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或許你需要"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這樣的內容,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與整數(shù)、小數(shù)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主要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并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豐富練習方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lián)系。
2.分數(shù)乘法既是本單元的基礎也是分數(shù)除法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非常重要。
學情分析
1.由于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過程要比整數(shù)乘法的極端過程復雜,因此學生對于這方面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習這方面知識的保證。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小學學生現(xiàn)在的`認知基礎還是以整數(shù)乘法為主,他們習慣于學習整數(shù)乘法方面的知識和解題方法與思路。因此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主要從整數(shù)入手,逐漸加強學生對分數(shù)乘法的認識。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在剛開始學分數(shù)乘法時可能有時想不到先約分,后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復習題。
(1)列式計算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2)計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樣表示?
2.引出課題。
20(5)+20(5)+20(5)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shù)乘法。
二、新授
1、利用 20(5)+20(5)+20(5) 教學分數(shù)乘法。
(1) 這道加法算式中,加數(shù)各是多少?(都是20(5))
(2)表示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怎么列式?(乘法,20(5)×3)
2、出示例1,畫出線段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11(2)×3 = )
3、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分數(shù)乘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練習: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教學例2
(1)出示8(3)×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jù)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shù)?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shù)的分母與整數(shù)是否可以約分,養(yǎng)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2、“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討論先算什么可以使計算簡便。如果用連乘算式,要提醒學生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科書77頁例一,練習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能結合具體情境分析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至少”的含義,并進行正確解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同學們要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幫他們嗎?2、出示例一圖,讓學生仔細觀察。3、你從圖中獲取了那些信息。4、今天我們就根據(jù)上面的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一:我們年級有95人,準備在食堂聚餐,每桌坐8人,至少要準備多少張桌子?
條件:有95人每桌坐8人問題:至少要準備多少張桌子?(你認為哪一個詞最重要,為什么?)這道題該怎樣解答。請一學生板演,其余學生試做。95÷8=11(張)7(人)
因為剩下的7人也要準備1張桌子,所以至少需要12張桌子。
11+1=12(張)答:至少需要12張。
2、即時練習:李叔叔購買了38千克的蘋果,如果每個袋子限裝3千克,至少需要多少個這樣的袋子?找一學生讀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8÷3=12(個)2(千克)
因為剩下的2千克也需要一個袋子,所以至少需要13個袋子。3、算一算,填一填:
1.濱江小學有51位同學去沙坪公園劃船,一條小船限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x條這樣的小船。
2.小紅媽媽買回48個桃子,如果每個盤子只能放5個,至少需要x個盤子才夠裝。
三、鞏固練習:1:擺沙發(fā),有26位來賓,每張沙發(fā)限坐3人。至少要擺多少張這樣的沙發(fā)?2:有15位叔叔阿姨要乘坐出租車到市政府開會。每輛出租車限坐4人,至少要多少輛出租車?
四、發(fā)展練習:李師傅加工了50個玩具熊,如果每個盒子裝6個。至少需要幾個盒子才夠裝?這些玩具熊只夠裝滿幾盒?
50÷6=8(個)2(個)
8+1=9(個)
答:至少需要9個盒子才夠裝。這些玩具熊只夠裝滿8盒。
五、全課小結:
給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在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來解快實際問題時,特別要理解清楚“至少”這個詞在題中的意義。
課后反思:
本堂課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成功。完成了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難點;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基本抓好了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教學流程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特點;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良好。但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在教學中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不夠靈活,應變與調控能力不強;如何與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還需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并不斷改進!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兩端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于路線的不同、植樹的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shù)(間隔數(shù))和植樹的棵數(shù)之間的關系就不同。
學情分析
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綠化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栽)的情況中“棵數(shù)=間隔數(shù)+1”的關系。
2、利用線段圖理解“棵數(shù)=間隔數(shù)+1”“總長=間隔數(shù)×間距”等間隔數(shù)與點數(shù)、總長、間距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中,學會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題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并理解“點數(shù)=間隔數(shù)+1”。
[教學難點]:掌握用線段圖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聽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較兩組圖片的不同,讓學生說出植樹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的植樹問題。
二、探究新知
(展示題目)
(一)寶塔山下有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都栽,可以怎樣植?用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小組討論)、
1、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回答。
3、教師把學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導總結:
5、生:手指線段圖
師:在線段圖上,點數(shù)和間隔數(shù)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生:點數(shù)=間隔數(shù)+1
6、師:總長與間距和間隔數(shù)又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生:總長=間距×間隔數(shù)
7、嘗試應用:
三、鞏固新知
四、小結本節(jié)內容
五、教學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篇4
首先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內容。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最后一個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又學習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播放課件)圓錐的體積也是在學習過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積的基礎上的又一個延伸,也為以后學生系統(tǒng)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播放體積公式課件)
