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21螢火蟲。
《螢火蟲》是一首旋律清新、頗富兒童情趣的歌曲,全曲的一、二樂句以童謠式的歌詞,富有民歌的旋律曲調(diào),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螢火蟲提著燈籠匆匆回家的情景。三、四樂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進行發(fā)展,旋律起伏,把兒童擔心螢火蟲的燈籠被吹滅的心情,描繪得惟妙惟肖。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在初聽歌曲時,同學們能夠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緒風格,活潑有趣輕快的。整首曲子的學唱并不難,但是要很好的掌握歌曲,很有韻味的演唱,是整節(jié)課的亮點,也是學生很好處理歌曲演唱的難點。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螢火蟲的帶領下游玩音樂樂園,在樂園中學知識,學唱歌,學表演。為了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依據(jù)學生年齡小,表演欲強的特點,通過故事,猜謎等形式導入課堂,多給學生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音樂,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
在孩子們學唱歌曲的環(huán)節(jié)里,認為有些地方?jīng)]有落到實處,雖然用了很多方法,但是關注學生不夠,旋律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循序漸進,而是匆匆的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一步步走下去,并沒有停下腳步來聽聽孩子的歌聲,沒有注意臨機應變的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至于孩子們在處理歌曲情境時表達得不夠好,值得好好思考。以后的課應該在孩子理解了情境的基礎上及時的指導聲音,指導孩子們用正確的聲音去表現(xiàn)情境是我教學的當務之急。
精選閱讀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16小毛蟲的夢想教案作業(yè)反思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16小毛蟲的夢想教案作業(yè)反思,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16小毛蟲的夢想
教學總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緩、昨、坑、繼、喘、吁、健、妄、嘲、筋、僅、建、綻、裂”等十五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昨、谷、塊、追、僅、終”六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不同的角色對小毛毛蟲夢想的看法了解小毛毛蟲的夢想。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夢想;為了自己的夢想,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不同的角色對小毛毛蟲夢想的看法了解小毛毛蟲的夢想。
教學難點:
懂得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夢想;為了自己的夢想,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認識15個生字,學會6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一說小毛毛蟲的夢想是什么,別人對他夢想的看法。
教具準備:燈塔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你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么?
生1:我想當一名老師
生2:我想成為科學家。
……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來看看小毛毛蟲的夢想是什么。板書:《小毛蟲的夢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小毛蟲的夢想是什么?它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同學們認真聆聽,認真思考。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緩、昨、坑、繼、喘、吁、健、妄、嘲、筋、僅、建、綻、裂”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指導書寫會寫的6個生字“昨、谷、塊、追、僅、終”。給這幾個字組詞。
(2)教師示范書寫,學生書空,描紅。
仿寫,小組評價。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我會填
zuótiānshāngǔfangkuàizhuīgǎnzhōngdiǎn
()()()()()
附答案:昨天山谷方塊追趕終點
2.我能分得清
昨()合()塊()僅()
作()谷()快()嘆()
附答案:
昨(昨天)合(合作)塊(冰塊)僅(僅僅)
作(作業(yè))谷(山谷)快(快樂)嘆(嘆氣)
3.填寫合適的詞語。
()的腿腳()的小窩()的蝴蝶
附答案:(健壯)的腿腳(休息)的小窩(美麗)的蝴蝶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懂得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夢想;為了自己的夢想,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認讀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詞。
2.對我會寫的生字進行聽寫。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課文。
1.閱讀全文,說說小毛蟲的夢想是什么?
生答:爬到大山頂上看整個山谷。
2.小毛蟲在追夢的路上最先遇到的是誰?你從它的話中知道了什么?
生答:蝗蟲,從蝗蟲的話中知道小毛蟲要實現(xiàn)夢想十分困難。。
3.小毛蟲在追夢的過程中,身體有什么變化?
生答:緩慢的爬行—身體出汗—筋疲力盡—“死了”。
4.讀文章第7段,你有什么體會?
生答:小毛蟲為了實現(xiàn)夢想直到最后一刻也沒有放棄,仍在努力,我們應該像它一樣為了夢想努力拼搏。
5.文章第8段“死了”兩個字為什么要加上雙引號?
生答:小毛蟲身體雖然死了,可是它的蛹中生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所以它不是真的死了,才加上雙引號。
6.讀了本文,你從小毛蟲追夢的的故事里體會到了什么?
