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系列。
88教案網(wǎng)的編輯為你整理了以下的“《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現(xiàn)行教案的內容雖然要求高,但是教學方式并不復雜,成為了教師,寫教案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教案能幫助教師有邏輯次序的安排教學活動。僅供參考,我們來看看吧!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1】
本次大教研活動我選的課題是《神州謠》,教學目標主要是朗讀和識字,借以感受中國的山川美。上完課后,總體感覺,目標是基本達成了,但在上課過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正如聶校長所說,語言過于書面化,不富有童趣,生本意識不強。我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兩個大問題,每次上課,總是容易忽略傾聽坐著的學生的“私語”,忽略他們的課堂行為,在拋出問題時,也沒有根據(jù)兒童特點設計一些更貼近他們的自然親切的語言。為此,在近期教學中,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
一是設計兒童化的語言。就拿這堂課來說,我在介紹中國美景時,使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對于兒童來說過于晦澀難懂。再者,在朗讀指導時,對于孩子不太好的表現(xiàn)有些嘲諷。對于低段的孩子們來說,有時候,我應及時地哄一哄,多鼓勵。識字方面,在上課時給某個生字編個小故事,給某個內容編個兒歌,相信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厚。
二是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在課堂上的每次提問,我的關注點在回答問題的孩子身上,另外的四十多個孩子就被忽略了,長此以往,當聽的孩子沒興趣時,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時,他們就容易開小差,游離到了課堂之外。而發(fā)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許精彩,但坐著的孩子,他們會質疑、會認同,他們也會有精彩之處。我不能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就一股腦兒地按著設定環(huán)節(jié)走下去,把與自己設計無關的都排除了。以后的課堂,我要多點靈動,多點隨機應變,把關注點重心移動,關注到全體學生。
另外,文本解讀也不能馬虎。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總是被教學設計牽著鼻子走,或者當學生出現(xiàn)各種答案我卻點到為止,不能再進一步,這都是文本解讀不深入的原因,我想,未來我應朝著這些方向努力。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2】
一曲《神州謠》,以三字經(jīng)的形式訴說著祖國的山河壯美,激發(fā)了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上課伊始,我?guī)ьI孩子們一起領略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讓孩子通過直觀的美景,感受祖國的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從而對祖國產(chǎn)生了自豪和熱愛之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在讀文賞析的過程中,我引領孩子打著節(jié)拍反復有感情地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不足之處:
1、課前沒有布置搜集關于祖國山川以及民族團結方面的資料。
2、課文可以借助相關歌曲渲染情感。
3、板書書寫過于簡單、書寫不及時。
4、誦讀形式過于單一,僅限于齊讀和個別讀,而輕視了師生讀、男女生對讀、組內互讀等形式。
改進措施:
1、讓學生充分預習,課前搜集資料,為課上的資料介紹節(jié)省時間,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預習的好習慣。
2、備課充分,板書設計清晰有層次。
3、采用多種形式誦讀,在讀中品味文字所傳達出的情感。
4、今后在設計課時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閱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3】
什么是朗讀呢,字典上講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顯然不是這種簡單意義上的念,而是學生正式地學習書面語言一個最重要的過程,是學生歷經(jīng)低年級數(shù)(字)讀到中年級朗讀到高年級以及以后的成年的人默讀,是語文能力有序訓練的過程,兒童學習認字、讀書和成人閱讀之間過渡的一道橋梁,朗讀訓練,可謂任重道遠,沒有小學階段充分的訓練,成人以后的閱讀則不可能流暢。
新《課標》對此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我叫神舟號》一課時,我就嘗試著從以下三方面來促進學生的朗讀。
一、范、跟、練正確讀課文
漢語拼音學得好的學生,大多能正確讀課文。那些學得差的學生,因為讀不出拼音而害怕讀課文,讀不準拼音的自然就讀不準課文。因此,首先應解決能讀課文問題。
于是,我采用先聽老師范讀,做到心中有音,后拼讀每個音節(jié),做到口中有聲,最后練習開火車讀,跟同學比勇氣、比聲音高低、比熟練程度做到敢念。
二、激、創(chuàng)、繪感情朗讀課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課一開始,我便以興奮的口氣介紹神舟五號、介紹楊利偉。神州五號上了天,這可是好多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我們中國卻做到了,你覺得特別自豪,所以要用自豪的語氣來讀。