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有了清楚的認識,知道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具體問題,且經(jīng)歷了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具有了初步的類比思維意識。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因年齡特點,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訓練。
根據(jù)以上所述我制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根據(jù)學生學情和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多媒體教學軟件、空心圓柱、圓錐容器、裝有水的水桶。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實驗操作法,同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币虼耍以谡n堂上設計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新世紀數(shù)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反復操作,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fā)現(xiàn)、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北竟?jié)課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利用復習圓柱、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為新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通過以舊引新,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圓錐與圓柱的聯(lián)系,而且還能體驗得到新知的親切,從而產(chǎn)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冰淇淋,你們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狀是什么樣的?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圓錐形蛋筒能裝多少冰淇淋呢?(板書課題)怎樣求它的體積?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的體積來求?轉化成什么圖形最合適?猜猜看?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通過一系列問題聊天,激發(fā)興趣,活躍氣氛引出課題)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學生通過剛才的談話已經(jīng)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學習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實驗中。
1、我準備出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容器,先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兩個物體的聯(lián)系,引導他們說出等底等高。(此過程我會拿著兩個容器到學生中去讓他們不僅僅能看到還能摸一摸,從而更直觀的感受等底等高。)
我會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如果把圓錐倒?jié)M水然后往圓柱里放,幾次能把圓柱也放滿水?(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知大膽猜測)
帶著疑問、猜測做實驗。請兩組學生進行操作,其他學生一起幫他們做記錄。實驗結果就是三次能裝滿。(播放課件演示實驗過程)
是不是所有的圓錐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jié)M這個圓柱呢?(強化對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這時拿一個小一點的圓錐容器繼續(xù)做一次實驗。實驗證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裝滿水往圓柱里倒需要三次。
1、討論: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充分交流。最終達成共識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即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圓柱容器里的水體積的分解,再次肯定學生自己的觀點的準確性。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計算公式是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出示課件)V錐=1/3 SH本步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新知,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語言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突出教學重點。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以上兩道題,指名學生板書解題過程,集體訂正。及時把探索到的新知應用于實踐,教師從中得到教學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學生體驗到“再創(chuàng)造”與“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工地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沙堆。你能想辦法算出它的體積嗎?說說測量和計算的方法。
練習設計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變式題,發(fā)展到綜合題,引伸到思考題,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練習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末,我通過聊天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反思、評價,梳理本課知識點,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進一步鞏固本課教學內容。以下就是我進行的話題。
①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這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學習方法,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掌握學法。
②對自己和別人你有什么話要說?讓學生對自己和別人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能強化自信、自立、自強意識,激發(fā)自主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③布置作業(yè):練習四的有關練習。適量的作業(yè)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根據(jù)本課重難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我設計了簡潔明了而又形象直觀的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體現(xiàn)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顯示了具體的解題方法,突出教學重點,形象直觀。
1.要聯(lián)系生活學數(shù)學。在教學中我深切的體會到要讓學生學好數(shù)學就一定要讓他們明白: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要讓學生愛數(shù)學就先讓他們愛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時不局限于教材,要結合生活實際去備課.2.教師一定要敢于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想——實驗驗證——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讓他們的才能與智慧得以施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貫穿始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課后反饋上來的問題是計算問題很大,公式會用但是計算出現(xiàn)問題了,以后要多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強兩點我簡單的概括了這節(jié)課我的理論支撐和設計構想,第三點是課后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中的數(shù)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shù)據(jù)分析、運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等幾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還需有待觀察。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首先說教材,我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四個方面來分析。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中的第一節(jié)第一課時小數(shù)的意義,共三個例題,分別教學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兩道題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小數(shù),根據(jù)實際情況瓶子數(shù)和禮品盒數(shù)都必須是整數(shù),因此要取計算結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時,不能再機械的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是“舍”還是“入”。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進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而要求學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掌握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學習了新課標,學習了高效課堂教學理念,根據(jù)本節(jié)課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進一步鞏固小數(shù)除法的知識。