生答: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像蜣螂那樣沒有夢想;我們要為了自己的夢想,勇敢、堅持不懈,更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三、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1)學生討論朗讀的好辦法,自由討論。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分角色朗讀,要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
四、拓展延伸
毛毛蟲一般指鱗翅目(蛾類和蝶類)昆蟲的幼蟲。具3對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為5對,有的幼蟲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剛毛,人碰到的話皮膚會紅腫。
色彩美麗,成蟲體肢和翅滿被鱗片和毛,故2對翅為鱗翅,且前翅大于后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類上顎發(fā)達,為咀嚼式);觸角絲狀、雙櫛狀、櫛狀、棍棒狀等多型;復眼發(fā)達,單眼2個或無單眼。幼蟲蠕蟲狀,具3對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為5對。幼蟲體上生有剛毛,對剛毛的排列和命名稱毛序,在分類上有重要意義。約有112000種,包括蛾類和蝶類。有些可作魚餌、喂魚,經(jīng)?;钴S于樹葉,樹干等地方,春天和夏天多。
五、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驚奇驚訝緩慢
()地說()地看到()地爬行
附答案:
(驚訝)地說(驚奇)地看到(緩慢)地爬行
二、小毛蟲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小毛蟲是靠什么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
附答案:
小毛蟲的夢想實現(xiàn)了,它努力、勇敢、堅持,最終由變成的蝴蝶飛到山
頂看到了整個山谷。
課后反思:
《小毛蟲的夢想》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這個美麗的傳說,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夢想;為了自己的夢想,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所以,不必和別人比高低,更不必瞧不起自己。既然你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你就應該擁有自己生命的輝煌。但是,那輝煌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們常說,有夢想才能有作為,有行動才能有成功。
在教學本課時,學習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上,學習邊讀、邊思,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伙伴間的交流從而理解一些關鍵詞、句,增強對文章的感悟。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小毛蟲的努力是一個重點,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首先,通過讀,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如:身體的變化出汗、筋疲力盡、死了、變蝴蝶,體會實現(xiàn)夢想需要勇敢、堅持,還要努力奮斗。
同時,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便于學生去回味語言的無窮魅力。然后,教師著力在朗讀上加以指導,讓學生讀出語氣。這樣,學生能讀出語感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教學中,我還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比如:自由讀、輕聲讀、指名讀、男女生讀??使學生采用自己喜歡讀的形式進行“讀”的訓練,通過“讀”進一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時,我讓學生邊讀課文,便帶著老師的問題去思考,從文章中找答案,讓學生自己總結,教師引導補充,不但使他們真正理解課文,更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把這種方法繼續(xù)下去,也會繼續(xù)探索,讓教學更加完美。
不足:朗讀的面不夠廣,尤其是平時上課不愛朗讀的學生,教師關注的不夠。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語文22小毛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表格式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語文22小毛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表格式”,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2.小毛蟲
課題小毛蟲課型新授課
設計說明本課是一篇富有童趣而有教育意義的課文,通過講述了一條小毛蟲變成蝴蝶的故事,教會了同學們一個道理: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對自己有信心,堅持下去,就會成功。教材插圖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小毛蟲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最終蛻變成蝴蝶的美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將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了解小毛蟲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這其中的所蘊含的哲理。同時在學習中使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閱讀的能力得以培養(yǎng),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學前準備搜集有關小毛蟲蛻變成蝴蝶的圖片和視頻。(師生)?
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的16個生字,能正確描摹并記憶8個生字,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若干。?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有感情地朗讀關鍵語段,并說說小毛蟲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感悟從小毛蟲身上學到的道理。
學前準備1.搜集有關小毛蟲蛻變成蝴蝶的圖片和視頻。(師生)?
2.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學生)?
3.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用時:5分鐘)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昆蟲王國看一看。(出示圖片)?
2.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認識一條小毛蟲。你們喜歡小毛蟲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這只孤零零的小毛蟲,它多么羨慕那些能飛能跳的昆蟲啊,它的命運會發(fā)生變化嗎?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毛蟲》這篇課文。?
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1.學生看圖,自由交流討論。
2.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用時:10分鐘)
1.老師出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認讀生字。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用生字組詞。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讀音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
5.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毛蟲?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3.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
4.各小組成員合作讀課文,相互檢查、糾錯,思考交流朗讀課文。
5.課文一共7個自然段。本文講述了一只小毛蟲不悲觀,努力工作,最終化繭成蝶的故事。1.我會拼寫詞語。
2.我會讀。
生機勃勃盡心竭力與世隔絕色彩斑斕?笨手笨腳九牛二虎之力
3.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大意。
_____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用時:15分鐘)通過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思考問題:
(1)指導學生歸納每段內(nèi)容,理清課文層次;
(2)找出文中寫小毛蟲在成長的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畫上橫線,讀一讀。?