(在課前跟學生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做動作,然后邊做邊讀體會文意。學生從睡姿表演中體會到了晚上的寧靜,在老師的點撥下,提出要讀得輕,從輕慢失重的悠閑步伐中體會到一艘飛船在太空散步的樣子。因此整句話要讀得輕柔。
嫦娥姐姐的話又應該怎樣讀呢?(奇怪,高興)
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為什么嫦娥姐姐見到小弟弟會奇怪、會高興。(學生:月宮里只有玉兔和她做伴,她很久沒與別人講話,所以很高興。看到飛船來太空,很奇怪。)
飛船弟弟的話充滿了自豪,再加上動作演示,既利于理解又易于記憶。
至于最后一段話,老師點撥:你們離開媽媽一天,放學時想不想家?學生議論開了。
嫦娥姐姐離家不是幾天,不是幾年,而是幾千年,你說她想家嗎?學生自然把真想回家看看幾個字讀得差點聲淚俱下。
三、讀、愛、練流利朗讀課文
有了上面的做法,學生會讀通課文,會讀懂課文,他們就已經(jīng)有了成功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就是他們今后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和動力。沒有讀正確的基本功,就不可能讀得流利有感情。而讀得有了感情,學生就有了對文本的理解,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朗讀(閱讀)的愿望,正是朗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朗讀才能變得自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流利地朗讀也就在主動練讀中迎刃而解。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4】
《神州瑤》是一篇短小卻內涵豐富的童謠,氣勢恢宏,贊美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壯美、風景如畫,表達中華兒女期盼祖國統(tǒng)一,為祖國繁榮昌盛共同奮斗的愿望。
在講第一課時時,我注重把識字和感受中國的山川美作為學習的重點。在識字教學部分,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在準確掌握生字的基礎上給生字找朋友,組詞或造句。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每次提問,我的關注點在回答問題的孩子身上,其余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長此以往,當聽的孩子發(fā)現(xiàn)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就會漸漸失去興趣,導致不同的問題出現(xiàn),容易開小差,游離到了課堂之外。而發(fā)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許精彩,但坐著的孩子,他們會質疑、會認同,他們也會有精彩之處。我不能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就一股腦兒地按著設定環(huán)節(jié)走下去,把與自己設計無關的都排除了。今后的課堂,我要不斷積累教學方法,多一些教育機智,把關注重心移動,關注到全體學生,使每位學生都能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一節(jié)課結束,我感覺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基本達成了,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卻暴露了很多的不足。比如:語言不夠親切,缺少童趣,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在課堂紀律上,我需要更加靈活的應對學生所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不能一味的忽視,更不能批評和言語傷害。對于文本的解讀更不能有絲毫馬虎。我想,未來我應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尋求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加完美。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5】
《神州謠》是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神州謠》是篇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學生理解記憶。全文共有4個小節(jié),第1小節(jié)總說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山川美麗如畫的國家;第2小節(jié)寫出了我國的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壯觀;第3小節(jié)寫了臺灣和大陸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第4小節(jié)寫出了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創(chuàng)祖國的輝煌。教學重點是認識要求會認的生字15個,體會祖國山河的壯美和各民族的團結一心。
一、教學效果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教學生字時,我運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讓學生記。如教學“泉”字,上下結構,白水為泉。學生掌握了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在這個字中要把“白”字寫得扁一點,在田字格中,上下部件正好分居橫中線的上下。學生在書寫時,教師提點后都能做到書寫規(guī)范,正確。
2、文中的兒歌部分與課文的插圖結合,適當?shù)匮a充一些圖片:比如,桂林山水圖,長城圖,九寨溝圖,草原圖……學生邊欣賞,老師邊進行簡單解說。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便情不自禁地感嘆祖國真美呀!
