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精選6篇)。
老師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教案課件內(nèi)容給學生上課,不過教案課件里知識點要設計好。只要老師教案課件寫得好,相信課堂教學情況也不差。你對于寫教案課件有哪些疑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夠喜歡并分享!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清課文的說理層次,學習本文用事實作論據(jù)的論證方法,清楚說明文三要素
2積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詩句。
3聯(lián)系實際,借用歷史知識來證實文中的論據(jù)。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講故事、朗讀、比較、舉例等方法加深對本文的學習。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思考,了解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思考習本文采用的“講道理,擺事實”的論證方法,并認識所用事實論據(jù)的典型性。劉胡蘭,楊靖宇等圖片
(二)解題
出示標題,在“骨氣”二字下劃上重點符號,思考:在文中骨氣指代什么內(nèi)容?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的這種行為,表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議論文相關知識
談骨氣適合寫議論文
論點:(1)出現(xiàn)位置(2)如何尋找(特點)
論據(jù):(1)幾種形式(2)事實論據(jù)包括哪些內(nèi)容(3)道理論據(jù)包括哪些內(nèi)容
論證:有哪些論證方法
(三)讀文章,理脈絡
1談骨氣適合寫議論文,如何寫?(思路,舉事例,引名言,講道理,聯(lián)系實際。)
2寫時突出什么?(骨氣精神)
3問題:〔1〕題目是否是中心論點?不是,表明論述范圍〔2〕作者提出什么中心論點?4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觀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怎樣證明他的觀點?(思路)思路:先怎樣、再怎樣、后怎樣{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引孟子名言解釋舉有骨氣人事例總結(jié)}
(1)引用孟子名言作用:解釋骨氣含義,范圍;充當?shù)览碚摀?jù),證明論點。(2)三、四段從歷史,傳統(tǒng)角度肯定中國人骨氣及今天對待骨氣原則:堅定不移為當時進步事業(yè)服務。(3)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讀后何感覺?(4)選事例原則?證明什么?(5)最后一段肯定孟子三句話積極意義,進步提出無產(chǎn)階級骨氣內(nèi)容,總結(jié)全文,發(fā)出號召。
5在論證這個觀點時,用了哪些事例作論據(jù)?
論據(jù)一:文天祥不為高官所誘
論據(jù)二:窮人不食“嗟來之食”
論據(jù)三:聞一多拍案而起
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具體事例
文天祥:1概括事跡(方法)2照應第一句話富貴不能淫(堅決拒絕大官)3表達方式:先敘后議(以議論為主)4讀出內(nèi)心正氣
窮人:1窮人不食嗟來之食2貧賤不能移3表達方式4窮人神態(tài)
聞一多:1聞一多怒對國民黨手槍2威武不能屈3毛主席評價:很有說服力
6請三位同學朗讀,品味這三位有骨氣的中國人的英雄事跡!
7提問:列舉的三個人物,若按年代先后排列應該是窮人——文天祥——聞一多,為何文章不這樣排列?
——論據(jù)和論點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樣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四)拓展遷移
1課文中說:“每個時代都有許多這樣有骨氣的人?!睆钠綍r閱讀,知識的積累以及對生活的觀察中,請大家舉出幾個有骨氣的人的例子或有骨氣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陶淵銘“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2)貧賤不能移――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食美國的救濟糧”,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
(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夏明翰,史可法,陳子龍,陳真
△其實本文的作者吳晗本人也是個有骨氣的人。
補充介紹有關材料。
2你認為在今天,什么樣的人算是有骨氣的?
——小組討論
——各抒己見
3至于怎樣做一個有骨氣的人,作者已給了我們答案。
齊讀最后一節(jié)。
4思考:在今天,講骨氣對我們中學生有無意義?
――獨立思考
——大組交流
——教師明確:早在幾十年前,梁啟超就給了我們答案——“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揚眉吐氣的中國人,就讓我們牢記中國人的骨氣,做一個有志的中學生。
(五)作業(yè)布置
1你覺得如何從小事做起,爭當一個有骨氣的人?
2為你心目中有骨氣的人寫一首贊歌。
總結(jié):提論點引名言講道理擺事實聯(lián)實際
你認為作者寫得怎樣?(同你的思路對比)
闡釋概念議論文(概念闡釋精當;事例有代表性)把自己對某件事或某一現(xiàn)象見解寫成文章”一事一議”(有針對性,態(tài)度明朗)
談勇氣(毅力,自信,感恩,寬容)評古論今;為你心目中有骨氣的人寫一首贊歌。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或有骨氣的名言嗎?