(3)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找出來,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4)作者是怎樣描寫小毛蟲的?你有什么收獲?1.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理清課文內(nèi)容和層次。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3.學生回答,老師點評。4.讀課文,再填空。?
一條小毛蟲()在一片葉子上,用()的目光()著周圍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蟲,又是(),又是()跑的跑,飛的飛……到處()。只有它,這個()的小毛蟲,既不會(),也不會(),更不會()。
四、總結,拓展。(用時:5分鐘)1.總結本課學習內(nèi)容。?
2.布置作業(yè)。1.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所得。?2.繼續(xù)描紅、臨寫、抄寫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5.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教學反思根據(jù)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于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我在導入課題時采用了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去探究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在反復的讀書、討論、尋找中,對課文的認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主學習,體會小毛蟲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不要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樂觀、充滿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學習重點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思考歸納小毛蟲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
學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文。(用時:5分鐘)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生字。?
2.請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
3.導入新課。1.學生讀生字、新詞。?
2.學生交流課文內(nèi)容。6.組詞。?
整()抽()?
紡()織()?
編()怎()?
布()消()?
7.用“仿佛”造句。
?
?
二、精讀課文,釋疑解惑。(25分鐘)1.學習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請學生輕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在蝴蝶還是小毛蟲的時候,它是怎樣的一條小毛蟲呢?思考一下,并用波浪線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習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自由朗讀課文第3~6段,思考下列問題。?
(1)那么笨拙的小毛蟲怎么會變得這么靈巧呢??
(2)小毛蟲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才能成為這么美麗的蝴蝶的呢??
3.學習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7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
小毛蟲最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找出相關語句)1.學生輕讀第1、2自然段,思考后回答問題。?
(1)小毛蟲很可憐。(指名交流,讀句子。
出示:只有它,這個可憐的小毛蟲既不會唱,不會跑,更不會飛。)?
(2)小毛蟲很笨拙。(出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動了一點點。當它笨拙地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上時,它覺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個世界)?
2.學生自由朗讀第3~6自然段。小組交流回答,互相補充。
(1)“不悲觀失望,也不羨慕任何人”?
(2)“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
(3)“一刻也沒有遲疑,盡心竭力地工作著?!?
(4)“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耐心等待”?
3.學生齊讀第7自然段,學生思考回答:?
它靈巧地從繭子里掙脫出來,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對輕盈的翅膀,上面布滿色彩斑斕的花紋。它愉快地舞動了一下雙翅,如絨毛一般,從葉子上飄然而起。8.我會填量詞。?
一()毛蟲?
一()葉子?
一()繭屋?
一()翅膀?
9.文中有那些富有哲理的話,寫出來,并和同學交流一下。
10.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三、總結課堂,生活感知。(用時:10分鐘)1.教師總結全文。?
2.想一想:從小毛蟲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學生自由交流回答:從小毛蟲的身上,我學到了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不要悲觀失望,也不要羨慕任何人,要樂觀積極。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在教學本課時,我的重點主要放在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上,學習邊讀、邊思,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同學間的交流從而理解一些關鍵詞、句,增強對文章的感悟。課文1、2節(jié)通過對比學習加深詞句理解。以歡快、輕松的朗讀體會“各種昆蟲”的美好生活。通過對描寫小毛蟲句子的反復朗讀,邊讀邊思:小毛蟲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動一點點”、“像是周游了整個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小毛蟲的“可憐”,這時,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就會自然體現(xiàn)在低沉、緩慢的朗讀中。課文3~6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學生體會的難點。因此,我在教學時根據(jù)學習實際,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重點句子反復朗讀、體會。讓學生對文章的深刻含義有所感悟。
《小毛蟲》教學片段
◆以悟導讀,以讀促悟(教學重點)?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6自然段。?
(生自由朗讀第3~6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讀了這篇課文的第二部分,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下小毛蟲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才能成為這么美麗的蝴蝶的呢??
(學生之間討論后,老師指名回答交流)?
生1:它并不悲觀失望,也不羨慕任何人。?
師:哦,盡管小毛蟲是這樣的可憐,盡管小毛蟲又是這樣的笨拙,它并不悲觀失望,也不羨慕任何人。?
板書:不悲觀失望不羨慕任何人。?
師:它是怎么想的呢??
生1:因為它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它,一條小小的毛蟲,眼前最要緊的是學會抽絲紡織,為自己編織一間牢固的繭屋。?
師:對,小毛蟲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它抓緊分分秒秒,一刻也不遲疑,盡心竭力地工作著,它織啊,織啊,最后它把自己從頭到腳裹進了溫暖的繭子里。?