3、依托文本朗讀識字,提升識字效率。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生字、記住字形,通過聽讀體會生字的意思,通過朗讀體驗情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晰,越來越深刻。
二、成功之處這節(jié)課我感覺我的成功之處是:
1、抓住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突出識字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加深印象,鞏固生字。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課堂效果非常好。
2、我以文本為載體,依托文本進行識字教學,教學中采用了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導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同時感受漢字的魅力
三、不足之處我也感覺有些欠缺:
1、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還需要加強,可以發(fā)貼畫等獎勵,把獎勵落到實處。
2、誦讀形式過于單一,僅限于齊讀和個別讀,而輕視了師生讀、男女生對讀、組內互讀等形式
3、課前沒有布置搜集關于祖國山川以及民族團結方面的資料。
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利用課件進行教學,有助于活躍氣氛,在字詞教學上要使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預習,課前搜集資料,為課上的資料介紹節(jié)省時間,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預習的好習慣。采用多種形式誦讀,在讀中品味文字所傳達出的情感。
今后在設計課時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閱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學生要求會認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閱讀文中出現(xiàn)。
我以文本為載體,依托文本進行識字教學,教學中采用了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導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同時感受漢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識字,讓識字教學更生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jié)課中有看動作猜字,給生字組詞,給生字找形近字,識記生字等多種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xiàn)欲,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識字,在愉快中學習。
依托文本朗讀識字,提升識字效率。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生字、記住字形,通過聽讀體會生字的意思,通過朗讀體驗情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析,越來越深刻。
神州謠識字教學聽課心得體會
《神州謠》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jīng),三字一句,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峰高聳入云,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tǒng)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敖獭斌w現(xiàn)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xiàn)為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xiàn)。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更多的同學交流了不同的記字方法,體現(xiàn)了識字方法的多樣性。識字卡片變變變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了依據(jù)熟字記生字的變化過程,加深了記憶。
不足與改進措施:
1、把課堂沒有完全還給學生,學生“學習小主人”的地位還不夠,老師扶的過多,應多放手、信任學生。
2、課堂的整體時間安排前松后緊,檢測環(huán)節(jié)沒有出示,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這說明,我調控課堂的能力有待加強。
3、學習文本是為了應用文本,這一點在我的這節(jié)課中沒有體現(xiàn)出來,知識單純地關注了教材,忽略了教材的運用;只有對生字的識記,沒有生字在其他情境中的運用。以后要多注意知識的整合、靈活處理教材,加強學生對文本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神州謠》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本文是一篇韻文,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因此,本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的山川美,并以圖片啟發(fā)學生想象,感受黃河奔騰、長江洶涌、長城蜿蜒、珠峰高聳的壯美。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智與文本對話,與作者情感進行交流。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本板塊主題是識字,所以本課設計重點是識字、寫字,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同時以課件輔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觸的、難以理解的字詞,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
教學目標:
1.認識“涌、峰、聳、州”等字,會寫“州、島、民、族”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韻律美。
3.想象畫面,抓關鍵詞感受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美。模仿寫法編歌謠。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識記“州”字
1.師:瞧,這是什么?(出示中國地圖)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雞)
是啊,我們偉大的祖國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神州”?!爸荨笔锹N舌音,誰來讀。(正音)
2.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歌謠——《神州謠》,請小朋友們看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
3.識記“州”字。
①記字形。“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字比較像?(川)字理識記“州”。川指河流,那些點就是一個個小島,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塊陸地。(圖片出示)
②聯(lián)系生活組詞。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嗎?(廣州、蘇州、杭州、揚州等,出示圖片)
③書寫“州”字。指導書寫:中間稍短,三點朝向不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點有什么不一樣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正音
1.出示自讀要求: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
①請四位小朋友分節(jié)朗讀,相機正音,難讀的句子再讀一遍:后鼻音“涌、峰、聳”,前鼻音“奮”,“繁榮”。
②同桌互讀。小朋友把一個個難讀的字都讀準了,現(xiàn)在請你讀給你的同桌聽,要讀得比第一遍更好哦!