中學生應有怎樣的骨氣?
總結(jié):提論點引名言講道理擺事實聯(lián)實際
你認為作者寫得怎樣?(同你的思路對比)
闡釋概念議論文(概念闡釋精當;事例有代表性)把自己對某件事或某一現(xiàn)象見解寫成文章”一事一議”(有針對性,態(tài)度明朗)
談勇氣(毅力,自信,感恩,寬容)評古論今;為你心目中有骨氣的人寫一首贊歌。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篇2】
一、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15課
二、教學設想:
1、考慮到七年級學生誦讀古詩的通病是急于成誦:讀的速度太快,節(jié)奏感不強,這就不利于感悟與理解。要改變這種狀況,須從讀詩的節(jié)奏訓練人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教師應范讀或領讀一兩遍,或挑選個別學生為全班領讀。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2、至于串講或啟發(fā)提問,重點可放在景物描寫,因為借景抒情是這首詩的特點。背景也要講一點,切忌展開。
3、要遵照“詩無達詁”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啟發(fā)、誘導、排疑解惑,要講得精煉,講到點子上,使學生能說出自己的體會,使學生學得有興味,愿意多讀一些古代詩歌。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通過對詩歌的具體分析讓學生了解寫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3、了解并掌握詩歌朗讀的技巧(節(jié)奏、語速及語調(diào)等方面的),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在反復朗讀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啟發(fā)學生像作者一樣,心存遠大志向,將來為促進社會的進步而建功立業(yè)。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進行誦讀訓練。
2、理解詩歌意思,解說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重點難點突破方法:本人運用適當?shù)囊魳泛彤嬅鎭韯?chuàng)設情境,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中,然后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品味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教師要在必要處進行引導、點撥和講解,使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詩歌。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jīng)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于《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chuàng)作傾向,導致作者并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jù)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chuàng)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肪褪菍懺诓懿偈聵I(yè)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tǒng)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jīng)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二)作者作品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文學成就很高,與他的兒子曹植、曹丕并稱“三曹”,他寫的詩慷慨、雄渾、悲壯、有氣魄,多反映他欲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觀滄?!肪褪欠从尺@一思想。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三)、字詞積累和基本技能訓練。
1、首先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仔細地聽,將生字標記出來,不懂意思的詞加上點,仔細聽這些字詞的發(fā)音。
2、掌握生字詞的讀音,認讀兩遍,對生字的結(jié)構(gòu)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識記。
3、學生一讀課文,齊讀,讀準字音。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4、朗讀詩歌要注意正確處理詩歌的節(jié)奏、語速及語調(diào)。古詩的節(jié)奏一般按音節(jié)劃分。四言的節(jié)奏型是:XX/XX如“東臨/碣石,以觀/滄?!?四言句)(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峙”“起”“里”“志”等字,押的是“i”韻。)賞景詩一般語速較慢,詩人往往是邊賞景邊歌從心來。此詩的語調(diào)比較激昂、雄渾有力。學生二讀課文,要讀好詩歌的節(jié)奏、語速及語調(diào)。看屏幕賞讀,一邊欣賞壯闊的畫面,一邊想象詩人當時的感受。
5、理解詩歌內(nèi)容,先要明白字詞的意思。學生三讀:自讀,看注釋或資料,補充注釋一些字,然后釋譯全詩。譯一句就齊說一句。
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譯文:(揮師)向東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碣石山上樹木聚集在一起生長,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四)、賞析與理解:
學生四讀:快速默讀,然后說一說:作者觀海觀(看)到什么樣的景?(明確“寫了什么”)在文中標記一下,首先是哪些事物,請舉手回答。
明確:描寫了曹操登碣石山所見滄海之景:海水、山島、草木、洪波、日、月、星辰。
討論1:所寫之景有什么特點?