板書:一刻也沒有遲疑盡心竭力?
師:后面小毛蟲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以后會怎樣呢?同學們,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生2:它想著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它在耐心等待。?
師:回答得很好。從實際行動中,我們看到了它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好,現(xiàn)在我們一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小毛蟲最后變成了什么??
(師生用贊美的語氣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老師指名回答)?
生3:小毛蟲最后變成了美麗的蝴蝶。?
師:哦,可憐笨拙的小毛蟲不悲觀不羨慕,盡心竭力地編織繭房,時辰到了,終于破繭而出,化成了美麗的蝴蝶,這樣的小毛蟲,你們喜歡嗎??
(學生齊答喜歡)?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看小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啊??
(學生齊答想)?
(播放)師簡介:小毛蟲已經(jīng)從繭子里準備掙脫出來了,它的頭已經(jīng)出來了,它的身體也出來了,它的翅膀也慢慢地舒展開來,瞧,它變成了一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啦。?
師:如果這只蝴蝶飛過你的身邊,你會對它說什么??
生4:我會對它說,你真了不起!?
賞析:在這個教學片段中,老師以朗讀和引導為主線。學生在朗讀、討論、回答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用心體驗小毛蟲歷經(jīng)的蛻變,使學生更深刻地明白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年級語文上10簍子里的青蟲教案作業(yè)題(鄂教版)
10簍子里的青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蝴蝶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通過讀課文初步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2教師出示蝴蝶和小青蟲的圖片。)
2.這兩種小動物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讀完課文之后,我們就會知道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10簍子里的青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認真讀課題,注意輕聲,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讀課文:(課件出示3:提出初讀要求)
(1)給課文標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給生字找?guī)讉€朋友;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
三、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出示生字詞(課件出示4、5)(用動畫效果展示生字讀音)
càichǎnxiēyǎokǒnɡpīɡāidāi
白菜產(chǎn)卵一些咬穿小孔一批應該呆住
(1)指名讀第一行詞語,領讀,正音。
“產(chǎn)”是前鼻音,“孔”是后鼻音?!爱a(chǎn)”是翹舌音,“菜”是平舌音。
lǒuhúdiéluǎnjiànzī
簍子蝴蝶產(chǎn)卵漸漸滋味
dǎiduàndùnpènɡdǎoké
逮住一段一頓碰倒空殼
(2)再讀二、三行詞語,領讀,正音。
“滋”是平舌音,也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卵、漸、段、頓”是前鼻音,“碰”是后鼻音,“卵、段”還是三拼音節(jié)。
其中“殼”是多音字。還讀“qiào”,組詞為“地殼”。
(3)自由練讀。開火車讀。
(4)去掉拼音誰能讀好它們,試試看。指名讀。齊讀。
2.出示長句子:(課件出示6、7)
第一句:有只小黃雞越吃越有滋味,心想:“我逮它一大批,藏起來以后吃。”
導讀好長句,請同學分別讀“滋味”一詞,“滋”為平舌音,在讀中理解“滋味”。
第二句:它剛把簍子打開,“撲撲撲”,只見一大群蝴蝶飛出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也碰翻了。
指導讀準“撲撲撲”,節(jié)奏很快,這個詞是個擬聲詞,類似的詞語還有“呼呼呼”、“嘩嘩嘩”等。
四、理清文脈,了解文意。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課件出示8學生集體交流討論:蝴蝶和菜青蟲有什么關系?蝴蝶是怎樣變成的?簍子里的青蟲到哪里去了?)
(蝴蝶是由菜青蟲變成的,簍子里的青蟲都變成了蝴蝶。)
五、識記生字,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9)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菜、產(chǎn)、些、咬、孔、批、該、呆”。
2.仔細觀察,分析字形,說說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怎樣才能把這個字寫好?