三、學習第一節(jié),感知中國美
1.認識別稱。師:小朋友讀第一節(jié),這里藏著中國的另外兩個名字呢,你們找出來了嗎?神州、中華
你還知道中國有別的名字嗎?
出示:華夏兒女神州大地九州風云巍巍中華
師:在這些詞語中也藏著中國的別的名字呢,快來找一找吧?。ň胖荨⑷A夏)一起來讀一讀!
師補充:傳說大禹治水將中國分為九個區(qū)域,現(xiàn)在我們稱中國為九州;因為我們的祖國風光秀麗,像人間仙境,所以又被稱為神州。誰能自豪地來讀一讀?
2.感知山川美。師:小朋友再來讀一讀第一節(jié),你還知道了什么?(中國風景很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板書山川美)
理解“山川”:指的是大山和河流。
四、學習第二節(jié),品析山川美
1.過渡:是啊,祖國風景如畫,壯美的山川讓人贊嘆不已,誰來讀第一節(jié)?其他小朋友想想課文具體寫了哪些山川呢?
2.生交流反饋:黃河、長江、珠峰。
3.師:山川美,到底美在哪里呢?請大家圈一圈關鍵詞。
4.出示“黃河奔,長江涌”:
①特點“奔”、“涌”,識記“涌”,看圖片猜猜涌字的意思。那誰能來說說黃河、長江的樣子呢?
②出示黃河、長江的圖片,生欣賞。師:這就是“黃河奔,長江涌”,從“奔”和“涌”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黃河奔騰不息,向前流去,濺起水花,長江波濤洶涌……)指導朗讀。多么壯觀啊!誰能讀出他的氣勢?
5.出示“長城長,珠峰聳”:
①過渡:黃河、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我們領略了它們的風采,那你覺得長城長河珠峰聳又是什么樣子呢?生交流。
②出示長城和珠峰的圖片,識記“峰”字,組詞頂峰、山峰。
③珠峰那么高,難怪課文說它是聳,識記“聳”: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它?從“聳”字你有感受到了什么?(快碰到天了,高聳入云……)指導朗讀。
6.合作讀。神州大地,多么壯美!男女生一起合作讀第二節(jié),把你們對祖國山川美的贊嘆融進去哦?。ㄔ俳粨Q一遍)試著來背一背好嗎?
7.仿說。小朋友觀察一下第二節(ji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點?我們也走過很多地方,你能用這樣的三個字的形式夸一夸你游過的地方嗎?如:故宮雄、黃山奇、西湖秀、草原廣(圖片輔助)
出示自編歌謠,讀。
8.小結:這樣的風景真是美如畫啊!齊讀第一、二節(jié)。
五、書寫“島、民、族”
1.生觀察字形,交流。
2.師范寫,生書寫、展示。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7】
我上《神州瑤》第一課時,重點目標就是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和感受中國的山川美。上完課后,總體感覺,目標是基本達成了,但在上課過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正如鐘老師所說,語言蒼白,不富有童趣,生本意識不強。我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兩個大問題,每次上課,總是容易忽略傾聽坐著的學生的“私語”,忽略他們的課堂行為,在拋出問題時,也沒有根據(jù)兒童特點設計一些更貼近他們的自然親切的語言。為此,在近期教學中,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
一是設計兒童化的語言。就拿這堂課來說,我問了學生中國的美稱、別稱還有什么?似乎“美稱、別稱”一詞更上檔次,但是小朋友聽得云里霧里的,如果換成“你們還知道中國有其他響亮的名字嗎”,相信小朋友更容易接受。對于低段的孩子們來說,有時候,我應及時地哄一哄,多鼓勵;或者在上課時給某個生字編個小故事,給某個內容編個兒歌,相信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厚。
二是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在聽了我多堂課后,鐘老師和師父也總是指出,每次提問,我的關注點在回答問題的孩子身上,另外的四十多個孩子就被忽略了,長此以往,當聽的孩子沒興趣時,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時,他們就容易開小差,游離到了課堂之外。而發(fā)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許精彩,但坐著的孩子,他們會質疑、會認同,他們也會有精彩之處。我不能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就一股腦兒地按著設定環(huán)節(jié)走下去,把與自己設計無關的都排除了。以后的課堂,我要多點靈動,多點隨機應變,把關注點重心移動,關注到全體學生。
另外,文本解讀也不能馬虎。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總是被教學設計牽著鼻子走,或者當學生出現(xiàn)各種答案我卻點到為止,不能再進一步,這都是文本解讀不深入的原因,我想,未來我應朝著這些方向努力。
