨。
這是王安石游山而得出的感慨。那么,這又何嘗不能用于學(xué)習(xí)與生活中呢?
有志者事竟成,放眼縱觀古今中華千百年的歷史,這句話是正確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于敵國,但因為心中有大志,最后不僅報了仇,還成就了大業(yè),振興了國家。宋代范仲淹自幼有志于天下,他自幼貧苦,但心系國家,刻苦好學(xué),最終成了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
志向是人生的航標(biāo),是夜空中的明燈,更是使人前進的動力。一個沒有志向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活在迷茫和未知中,更不用談成功了。在遇到困難時,我們并不能灰心喪氣。記住,把希望寄在明天,把失落棄于過去。要享受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就要面對困難放眼未來。人生就是一個立志和盡志的旅程,要抱有理想地生活,要用立志與盡志去迎接生活。立好志才能繼續(xù)走下去,而盡志了就永遠無悔。
路在腳下,只要走下去,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幸福就在路上!
褒禪山記讀后感 篇4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是一篇以小見大,借游山說明治學(xué)的道理:一是反對半途而廢,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質(zhì)條件)"三個條件"及其相互關(guān)系;二是反對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主張?zhí)奖舅髟矗钏忌魅?。這兩點講的雖只是治學(xué),但卻反映了王安石那種百折不回、敢于創(chuàng)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風(fēng),在今天仍有啟發(fā)意義。
王安石在游記中說:古人對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進行了觀察,往往有心得,是因為他們思考問題很深刻而且沒有什么東西不加以觀察,道路平坦,距離又短,游覽的人就多;道路艱險,距離又長,來到的人就少。世界上的奇妙雄偉的壯麗很不平常的風(fēng)景,卻往往產(chǎn)生在艱險遙遠、人們很少到達的地方。所以,不是有理想的人,是不能到達的,有了理想,又不盲從別人停滯不前,走到黑暗得看不清路的地方,沒有外力來幫助他,也不能到達目的地,但是足力完全可以走到(卻沒有走到),這在別人看來是可笑的,在自己看來是值得悔恨的;盡了我的心,仍然不能到達目的地,自己可以不后悔,又有誰能譏笑我呢?
無論辦一件什么事,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只要盡心盡力地去干,都是成功的,至于結(jié)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馬家軍擁有"東方神鹿"之稱的王軍霞,在奧運會獲得了5000米跑世界冠軍,在10000米跑時只得個亞軍,但她盡心盡力去拼搏了,仍然是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馬慶洲經(jīng)常說:"干事努力不努力是我們個人的事,成功不成功是上帝的事!"我們只能努力去干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至于結(jié)果如何,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就象文學(xué)創(chuàng)作,馬慶洲在一些報刊上談到:"寫出來是第一種成功,刊登不刊登都是第二種成功。"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世界上很多事,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有些事情今天看來可能是成功的,明天再看時可能就又是失敗的;一些事今天看來是失敗的,明天再看又是成功的。要以成功論英雄,怎么定這個"成敗"?岳飛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屈原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萬里長城在秦朝就是罪惡的,今天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如當(dāng)時長城就有這么高的榮譽,孟姜女還敢把長城"哭倒"八百里?
成與敗不是我們個人所能預(yù)料和決定的,我們要有成功的方向,向這個方向努力,探本索源,查出事情的真?zhèn)?,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然后再考慮這些事情合理的成份,哪些是該吸取的,哪些是該舍棄的,認(rèn)出了廬山真面目,才好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山上攀登,最終達到山巒的頂峰,覽盡無限風(fēng)光!
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在干事業(yè)上,往往見難止步,或聽信了別人的一兩句話就信以為真,別人說萄葡是酸的,自己就不敢再嘗了,哪怎么知道萄葡的滋味?別人的話不是不可以聽,但聽了以后要分析、要揣摸,看看是不是有合理的地方,還是有夸大其詞的成份。寓言《小馬過河》中那只小馬在過河時遇一松鼠,說那河深得不得了,千萬別過;小馬又遇一頭老牛,老牛對小馬說,那河淺得很,只能濕過腳面。小馬沒聽它們的,自己去試了一下,結(jié)果是:那河水沒有松鼠說的那深,也不象老牛說得那么淺。小馬如不去"探本索源",怎么知道那河到底有多深。遇事要了解它的真相,一是要親自去試一試,二是要善于思考,三是要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有了這幾條,你就會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褒禪山記讀后感 篇5
讀了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以后,我忽然間想到了許多。
《游褒禪山記》是一篇以說理為主的游記,所寫的雖然是一次不能盡興的游玩,但王安石卻能從這次游玩當(dāng)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寫下這樣的名篇。這不由使我想到,對于身邊的小事,我還是缺乏關(guān)注。其實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蘊藏著它的奧妙,只有多加關(guān)注,善于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奧妙所在,或是哲理,或是樂趣這就是我讀這篇文章的第一點收獲。
在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名言警句,而這兩句話卻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句為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做一件事所應(yīng)持有的態(tài)度,這就是要盡吾志。一個人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取得成功,但是不管最終的結(jié)果如何,我們都應(yīng)該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我們都可以高聲地說:我已經(jīng)盡力了,我可以無悔了!在這里,我想順著王安石的觀點,作一些補充。盡吾志,可以無悔,并不是說可以滿足。成事者,固可喜,但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下一個成功做好鋪墊。而敗事者,更應(yīng)該從中吸取教訓(xùn),爭取把這件事做好。另一句話是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句話說出了做學(xué)問的態(tài)度是深思而慎取。這是告誡我們不要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而是應(yīng)該有懷疑的精神和考證的毅力,否則就是盲從。在生活中,對一些報道、甚至一些被認(rèn)為是權(quán)威的事實要敢于懷疑,然后考證其正誤,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清清楚楚,不為虛假所迷惑。
真的要感謝王安石,感謝他寫了這么一篇文章流傳后世,讓千年以后的人讀了仍然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褒禪山記讀后感(精選5篇)》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褒禪山記讀后感查看或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guān)注!
褒禪山記讀后感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8 游褒禪山記11-05
- 游褒禪山記學(xué)案10-19
- 游褒禪山記教案10-26
- 《游褒禪山記》教案06-10
- 《游褒禪山記》教學(xué)設(shè)計11-18
- 8游褒禪山記10-26
- 《游褒禪山記》教學(xué)反思10-19
- 高一教案《游褒禪山記》11-05
文員個人總結(jié)簡短500字12-31
- 初三物理教師工作總結(jié)500字范例五篇12-31
- 小學(xué)體育教研組工作總結(jié)集合12-31
- 道爾頓計劃讀后感范例02-04
- 投資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14篇)12-31
- 安全工作會議演講稿5篇12-31
- 技術(shù)員年度個人工作總結(jié)十一篇12-31
- 師帶徒工作總結(jié)簡短1000字12-31
- 西游記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12-29
- 寫分離的作文17篇12-31
- 男教師辭職報告12-31
- 褒禪山記讀后感(精選5篇)12-31
- 褒禪山記11-11
- 游褒禪山記12-07
- 8 游褒禪山記11-05
- 《游褒禪山記》學(xué)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