3.(1)加一加:“艸”加“采”是“菜”?!按恕奔印岸笔恰靶薄!稗小奔印氨取笔恰芭?。
(2)換一換:“孩”去掉“子”,換成“讠”,就是“該”,“?!比サ簟澳尽保瑩Q成“口”就是“咬”,“孫”去掉“小”換成“乚”就是“孔”。
(2)猜謎語:“兒童節(jié)前夕”就是“產(chǎn)”?!懊髟乱怀鰭炝稚摇本褪恰按簟薄?/p>
4.師指導書寫。(課件出示10)
“些”字第六筆是“豎折勾”,不是“豎提”。
“孔”字,共三筆寫成,第三筆是提。
“該”的第六筆是撇,千萬不要寫成撇折。
另外,注意:“咬”、“批”“該”都是左窄右寬的字。
“亂”字是左寬右窄,而“仔、漢”都是左窄右寬。
5.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師生合作,老師抽讀生字卡片,學生比賽讀,看誰讀的又對又快。
2.小組合作,給生字找朋友,看哪個組找得多。
3.同位合作,一人讀課文,另一人聽,指出讀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你能寫出帶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嗎?看誰寫得多。
寫帶有“子”的字:()()()
寫帶有“讠”的字:()()()
2.看拼音,寫漢字。
càichǎnxiēyǎokǒnɡpīɡāidāi
白()()卵一()()穿?。ǎ┮唬ǎǎǎ┳?/p>
3.抄詞生字各一行。
參考答案
1.“子”字頭的字:孔、孫、孝“讠”字底的字:認讓說
2.菜、產(chǎn)、些、咬、孔、批、該、呆
3.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2.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簍子里的青蟲》這個童話故事,看你們還認識它嗎?(課件出示12)(出示一棵大白菜)(是大白菜)看它長得綠油油的,多好??!那還記得它們嗎?
(課件出示13(出示小青蟲)看,它們又爬到了大白菜的身上準備美餐一頓)這么多的小青蟲都在吃大白菜,你看它多可憐??!誰愿意幫助大白菜?只要你讀準了這些小青蟲背后的詞語,你就幫大白菜消滅了一只蟲子。誰來?
(學生讀詞后,讀對一個就拿走一條蟲子)看,在你們的熱心幫助下,這顆大白菜身上的青蟲都消滅光了,我代表大白菜謝謝你們。
2.上節(jié)課,我們讀通了課文,還記得小黃雞最后怎么樣了?(指名回答)現(xiàn)在,你們就是小黃雞,做個“呆住”的樣子我看看。(請出做的最像的一個學生)問:小黃雞你為什么呆住了呀?(小青蟲呢?它們到哪里去了呀?)童話中的小黃雞和你們想的一樣,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8自然段。(生齊讀)是呀,小青蟲到哪去了?(有學生回答:變成蝴蝶飛走了。)那小青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呢?讓我們趕快去學習課文,從這個小童話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看圖切入,品讀第1、2自然段
1.(課件出示14出示第一幅圖)請同學們看圖,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對的肯定,不對的或沒看出來的教師鼓勵: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2.(課件出示15(圖文對照學習第1、2自然段。)請同學自由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讀完后告訴我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蝴蝶在大白菜上產(chǎn)卵,變成了青蟲,青蟲吃菜葉長大了等等。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貼上蝴蝶、卵和青蟲的圖片。)
(板書:卵→小青蟲→蛹→蝴蝶)
同學們可真會讀書。能再讀一讀第1、2自然段嗎?看看還知道了什么。
(這些小青蟲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學生找到“一堆堆”“一條條”“滿身小孔”等詞后,都說明蟲多。“一堆堆”“一條條”是從卵和青蟲看出來的,“滿身小孔”是從大白菜身上看出來的。
教師啟發(fā)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三、看圖想象,選段品讀第3、4自然段
過渡語:這么多的青蟲,把大白菜咬得滿身小孔。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被青蟲咬過的菜葉嗎?是什么樣的?(生自由回答)你可真會觀察生活,也是個愛勞動的孩子.看!誰來給大白菜幫忙了?
1.(課件出示16出示第二幅圖)請大家仔細看圖,誰能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生:雞媽媽帶著小雞來了,它們捉蟲。)
請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它們的表情怎樣?想象它們會說些什么?
預設1:這里的青蟲可真多啊!
預設2:小青蟲,你等著我們來收拾你了。
預設3:今天真開心,可以吃個飽了。今天怎么吃得完呢,把他們藏起來以后慢慢吃等等)
2.同學們可真會想象,那么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寫的這幅圖呢?
(生:3、4自然段)
大家說的都對,第3自然段是寫畫面內(nèi)的,第4自然段是寫畫面外小黃雞的心里想法的。請大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注意扣住“大大小小”“不停地吃”“一大批”“好多好多”體會小青蟲的多)
3.師設疑: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小青蟲???聯(lián)系上文,蝴蝶產(chǎn)了“一堆堆”卵,變成的青蟲也應該是一條條的,當然多了!
四、看圖比較,品評結果。學習第5—7自然段
過渡:那么,這只小黃雞后來吃到了放在簍子里的青蟲嗎?瞧,發(fā)生了什么事?