海水蕩漾、動景;山島聳立、靜景、實景
草木豐茂、靜景;洪波涌起、動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想象之景、虛景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總結(jié):寫實景中有動有靜,這樣動靜互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威嚴和宏偉。常言說:世上最大的地方是海洋,比海洋還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什么?——人的心。用在這時候是不是最準確?曹操不僅看到了大海,還在想象中看到了日月星辰。那么,我們用一個什么詞來準確概括詩人的心胸?——博大!“日月星辰這些亙古不變的事物,好像都是從眼前的海中出來”,意思是它們也在運動中,它們每天要從海里升上天空,在它們?nèi)粘_\行的位置上去,那它們有一種什么精神才可以?——昂揚奮發(fā)的精神!那么,我們用一句話概括此詩:這首詩借寫所觀海景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奮發(fā)昂揚的精神。明確:最能體現(xiàn)詩人博大的胸懷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那么,看到這么宏偉的景象,詩人的心里會想什么?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討論2:“詩言志”。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弊钅荏w現(xiàn)詩人博大的胸襟。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一句:日月星辰這些亙古不變的事物好像都是從眼前的海中出來的,意思是不是大海主宰著一切?而這大海在詩人眼前,也在詩人心中,他是否在想,中國遼闊的山河大地何時為我曹操主宰,號令天下之“令”何時皆出于我曹操之口?“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不會為了寫景而寫景,我們透過這些景物了解詩人的情感。正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抱負。)
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我們的遠大理想,像曹操那樣很豪氣地朗誦一遍《觀滄?!罚?/p>
討論3:此詩分幾層來寫的?
明確:第一層(1—2)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二層(3—8)描寫海水和山島。
第三層(9—12)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討論4:這首詩是怎么寫的,全詩圍繞什么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這首詩先寫景,在寫景中自然的抒情,這首詩采用借景抒情的寫法。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全由“觀”字展開。“觀”是“詩眼”。
(五)、小結(jié):
“詩言志。”這首詩雖然全是寫景,但所寫的景物都是由詩人的“志”來統(tǒng)帥的。詩的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讀其詩如見其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用一篇小短文寫出學習這首詩后的感受、體會。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篇3】
教學目的:1、初步學會鑒賞詩詞,領會樂府詩優(yōu)美語句和深邃內(nèi)涵。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詩人昂揚奮發(fā)的精神。3、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重點: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2、豐富、奇特的想象。3、詩歌的朗誦。
教學課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我們把中國的文化比作是璀璨的銀河,那么中國的詩歌就是其中最閃亮、最光彩奪目的一顆,中國是詩的國度,今天,我們就再次進入詩歌殿堂,進一步領略一下詩歌的魅力,學習一首樂府詩曹操的《觀滄?!贰?/p>
二、關于作者:作者曹操,請學生講一講在其印象中,曹操是個怎樣的人物。明確:實際上,曹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為魏武帝。曹操的文學成就很高,與他的兒子曹植、曹丕并稱“三曹,他寫的詩慷慨、雄渾、悲壯、有氣魄,多反映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觀滄?!肪褪欠从尺@一思想。
三、解題:《觀滄?!愤@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滄?!钡摹皽妗弊肿骱谓?,能否換“觀大?!边@個題目?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本惋@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备蜗?、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四、教師配示范讀,學生跟讀。
五、整體感知:1、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2、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
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xiàn)詩人開闊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六、分析:1、寫作背景:(運用幻燈片打出)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不安,發(fā)生了黃巾大起義,曹操趁機擴大了勢力,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公元207年,他率兵打敗了北方實力雄厚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烏桓,凱旋而歸,經(jīng)過碣石山,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2、具體內(nèi)容分析:(運用幻燈片打出詩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臨”是登臨,登上的意思,“以”表示目的。這兩句寫得很平,但我們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梢哉垖W生想象一下,曹操出時是怎樣的姿態(tài)?這這里“觀”字統(tǒng)領全篇,下面的幾句詩,都是觀的內(nèi)容。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海水是多么動蕩啊!腳下的山島堅定地聳立在那里。詩人第一次面對大海,表現(xiàn)出一種驚訝、贊美之情。詩人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了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詩人又寫到樹木、野草,體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襯托出大海的生機勃發(fā)。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蕭瑟是風吹樹木的聲音。詩人這時的視線從山島又轉(zhuǎn)移到哪里呢?(明確:海面上)在這里,寫出了海面上的另一番景象。前面“水何澹?!笔菬o風三尺浪的景象,而這兩句則寫大海海面上大風大浪的情景,聲勢更加驚心動魄??梢哉垖W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大海起風是一種怎樣的景象?(提示:身邊是秋風呼嘯,海面上是驚濤拍岸)