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篇8】
昨天上午講了《神州謠》,反思如下:
1、講到“州”時,我問學生:“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之前的哪個字?”學生如我預測的,回答了“川”,接著我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區(qū)別,學生答到“多了三個點”。我給孩子說了川是河流的意思,讓學生推測州的意思。學生猜不出來,我就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州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的字形,學生就猜河上的“點”是什么,學生猜“小船,小魚,”我說不會動的,學生猜“亭子,房子,山”就是猜不到小島上。我在反思,是我引導的方式有問題,還是本應該直接給孩子說出來“州”原義是河流上的小島呢?
2、經(jīng)過上次重建課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反思,這節(jié)課上我進行了改變,學生沒有提出那么多需要講授的字了,十幾個字只提了三個字“繁、隔、聳”,別的同學說的方法最多的是組詞、讀拼音、加一加、換偏旁等,說方法時其他學生的興趣也不高。我在想,“新基礎”二年級識字總體任務是這樣闡述的:在類結構學習中擴大識字量,在學習實踐中用活漢字,在了解漢字文華中欣賞漢字。本節(jié)課“州”的講解我認為是在了解漢字文化。但怎么用活漢字?是不是要從漢字本身的`含義說起呢?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會認字,但不會組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是不是應該先給孩子一個字組多個詞,然后要求學生在讀詞中記住這個字呢?
3、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圈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字。之前只是布置完任務后就等著孩子提問,今天我花費時間下去兜,發(fā)現(xiàn)學生劃的最多的是“繁榮”,其次是“神州”。所以“兜”完后,我沒讓學生舉手質疑,而是直接講了這兩個詞。其他的像“海峽”,“大陸”,極個別學生劃出來了,我沒有再深講。可是在讀詞語理解意思時,還是有學生提出來了。這該怎么處理呢?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合并一起嗎?
接著,我再讀186頁到190頁二年級識字教學任務,讀到第190頁“學習生字不知停留在學生對字形的口頭分析上,要減少口頭分析時間,增加學生為記憶字形而動筆書寫的機會”。這針對的是一類字還是二類字呢?
以上就是《神州謠教學反思范文系列》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神州教學反思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神州教學反思相關推薦
更多>- 雷雨教學反思范文簡短系列12-22
- 《夜色》教學反思范文1000字系列02-06
- 贈劉景文教學反思范文系列01-12
-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范文900字系列12-26
- 《神州謠》第一課時教案05-20
- 《神州謠》第二課時教案05-20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學設計和反思05-17
- 新學期教學反思范文1000字系列12-11
金色的草地教學教案2000字系列02-25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2-26
-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與心得11-04
-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簡短1000字集錦02-25
- 一年級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1000字精選12篇02-25
- 通用版守株待兔教學反思6篇02-25
- 幼兒園中班教案《花燈謠》及教學反思12-14
- 關于最新小學平行四邊形教案02-25
-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精選02-26
- [薦]最新《中彩那天》教學反思9篇02-26
-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2-25
- 神州謠教學反思模板900字12-05
- 《神州謠》教案設計05-18
- “神州”五號,我為你驕傲04-18
- 二年級語文下冊《神州謠》教學設計05-17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學設計和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