1.(課件出示17出示第三幅插圖)小黃雞看到了什么?(一群蝴蝶飛出來了)(貼蝴蝶圖)空殼是什么,知道嗎?師邊描述邊板書:蛹。
2.同學可真會觀察,讀讀課文吧,看誰能告訴呆住了的小黃雞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青蟲變成了蛹(貼圖),之后又變成了蝴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連線。
3.揭示蝴蝶的生長過程。(貼圖)
五、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18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大多數(shù)昆蟲一生都要經(jīng)歷這樣幾個變化過程,誰還想提醒提醒小黃雞,除了小青蟲外,還有哪些小昆蟲是不能藏的呢?)(蠶,蜜蜂,蒼蠅等)
六、升華情感,回歸文本
1.(課件出示19學習了這個童話故事,,你們想說點什么?(生自由說)
2.大家的收獲還真不少。是啊,大自然神奇美麗,有無窮無盡的奧秘,讓我們用智慧的雙眼去觀察,帶著一顆好奇心去探索吧!同學們,趕快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美美地讀一讀吧!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課下把學到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說一下小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3.課下搜集還有哪些蟲子變成了蝴蝶。
參考答案
1.略
2.蝴蝶——卵——青蟲——蛹——蝴蝶。
3.答案見資料。
【板書設計】
10簍子里的青蟲
卵→小青蟲→蛹→蝴蝶
【課后反思】
《簍子里的青蟲》這篇課文學生很感興趣,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在教學上卻是有一定難度的,蝴蝶學生都見過,可是蝴蝶的生長過程學生卻是很少知道,怎樣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一過程,成為本次教學的難點。于是,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不同階段蝴蝶的變化制作成圖片,邊上課邊貼圖,在最后,將圖片用線連起來,構成蝴蝶一生的變化過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學習中接受了新知,最后恍然明白了蝴蝶的變化歷程,同時也知道了自然界的神奇。在這節(jié)課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一是對學生觀察、想象、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對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表達能力的訓練,一步一步有層次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清楚表達。例如學習第3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觀察圖,先說出圖的大致意思,再引導學生更進一步的觀察,觀察它們的表情,想象它們會說些什么。學生的想象豐富而有趣:他們有的說:“雞媽媽很神氣,它好像說:‘孩子們,這里有好多蟲子,你們要練習捉蟲的本領,看誰捉得多?!械恼f:“雞媽媽好像在說:‘孩子們,這里的青蟲肉又香有鮮,我們可以大餐一了?!薄€有小雞和青蟲的話也想象得非常有意思,這都是學生閃爍著的智慧的火花。
二是創(chuàng)設情景,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些情景,引導學生漸漸進入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換位思考,換位體驗,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情感。例如第5自然段的學習,我說:“你就是小黃雞,你背著裝滿小青蟲的簍子回家了,過了一段時間你肚子餓了,你會想到什么?”學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黃雞,一下子就被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來了。
三是運用圖片揭示蝴蝶的生長過程,突破難點。在這課中的難點是小青蟲是如何變成蝴蝶的。學生只知道小青蟲不見了,蝴蝶飛出來了,地上有好多空殼。那么如何將這一難點轉化呢?于是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蝴蝶不同生長階段的圖片。在上完第8自然段之后,我將圖片連起來,展示蝴蝶——卵——青蟲——蛹——蝴蝶的過程。因為受條件的限制,其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是運用多媒體展示蝴蝶的變化過程會更直觀。蝴蝶的生長過程是連續(xù)性的,單純的利用圖片不足以將這一過程連貫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果是利用課件播放蝴蝶演變的動畫,相信學生更有興趣,也更容易了解青蟲是怎樣變蛹,又怎樣從蛹中出來變蝴蝶的過程。這樣更有利于難點的突破,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蝴蝶這一類昆蟲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資源
【創(chuàng)新教案】
《簍子里青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學會本課生字及詞語,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知經(jīng)驗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在充滿感情地朗讀中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究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入新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簍子里的青蟲》這課的生詞和熟讀了課文,請看這些詞語卡片,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2.(出示詞語卡片)誰能來讀讀?(指名學生讀)
出示一堆堆一條條讓學生了解疊詞。
(1)學習用疊詞一堆堆一條條說句子。
(2)自由說疊詞。
3.讀得真不錯,我們來齊讀。(學生齊讀)
4.練習讀句子。(大大小小的青蟲太多了,雞媽媽一家不停地吃著。)
學會用AABB說疊詞。能照這個樣子說幾個嗎?
5.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青蟲很多蝴蝶產(chǎn)下一堆堆卵卵變成了小青蟲小青蟲慢慢長大咬得大白菜滿身是孔)邊說邊板書
6.吃著菜葉漸漸長大的小青蟲怎么跑到簍子里去了呢?