日月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象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漢是指銀河,燦爛的銀河斜貫天空,遠遠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發(fā)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親,表現(xiàn)大海的一種寬闊、博大的胸懷。讓學生思考、討論:1、這是實景,還是虛景,即詩人想象?2、如果是虛景,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想象?(明確:前面幾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麗,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目睹這壯麗的山河,激發(fā)了詩人要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愿望,因而借助想象,表達愿望。詩人以大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實際上是詩人寬廣胸懷、豪邁氣魄的寫照。)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最后兩句是配示時所加,與詩文內(nèi)容無多大關系。
七、寫作特點分析:這首詩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謂詩中有畫,畫中含情,這種寫法,詩人們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詩歌情景是分開的。如荊軻的《易水歌》中“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鼻熬鋵懢?,后句抒情,表現(xiàn)出一種訣別的感情。
八、朗讀:曹詩慷慨激昂、悲壯、有氣魄??梢耘渖弦欢喂殴~音樂,讓學生采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營造良好的朗讀、背誦氛圍。(朗讀提示:假使現(xiàn)在你就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對大海,詩興大發(fā)……)注意表現(xiàn)詩人寬闊胸懷和統(tǒng)一祖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九、布置作業(yè)
1、隨堂練習:展開聯(lián)想,發(fā)揮想象,寫一段話,描繪一幅雄偉壯麗的圖景。
2、課后練習:反復朗讀詩文并完成課本74頁練習一的第1題。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篇4】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朗讀并背誦詩歌,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能力目標,體味各首詩歌中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課時
1.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3.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難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是哪種文學體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2.寫作背景。
《觀滄?!愤x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jié)奏感。
4.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篇5】
一、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2、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詩人的抱負。
1、我們學習了很多詩人的詩歌,如李白、杜甫,而我們學習的詩歌中詩歌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我們學過的《木蘭詩》是一首樂府詩,《離騷》是一首楚辭體詩……今天,我們就再次進入詩歌殿堂,進一步領略一下詩歌的魅力,學習一首樂府詩曹操的《觀滄海》。
4. 板書課題。
1. 學習第一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1) 注釋:
“滄海”一詞,可泛指大海,因為海水蒼色,一望無際,故稱。如葛洪《抱樸子·窮達》:“井蛙之不知蒼海”。蒼海:即滄海,大海。
“滄海”又作東海的別稱。本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滄海”指東海。《初學記》六解釋道:“按東海之別有澥(xiè),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這里說的東海泛指我國東部海域,與今天特指浙江以東的海域“東?!辈煌?。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xiàn)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jīng)過此地。
3) 這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2. 學習第三至五句-——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2) 譯文: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得很茂盛。
吹起蕭瑟的秋風,海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3) 這幾句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波濤洶涌,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再寫“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宏偉氣象。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些是實景。
3. 學習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
4)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4. 學習第七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幸甚至哉:真是幸運極了啊。用這首詩歌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愿志向。
慶幸得很,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xiàn)詩人開闊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jié)合著的,作者統(tǒng)一中國意欲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并沒有在詩中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這種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朗讀提示:如果你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對大海,身邊是秋風呼嘯,海面上是驚濤拍岸,你該如何朗誦這首詩。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篇6】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1. 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 學習通過朗讀、想像閱讀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 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 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朗讀、想像。