2、引導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活動中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
4、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目標明確了,我又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是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真正理解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以上是我的教材分析,下面我再來說一下教法:
二、說教法
新課標對數(shù)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選用了自主探究法、交流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引導歸納法。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放手讓孩子們自主探究,在匯報交流時,讓學生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shù)學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適時選用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孩子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積極引導孩子們探究,進行歸納總結,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教法的正確選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法的選擇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說學法
本節(jié)課我在學法上選用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本,還課堂以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們獨立思考,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時采用小組交流研討的方式合作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思維沖撞過程,體驗到探索數(shù)學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真正讓孩子們樂學、會學、善學。
下面我再來說說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趣導入。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小強買書這個貼近學生生活而且計算難度不大的問題引入。學生很輕松地做出了解答,“同學們你們可真棒!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用小數(shù)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苯處煹墓膭钭尯⒆訋е孕湃ビ颖竟?jié)課的新知識。
2、探究新知
出示例12第一小題時,我是這樣說的“小強的媽媽遇到了一個問題,你們能幫忙解決嗎?”學生高興地說“能”。出示課件: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個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學生自由讀題后,很快發(fā)現(xiàn)沒有問題,我們根本沒辦法解決呀!剛才的興奮變成了疑惑,怎么辦呢?很自然地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不難提出“小強的媽媽要準備幾個瓶子?”這個問題,“問題有了,現(xiàn)在能解決了嗎?”學生興趣高漲“能!”“好,做做看!”我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自主解決后,出現(xiàn)了不同的答案,(2.5÷0.4=6.25個、2.5÷0.4≈6個、2.5÷0.4≈7個)。學生之間出現(xiàn)了矛盾,討論開始了?!暗玫?.25個的同學就說,2.5除以0.4直接得到6.25個,瓶子個數(shù)應該是整數(shù),得6個的同學說我用了四舍五入法,不對, 6個瓶子根本裝不下2.5千克油,應該用7個瓶子等等?!痹谶@個環(huán)節(jié)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好樣的。讓他們的`思維沖撞,最后討論的結果是都同意7個瓶子了。然后我就總結學生們的新發(fā)現(xiàn),要用7個瓶子,并順勢歸納出“進一法”。根據(jù)實際情況,不管小數(shù)部分是多少,都要向整數(shù)部分進一,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進一法”。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真正經(jīng)歷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思維過程,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這樣大膽的開放性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們興致勃勃,也讓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探索性得以開發(fā)。
然后我又說:“剛才你們提的問題是‘小強的媽媽要準備幾個瓶子?’現(xiàn)在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幫忙解決?”學生們的興趣再次高漲“能!”我的問題是這樣提的“可以裝滿幾個瓶子?”有了前面的交流討論,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 “是6個”, 于是我追問“得數(shù)是6.25,答案是裝滿6個瓶子,如果得數(shù)是6.5、6.8、6.9呢?”學生依然很清楚的回答“還是6個”。于是我順勢總結去尾法:根據(jù)實際情況,不管小數(shù)部分是多少,都要去掉小數(shù)部分的尾數(shù),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教材是在第二小題學習去尾法,而我是在第一小題的問題設計上,由“小強的媽媽要準備幾個瓶子”,過渡到“可以裝滿幾個瓶子”。在取近似值時很自然地由進一法過渡到了去尾法,這樣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一定要根據(jù)實際問題決定是“舍”還是“入”。這樣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在兩個問題的對比中認識了進一法和去尾法的不同,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
接著出示了例題的第二小題:(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根紅絲帶可以包裝多少個禮盒?)
讓學生自由讀題后獨立解答,然后在小組中說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匯報時,都選用了去尾法得到了16個禮盒,此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計算大不相同,有的算到了小數(shù)點后一位,有的算到了小數(shù)點后兩位,有的甚至算到了五六位,這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算到哪一位就可以了呢?”讓學生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后我們師生共同探究得出了結論,原來只要你確定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后,算到整數(shù)部分就可以了,因為小數(shù)部分不論是多少,要不進一,要不就舍去。例題的第二小題的教學我注重了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方法
3、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的設計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我設計了3道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進一法和去尾法,并要求學生寫出規(guī)范的解題過程。學生非常聰明,算到了整數(shù)部分后,就開始思考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了,速度明顯加快了。這時我不會忘記及時表揚學生,和孩子們一同分享收獲新知的快樂。
第二個層次我安排了辨一辨,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熟練地判斷出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并感受到進一法和去尾法在活中廣泛應用,積累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五、說板書
下面我再來說一下板書設計,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重點突出。標題解決問題(2)的下面是“進一法”和“去尾法”六個字,六個字下面分別是例題的規(guī)范解答過程。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希望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附:
練習一:
1、張老師帶100元去為學校圖書室買新詞典(每本18.5元),他可以買回幾本詞典?