(邊說邊指著課題和圖)
二、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1.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相信你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2.生自由讀然后同桌交流。
3.交流相關段落:
(1)小青蟲太多了,雞媽媽一家不停地吃著。(體會小青蟲的多)
(2)重點指導學習第4自然段
有一只小黃雞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腦瓜里突然冒出一個有趣的想法,逮它一大批,藏起來以后吃。
師:哦,原來小青蟲是這樣跑到簍子里去的。
(3)再讀一讀第4自然段,你覺得它是一只怎樣的小黃雞?
生1:我覺得這只小黃雞非常聰明,因為只有他想到把青蟲留一些以后吃。
生2:我認為他太好吃了。因為他不停地吃,還要藏一些以后吃。
師:誰能把“好吃”換一個更恰當?shù)脑~?
生3:可以說“貪吃”。
師:說得好,還有誰來說一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雞?
生:我覺得他非常可愛,吃起東西很可愛。
師:多么可愛的小黃雞呀!
生:我覺得它是一只得意的小黃雞,別人沒有想出的辦法,小黃雞卻想到了。
(4)是呀,小黃雞越吃越有滋味,越想越得意。過了一段時間得意的小黃雞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生1:想去看看小青蟲長大了沒有?
生2:我該美美地吃一頓了。
生3:想去吃簍子里又大又肥的小青蟲?
(5)越想小黃雞越得意,咱們趕快去看看得意的小黃雞,猜一猜它到底吃到小青蟲沒有?(出示小黃雞呆住了的圖片)
師小結:去讀一讀課文的第6—8自然段,看看是什么事情讓小黃雞呆住了呢?
三、學習課文6—8自然段。
1.生自由讀課文的6、7、8自然段,找一找小黃雞吃驚的原因?
生:簍子里的青蟲不見了,他到那里去了呢?真奇怪?
師:難怪小黃雞呆住了。
師:“呆住了”是什么樣的表情,誰來演一演?
(一名學生演,其他學生評。)
生1評:我覺得他表演得不像,眼睛還應該瞪得大一點,連嘴都合不攏了,就像圖上的小雞一樣。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那你來給大家演一演吧!
(生1演)
師:瞧,這只小黃雞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動不動,呆住了。表演得真好,讓我們給他熱烈的掌聲。
(生鼓掌)
2.這只小黃雞為什么會呆住呢?
A生:比較:它剛把簍子打開,“撲撲撲”,只見一大群蝴蝶飛出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都碰翻了。)卻沒有看見小青蟲。
師;難怪小黃雞呆住了。
師:“撲撲撲”是描寫什么的詞?這樣的詞叫擬聲詞。你還能照樣子說一說嗎?
3.小黃雞看到這個情景怎么樣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都碰翻了。)
B生2:因為簍子里的青蟲都不見了,只剩下許多豆大的空殼。
4.小青蟲呢到哪兒去?小黃雞不知道,你知道嗎?
請大家聯(lián)系全文來想一想。知道的同學在小組里給大家講一講,互相學習,互相補充。
(生在組內(nèi)交流)講解蝴蝶變化的過程。
5.教師簡單講解蝴蝶變化的過程。并利用黑板上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蝴蝶的變化。
6.師小結:大自然可真奇妙呀!同學們,趕快把這篇課文美美地讀一讀,演一演吧!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1.看來,大家的求知欲望是多么強烈?。∈前。笞匀簧衿婷利悾袩o窮無盡的奧秘,讓我們用智慧的雙眼去觀察,帶著一顆好奇心去探索吧!
2.其實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讀書,用心細想,用心聽是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的。
五、進入寫字樂園
1.出示田字格的字,挑一個最難的指導。
2.展示一個寫得最好的說:“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強調(diào)用字。
六、作業(yè)
1.剛才課堂上我們學習了疊詞,課后請同學們將課文中的疊詞找出來,抄在積累本上。
【精彩片段】
《簍子里的青蟲》精彩片段
案例:朗讀感悟,情境表演。
a、1.有一只小黃雞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腦袋瓜子里突然冒出一個有趣的想法。讀讀課文,看看它在想什么呢?
2.(拿出頭飾)誰來當這只小黃雞,告訴大家你在想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3.聽你讀得這么津津有味,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嗎?
4.多么可愛的小黃雞啊!同學們都來當當這只小黃雞,大聲地讀讀這一段吧!
5.誰想戴上頭飾來演一演這只小黃雞呢?