(三)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體會詩歌意境的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錄音機播放:海潮聲,輕柔音樂聲]
此處的導入設計,用詩化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本堂課的學習情境——詩歌閱讀中;同時,也是作為一個例子,讓學生感性地了解一種詩歌閱讀的方法——朗讀,想像,進而體會詩的意境。這里的設計也明確地揭示出本堂課的思路:以學法來指導課文閱讀。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
[板書:海]
你們喜歡大海嗎?……我也喜歡。從小,海就是我的夢。于是,讀了很多描繪海的詩文。
“看那閃閃的白沙閃閃地明亮/是珠貝的搖籃/是星星的憩園/是珊瑚的夢鄉(xiāng)/太陽的夢是紅的/月亮的夢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魚在曬月光……”
邊讀邊想著那些優(yōu)美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與海貼得那么近。
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朗讀方法一起來神游大海。
[板書:觀滄海]
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______________
[板書:學習目標:給朗讀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馳騁于詩的意境]
首先,聽老師把這首詩朗讀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師范讀)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誦讀,要求讀準確。
請同學們一齊朗讀,并展開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現(xiàn)詩所描繪的圖景,感受意境。(配樂朗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給予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激起學生嘗試探求的積極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時候一樣,體會到了詩的畫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將你最喜歡的詩句展開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繪出來。喜歡圖畫的同學,畫幅畫;喜歡寫作的同學,用三五個句子進行描繪。
四位同學一組,互相交流。然后各組推舉1至2篇較好的作品。(教師巡視,預選。)
我們一起來欣賞和評點同學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繪出了詩所描繪的圖景,表現(xiàn)出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
(老師選出第一種類型的作品一份——圖畫類,是否扣住詩歌文辭的描述。在投影儀上顯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說。)
同學,你為什么要畫這些景物呢?……
是的,我們想像詩的意境,要能準確體現(xiàn)詩歌文辭本身的描述。
[板書:以文辭為本]
(老師選出第二類作品一份——文字類,是否有拓展性想像。在投影儀上顯示)
請同學們說說,這段文字在 “以文辭為本”這一點上做得怎樣?……
設計此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及時進行反饋和矯正。“在最初學習時給予連續(xù)強化,學習速度會比較快。”(斯納金程序教學理論)
那么,你們喜歡他哪些語句的描述呢?請說說理由。 (老師引導同學著重賞評修辭的運用、描寫的角度等,體會語句的生動形象性。)
這些句子詩中有沒有寫到?……
同學,你怎么會想出這個情景來的?
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去豐富我們的想像世界?……
老師有意識地選擇學生的作品,圍繞學習目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思考、討論、評點,有了一個初步認識以后,老師只用三句簡單的話,在水到渠成時,將想像的三個要求點出,在學生頭腦中刻下一個清晰的認識,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此部分設計緊扣原詩,從詩歌內(nèi)容、詩歌意象到詩歌的意境情感作逐步深入的探究理解,同時貫徹以學法的指導,兩條線交融,相得益彰。在經(jīng)過學生思考后來揭示問題的本質(zhì),能夠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有效地接受知識。
是的,我們想像詩的意境,要會調(diào)動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去拓展想像。這種經(jīng)驗積累,可以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也可以是以電視、書籍、網(wǎng)絡等其他渠道獲得的。如果我們把這些積累寫進你的想像,這段文字、這幅畫面會不會更豐富呢?……拓展想像,才能使詩的畫面成為立體感強、色彩鮮明、動靜結(jié)合的活的景。
[板書:借積累延展]
(老師選出第三類作品———圖畫或文字類,是否能表現(xiàn)出詩的意境。在投影儀上顯示。)
請同學們思考討論一下:(1)這幅作品的想像是否豐富?(2)這段文字(或畫面)的描述、想像,是否能夠準確表現(xiàn)這首詩的意境?詩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意境?請舉例說明。
以上就是《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精選6篇)》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教案參考】 觀滄海教案08-15
- 教案范文: 觀滄海教學設計(篇二)07-24
- 觀滄海教學反思簡短模板9篇04-22
- 七年級上冊語文《觀滄?!穬?yōu)秀教案07-16
- 觀滄海教學反思系列12-29
- 《觀滄?!啡私唐呱?11-30
- 課件范本: 觀滄海教學設計其一07-13
- 《觀滄?!啡私唐呱?12-07
小編推薦:《學會合作》教案簡短(6篇)07-27
- 新春優(yōu)秀致辭簡短精選6篇04-19
-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下3500字05-15
-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寶寶吃魚》05-15
-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簡短5篇05-15
- 元宵節(jié)大班教案精選05-15
- 小班美術七彩教案8篇05-15
- 幼兒園端午節(jié)教案反思7篇05-15
- 小烏龜上幼兒園教案反思集錦05-15
- [精]草原教案及反思集錦(8篇)05-15
- 美麗幼兒園中班教案集錦(10篇)05-15
-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精選6篇)05-15
-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5篇)05-14
- 觀滄海10-31
- 【教案參考】 觀滄海教案08-15
- 關于觀滄海教案通用9篇04-24
- 觀滄海10-31
- 【教案參考】 觀滄海教案08-15
- 關于觀滄海教案通用9篇04-24
-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精選6篇)05-15
- 觀滄海教學反思系列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