2、果農們要將680千克的葡萄裝進紙箱運走,每個紙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幾個紙箱?還剩下一些葡萄怎么辦?
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種生日蛋糕,每個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師傅領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幾個生日蛋糕?
練習二:
1、一件襯衫要釘8個鈕扣,100個鈕扣能釘多少件襯衫?
2、現(xiàn)在有煤32噸,如果東風牌汽車每次只能運5噸,這些煤要幾次才能運完?
3、小紅家裝修新居,在客廳里鋪地磚,客廳面積是19.2平方米,每塊地磚的面積是1.4平方米。小紅家至少要買多少塊地磚?
4、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衣服?
5、五年級26位同學去公園游玩, 每5人坐一條船,需要租幾條船?
6、夏銘用彩紙折疊紙飛機,每5張紙折一架,34張紙可以折幾架?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連除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敘述思維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認識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除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激疑誘趣.
1.出示【圖片“參觀農業(yè)展覽”】
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yè)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變復習題的一個條件和問題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yè)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教師提問:例題與復習題在條件和問題上有什么變化?
教師導入:已知條件和問題發(fā)生了變化,還能用原來的方法解答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識.(板書:應用題)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索.
1.學習兩種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yè)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1)自由提問,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教師可以進行簡記: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組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匯報結果,共同探索.
①教師提問:誰能回答第①個問題?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線段圖
②教師提問:誰能解決第②個問題?
結合學生討論,教學兩種解法,并列出綜合算式.
第一種解法:要求每組有多少人?必須先求出每隊多少人?(借助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已知條件中告訴我們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隊,求每隊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知道每隊45人,又知道每隊分3組,就能求出每組有多少人?[
板書:
每隊多少人? 綜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種解法:(借助線段圖)要想求每組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一共多少組?知道每隊分3組,分成2隊,就是求2個3是多少?用乘法計算.6組對應90人,要求出每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書:
一共多少組? 綜合算式: 90÷(2×3)
3×2=6(組) =90÷6
每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教師提問:觀察兩種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異同?
引導學生說出:相同點是所求的問題一樣.不同點是先求的不一樣,第一種解法先求的是每組多少人,第二種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樣.
3.引發(fā)思考,掌握檢驗方法.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兩種解法可以互相檢驗,除了這種方法外,還可以怎么檢驗應用題?(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把已經(jīng)計算出的結果作為已知條件,進行逆運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結果與題目的已知條件相同,說明解答正確.
15×3×2
=45×2
=90(人)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一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幫助您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作用,如還需更多,請關注我們的“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專題。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大班數(shù)學6的分解公開課教案1500字(精選3篇)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案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智力和思想教育。教案有助于教師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寫好教案?經(jīng)過搜索整理,88教案網(wǎng)的編輯為你呈現(xiàn)“大班數(shù)學6的分解公開課教案”,請在閱讀后,可以繼續(xù)收藏本頁!...
-
小學美術公開課教案3篇 您能在以下資料中找到跟您所需相關的內容“小學美術公開課教案”。老師在上課前需要有教案課件,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師應該注重教案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從而提高授課效果。敬請瀏覽以下網(wǎng)頁內容!...
- 小班數(shù)學公開課區(qū)教案精選04-21
- 《掌聲》公開課教案2000字精選3篇04-20
-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小班6篇04-16
- 中班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5篇04-30
- [收藏]幼兒園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反思精選9篇05-01
- 「必備」美術大班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精選9篇12-07
-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教案(精選11篇)11-22
- 公開課--12-17
精選心得: 公開課心得其八10-01
- 五年級體育課教學反思模板(精選5篇)05-11
- 經(jīng)典教學反思匯總05-11
- 《橋》教案與反思6篇05-11
- 小學數(shù)學課堂公開課學習心得體會 【精】03-12
-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反思簡短05-11
- 幼兒園元旦主題教案系列05-11
- 大班語言教案家反思6篇05-11
- 幼兒園暑假前安全教育班會教案05-11
- 有趣的腳教案反思4篇05-11
- 火車來了教學反思簡短8篇05-11
-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05-11
- 公開課--12-17
- 小學語文《媽媽的賬單》公開課教案10-19
- 小學美術公開課教案3篇05-08
- 《小蝦》公開課教案01-11
- 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05-11
- 公開課--12-17
- 小學語文《媽媽的賬單》公開課教案10-19
- 小學美術公開課教案3篇05-08
- 《小蝦》公開課教案01-11