6.你們這些小黃雞簡直太可愛了!讀得這么好,演得這樣棒,連老師也想讀了,這樣吧,我來讀作者的話,同學們就是這只小黃雞,把你們心里的想發(fā)大聲地讀出來吧!
b、1.放進簍子里的青蟲,小黃雞吃到了嗎?趕緊讀讀課文的5、6、7自然段吧!
2.(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三幅插圖)瞧,發(fā)生了什么事?“呆住了”是什么樣的表情,誰來演一演?
3.小黃雞怎么會呆住了呢?小青蟲呢?它們到哪里去了呢?你能給它解解難嗎?
4.想知道得更多嗎?我們一起來聽聽蝴蝶的自我介紹吧!(課件一邊介紹一邊演示蝴蝶的變化過程)
5.大自然可真奇妙?。⊥瑢W們,趕快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篇有趣的課文美美地讀一讀,演一演吧!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鄂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四單元的課文。《簍子里的青蟲》是一篇介紹蝴蝶生長變化的科學童話故事,生動形象的插圖、趣味十足的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青蟲青蟲簍中藏,怎變蝴蝶長翅膀?帶著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我巧妙運用媒體,引領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秘,取得了一定的收獲。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一)什么樣的蟲子可以變成蝴蝶?
我們所說的毛毛蟲通常是指鱗翅目昆蟲的幼蟲,但鱗翅目昆蟲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蛾子,另一類就是蝴蝶,也就是說所有毛毛蟲有可能將來變成蝴蝶或者變成蛾子。
一般來講,渾身上下都是毛毛的毛毛蟲,有可能是燈蛾、枯葉蛾或毒蛾。而我們經(jīng)常在蔬菜上見到的菜青蟲,倒是可以變成蝴蝶,叫菜粉蝶。
(二)菜青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
蛹是蝶類生活史中第三個發(fā)育階段,也稱轉變時期。
蝶蛹統(tǒng)稱被蛹,它們的附肢與體軀各部俱已膠黏成一整體,但是附肢及頭、胸、腹三體段之間的分界線,則仍然留存在蛹體表面。
蝶類幼蟲生長發(fā)育到成熱階段,就停止取食,選擇適當場所,準備化蛹。蝶類的化蛹方式常因種類而有不同,有的種類的幼蟲老熟后,下行至寄主植物附近的草叢土表下,作成極薄的土室,而在其中化蛹。如雙環(huán)眼蝶。有的吐絲,綴葉作巢,躲在巢內(nèi)取食并化蛹,如稻弄蝶。還有的象蛾類一樣,吐絲作成薄繭而化蛹其中,如黃毛白絹蝶。而最常見的蝶蛹,則暴露在外。老熟幼蟲選定化蛹場所后(如寄主植物的莖葉上,或其他物體的表面上),先吐絲成墊,用尾足鉤鉤著其上,以免下墮,然后抑頭后彎,反復來回吐絲膠成一粗線,圍繞中腰,而后化蛹不致翻倒,故稱縊蛹。還有一種蛹稱懸蛹,即老熟幼蟲,在吐絲作墊之后,即用尾足鉤鉤著其上,而將體軀倒懸下來,進入“前蛹”階段,及至成熟,即行化蛹。
當化蛹時幼蟲表皮在胸部背中線上裂開之后,由于蛹體的不斷伸縮而使皮層迅速后移,退至尾部末端時,迅即伸出(這時僅肛門附近的皮層尚未脫離),同時急速扭動體軀,使臀棘鉤著于絲墊之上,便得安全懸垂。接著幼蟲舊皮即行脫落,蛹體體壁逐漸收縮硬化,轉變成各種各樣的固有形態(tài)。
課后作業(yè)
一、讀拼音,寫詞語。
báicàizhèxiēxiǎokǒng
dàpīdāizhù
二、請把生字送回家。
簍蝶殼滋逮產(chǎn)
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上中下結構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使句子更生動。
1.小青蟲吃菜葉,___________長大了。
2._______________的青蟲太多了,雞媽媽一家_________地吃著
3.于是,它逮了_____________青蟲,放進一只簍子里。
四、課文整體梳理。
這是一篇介紹____________生長變化的科學童話故事,讀了故事,我知道它
的生長變化經(jīng)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階段。
五、想一想,填一填。
學了課文,我能告訴小黃雞簍子里的小青蟲到哪里去了,原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白菜這些小孔大批呆住
二、上下結構:簍產(chǎn)左右結構:蝶滋半包圍結構:逮上中下結構:殼
三、1.漸漸2.大大小小不停3.好多好多
四、蝴蝶卵青蟲蛹蝴蝶
五、示例:簍子里的青蟲變成了蛹,又由蛹變成了蝴蝶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